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朋友關注新號"桑迪威爾(soundwill)"喲
覺得投緣的朋友,就請順手給我點個「在看」「點讚」,點過幾次在看後,機器人就通過大數據,覺得你和我有互動,以後才能將我的文章推到你眼前。或者,就對我這號星標,點擊左右角「陌上飛花花」,再點右上角三個點點點,選擇一下「設置星標」就好了。
有部分文章,我們一時沒找到原創讀者,或者您申請了原創,但我們推送過程中並沒得到提醒,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刪除,謝謝
2000年4月1日深夜,4個來自江蘇北部沭陽縣的失業青年潛入南京一棟別墅行竊,被發現後,他們持刀殺害了德國屋主一家。這個不幸的家庭的主人普方,51歲,時任中德合資揚州亞星奔馳公司外方副總經理,他40歲的妻子、15歲的女兒和13歲的兒子也慘遭殺害。案發2小時後,4名兇手被捕,後被法院判處死刑。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是絕大多數中國人難以想像的:普方先生的母親從德國趕到南京,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她寫信給法院,認為對沭陽這四個孩子的刑罰過重,「德國沒有死刑,我們覺得,他們的死不能改變現實。」
最終,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駁回了4名被告的上訴,也沒有採納德國家庭的意見,維持原判。這起當時轟動全國的特大涉外滅門慘案很快結了案,但故事並沒有結束。就在那年的11月,居住在南京的一些德國人設立了紀念普方一家的協會,致力於改變江蘇蘇北貧困地區兒童生活狀況。
他們把募集到的善款用來支付那四個殺人青年的家鄉——蘇北沭陽縣貧困家庭的孩子們的學費,為他們走上自主而充實的人生道路創造機會。這一舉動已經默默延續了15年,雖然已有超過600名的中國貧困學生因此圓了求學夢,但它至今鮮為人知,甚至沭陽本地人也了解甚少。這就是普方協會,一個民間慈善組織。這就是活著的人——準確地說是在中國的老外們,在那一刻做出的選擇。
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一般中國人看不懂,還是回到那個案子看看:當初,沭陽4個男青年並非有預謀要殺人,他們一開始只是想偷摩託車,但換來的錢並不多。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得知玄武湖畔的金陵御花園是南京最高檔的別墅區。那晚,他們潛入小區,只是想去洗劫一間不亮燈的空宅,結果那套正在裝修的別墅沒有東西可偷。最終他們選擇了隔壁的德國人普方家。盜竊的行動被普方一家查覺,因為言語不通,驚懼之中,他們選擇了殺人滅口。
庭審中的一個細節給了德國人很大的觸動:那4個來自蘇北沭陽農村的年輕人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沒有正式的工作,其中有一個做過短暫的廚師,有一個擺攤配過鑰匙。德國人認為,這些孩子如果家庭富裕,誰又會選擇偷盜做賊呢,社會不公和缺乏教育是滋生犯罪的土壤。要杜絕再出現殺害普方那樣的年輕人,靠中國傳統思想裡面的仇恨和鬥爭是沒有用的,處決犯罪的根源比處決罪犯更重要。這個社會需要法庭和監獄,但是更需要的是互助與教育,前者通過資源共享讓睏乏的人免於絕境,後者通過開發人的智慧與道德讓人學會正確抉擇。 只有做好了這兩項,人類才能真正遠離恐怖和暴力,否則,我們每個人隨時都可能成為下一個犯罪的目標,這才是最可怕又最可悲的。
「如果普方還在世,那麼普方家肯定是第一個參與的家庭。」德國巴符州駐南京代表處總經理茱利婭肯定地說。她是普方協會的創始人之一,她覺得這是紀念普方一家最好的方式。「我們並不想傳達這樣一個理念,因為一家德國人不幸遇難,我們就要資助兇手家鄉的孩子,」茱利亞說,「我們想讓大家知道的是,教育,能夠改變或成就人的一生。」
2009年起,普方協會發現,10年前相對貧困的蘇北地區,特別是沭陽,後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老百姓已變得不再那麼貧窮了,於是,這群德國人決定,將目光轉為更為窮困的安徽南部地區,依然是尋找那些最需要獲得資助的窮困家庭的孩子,給錢供他們上學讀書。
沭陽國際學校,被德國人幫助的孩子
因為沭陽四個青年讓德國一個家庭滅門,德國人竟然以德報怨,如今這個善舉仍在繼續,這是德國人普方在中國留下的遺產。
同樣是處理一件案子,德國人卻把眼光放在了人類的全體和長遠的未來。對此,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一個人在童年受到愛的浸潤,就會在內心埋下善良的種子。
善與愛是社會的矯正器,當愛的情感升華為關愛的情懷,會潛移默化為一種文化。而文化,則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標誌、一個民族可愛到令人尊敬的璀璨之花。
許多年後,假如有人問我,當年你為社會做過的貢獻是什麼?我會說:我傳播了很多充滿人性、良知、散發著正義光芒的文字,我拒絕了與邪惡同汙合流。
——這句話,據說是柴靜說的,無從考證,但說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