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引來的麻煩:孩子頻繁交換玩具,家長擔憂孩子養成攀比心理

2020-12-16 90後育兒幫

你家孩子會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禮物嗎?我猜你一定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通常我們對這種現象都不甚重視,因為這種現象十分正常,可能我們還會因為孩子能交到朋友而感到開心。但我們也要注意,這種合理的現象,正在慢慢「變味」,給家長和孩子帶來困擾。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交換禮物帶來的「煩惱」

戴女士的孩子剛上幼兒園沒多久,顯然對幼兒園的生活充滿了好奇。最近孩子總是往家裡帶各種各樣的玩具,有的看起來很普通,但有一些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價格不菲。

戴女士懷疑孩子在偷拿同學的玩具,為此她狠狠批評了孩子一頓。但孩子說這些玩具都是小夥伴送給自己的。自己雖然接受了小夥伴的玩具,但也要把自己的玩具送給小夥伴,這樣大家就可以玩到不一樣的玩具。孩子說,他也把自己的一些玩具送給了小夥伴們,還特意給媽媽指了出來。

原來是相互交換玩具,不是偷拿別人的東西。戴女士一顆懸著的心算是放了下來。晚上吃完飯,戴女士把這件事告訴給了孩子的爸爸。戴女士覺得,孩子這麼小就懂得與別人「共享」,是件好事,自己也應該鼓勵孩子和別人一同分享快樂。

然而爸爸對此卻不以為然。他讓戴女士好好思考一下,這種交換的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要是別人的玩具貴,自己的玩具便宜,那這種交換,自己怎麼好意思接受?而如果別人的玩具便宜,自己的玩具貴,那自己的玩具送出去,是不是會感覺到心疼?

兩口子的想法產生了分歧,為此還鬧過小矛盾。一天孩子拿回來一個很精緻的娃娃,據說值一千多塊錢。孩子主動找到自己,說是想和自己商量一下,給小夥伴回送什麼玩具比較好。這下,戴女士陷入了深思。

友誼的象徵,為何變成了新型的攀比?

相互贈送禮物是孩子們增進彼此之間友誼和好感的一種方式。即便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這種現象也很常見。只不過孩子們的思想往往比較單純,換句話說,就是「出手不知輕重」。有些東西的價值很高,不適合作為禮物相互贈送,但孩子往往對此毫無感知,於是孩子順手帶回貴重禮物的現象時有發生,讓家長感到很苦惱。

並且我們要注意,現在孩子的心智成長速度很快。有些孩子很小便會向同伴炫耀自己家的房子、車子,跟其他小夥伴比較自己父母的工作,討論他們能賺多少錢。這種相互之間的炫耀,在某種意義上是孩子成長的一個裡程碑,本來也不是什麼壞事。但家長如果不加以引導,這種炫耀行為很有可能讓孩子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另外,家長一些無意的行為,也讓這種相互交換禮物的行為「變了味」。有些時候,孩子沒有相互攀比的意思,但家長們動了歪心思。為了讓孩子在其他小夥伴面前「不丟人」,讓自己「有面子」,家長們往往會在禮物的選擇上主動加碼,特意挑選一些貴重的禮物送出去。這樣一來,本來是孩子們之間單純的互動,經過家長們的插手,就徹底變成了攀比炫耀的行為。

所以,如果孩子之間交換禮物這種行為,給我們家長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我們第一時間要做的,不是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而是要好好了解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這種行為出現的原因有很多,問題不都是出在自己孩子身上。了解其原因,才能處理得當。

遇到類似現象,家長如何處理?

首先我們不用急著去引導孩子。正如我上面反覆說到的,互相贈送禮物的現象,在孩子的世界裡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事情並沒有向著不合理的方向發展,比如孩子有意地要和其他小夥伴攀比,或者孩子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不好的影響,那麼家長完全可以任由孩子而為之。

如果我們感覺到孩子們彼此間的互動已經超出了合理的範圍,那麼我們就要採取行動了。首先我們不要去管孩子如何,而是要選擇和對方的家長商量此事。在討論孩子是否有錯,是否已經產生了攀比思想前,我們先要排除家長有意引導的可能。這樣既可以確定孩子的真實情況,又能與對面的家長形成合力,共同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排除掉家長因素後,我們就要開始對孩子進行引導了。這註定是個比較艱難的過程。既照顧孩子的情緒,又要有效地對孩子的攀比行為進行糾正,這需要家長們掌握一定的技巧。一般來說,我們要注意這樣幾點。

1、讓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念。很多孩子不知道錢是怎麼來的,錢有多少用處,所以孩子們對禮物的貴重並沒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我們對孩子亂送貴重禮物的現象也就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平時讓孩子有機會接觸下父母的工作,通過代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如何賺錢,避免因為孩子不明白金錢的價值,產生「送禮、攀比無所謂」的想法。

2、堵不如疏,適當滿足。對於孩子平時的社交需求,如果家長能以一種恰當的方式去管控,自然可以引導孩子學會與小夥伴們進行正確的交往,而不是用類似禮物這種物質的方式去處理彼此之間的關係。另外,對於孩子的社交需求,家長們也可以主動創造社交環境和社交氛圍,給孩子主動與別人交往的機會。

小結

現在孩子的世界越來越複雜,作為家長,我們有時候已經無法理解孩子們的思維方式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育兒工作,面臨著越來越複雜的局面。一個簡單的禮物交換,竟然會演變成孩子們乃至不同家庭間的物質攀比,這個案例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細節,也要與時俱進,積極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這樣才能知己知彼,做到周全。

相關焦點

  • 幼兒園流行交換禮物,孩子收到高價手辦,家長為難是換還是還?
    文|秘籍君朋友家兒子今年上中班,他們幼兒園有項活動,就是每個月的最後一天,讓孩子們之間互相交換禮物。把自己不想玩的玩具,和別的孩子交換,不僅可以獲得新玩具,還讓舊玩具重新獲得價值。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之間學會分享。
  • 「媽媽,同學零花錢比我多」,面對孩子攀比,家長要怎麼處理?
    張女士平時給女兒零花錢,是希望她可以買一點自己喜歡的糖果或者是小零食,不至於眼饞別的孩子。但孩子攀比,是她沒想到的。於是她問女兒為什麼要和同學比誰的零花錢多呢?玲玲說同學們都在討論買的零食玩具,這些玩具零食都比較貴,玲玲的零花錢不夠買。張女士說,你是不是害怕自己沒有好的零食被排擠?玲玲聽了之後,點點頭。
  • 幼兒園「新型攀比」悄然來襲,比舊型攀比更可惡!家長笑著把錢送
    攀比,指不顧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條件,盲目與高標準相比!我們把攀比升華一下,就是攀比心理!這種心理十分可怕,就算是成年人也會深受其害,最後就算被這種心理耍得「妻離子散」也並不令人意外!成年人為什麼會有攀比心理?我們追溯源頭就是他們在童年時期已經形成了這種錯誤心理,跟同學「比穿著」、「比家境」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而這種攀比只是舊型攀比!
  • 孩子攀比心重、愛慕虛榮?4招化解「孔雀心態」,消除孩子虛榮心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不少家長都發現:孩子學會攀比了! 閨蜜喬喬家5歲的兒子,上學期經常向家長索要玩具、衣服、文具等物品,剛開始喬喬也沒在意可次數多了喬喬也覺得不對,問起來才知道,原來兒子要的東西都是幼兒園裡一個小朋友也有的,這可讓喬喬上火了。
  • 小汽車、卡通橡皮、鯊魚……文具變成「玩具」引起家長擔憂
    對此,我市解放路小學校長劉瑞梅表示,過於花哨的文具會讓孩子們注意力缺失、攀比心增加。現象:文具變「玩具」「我昨天想給孩子買點兒橡皮,上網一搜,發現好多橡皮跟玩具長得一個樣。」壯壯(化名)媽媽說,這些橡皮做得特別漂亮,還有香味兒,可就怕孩子寫作業時光顧著玩橡皮了,不能好好寫字。
  • 一種「新型攀比」在幼兒園流行,家長不及時制止,孩子會有虛榮心
    可是現在的幼兒園有一種新型攀比十分嚴重,不僅讓小孩的心理變得不健康,也讓做父母的壓力非常大。有的幼兒園會要求小朋友在幼兒園過生日,既然是過生日就要買蛋糕。父母要給自己的孩子買蛋糕,讓孩子帶去幼兒園分享。有的孩子就會攀比誰家的蛋糕比較大,這無形中就給家長增加許多經濟負擔。
  • 孩子元旦互換禮物,千元車模換回破巴掌,家長仔細一看臉更綠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流行朋友間、同學間互換禮物,上到國家領導人互訪時互換禮物紀念,下至幼兒園小朋友互換自己玩膩了玩具。果果在幼兒園時,老師也組織過孩子們之音交換禮物的活動,一般都是挑孩子不太玩了的玩具或者看過的圖書,有的時候是去買點什麼禮物拿去學校和小朋友換。
  • 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是害怕孩子攀比,還是大人嫉妒心作祟?
    群裡的聊天內容有一天,老師在群裡找開跑車的家長(後文稱A家長),說不讓A家長以後再開跑車去接送孩子,他還說這樣會引起孩子們的攀比心理,群裡還有一些家長附和說:「不就是送個孩子嘛,普通點的車也行,反正你們也不差錢。」
  • 孩子虛榮愛攀比,和家庭教育脫不開身,家長3招杜絕孩子的虛榮心
    孩子太過具有虛榮心已經成為很多家庭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許多家長常常為此而煩惱,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往往是由於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才會變得虛榮愛攀比。但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的虛榮心實際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家長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反思家庭教育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孩子的虛榮往往反映著家長的攀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的父母對自己並不自信,需要通過外界的認可、欽佩和讚揚來獲得肯定。
  • 幼兒園交換聖誕禮物,上千元玩具換來小紙人,家長:誰讓你有錢
    節日的來臨,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在準備禮物進行狂歡。而現在的幼兒園不僅僅是給孩子們送禮物,更是會舉辦交換禮物的活動,以此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讓孩子們玩得更加開心和盡興。幼兒園交換聖誕禮物,上千元玩具換回貼畫一位家長在收到學校舉辦活動的通知時,一時之間不知道要給孩子準備什麼禮物帶到學校去。本來這位家長工作就比較繁忙,從來都是孩子想要什麼,直接買就行。
  • 幼兒園交換聖誕禮物,上千元玩具換回貼畫,查完價格家長臉都黑了
    幼兒園交換聖誕禮物,上千元玩具換回貼畫 一位家長在收到學校舉辦活動的通知時,一時之間不知道要給孩子準備什麼禮物帶到學校去。本來這位家長工作就比較繁忙,從來都是孩子想要什麼,直接買就行。 於是,這次也不例外,受到通知後就火速趕往商場,給孩子購買了一套價值上千的樂高玩具。這位家長想著這樣禮物拿出手也有面子,還能培養孩子動手能力。
  • 幼兒園孩子交換聖誕禮物,千元文具換回廢紙摺疊小人,家長傻眼!
    孩子上過幼兒園的家長們都知道,現在幼兒園非常喜歡舉行活動,注重孩子的實踐和交流。無論遇到是一個什麼樣的日子,學校都會抓住機會,去舉辦一個小活動,讓孩子們互動起來。聖誕節就是一個這樣的好機會,學校會讓孩子們,互相交換聖誕禮物,或是分享一些零食等等。
  • 孩子之間喜歡交換玩具,如果價格相差比較大,家長是否有必要幹涉
    有的玩具價格比較貴,比如孩子用幾百塊錢的玩具換回來一個十幾塊的東西,家長會難免心疼。 但是家長不要過多去幹涉,為了避免儘可能少出現這種情況,父母親應該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 學校交換禮物,不見孩子們喜氣洋洋,只見家長們怒氣衝衝,為何?
    01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聖誕節時,一所幼兒園便舉行了一場孩子們互相交換禮物的活動。幼兒園的本意是想讓孩子們學會分享的喜悅,但是沒想到結果與初衷大相逕庭,不但孩子們沒有學會分享,家長對於這場活動也是抱怨甚多。起因是一位小女孩的家長特意為了這次活動買了一套價值昂貴的文具,讓女兒帶到學校裡去交換,女兒也非常興奮這次活動。
  • 幼兒園「攀比成風」,父母深受其害,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
    01孩子價值觀會受到影響孩子年齡小正是價值觀形成的階段,在這種時候養成攀比的習慣無疑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如果只是比成績還好,會讓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如果孩子在物質方面與人攀比的話,那麼很可能會形成扭曲的金錢觀,變得拜金又虛榮。
  • 孩子盲目攀比不可有,家長要正向引導
    有些年長的家長看到這種情況,可能會感慨:「當年我去大學的時候,什麼也沒有,為了省錢,只帶了簡單的鋪蓋。可是,看看現在的孩子,真的是不能比啊!」面對孩子們的過份要求,很多家長表示「傷不起」,但還是選擇了滿足孩子。攀比,不知何時成為了一種不良的風氣,席捲整個校園。
  • 幼兒園聖誕互換禮物,千元玩具換回破貼畫,家長不滿吐槽卻遭回懟
    「破貼畫」家長看到後,瞬間不樂意了,回懟道幼兒園舉辦這種活動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孩子之間的友情,所謂禮輕情意重,沒必要花大價錢給孩子買禮物,那樣只會讓孩子產生攀比心理。幼兒園舉辦這種活動,無形中就會滋生孩子的攀比心理,對於很多家長,在接送孩子時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如果不給孩子買好一點的禮物,感覺都沒有面子見其他的家長,這就是攀比心理在作祟,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一定會受到家長的影響。
  • 孩子變得虛榮愛攀比,和家庭教育關係很大,3招杜絕孩子的虛榮心
    相反,父母覺得孩子進了好學校非常高興,到處炫耀,他就在這樣的氛圍下夾縫生存,一邊討厭父母的攀比,一邊想要通過物質層面的改變拉升自己的存在感。孩子虛榮攀比只是表象,背後隱藏的家庭教育,才是家長關注的重點,對此,家長們該進行自我審視了。
  • 幼兒園老師好意讓孩子互換節日禮物,家長卻翻臉不幹,原因太無奈
    事情不斷發酵,群裡的其他家長也說有些家長直接把很髒的玩具拿來交換,家長群裡瞬間變成了一鍋亂粥,老師也很苦惱。 最後讓雙方家長拿回了自己的禮物才算是了事,但是估計類似的活動幼兒園會謹慎再謹慎了,不然不但沒有讓孩子們學會分享,還引來了一大推額外事故。
  • 孩子虛榮愛攀比?2個方法或能改正孩子不良習慣,還他純真童年
    朋友後面結了婚,有了漂亮賢惠的妻子,可愛懂事的孩子,一家人安穩的享受著天倫之樂。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朋友漸漸發現了孩子的不對勁。朋友的孩子和朋友一樣,甚至比朋友還過分,尤其喜歡與別人比較。別人有的玩具我沒有?那我也要;別人有的課外書我沒有?那我也要;其他小女生有漂亮的小裙子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