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同學零花錢比我多」,面對孩子攀比,家長要怎麼處理?

2020-12-13 精英爸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小孩子和以前相比,生活幸福很多。比如以前的小孩子,基本不會有太多的零花錢。而現在的孩子,每天都能從父母哪裡拿到一點零花錢。這是好事,孩子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同時也是壞事,因為年幼的孩子會互相攀比零花錢。

「媽媽,同學零花錢比我多」,面對孩子攀比,家長要怎麼處理?

「媽媽,同學零花錢比我多,我也想要多一點。」一回到家,女兒玲玲就對媽媽張女士說。張女士平時給女兒零花錢,是希望她可以買一點自己喜歡的糖果或者是小零食,不至於眼饞別的孩子。

但孩子攀比,是她沒想到的。於是她問女兒為什麼要和同學比誰的零花錢多呢?玲玲說同學們都在討論買的零食玩具,這些玩具零食都比較貴,玲玲的零花錢不夠買。

張女士說,你是不是害怕自己沒有好的零食被排擠?玲玲聽了之後,點點頭。看到女兒的反應,張女士也無奈地嘆了口氣,不給女兒零花錢吧,又怕她融不入集體;給吧,又擔心女兒養成攀比的習慣。

其實,有很多家長也都面臨這樣的問題。要記住一點,面對孩子攀比的情況,家長的處理方式很重要!有的家長粗暴地責罵孩子;有的家長覺得孩子丟了面子,自己也沒面子,要讓孩子比回去。這都有弊端:

①導致孩子自卑

孩子攀比,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有的時候攀比不代表著孩子變壞或者虛榮。而是他們尋找自我價值或者是試圖融入集體的體現。比如很多孩子都有某一款文具,孩子看到了也想要。這個時候,孩子不一定是想要用新文具炫耀,而是想要和其他孩子有個共同話題

如果被父母責罵了,孩子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就覺得自己是不同於其他孩子的,然後在集體活動中不敢和同學交流,或者平時插不進嘴等。最終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使得他們變得自卑。

②讓孩子驕傲自滿

還有的父母家庭條件比價好,什麼都給孩子買最好的。孩子從學校回來之後,說班裡有個同學,買了新上市的球鞋,然後父母二話不說就掏錢買;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一種觀念,別人有的東西,自己也要有,出現嚴重的攀比心理。

父母一直滿足孩子的要求,也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比其他的小朋友優秀,變得驕傲自滿,目中無人。

那麼家長要怎麼處理孩子的攀比問題呢?4個小「策略」了解一下:

1.改變孩子攀比的點

攀比說明孩子已經有了明顯的競爭意識,想要勝過別人。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在其他方面和同學競爭。比如在成績、作業、跑步等方面讓孩子比一比,能否超過其他的同學。這樣,不僅僅可以改變孩子喜歡攀比物質的壞毛病,還能讓他們養成自我檢討反省的好習慣

2.反向攀比

如果父母不想讓孩子覺得自己輸給別人了,可以採取反向攀比的方式。這個方法操作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尋找孩子有的,而別人沒有的。比如孩子說別人有新書包我沒有;父母可以跟孩子說,你的手錶別人也沒有。

總的來說,就是父母要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所特有的東西。這個東西不一定要很名貴,只要是孩子自己特有的,他們就會很滿足。因為這意味著自己擁有別的孩子沒有的東西,能給孩子的帶來心理上的滿足感。

3.讓孩子體會賺錢的不易

有的孩子以為父母的錢來得很容易,自己想要就去問。如果父母經常遇到孩子攀比的情況,可以讓孩子體會賺錢的不容易。

比如帶孩子去自己的工作環境體驗一下生活;或者是給孩子安排一些勞動,做完了就可以得到零花錢。當孩子知道錢來之不易的時候,他們才知道節省和節儉,就能有效地避免攀比行為的出現。

4.不要無止境滿足孩子

父母無止境地滿足孩子,為了攀比而攀比,讓孩子光鮮亮麗去上學,仿佛自己也更有面子。這樣會助長孩子的攀比的心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養成虛榮的心理,不利於未來的發展。另外,一旦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可能會對父母產生怨恨之情,影響親子關係。

結語

客觀來看,孩子攀比不一定就是壞事。有的孩子是為了融入集體,有的孩子是為了得到更多關注,有的孩子也許是真的為了把別人比下去。每一種攀比的原因,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父母一定要好好辨認和了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在學校會不會攀比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零花錢什麼時候給,該怎麼給?這三個誤區,家長要提前了解
    結果女兒說:「媽媽我身邊的同學都有零花錢,就我沒有。他們課間的時候都會去買好吃的,可是我沒有錢就不能跟他們一起了。」小張看著委屈的女兒,忽然覺得自己不給零花錢這個想法錯了。讓孩子知道金錢的購買力,對於以後養成正確的消費觀是非常有好處的,而且給孩子一點零花錢,能夠培養他獨立處理自己物資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到了一定年齡,家長必須要給孩子準備零花錢的原因。
  • 孩子和同學攀比,要我給他買新文具盒,怎麼辦?
    家長來信:兒子的同學說他的文具盒很普通,讓我給他買一個新的漂亮文具盒。因為兒子最近的拼音默寫不過關,所以我給他說把拼音默寫過關了就買,他傷心得哭了。請問我做錯了嗎?雷老師回覆:我們要把買文具盒與拼音默寫過關分開,作為兩件事來處理。第一件事,先說孩子和同學攀比文具盒的事。我的建議是最好先別忙著買,因為這關係到兩個層面。
  • 「媽媽,給我點零花錢」,三位媽媽做法不同,孩子的格局差距立現
    每次回家的時候,為了買零食吃,小侄子總是換著花樣地問我要錢,你家是否也有這樣的孩子呢?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也漸漸懂得了向家長要錢買東西。那麼當孩子向你伸手要錢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呢?其實家長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頗大,我們看一下當孩子說:「媽,給我點零花錢。」
  • 「同學們都有,我也要!」孩子盲目攀比不可有,家長要正向引導
    原來這個女孩要去別的地方上大學了,今天她和母親來買電子產品,指定非「蘋果三件套」不可,還要求是高配置的,總費用超過2萬元。女孩的母親感覺2萬太貴,有些不能接受,就試圖說明孩子,可女孩不聽。媽媽有些生氣,說了幾句,反而招來女孩的責備:「不給我買,等著我在大學裡丟臉吧!」媽媽不由得傷心流淚。
  • 「媽媽,可以給我零花錢嗎?」你是怎麼回答的?
    看見我來了,小外甥鬧得更兇了,他一邊蹬腿,一邊嚎啕大哭:「為什麼別的同學都有零花錢,就我沒有?」「別的同學考100分的時候,你怎麼沒看見?零花錢零花錢,我看你像零花錢!」小外甥還在為自己辯駁,但姐姐始終沒有鬆口。
  • 媽媽,給我30塊錢零花錢行不?家長是給還是不給,是不管不問還是
    「媽媽,你能給我30塊錢零花錢嗎?」吃過早飯後,小兒子說。我說:「可以」。然後麻溜滴拿出錢包,找出30塊錢遞給孩子。孩子高高興興地接過來,告訴我要零花錢的用處。小兒子平時比較節儉,這點隨他爺爺。一點也沒有「繼承」我這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才上二年級的孩子,對於花錢這件事情上,管理的科學有序。
  • 家長給娃同學每人送一塊手錶,引來家長群體抵制
    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泡泡媽媽高高興興地把手錶給了幼兒園的老師,讓他幫忙把手錶發給班級裡的小朋友,但是沒有想到晚上去接泡泡放學的時候,老師把這些手錶都還了回來,並且告訴泡泡的媽媽,班級裡同學的家長都非常的反對泡泡媽媽送禮,沒有人願意接受。
  • 送禮物引來的麻煩:孩子頻繁交換玩具,家長擔憂孩子養成攀比心理
    你家孩子會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禮物嗎?我猜你一定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通常我們對這種現象都不甚重視,因為這種現象十分正常,可能我們還會因為孩子能交到朋友而感到開心。但我們也要注意,這種合理的現象,正在慢慢「變味」,給家長和孩子帶來困擾。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零花錢用來買禮物給老師的孩子,後來做了領導
    零花錢怎麼花,卻沒幾個家長去管,「不就是給孩子零花的嘛,愛怎麼花怎麼花,錢也不多」,在家長的心目中,孩子無非就是拿零花錢坐個車,買點早餐、零售、飲料之類的。其實,孩子把零花錢用在哪,家長要有所了解。為什麼呢?
  • 10歲兒子請同學喝星巴克,被老師叫家長,媽媽回懟很給力
    10歲兒子請同學喝星巴克,被老師叫家長,媽媽回懟很給力周末晚上李女士接到了孩子班主任的電話,老師希望她周一的時候能來學校一趟。李女士平時工作很忙,但是孩子的教育她一直很重視,於是周一一早她就去孩子班主任辦公室「報導」了。
  • 孩子把同學衣服用原子筆弄髒,媽媽表示賠償,對方家長:賠得起嗎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上了幼兒園,以至於上了小學之後,就會完成自己帶娃的光榮使命了,以後的任務就交給老師完成了。其實並不然,孩子上學以後,每天不在爸爸媽媽的身邊,會遇到更多的問題,很多時候家長害怕自己家的孩子受欺負,或者遇到一些校園糾紛,所以遇到難題還是需要爸爸媽媽當面來給解決的。孩子衣服被原子筆亂劃,媽媽霸氣強賠,「你賠得起嗎?」
  • 「媽媽,我要買泡泡機,我同學都有」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幸福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教育孩子,堪比「上戰場」,孩子會出招,父母就要會拆招,不然就會兵敗如山倒。女兒要買泡泡機,媽媽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一天,媽媽接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萌萌回家。
  • 孩子被同學咬傷,媽媽不吵不鬧從根源解決問題,家長:我咋沒想到
    媽媽想著小孩子都是這樣也就沒多加在意。這天回到家媽媽發現小文的胳膊上被咬出血了,多番詢問,孩子才吞吞吐吐的說是被班裡一個小朋友咬的。媽媽找到孩子對方家長,但是對方表示孩子是在鬧著玩,各種推卸責任。看到對方護犢子的行為,媽媽就拍了孩子被咬傷的圖片讓老師給個說法,表示自己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是學習的,不是被欺負的。
  • 媽媽每天給孩子5元零花錢,2個月後存錢罐竟有5萬元,令寶媽不解
    女兒的同桌是個富二代,每個月有大把的零花錢,但是學習成績卻不好,經常被老師批評,所以自己的女兒就幫助他代寫作業,這樣就能得到豐厚的酬勞,時間長了孩子就在班級裡做起了生意,孩子把這些錢都放在存錢罐裡,2個多月的時間存錢罐裡就有了5萬元,存不下被孩子房子舊的書包裡,可想而知現在的學生父母給的零花錢也真的是超乎想像。
  • 讓孩子明白零花錢不能亂花?看看這位媽媽怎麼做的
    給孩子建立理財的概念,讓孩子明白,零花錢不能亂花。是不是怎麼努力,孩子都不懂?看看這位媽媽怎麼做的吧!今天,有位可愛的母親給我講了一個棒棒的故事,這個故事整整持續了一個學期。而這一個學期的時間,這位母親讓孩子深刻地認識到了零花錢不能亂花,並且,還有意外的收穫。
  • 小學生作文《我只穿耐克鞋》,老師發到班級群,家長看完滿臉通紅
    也正是因為如此,造成很多孩子虛榮心超強,幼兒園孩子攀比玩具、小學生攀比鞋子和書包、中學生攀比衣服和電子設備……除了學習成績不比誰更好,物質的東西凡事都要比一比。一小學語文老師就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就遇到了這樣的作文《我只穿耐克鞋》,作文中該小學生稱自己穿鞋只穿耐克,讓老師是看得直搖頭,說其太物質,小小年紀就被金錢給腐蝕了!
  • 孩子只要最新款家長硬頭皮買,智能手錶成攀比工具
    「其他同學的手錶不是這個牌子的,我和他們玩不到一起」「同學換了最新款,我也想要」。架不住孩子們的軟磨硬泡,家長紛紛為孩子滋生出的攀比現象買單。對此老師和專家表示,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及時消除攀比心理。兒童手錶個個都不便宜智能手錶既能避免孩子過早接觸手機,又方便與孩子隨時聯繫,成為不少家長開學後必買的學習裝備。
  • 「媽媽,我的壓歲錢呢?」孩子要壓歲錢,千萬別這樣做
    01別讓孩子攀比「你收到多少壓歲錢?」「才幾百塊啊,我叔叔一個紅包就給了我一千塊!」孩子收到壓歲錢,總會忍不住跟別的孩子比較,攀比之後,收到壓歲錢更多的驕傲自滿,而少的卻難過自卑。孩子會問:「同學都收到好幾千壓歲錢,我只收到幾百塊,是不是我們家太窮了?」父母在發壓歲錢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壓歲錢本身就是一種祝福,寓意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祝福是一份心意,不在於錢多錢少,不要把長輩的祝福拿去作為攀比的籌碼。
  • 「她有我也要有」,孩子愛攀比別急著下定義,父母的做法很重要
    三歲的二寶從幼兒園回到家後,卻一直撅著小嘴不說話,我走過去問二寶究竟怎麼了,她對我說:"媽媽,王小米的紅色裙子好漂亮呀,我也想要一條"。我說"你有一條黃色的裙子要比紅色好看很多",可是二寶仍然不高興,非要買一條紅色的裙子才肯罷休。
  • 中學正在興起「新型攀比」,男學生表現最為明顯,家長表示很無奈
    但是作為家長,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這件事情。孩子們還小難免會有攀比心理,家長也應該正確的進行引導。 如果發現孩子有攀比的情況,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說,孩子們心裏面有點攀比的心思是很正常的。作為家長應該理性看待,並且給予一定的正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