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很多留守老人,都得不到子女的照顧,只能孤獨的老去

2020-12-17 家有農村

現在農村有很多留守老人,雖然他們這一生養育很多子女,可是到最後子女都無法在身邊孝敬照顧老人,有些生病無法走動的老人只能活活得躺在床上,最後就這樣去世了。

我家大媽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老人,大媽這一生生了3個兒子5個女兒,5個女兒都嫁到離我們村莊比較遠的地方,而且在我們農村有這樣的說法,嫁出去女兒潑出去水,意思就是女兒嫁出去了,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後續就沒有照顧父母的責任,照顧父母的責任都是兒子,所以在農村才會有一定要生兒子的思想,因為只有兒子才會贍養自己,才會為自己養老送終。

我大媽這輩子也是太可憐了,生了3個兒子,最小的兒子,因為家庭太貧窮了(那是還沒有改革開放),農村人只靠種田生活,沒錢,沒房,相親了很多姑娘,可是姑娘都不答應,看這兒跟自己同齡的人都結婚生子了,實在受不了了,就自殺了,這就是那時候農村的現實狀況。

大兒子和二兒子都結婚了,掏光了家裡所有的錢,還借了別人的錢,為了娶媳婦。可悲的是,兩個媳婦都不明事理的人,因為帶小孩的事情,因為分家的事情,天天跟我大媽吵架,當著全村人的面,罵我大媽,都說我大媽不給他們帶小孩,我大媽和大伯只有搬到原來的土房子裡居住,自己辛辛苦苦蓋的瓦房給了兩個兒子住。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大伯不幸得胃癌去世了,只有我大媽一個人生活在原來的土房子裡,因為改革開放得到來,大媽的第二個兒子和兒媳婦出去打工了,留下兩個小孩給我大媽撫養,慢慢地夫妻倆賺了一點,就自己蓋了新房子。大兒子夫妻看到外面能賺錢,也把小孩留給了大媽,出去外面打工去了,這樣大媽就只能把大兒子的小孩也一起撫養,一共5個小孩。後來大兒子也自己建了房子。大媽就從土房子裡搬到自己的瓦房,可是瓦房已經成舊房了。

大娘辛辛苦苦把5個孫兒拉扯大了,這個時候得大娘也老了,已經是70歲的老人了,

可是兒子媳婦,孫兒為了生活,都出去外面打工了,這留下70歲大媽在家裡,自己照顧自己,有一天出去種菜,不小心把腳骨摔斷了。只能躺在床上,大兒子和二兒子全家都在東莞開店,為了照顧大媽,就只能兩個媳婦輪流照顧。兩個媳婦都認為我大媽是個麻煩,耽誤她們在外面賺錢,每天只給吃1頓飯,也不給扶大媽下床活動,結果,大媽後背都爛了。大媽沒過1年,就這樣去世了。

對大媽的兩個兒子,兒媳婦,不管是我爸媽,還是我們家族的長輩,都有教育,可是他們依然我行我行。可能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沒有文化,不知道孝敬照顧老人是他們本應該的責任和義務。

我寫這篇文中的目的,也是呼籲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照顧父母,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來自於我們的父母,可憐天下父母心。

相關焦點

  • 老人病死家中無人知,臉被老鼠啃!子女無力照顧農村老人怎麼辦?
    3.進城照顧孩子在農村有很多老人是因為一種特殊的原因導致獨居,那就是他們的子女在城市生活,因為家庭背景不夠雄厚,所以子女在城市生活壓力也很大,如果子女繁育了下一代,因為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可能將無法陪伴自己的孩子,所以此時就需要在農村的父母過去照顧孩子。
  • 農村只生一個孩子的農民,60歲後養老怎麼辦?子女未來出路在哪
    在一個個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彷徨孤獨無助的背影,中國已經進入到了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成為了社會非常關心的一個嚴峻問題,不管是對於單獨的個人來講,還是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這都是一道大考。怎麼做才是完美答案,誰也不知道。但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以家庭養老為主,養兒防老是他們最終的依靠。如果一個家庭有多個子女的話,相互之間互相幫襯還好一點。
  • 農村老人只能「自生自滅」嗎?
    「老了就不中用了,也是小輩們的生活累贅」。據說,這不是個案,而是一群老人的鏡像。看慣一家老幼樂樂呵呵過年的場面,這樣的晚景,實在讓人感到透骨的悽涼。農村的老人,當精力、體力逐漸從身體內耗散,又靠什麼延續剩下來的漫長歲月?難道,已然成為「累贅」的他們,只能自生自滅?
  • 99歲老人哭訴被子女強辭保姆:別人父母孤獨老去!
    01今天的熱搜是有個新聞對我感觸很深,99歲的曹爺爺像個孩子一樣對著鏡頭啼哭:「自己有四兒兩女,一直以來,夫妻倆都住在大兒子的空房子裡。之前孩子們先後請過六七個保姆來照料生活,但自己和老伴都不滿意,直到2年前請到了胡女士。後來子女聽到一些傳言將保姆強辭了。」
  • 女孩免費給農村留守婦女化妝:願天下女人,都能得到應有的呵護
    不管是結婚給新娘化妝,還是各種走秀對明星和演員的妝容要求,化妝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來自湖南農村的娟子,成了其中很特別的一位化妝師。娟子本就來自農村,對於農村的一些現象也更加了解,她發現很多村裡的女性一輩子都沒有化過妝,對她化妝箱裡的各種彩妝和化妝工具十分好奇。
  • 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 獨居只是各有各的苦衷
    為了不那麼孤獨,她養了一隻小狗,說自己喜歡聽小狗叫,熱鬧,讓她感覺身邊有個伴。少年夫妻老來伴。人到老年後,夫妻間的相互陪伴照顧顯得尤為重要。喪偶老人最需要的是子女的親情陪伴,但子女往往正處於事業、家庭最忙碌的時候。尤其是明阿姨這個年紀的老人,子女普遍認為,父母還年輕,再過五六年來照顧也不遲。
  • 給空巢老人做保姆最吃香?「貼身服務」賺錢多,說不定還能撈遺產
    其中有個手段就是陪床保姆。由於年輕人忙著拼事業,所以很多家庭都願意給自己的父母僱個保姆,不僅能照顧老人的生活,還能緩解老人的孤獨與寂寞。但是有的保姆卻將這份孤獨利用的淋漓盡致。或者甚至有的乾脆還是僱主提出的特殊要求。
  • 農村老人在冬天的時候,會洗澡嗎?這要看他們的子女了
    前段時間我去朋友家玩,路過他奶奶房間的時候,聞到一股臭味兒。我問朋友為什麼他奶奶的房間會有一股臭味呢?朋友說可能是因為人老了,所以就會散發出一些不好聞的味道吧。我爸爸媽媽經常和我說,我這個朋友的父母對他奶奶不是很孝順,每天只給他一些飯菜,餓不死就行,從來不管老人的生活。農村的冬天,洗澡是件麻煩事情,特別是北方農村的冬天,洗澡大部分都要去澡堂。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澡堂洗了。而且在澡堂那種地方,摔一跤是很常見的事情。所以大部分的農村老人都會選擇在家裡燒一些熱水來擦身子。
  • 農村「不孝之風」颳起後,很多子女到底嫌棄老人什麼呢?答案來了
    「孝道」是中華傳統美德,一個連父母都不知道尊重不懂得孝順的人,在社會必將沒有立足之處,更不會善待別人,也不會對別人有憐憫之心,在農村關於孝道,很多人都受到一些老輩人的言傳身教,深受這些文化的傳承和薰陶,可是隨著農村社會的發展,很多人的意識也逐漸發生改變,「不孝之風」正在農村這片淨土上悄然颳起
  • 農村留守婦女化妝後,黃臉婆秒變大美人!背後原因暖人心
    然而,在農村有這麼一群婦女,一輩子都沒有化過妝。他們整日圍著灶臺、田間轉,丈夫外出打工,心裡覺得即使化了妝也沒人看,乾脆就不費事了。一位化妝師決定幫村子裡的女人們化妝。從上妝到髮型再到穿搭,每個人幾乎都要花費一個半小時。
  • 老人不妨看看
    現如今在很多偏遠農村依舊流傳著一些俗語,這些俗語流傳的時間比較久,一帶傳給下一代,甚至都傳了好幾百年。對於窮苦出身的農家子弟來說,很難有機會接受教育。在古代,農家子弟因為經濟拮据,根本讀不起書,農家子弟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從事農業生產。
  • 俗語「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有道理嗎?聽聽老農咋說
    而農村老人養老跟人口外流又緊密相關,因為正是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將老人留在農村老家,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過去農村家庭結構,形成了留守老人群體。雖然現在大部分老人溫飽問題可以得到保障,但是精神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孤獨卻無法改變,也沒有辦法得到滿足。與此同時,農村裡面還流行的這樣一句俗語,叫做「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有沒有道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 農村老人的悲哀《喜喪》:去敬老院的前夜,86歲老人吃老鼠藥自殺
    幾個在本地的孩子得知消息,都趕回了鄉下,召開了家庭會議,商量著怎麼安頓生病的老人。原本,老人曾有6個孩子,其中大哥大姐去了城裡很多年,從沒有回過老家,平時就寄錢回來孝敬老人。老四早就杳無音訊,也不知道是否還在人間。能見上面的,也就二兒子、三兒子,還有小女兒。
  • 「出門就有車,給啥也不換」留守老人坐上了元氣森林擺渡車
    一直以來,富貴長壽、兒孫滿堂都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美滿晚年,但是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深入,在農村,越來越多村莊只剩下老人們在留守:據統計,中國農村有超過1600萬的留守老人。他們的子女奮鬥在中國的各個城市,他們卻固守著祖輩的土地……如何讓留守老人在健康、愉快中度過晚年,是一個討論已久的話題。現在,這個話題也許將會變得輕鬆起來:9月6日,當夕陽像往常一樣灑落在山西晉城陵川縣的山路上,一輛滿載著歌聲與歡樂的擺渡車平穩的行駛著。車上不時傳來的歡聲笑語,讓山間的夕陽也多了一份溫度。如果這一幕發生在旅遊景區,人們一定會見怪不怪。
  • 農村老人進城帶小孩,『養兒防老』變成『啃小』,無稽之談!
    大家都知道農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留守農村的多是父輩,這是因為農村的子女成家立業後,在城市購房獲得了居住城市的權利,他們有了孩子後,由於工作原因無法照顧幼子,於是家中的老母親或老父親便請到市裡照顧孫輩,可是有人就說話了,農村老人怎麼來城裡『啃小』,這簡直是無稽之談。
  • 當你老了孤獨一人,會跟兒女一起住養老嗎?聽聽2位老人的心裡話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常態,每個人都會老去。人的一生或許順風順水,也或許坎坷無常,但無論過去如何,人到晚年都只想過安定的生活。都說父母與子女最親,在現實生活中,子女在兒時最親近父母,長大成人卻反倒與父母疏遠了。不少老年人在老時與子女生活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被嫌棄。那麼,當你老時孤單一人,你會願意跟子女一起生活嗎?
  • 《系紅褲帶的女人》:一條紅褲帶,道盡農村留守婦女難以啟齒的性
    自從八十年代實行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村男性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選擇外出打工。他們的妻子為了照顧老人和孩子,被留在了村裡成為農村留守婦女。曾經有調查顯示,全國有4700萬留守婦女。調查中發現,留守婦女隱諱地表達了她們的性壓抑問題,「她們長期處於性壓抑狀態,這也導致了連鎖的負面情緒」。
  • 陝西農村80後留守婦女,雙手撐起一個家,種地養豬又養蜂
    陝西農村80後留守婦女,雙手撐起一個家,種地養豬又養蜂在農村一直存在著這樣一個群體,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如今社會年輕力壯的男人和女人都放棄了農村種地的生活。紛紛湧入城市打工,對他們來說半年打工賺的錢就相當於一年種地賺的錢了,而且在外打工幾乎不用操心,只要做好分內的工作一個月就能領到四五千元。輪到放假休息,在家睡覺或者到城鎮上逛逛街買些日用品,非常愜意。
  • 為什麼很多父母,年紀越大,在子女面前卻越來越卑微?原因很現實
    害怕子女不養老韓大爺有兩個兒子,他給大兒子帶大了兩個孩子,後來小兒子的媳婦也生了孩子,也是他去照料孩子。等孩子們都陸續小學畢業,韓大爺已經白髮蒼蒼,原本硬朗的身體,經過這幾年的操勞,已經變得孱弱。雖然韓大爺幫忙兩個兒子帶孩子,但是等到他真的需要子女們照料的時候,兩個兒子卻因為哪家贍養而爭論不休。
  • 心理學:子女為何漸漸就開始,討厭家裡的老人了?
    普天下灰心短氣之事,未有甚於老大者。」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當我們在看老年人搶雞蛋、擠公交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老了以後呢?很多人從未想過自己老的時候,但是大家都看過非主流,殺馬特,某某家軍,和現在的愛豆一樣,每段時期,都有流行的東西,過了這段時期之後,回頭看看有點可笑,也有點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