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裡,小朋友之間關係比較好的,有時候會相互地送一些禮物,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很多家長也會支持小朋友這麼做,這樣也能增加孩子們之間的感情。
泡泡家的家庭條件很不錯,今年已經五歲了,在他上學的幼兒園裡,已經上了兩年,跟幾個小朋友的感情也特別的深,馬上就要幼兒園畢業了,泡泡一直說捨不得幼兒園的小朋友,於是泡泡的媽媽就想著在畢業前,給幼兒園泡泡班級的小朋友送一點禮物,表達自己的心意,想來想去覺得送賀卡,顯得太輕,於是就挑了一塊手錶,準備一人一塊送給班裡的泡泡的同學。
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泡泡媽媽高高興興地把手錶給了幼兒園的老師,讓他幫忙把手錶發給班級裡的小朋友,但是沒有想到晚上去接泡泡放學的時候,老師把這些手錶都還了回來,並且告訴泡泡的媽媽,班級裡同學的家長都非常的反對泡泡媽媽送禮,沒有人願意接受。
泡泡的媽媽也覺得非常的難以理解,為什麼自己本來是好心辦的一件事?卻沒有人接受自己的心意呢。
班級裡有一位和泡泡媽媽關係比較好的,家長告訴了泡泡媽媽,家長們反對她送手錶的原因,就是怕,泡泡媽媽送過以後,其他的孩子會相互之間進行攀比,這樣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太好,於是就拒絕了她這份心意。
其實,家長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並沒有去多想什麼,但是孩子們就不一樣了,在他們之間可能就會互相地去模仿,也會去讓自己的爸爸媽媽去做同樣的事情,這個是家長們最不想看到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同齡孩子之間的攀比。
在生活中,孩子們之間出現攀比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們小的時候,可能看到別人有一件玩具在自己面前炫耀,自己也非要要。
當孩子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有的家長的做法就是直接揍一頓,讓他們被迫去放棄這個念頭,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的。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出現了這樣攀比的心理,家長要怎麼去做呢?
給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的攀比心理是會有樣學樣的,作為家長,首先自己就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出現這種攀比的心理,比如和別人比買的首飾和衣服等等,當然,也要注意不要經常在面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進行對比,只有這樣,家長來以身作則,做好自己,孩子才不會去模仿。
正確的去引導孩子
如果孩子身邊有人特別愛攀比的話,家長要讓孩子儘量遠離這樣的人,並且給他們灌輸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是非觀念,讓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告訴他們任何東西都要看自己的能力去擁有的,只有正確地引導孩子,他們才能正確地看待這樣的事情。
該攀比的時候就應該攀比
孩子出現攀比這樣的心理,並不全是壞事情,家長要看孩子的攀比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如果是關於物質上的一些攀比,比如說攀比名牌衣服和零花錢都能等,這樣都是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並不值得提倡,家長一定要正確地去教育他們。
但是如果孩子在一些學習上或者是不滿足於當前的狀態而進行攀比,也就是說精神上的攀比時,這種心理反而會成為他們前進的一個動力,這個時候家長不要過多的去幹涉,讓他們去、自己去消化這種心情,其實有這種攀比心理是一件好事,這種積極的心理會讓他們把事情做得更好。
孩子出現攀比,歸根結底還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地開始出現一些競爭意識,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意識,孩子們在集體環境中也想讓自己成為他們中的佼佼者。還有一部分就是屬於從眾心理了,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而且他們在小時候也特別喜歡去模仿別人的行為,所以,不管是好事壞事,孩子們都想去跟風模仿,這樣也會造成攀比的行為會日益增多。
孩子的攀比行為是一個正常的以為,這個時候家長們要做的,就是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告訴他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多和孩子進行溝通,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內心,避免攀比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