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多長時間最合適?
我國是世界上最講究午睡的國家之一,因此,有很多人養成了午睡的習慣,尤其是夏日。對於這些人來說,午睡對他們下午的狀態具有很大影響,甚至出現「中午不睡,下午崩潰」的現象。
但是,同樣是午睡,有的人一覺醒來神清氣爽,精神飽滿,工作效率賊高;有的人,卻睡眼睡眼惺忪,無精打採,甚至頭暈腦脹。
這是怎麼回事?
這主要是跟午睡的時間有關。
那麼,午睡睡多長時間合適呢?
睡眠階段及各階段的特徵
我們知道,睡眠並不是休眠,睡眠中人的大腦並沒有「關機」,而是仍在高速運轉。同時,睡眠是具有周期性的,每個周期不同階段腦工作的部位和狀態是不同的。
人類睡眠具有典型的晝夜節律,睡眠過程也具有周期性。
以成年人典型的8小時夜間睡眠而論,一夜睡眠大致可以分為5~6個周期,每個周期大概90分鐘。
每個睡眠周期,又根據腦電圖的特徵(顯示腦活動性)分為四個階段。
這四個階段又首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快速動眼睡眠(REM)和非快速動眼睡眠(NREM)。
後者,NREM又分為三個階段:
NREM第一階段:睡眠周期的開始,被認為是從清醒向睡眠的過渡期。這個階段腦電圖從清醒時的快波轉向α慢波,並出現高振幅的θ波。
這個階段睡眠很淺,腦與外界的聯繫並沒有完全斷開,很輕的刺激就可以喚醒。該階段睡眠時間很短,通常只有幾分鐘,甚至只有幾秒鐘(倒頭就睡著)。從這個階段喚醒的人,有時會否認自己已經睡著。
NREM第二階段:真正進入睡眠,意識已經大部喪失,·體溫開始下降,·呼吸和心率開始變慢。
腦電圖在θ波基礎上出現快速、節奏性叢集腦波,稱為睡眠紡錘。
這個階段的睡眠時間存在較大差異,一般在20~45分鐘之間,睡眠開始階段較短。
NREM第三階段:·肌肉放鬆,·血壓和呼吸率下降,一般的刺激很難喚醒,因此也稱為深睡眠階段。
腦電圖以δ波慢波為主,因此又稱慢波睡眠。
這個睡眠階段維持時間存在很大差異,夜間睡眠開始的周期中時間長,到後期則很短甚至沒有深睡眠。
過去,這個階段又被分為第三和第四階段,因而睡眠也被分為五個階段。
相對於這個深睡眠階段,第一、二階段又合稱淺睡眠階段。
深睡眠階段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由於腦和身體很多器官功能進入深抑制階段,如果從這個階段醒來,人就會感覺「沒有睡醒」,仍然昏昏欲睡,短時間內難以進入警覺狀態。
而從淺睡眠階段醒來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REM睡眠:腦電圖上突然呈現類似清醒狀態的快波,心率、呼吸也隨之加快,一個顯著特徵是眼球快速移動,因而也稱快速動眼睡眠。
我們絕大多數夢發生在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維持的時間也存在很大差異,睡眠早期較少,後期較多。
睡眠階段的順序
睡眠各個階段並不是嚴格按著以上標識的數字順序轉換。通常,睡眠開始於NREM第一階段,並順序進入階段2和階段3。在階段3睡眠之後,通常回到階段2,然後可以再進入階段3或REM睡眠。REM睡眠結束,也通常會回到第2階段睡眠。
大多數時候我們是從階段2醒來,因而記不住我們的夢。
午睡合理的睡眠時間
假設我們的午睡按照夜間睡眠睡眠的第一個周期進展,通常在進入睡眠後20~30分鐘進入深睡眠,一旦進入深睡眠就會持續30分鐘甚至更長。完成整個睡眠周期通常需要90分鐘。
如上所述,一旦進入深睡眠,直接醒來,就會出現「沒有睡醒」、「越睡越困」的尷尬狀態。
因此,午睡應該避免進入深睡眠階段,爭取在睡眠第二階段醒來。這就要求午睡睡眠時間不應該超過30分鐘。
當然,如果時間允許,也可以睡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即一個90分鐘左右的「囫圇覺」。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