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的時候,為了買零食吃,小侄子總是換著花樣地問我要錢,你家是否也有這樣的孩子呢?
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也漸漸懂得了向家長要錢買東西。那麼當孩子向你伸手要錢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呢?
其實家長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頗大,我們看一下當孩子說:「媽,給我點零花錢。」時候三位媽媽不同的做法吧
01第一位媽媽:「要多少,給你,夠嗎?
一般這樣的媽媽養育出的孩子多是花錢大手大腳,未來生活不能自理,靠啃老而生存。萍萍是家裡的獨生女,在家裡備受寵愛,家裡人秉著「富養」的原則,對萍萍的要求是有求必應。
每次萍萍說:「媽媽,給我點零花錢的時候。」媽媽都是想也不想就說:「要多少,給你,夠嗎?」每次對萍萍出手都很闊綽,還總擔心不夠花,委屈了孩子。
就這樣,把萍萍養的花錢大手大腳,畢業工作以後,工資也不算低但每個月都不夠花。母親不想讓孩子受苦,只好每個月接濟孩子,也不只一次告誡萍萍少花點錢,但是絲毫沒有效果,萍萍還是該怎樣就怎樣,沒錢了就找爸媽要。
漸漸地父母的退休工資也不夠萍萍揮霍了,面對這一境況,母親才深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悔把孩子養成現在這個樣子,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像萍萍媽媽的這種無底線的溺愛是萬萬不可取的,家長要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對待孩子的花錢,該花的花,不該花的不花。
孩子要錢的時候,不要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令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養成孩子向你伸手要錢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慣性思維。
02第二位媽媽:「你知道從你出生到現在花了多少錢嗎?,還天天要錢。」
這樣養出的孩子多是沒有格局,自卑膽小或者沒有自尊自信。周末的時候,安安受到同學邀請一起去街上玩,就去找媽媽想要20塊錢。
剛開口說:「媽媽,給我點零花錢。」就被媽媽打斷說:「你知道你從出生到現在花了多少錢嗎?交了那麼多學費,整天不知道好好學習,就知道花錢,你以為錢是大風颳來的嗎?」
說完又問孩子要多少錢,安安顫顫巍巍地說20塊錢。媽媽聽了扔給安安10塊錢說:「就10塊錢,愛要不要。」安安拿起錢和同學一起去了街上,一整天都悶悶不樂的。
多年以後,安安長大了,收入也不錯,但是性格有些自卑懦弱,人際交往上也不是很好,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而且賺了錢總是存起來,能不花就不花,這都是兒時留下的「後遺症」。
在孩子伸手要錢的時候,不要用金錢帶來的權力傷害到孩子,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無形中給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傷害。
03第三位媽媽:「可以告訴媽媽你要錢做什麼嗎?」
這樣養出的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能清楚地知道什麼需要買,什麼不需要買,花錢比較有規劃。這天越越放學回到家對媽媽說:「可以給我5塊錢嗎?」媽媽笑了笑說:「那你能先告訴我你要錢買什麼東西嗎?」
越越回道:「我想買一個玩具,我同學很多人都有。」媽媽又說:「我們的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沒有必要再去買了,媽媽可以明天帶你去超市買你喜歡吃的餅乾可以嗎?」
越越想了想說:「好的,媽媽,我就玩我以前的玩具好了,我們把錢留下來去買餅乾。」越越長大工作以後,雖然收入不高,但是小日子過得卻有滋有味,房子車子都有了,還經常在假期出去旅遊。
父母教育孩子時,自身一定要先有一個正確的教育觀念。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對待孩子不要過於闊綽也不要過於吝嗇,無論什麼事情,過猶不及。
家長要有一個度,不要讓孩子肆意揮霍,也不要將貧困轉移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到自卑。
保障孩子的物質生活,讓孩子吃點苦頭,受點挫折,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拓寬孩子的眼界。這樣的孩子才會謙虛,獨立,堅強,氣質高雅,格局大。
你是如何對待伸手向你要零花錢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