果爸小啟:
海棠,在春天花期旺季的時候,大量花蕾競相吐豔,花團錦族,奼紫嫣紅,雍容華貴,與牡丹並稱為「富貴花」。
秋天來了,秋海棠驚豔一抹紅,風姿綽約,能和紅豆比相思,敢與金菊競風流。
古往今來,文人騷客潑墨揮毫,為海棠吟詩作畫,佳作迭出。
今天,就請大家隨果爸一起,去欣賞盛開在古詩詞裡的海棠花。
蘇軾: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海棠》(宋)蘇軾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首絕句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當時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已經5個年頭。
全詩語言淺近,情意深永。寫此詩時,蘇軾雖已過不惑之年,且久遭貶謫,但此詩卻沒有給人以頹唐、萎靡之氣。
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的達觀、瀟灑的胸襟。
特別是擬人、誇張等寫作手法的運用,使得海棠花「睡美人」、「可愛精靈」的形象躍然紙上。
蘇軾這首《海棠》,被譽為歷代詠海棠詩之魁首,完全是實至名歸。
蘇軾: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蘇軾雖以28字七絕獨得《海棠》詩桂冠,但與海棠花有關的詩詞,他還有壓箱底的長篇巨製。
古代「洛陽紙貴」,文人們往往惜字如金,蘇軾文思泉湧,一發不可收拾,為海棠長歌一曲,由此可見海棠在蘇軾心中的分量。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豔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裡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
這首古風體詩歌,蘇軾貶低大肆桃李,覺得其粗俗,字裡行間儘是對海棠的讚美之情。
蘇軾:一樹梨花壓海棠。
蘇軾有位好友張先,他因寫過3句與「影」字有關的詩句,被譽為「張三影」。
張先在人均壽命不過三十來歲的宋朝,絕對是「仙翁」一般的存在,他活到80歲時,還老樹發新枝,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
蘇軾為此調侃好友張先「老牛吃嫩草」,寫了一首頗具特色的打油詩: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詩中「一樹梨花壓海棠」,成了廣為流傳的名句。
陸遊:何妨海內功名士,共賞人間富貴花。
《留樊亭三日王覺民檢詳日攜酒來飲海棠下比去,花亦衰矣二首》其一留落猶能領物華,名園又作醉生涯。何妨海內功名士,共賞人間富貴花。其二石衛尉家錦步障,移在樊家園館中。醉到花殘呼馬去,聊將俠氣壓春風。
世人都認為陸遊一生最愛的花卉是梅花,他寫花的詩也以《樸算子.詠梅》最為有名。
陸遊還寫過「一樹梅花一放翁」,將梅花與自己的名字相提並論,足以見得他對梅花的偏好。
其實陸遊對海棠花的喜好絲毫不輸梅花,他一生最少寫過10多首與海棠花有關的詩詞。
乾道八年(1172年)春,陸遊從夔州出發,奔赴南鄭參加四川宣撫司的工作。途徑果州,欣喜於當地的綺麗風光,稍作停留,作詩數首,其中包括寫海棠花的兩首,已收錄在上面。
陸遊:惆悵過江遲一日,曉風吹盡海棠花 。
當然陸遊寫與海棠有關的詩詞,還有大量庫存:
他的《菩薩蠻》裡面有「幽夢錦城西,海棠如舊時」;
他的七律《初春探花有作》裡有「千縷未搖官柳綠,一梢初放海棠紅」;
他的《驛舍見故屏風畫海棠有感》裡有:「成都二月海棠開,錦鄉裹城迷巷陌」;
他的《花時遍遊諸家園》兩首裡分別有「露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和「走馬碧雞坊裡去,市人喚作海棠顛」;
他寫《過江蕭山縣驛東軒海棠已謝 》時已經白髮蒼蒼,經過離故鄉不遠的蕭山,未免詩興大發:
星星兩鬢怯年華,幽館無人江月斜。惆悵過江遲一夕,曉風吹盡海棠花。
陸遊84歲時,人雖已至暮年,但仍然詩筆勁健,熱情洋溢,不減壯年,一首古風體《海棠歌》,充分印證了他對海棠花一生的眷戀。
《海棠歌》我初入蜀鬢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當時已謂目未睹,豈知更有碧雞坊。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豔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扁舟東下八千裡,楊州芍藥應羞死。風雨春殘杜鵑哭,夜夜寒衾夢還蜀。何從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為足。
陸遊為什麼對海棠花如此痴愛呢,因為海棠花中有一個秋天開花的品種,叫秋海棠,又稱相思草。
中國人予以秋海棠相思、苦戀的寓意,因其又名「斷腸花」,故又寓意「斷腸」。
讓陸遊牽腸掛肚的,是他的表妹唐婉。本來陸遊與唐婉相親相愛,結為伉儷。
只可惜陸遊母親受算命先生瞎指點所害,強行將這一對有情人生生拆散,從此兩人陷入了一生的相思與苦戀之中。
陸遊與唐婉相戀相離的過程中,秋海棠都成為其愛情絕唱的見證。
汪元量: 黃鶯不入垂楊柳,卻立海棠花上啼。
《西湖舊夢》(宋)汪元量如此湖山正好嬉,遊人船上醉如泥。黃鶯不入垂楊柳,卻立海棠花上啼。
汪元量(1241—1317年後),字大有,號水雲,亦自號水雲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汪元量多才多藝,精詩詞,曉音律、善鼓琴,宋末朝廷琴師,宋滅後隨三宮遷往大都,出入宮中,侍奉元主。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汪元量出家為道士,獲準南歸,於次年返回故鄉錢塘。
南歸後,汪元量組詩社,過瀟湘,入蜀川,訪舊友,生活閒適安逸。
汪元量晚年於錢塘築「湖山隱處」,以「野水閒雲一釣蓑」自居。
汪元量的這首《西湖舊夢》,應該正是寫於這個時候。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細緻入微的描寫,回憶了南宋滅亡前的景物情形,表達了其對故國的無限懷念之情。
汪元量詩多記錄宋廷滅亡前後事,時人稱有「杜甫遺風」。汪元量步杜甫之後,有「詩史」之譽。
汪元量著有《水雲集》、《湖山類稿》、《水雲詞》,言情教母瓊瑤創作《梅花三弄》之《水雲間》,應該深受其詩文集名字影響。
果爸思詩:
海棠,春與牡丹爭富貴,還與百花鬥豔麗;海棠,秋與紅豆競相思,還與金菊賽風流。
春去秋來,海棠在古詩詞裡如約而至,次第盛開,美麗了心情,驚豔了時光,燦爛了愛情。
海棠花一抹紅,盛開在古詩詞裡,一朵朵,一束束,不甘寂寞,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