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白起之死,有助於我們對政治和歷史,有更深的認識

2020-12-16 君江上

在眾多著名將領中,白起無疑是較耀眼的那一位,他這一生,立過赫赫戰功,打過無數勝仗,是秦國百姓心中的「戰神」。但同時,白起也殺過無數人,手上沾滿了鮮血,致使有些人提起他,就戰戰兢兢,不知所措,認為他是一位兇神惡煞的「殺神」。

兩種評價放在白起身上,都是合適的。他這一生,就是在矛盾中度過,在世人的掌控中飄搖。

一提起白起,就會有兩種聲音傳出來。稱讚他的,將他捧上了神位,唾棄他的,恨不得將他打入地獄。不管是辱還是贊,從側面都反應出了白起的成功,他憑本事,讓自己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讓史書上留下了他的名字。

可就是這樣有本事的男人,最終卻死的窩囊。

01 白起之死

公元前257年的某一天,天氣寒冷,北風呼嘯,似乎在預示著什麼。安靜的天地間,突然傳來馬蹄聲,一群人緩緩地出現,他們是帶著秦王交代的任務而來。

這些秦使,走到白起面前,丟出一把寶劍,說出帶著滿滿殺氣的話語:「請君上路。

白起不敢置信,問道:「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

使臣無法給他回答。

那一刻,白起迷茫了,眼前浮現出了昔日的種種,他看到了自己徵戰沙場,意氣風發的樣子,也看了無數死於他刀下的人,哭喊絕望的樣子。

恍然間,秦王殺他的原因,似乎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他怨道:「不許功臣見天平。」這是他在為自己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悲哀。

很快,他又嘆息:「罷了,我這生殺敵無數,罪孽深重,這當是我的報應吧。」這臨死前的悲嘆,道出了他的無奈與絕望。隨後,他撿起寶劍,自刎而亡。

02 為何落此下場

是什麼原因,讓這位為秦國操勞了一生,付出了一世的將領,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呢?

回顧白起的一生,了解一下他傳奇的人生,我們可能會找到答案。

年輕的白起,意氣風發,有著一顆報效祖國的熱心。他積極參軍,想立下戰功,發揮自己的才能。

可在權力交織的軍隊裡,他這個平頭小子,想要出頭,太難了。

直到他的伯樂——丞相魏冉出現,他的人生才有了轉變。他開始發光發熱,穩步成長,成為了秦國的頂梁柱,成了秦國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針。同時,他也成了其他國家百姓心中的殺神、惡魔。

是神是魔,白起不在乎,他只在意每場戰爭的勝負,只在意是否會辜負秦國百姓的期待。

他一心撲在了軍事上,以至於忽視了政治因素對他的影響。

人無完人,天才和蠢貨,可以是一個人。

在軍事作戰上,白起無人可及,他是當之無愧的天才。但在政治對決中,白起就像蠢貨,頭腦、計謀,他都沒有。

長平之戰後,白起想要乘勝追擊,滅掉趙國,秦昭襄王卻沒有同意他的請求。至於原因,歷史上寫的是趙國派了人實施反間計,找了和白起本就有仇的範睢,對他說:「白起再打下去,要出問題的,他的功勞太大,秦國滅了趙國後,他的聲望和功績,都會超過你,到時候,你怎麼在朝中自處呢?」 範睢一聽,覺得有道理,便添油加醋去說服秦昭襄王,讓他拒絕白起出兵的請求。

不過,這只是歷史的記載,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我們不是當事人,沒法真正探究秦昭襄王的想法。但我覺得,他之所以拒絕白起的請求,定不會這麼簡單,肯定還有其他的考量。不然話,拿下趙國,才算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才對。

白起被招回後,心生不滿,心態有些變了。這也能夠理解,白起在軍事上,就是權威,如今權威被否定了,他心裡肯定不服氣,被怒火衝昏了頭腦,他行事自然有幾分偏激。

秦王以要休養生息為理由,拒絕了白起,但幾個月後,他又決定派兵攻打趙國。秦王這麼做,也是帶有點賭氣的成分,他想讓世人看看:沒有白起,秦軍照樣所向披靡。

但「真香」事件就是這麼容易發生,雙方打起了後,秦王才發現自己想得太美了。

無奈下,他找了白起,讓他帶兵出徵,挽救局勢。可這時,白起卻端起了姿態。一來,白起覺得,此次出徵,勝算不大,不過是白費功夫。二來,他也想讓秦王明白他的重要性,讓秦王服軟,滅滅秦王的威風。因此,他說出了:「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這樣帶有嘲笑意味的話語。

雖然要發洩,可白起心裡還是有數,知道此事不能真的不管,最終鬆了口,答應出手。不幸的是,這次形勢已經不再是他能控制的了。

本就對白起不滿的秦王,抓住這個機會,重處白起,想將白起推出來背黑鍋。因此,他將白起貶成了大頭兵,覺得不抵氣,又下令讓白起自裁。74歲的白起,為秦國操勞一輩子,白髮蒼蒼之際,卻落得不得善終的下場,著實可悲。

03 必死的理由

白起為何落得這樣的下場?

有人說,他是秦王推出的替罪羊;也有人說,他這是功高震主,礙了秦王的眼;還有人說,他是驕傲自滿,自尋了死路。這些說法,都沒有錯,可我覺得還不夠全面。白起之所以陷入必死之局,是因為政治原因發生了變化。

魏冉在時,白起風光無限,卻也沒有惹秦王、範睢的眼,因為魏冉在前面為白起頂了炮火,護住了白起。

魏冉被除,白起一下就變得惹眼了。更何況,白起是個知恩的人,他感激魏冉,敬畏魏冉。這在秦王眼裡,就是罪,他覺得白起變成了定時炸彈,指不定那一天就威脅到了他。當看一個人不順眼的時候,這個人就處處不順眼,白起立下的赫赫軍功,此時在秦王的眼中,也成了原罪。

更何況,白起這個大直男,情商太低了,只會打仗,不會做人,一出事,朝中連個幫他的人都沒有,放任秦王對他的不滿越漸加深,他也就落入了必死的地步。

故事記載於《智囊全集》

怎麼樣,歷史很有趣吧。秦王嬴政、大唐李世民、朱元璋、乾隆等各種大人物小市民故事應有盡有。其實,讀歷史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邱吉爾說:「不學習歷史註定要重複錯誤。」讀史可以明智,鑑古方能知今。成功人士普遍愛讀史,晚清名臣曾國藩不但自己讀,還要求孩子讀,光讀還不夠,還要做筆記,寫心得。

《智囊》是什麼?這是「明代奇才」馮夢龍所著智慧總集,人稱「小資治通鑑」。全書收錄先秦至明代1238個謀略智慧故事(加上點評中的同類故事,共有3000多個)。將古人智慧以故事方式展現,有趣;然後解讀提煉出人生智慧,有料。

清代大才子紀曉嵐非常喜歡此書,無論到哪兒,此書都隨身必備。曾國藩也對此書頗為推崇,曾諄諄告誡諸位弟弟:「此書務讀三遍。」杜月笙也對《智囊》愛不釋手,他識字不多,讓別人讀給他聽,感慨道:「讀懂此書,才算讀透了社會。」

所以,我建議大家讀讀《智囊》。說心裡話,有時你感覺缺少機會,實際是缺少智慧。

相關焦點

  • 「戰神」白起為什麼死在了自己老闆手裡?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戰神」白起大戰趙國獲得勝利,俘虜了四十萬趙國大軍,並將這四十萬降兵全部「坑殺」,就是活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從史記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這事屬實,不是虛構,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 白起為何非死不可
    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千字文》將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首先,白起功勞太過強大。身為戰國四將之首(其餘三人是:李牧、王翦、廉頗),白起的出色是無人能及的。
  • 白起之死,為後人提供了什麼啟示?
    秦國因秦孝公時期的變法改革,到了秦昭襄王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戰國七雄之首。秦國強大,秦昭襄王雄才大略,為天才的軍事家白起,提供了發揮軍事才能的歷史舞臺。他為大秦帝國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為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白起成就了秦國的統一偉業,同時秦國也造就了「戰神」白起。
  • 戰神白起為何會被秦昭王賜死?軍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
    白起在戰國時期的確可以說得上是一位戰神,為秦國立下了無數的戰功,也可以說得上是功高震主。不過在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人也比較多,可以得到善終的人也不少,例如王翦在為大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功勞也比較大,但最終他卻可以得以善終。
  • 戰國戰神白起的悲催結局,沒有戰死沙場,最後成了政治犧牲品
    白起的名字肯定是如雷貫耳了,不管是他在秦國的歷史上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也好,還是很多關於他的傳言也好,都是非常叫人津津樂道的。白起這個人非常會打仗,在秦國那樣一個按照軍功就可以扶搖直上的國家,他的優勢非常大,所以在他參軍以後沒多久就開始在軍隊裡面嶄露頭角了。
  • 武安君白起被賜死,如果白起不死,六國是否會更早統一
    他一生功名顯赫卻未能善終,有人說他的死是必然的,說他恃功傲物,功高蓋主,不懂的內斂,不會與同事範雎和領導昭襄王處理好關係,昭襄王必然會賜他一死。白起本來就是軍事天才,不以兵書套路出師用兵,背後又是當時實力強勁的秦國虎狼之師,在當時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佔盡優勢。
  • 秦國四大名將——白起
    秦朝作為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可是秦朝的建立其實困難重重,經歷了無數的腥風血雨和爾虞我詐,今天開始我們就來介紹秦朝以前的秦國四大名將,先來介紹第一位,白起。提起白起,估計很多年輕人第一個印象是這個,戰坦請走上路,不過我們要說的可不是遊戲裡的白起,而是歷史上的白起,他其實是長這樣的,長眉丹鳳眼,畫像裡的白起看起來甚至有些清秀,絕對符合戰國時的主流審美,妥妥的愛豆苗子。
  • 長平之戰獲勝,白起卻極力反對邯鄲之戰,原因何在?實力不允許
    導語:長平之戰獲勝,白起卻極力反對邯鄲之戰,原因何在?從國力支撐和國都角度,分析白起為何極力反對邯鄲之戰? 畢竟白起不僅是帶領著秦國的軍隊打贏了長平之戰,更是將投降的四十多萬趙國軍隊全部坑殺,可謂是真正的流血漂櫓;因此,趙國人對於白起的痛恨已經深入骨髓,而如果邯鄲之戰再度派遣白起統兵的話,那一定會激起趙國人更深的鬥志,更加會讓趙國軍隊拼死抵抗。
  • 白起最強出裝推薦!必出不死鳥之眼,吊打狂鐵老夫子
    哈嘍,大家好,我是遊戲小瓜瓜,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白起這個英雄啦。白起這個英雄在這個版本當中被官方給改動了,改動以後的白起可以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強度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小編今天主要就是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版本當中白起的具體出裝和玩法。即白起最強出裝推薦!必出不死鳥之眼,吊打狂鐵老夫子!
  • 長平之戰,白起坑殺幾十萬趙國士兵,誰是背後的黑手?
    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感興趣,歡迎點擊右側關注哦@老王文史錄提起白起,很多了解歷史的朋友會首先想到著名的戰役「長平之戰」,那是白起所在的秦國打贏的。在當時的六國中,趙國是唯一有實力挑戰秦國的。然而,這次戰爭的失敗,趙國陷入了蕭條再也無法崛起。自此六國沒有一個能打敗秦國。白起「人屠」之名由此而來,秦國「暴秦」之名也由此誕生。殺死投降的將士一直被人們鄙視。
  • 戰國名將之首白起,為何在《大秦賦》中未曾露面,導演的回答亮了
    導語:白起,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白起善於用兵,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大秦賦》自開播以來,受到了廣大劇迷的關注和熱捧,雖然褒貶不一,但依舊熱評如潮。
  • 戰國名將,吳起與白起孰強孰弱?
    為首的有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更是一絕,歸屬在秦國的名將有司馬錯、白起、王翦、王賁、李信、趙佗、蒙恬;趙國的名將有李牧、廉頗、趙奢、龐涓;魏國有吳起、樂羊、信陵君魏無忌;楚國起碼在末期還有項燕;齊國有孫臏、田忌、田單;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甚至都有樂毅來作為它的底牌。
  • 王翦、白起為秦立下大功,下場卻完全不同,答案就藏在王翦滅楚中
    王翦和白起是秦國的唯二名將,非其他將軍可比。二人在大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中,立下赫赫戰功。白起在伊闕之戰破韓魏24萬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國郢都,長平之戰重創趙國;王翦破趙都邯鄲,掃平三晉,陷燕都城薊,最後掃滅楚國,二人對秦國統一都有不世功績。
  • 都是戰國名將,殺神白起和兵聖吳起,二者誰更勝一籌?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名將,其中白起因長平之戰坑殺秦軍40萬,一戰封神,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而吳起則在魏國時期,以5萬新兵大破秦軍50萬。二者誰強誰弱呢?咱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白起白起是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和軍事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三人並列戰國四大名將。他一生中,最轟動的事情,便是在長平之戰中坑殺了40多萬士卒,讓趙國一蹶不振。
  • 普通高中語文、歷史、思想政治統編教材有新變化,詳細介紹來了
    其中,有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改造我們的學習》等5篇(首)文章,魯迅《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還有《長徵勝利萬歲》《大戰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 03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教材注重選取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作品。
  • 邯鄲白起墓,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被逼自殺頂罪,一代戰神竟如此慘死
    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戰國時期是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的都城,歷經8代國君達158年之久,是我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漢代與洛陽、臨淄、南陽、成都共享「五大都會」盛名,從戰國到東漢,邯鄲興盛長達500年之久。
  • 同樣因為上司不聽建議罷工,為何白起被賜死了,王翦卻因此升官了
    前言白起和王翦應該算是秦國歷代將領當中戰功最為卓著的兩位將領了,白起不但是戰神,而且還是至今為止無人可以超越的「殺神」,僅伊闕之戰和長平之戰就殺降卒近七十萬,把三晉殺得是幾乎只剩老弱婦孺,是秦昭王遠交近攻戰略的有力實施者。
  • 長平之戰,率軍之才的趙括,為何最終不敵白起的布袋陣法
    長平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百萬級的消耗戰,秦國和趙國兩軍的消耗都非常之厲害,雙方分別舉兵40多萬與上黨郡一決高下。不僅趙國耗不起,秦國也耗不起,趙國臨時換將趙括,秦國也換用了白起。
  • 戰國有三位「武安君」:除了白起,另外兩位分別是誰?
    在古代歷史上,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望安邦譽名。在戰國時期,共有三位武安君,分別是白起、李牧、項燕。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戰國時期的三位武安君。一、白起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國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名將,「兵家」代表人物。對於白起來說,熟知兵法,善於用兵。
  • 武安君殺神白起,一度風光無限,但最終下場悽慘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在真正的戰國時期,武安君殺神白起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首先我們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白起的人物背景,白起的出生年月不詳,只知道他的另一個名字複姓公孫,名為公孫起,白起之所以在戰國那個時候如此出名,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方面就是時勢造英雄,白起出身比較低微,並且當白起出生的時候,秦國勢力已經十分的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