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小朋友產生矛盾時,家長不要為了面子,而冤枉了孩子

2021-01-07 騰訊網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人都特別要「面子」,而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可是有些人寧肯受罪,也得要面子。

平時受罪也就算了,但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也特別喜歡要面子,尤其是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矛盾的時候,不分青紅皂白就把孩子數落一頓,自己面子雖然保住了,但是孩子被冤枉了之後,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一、要面子的家長,會讓孩子「很受傷」

去年的一天,我和閨蜜約好了一起帶孩子出去玩,她家的孩子比我家大半歲,是個小男孩。

我倆帶著孩子去到了遊樂場,兩個孩子在裡面玩滑梯,很開心也很和諧,我倆則坐在旁邊聊著天,可是沒過多久,我女兒突然哭了起來,然後撲進我懷裡,就像是受了很大的委屈一樣。

整個遊樂場就我女兒和閨蜜的兒子兩個人,閨蜜看到我女兒哭了,認為一定是她兒子淘氣了,把我女兒欺負哭了,由於面子的原因,閨蜜趕緊過來安慰女兒,對女兒說:「哥哥淘氣,是他做得不對,阿姨回家會教訓哥哥,你別哭了。」

過了一會兒之後,女兒停止了哭泣,但是閨蜜的兒子卻怎麼都不和我女兒一起玩,無奈之下,我們倆只好帶著孩子回家了。

回到家之後,女兒告訴我她剛才為什麼會哭。原來,這件事根本不怪閨蜜的兒子,責任在於我女兒,人家在玩木馬,女兒非要玩,還去推人家,結果腳底一滑,自己摔倒了,所以才會哭。

我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之後,趕緊給閨蜜打了電話,閨蜜說她兒子回家後也哭了,不跟媽媽說話,現在終於知道是為什麼了。

後來我帶著女兒去給閨蜜的兒子道了歉,兩個孩子和好如初。

經濟刊物主編巍巍說:「為了面子堅持錯誤是最沒有面子的事情。」

在生活當中,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有些孩子和別人產生了矛盾之後,家長為了維護自己和對方家長的關係,也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在沒有弄清楚事情緣由的情況下,開始責怪自己的孩子,認為這樣做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很大度、很會教育孩子,其實這樣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很大的。

二、家長明知道可能會冤枉孩子,為什麼還會把自己的「面子」放在首位?

家長是成年人,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其實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產生矛盾之後,家長明知道自己如果為了面子的話,可能會冤枉孩子,但是出於多方面考慮,仍然會這麼做。

1、為了維護成年人之間的關係

很多人認為「和氣生財」,孩子們在一起難免會出現矛盾,如果家長太計較的話,會影響成年人之間的關係,所以就會先去把自己的孩子批評一頓,覺得自己這是禮貌和大度的表現,但是卻不知道這樣做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2、想讓孩子學會謙虛

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得讓孩子學會謙虛,與別人產生矛盾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承認錯誤,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擁有很好的人際關係。但是家長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明明不是孩子的錯,卻仍然要讓孩子承認錯誤,這樣做是無法讓孩子學會謙虛的。

三、家長這樣做,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教育家嚴介和說過:「什麼是臉面?我們幹大事的從來不要臉,臉皮可以撕下來扔到地上,踹幾腳,揚長而去,不屑一顧。」

面子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如果家長為了自己的面子,而讓孩子受到了冤枉,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

1、學會逆來順受

當孩子受到了冤枉之後,會和家長辯解,如果家長不能理解孩子,反而仍然我行我素,一味地顧及自己的面子,那麼孩子慢慢就不會和家長辯解,即使受到了冤枉,也會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孩子會在心裡產生陰影。

2、變得膽小

孩子與別人發生矛盾之後,無論是不是自己的過錯,都會遭到家長的批評,孩子的膽子會變得很小,不敢與別人交流,生怕自己會與別人起衝突,當別人欺負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反抗,只會默默忍受。

3、覺得家長不明是非

孩子會把家長當做自己的榜樣,如果家長經常為了自己的面子而去冤枉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不能分辨是非,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孩子不再願意相信家長,以後遇到了困難時,也不會和家長說。

四、當孩子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家長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小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產生矛盾是很正常的現象,家長要用正確的方式去處理這件事。

1、不要顧及自己的面子

與孩子的心理健康相比,家長的面子一文不值。所以如果孩子與小朋友發生了矛盾,家長首先要放下自己的面子,不要替自己考慮,而是應該替孩子考慮,這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2、搞清楚事情的原因

家長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妄下定論,要穩定住自己的情緒,搞清楚事情的原因,了解到底是因為誰而起的衝突,這樣做對孩子和對方都很公平。

3、不要偏袒孩子

如果責任在於孩子,那麼家長不能偏袒孩子,更不能包庇孩子,否則孩子會變得喜歡推卸責任。家長應該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向對方道歉,這樣做會讓孩子的責任心變強,孩子勇於承認錯誤,知錯就改,是非常好的品質。

總之,家長在處理孩子與他人之間的矛盾時,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更不要顧及自己的面子,應該放下身段,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冤枉孩子,也不要偏袒孩子,孩子如果沒有錯,要保護好孩子,孩子如果犯錯在先,要讓孩子學會承認錯誤。

作者簡介:夏橙媽咪,全職媽媽,經常與大家分享科學實用的育兒知識。育兒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助到廣大的家長朋友。本文由夏橙媽咪原創,歡迎關注與轉載。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睿智的家長和老師這樣「四步」處理
    幼兒園是孩子的小社會,在這裡發生矛盾與衝突在所難免。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爭執甚至攻擊時,很多時候大人難以及時趕到制止,可是面對孩子之間已經產生的矛盾,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 因孩子有矛盾兩家長打到頭破血流,孩子打架家長該如何做?
    ,雖然人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身體結構沒有強健太多,但是力量卻增加了很多,簡單的講就是成年人和孩子的防禦力是差不多的,但是攻擊力卻要更強,所以如果家長下場,那麼很可能會擴大事態,成年人之間的互毆可要比孩子之間的打架嚴重多了。
  • 爸爸穿工作服給孩子開家長會,遭其他家長議論:孩子不要面子?
    在網上有人分享了一位穿工作服開家長會的爸爸,他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一直是名列前茅,平常開家長會都是孩子的媽媽參加,這次老師特意邀請孩子的爸爸參加家長會,但寶爸因為時間匆忙,忘記換衣服了,穿著工作服來參加家長會,身上還有很多汙垢。寶爸在開家長會時,有很多家長在旁邊議論和嘲笑他,「孩子不要面子的嗎?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家長別因草率而冤枉了孩子
    比如孩子遊泳時四肢不協調,騎自行車總是無法掌握平衡,甚至就連跑步都容易跑偏。這是因為在玩這些需要手腳並用的遊戲時,孩子的大腦無法及時準確的處理這些信息,導致孩子反應變慢,動作遲鈍。對於這類孩子,家長千萬不要放任孩子一個人在公園、商場玩,牽著孩子或者確保孩子一直在視線之內,避免走丟。3、做事粗心大意如果孩子辦一件簡單的事都容易磕磕絆絆,那麼這個孩子的「本體覺」就可能是失調了。
  • 遊樂場小朋友被積木砸傷 砸人小朋友家長卻抱孩子「跑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章傑 上周末,陳先生帶著兒子小左左(化名)到洛龍區一遊樂場玩耍,可是沒一會兒,小左左就頭上流血,在遊樂場裡大哭,原來在玩耍過程中,一名小朋友將積木砸傷了小左左,那名小朋友家長看到後,並沒有上前問詢而是帶著孩子走掉了。
  • 幼兒園教孩子做水果拼盤,老師將照片發到家長群,家長怒了:報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那麼當老師和家長出現矛盾時該如何解決呢?,調查之後再做判斷,不要冤枉老師也不要冤枉孩子,要認真了解事情真相,跟老師做到互相尊重。,雙方最好有話說清楚,不要因此產生誤會。
  • 當孩子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該如何巧妙引導?
    著名的蒙特梭利「敏感期理論」中曾提到:2-6歲是兒童的人際關係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處尋找相同興趣的夥伴並開始相互依戀。可當孩子在交往發生矛盾時,會有許多家長在第一時間站出來為孩子出頭。
  • 孩子害羞拒絕與人社交?聰明的家長,會這樣鍛鍊孩子
    家長和老師可能會認為,我們並沒有給還是強迫或者壓力,為什麼孩子會感到焦慮和恐懼呢?打招呼這麼簡單的事情,不至於吧?對於成人來說,打招呼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於缺乏社交經驗的兒童來說,面對不熟悉的人,有很多因素會造成孩子對社交產生恐懼和焦慮。
  • 過年媽媽們怕收到這些禮物,雖孩子喜歡,家長卻很為難
    如果親戚送的禮物太過於貴重的話,雖然表面上是送給小朋友的,但是為難的確是大人。過年媽媽們收到親戚給孩子哪四種禮物時很為難?比如說:寶寶們手上戴的金鐲子或者銀鐲子,這些東西對於小朋友來說是不起什麼作用的,而且對於這種裝飾性的東西好看卻不實用,還可能讓小孩子產生功利的心理。而且親戚送給自己寶寶東西,自己也要還回去,如果自己不禮尚往來的話會很不好意思的。
  • 管教愛發脾氣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孩子平和又知禮
    在商場的時候經常看到有小朋友想要玩具家長不給買,然後孩子就在地上打滾鬧,家長礙於面子問題就不得不給孩子買下來。當孩子以這種發脾氣脅迫家長達到目的嘗到甜頭之後,他們就會一直以這種方式來吸引家長的注意,然後達到自己的目的。
  • 「凡爾賽」式曬娃,把孩子當炫耀工具,父母贏了面子尷尬了孩子
    家長與家長之間經常會探討孩子的問題,而在探討的時候,也會將孩子的成就掛在嘴邊。對於家長而言,孩子能夠如此優秀,他們自然格外的驕傲。為了炫耀孩子的優秀,小傑的父母經常在家長聚會的時候,凡爾賽式誇娃。
  • 教育孩子時,一個家長唱黑臉,一個家長唱紅臉真的有用嗎?
    後來簡單了解了一下,這個小朋友是出了名的調皮鬼,唯一能夠治得住他的就是他爸爸。 因為爸爸是個暴脾氣,一言不合就要打屁股。所以爸爸在的時候他就會唯唯諾諾,唯命是從。 家裡以媽媽為代表的其他家長對待孩子又是另一種極端,過度的縱容使得孩子在他們面前成為了十足的小霸王。
  • 送禮物引來的麻煩:孩子頻繁交換玩具,家長擔憂孩子養成攀比心理
    你家孩子會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禮物嗎?我猜你一定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通常我們對這種現象都不甚重視,因為這種現象十分正常,可能我們還會因為孩子能交到朋友而感到開心。但我們也要注意,這種合理的現象,正在慢慢「變味」,給家長和孩子帶來困擾。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孩子膽小內向?家長不要慌,4個小技巧幫助寶寶變得禮貌大方~
    在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些家長抱怨自家寶貝性格內向,遇到熟人不願意打招呼,弄得自己非常沒有面子。其實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家長不必著急,應當尋求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打開面對世界的心扉,這樣孩子的心靈視野才會更加寬闊。
  • 全家生活費只有三千,給孩子買鞋花了一千多,夫妻倆因此產生矛盾
    下面這個夫妻倆就因為給孩子買了一雙有點貴的鞋而產生矛盾了,這個媽媽在網上稱自己和丈夫一個月能賺8000,但因為房貸,養車,還要養活老人和孩子,所以根本就剩不了多少錢。每個人都想擁有好的條件,但這是需要通過自己努力而獲得的,家長有撫養孩子的義務,但不要為了讓孩子過得好,而讓自己受委屈。對於「富養」這件事情,大家其實也都理解錯了,真正的富養是培養孩子的思想與內在,讓孩子獲得真正的「財富」,讓他們有能力去找尋自己的未來。
  • 孩子缺少自信,家長這樣引導孩子,培養自信心爆棚
    但是,她特別注意到班上有個叫洋洋的小朋友,這個孩子表現的很自信,上課時,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他總能把小手舉的高高的,踴躍回答。班裡選小班長、紀律委員什麼的,他都能自告奮勇的站起來,對著全班小朋友充滿信心的說:「我可以,相信我,我能行」。在陌生的教室裡,和小夥伴們相處的也很融洽,樂於助人。
  • 入園第一天:孩子淡定,家長感傷
    第一次正式離開父母和家庭,走進幼兒園這個小社會,開始獨立的學習和生活,小朋友和家長們都有什麼樣的心情和「表情」呢?  當天早上八點,記者來到寧海縣中心幼兒園,校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中大班的小朋友帶著入學行李,經過測溫、檢查等流程有序進入校園。中大班小朋友入園後,小班的小朋友陸續前來,但除了少數的小朋友情緒有些失控外,大部分小朋友都很淡定。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有的家長一見到孩子之間吵架或者動手打架,便會立即介入替孩子處理他們之間的矛盾,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之間的矛盾。 孩子在一起玩耍,發生吵鬧、打架的行為都是很正常的,當孩子間發生矛盾時,家長應該保持冷靜,不要急於介入,更不要代替孩子解決矛盾!
  • 孩子嫉妒心太強,家長該如何疏導,找到嫉妒背後的原因是關鍵
    還有如果孩子的虛榮心很強烈,總是想得到別人的表揚和關注,一旦主角不是自己的時候,孩子就不開心,嫉妒那些擁有光環的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甚至還會針對他們。3、孩子愛面子,家長嬌慣。現在的孩子都特愛面子,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外。
  • 孩子,我不要你給我掙面子
    頭一次做父母和爺爺奶奶的有這種憂慮很正常,他們很怕孩子身體出了問題。還有一種家長,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發育超前一點,他們就生出了莫名的優越感,言語之外給別的家長帶來壓力和傷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為什麼一定要拿別人當做標準呢?只要他健康快樂,走路遲一點,頭髮少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