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T波低平的診斷與臨床意義

2021-02-12 醫格心領域

心電圖T波是心室復極波,單純T波改變在臨床上是十分常見的心電圖異常,其形態表現為T波低平、平坦、雙向、倒置及高尖,其中以T波低平最為常見,它可見於正常人,也可見於多種心臟疾病以及非心臟疾病。因此,掌握T波低平的心電圖診斷與鑑別,了解其臨床意義,才能為臨床診治提供更為客觀的依據。

1、單純T波低平的診斷標準

在以R波為主的導聯,當T波的振幅低於同導聯R波的1/10即為T波低平;而當T波的振幅在Ⅰ、Ⅱ、aVL、V4~V6導聯為0.1~-0.1mV,其中Ⅰ、Ⅱ、aVL導聯的R波振幅>0.3mV即為T波平坦。單純T波低平、平坦可出現在多數導聯,臨床少數正常人在Ⅲ、aVF、aVL、及V1~V3導聯可出現T波低平。見圖1。

圖1 一例健康體檢女性,Ⅲ、aVF導聯T波平坦、低平靜態心電圖

2、 TV1>TV5、V6伴V6T/R<1/10的診斷標準

是指V1導聯T波正向,振幅>V5、V6導聯,TV5、TV6均直立且V5T/R>1/10伴V6導聯T波振幅<R波的1/10。

3、T波低平與T波倒置、ST段改變並存

T波低平可獨立出現,也可以與T波雙向、倒置同時出現,特別是常常伴隨ST段改變,多出現於ST段呈水平型壓低≥0.05mV或上斜型壓低≥0.075mV時。

臨床上任何引起心肌復極異常的因素都可能引起T波的相應改變,而T波低平尤其是伴隨ST段改變的常見病因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壓、圍絕經期症候群(女性更年期)、電解質紊亂、心肌炎、心肌病、神經功能異常、藥物影響等等。

1、冠心病心肌缺血

臨床上只有冠心病患者發生的ST-T改變,才能診斷為心肌缺血。一般認為,單純T波低平、平坦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意義有限,但是如果T波由原來的直立轉變為低平、平坦且同時出現ST段改變,並隨缺血症狀消失而恢復時才更支持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見圖2,動態心電圖(AECG)示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前後ST-T改變,其中Ⅰ導聯T波形態隨缺血程度的加重和緩解由直立、倒置轉為低平。

此外,傳統的觀念認為持續性T波低平、T波雙向或淺倒置伴隨ST段水平型下移≥0.05mV,並出現於多數導聯,常見於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但有學者認為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心電圖(ST-T改變)實際並不存在,屬於一種推測性、主觀的判斷,心電圖存在持續性ST-T改變時,多數由其他因素引起。

圖2 一例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前後ST-T改變動態心電圖

(患者男性,51歲。因「反覆心前區疼痛、心悸1月,加重2天」入院。臨床診斷: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心功能=ROMAN II級。A為患者夜間睡眠時,心電圖正常[T波均直立];B為患者夜間上洗手間後床上休息,突感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大汗淋漓,心電圖示STⅠ、Ⅱ、Ⅲ、aVF、V3~V6呈水平及下斜型壓低0.075mV~0.45mV,伴T波倒置及負正雙向[注意TⅠ倒置],STaVR、aVL呈弓背型抬高0.1~0.20mV;C.為患者心絞痛緩解後,心電圖示STV5、V6呈水平型壓低≥0.05mV,TⅠ、V6低平。患者於2天後行選擇性冠狀動脈[簡稱冠脈]造影檢查顯示:左主幹開口重度狹窄。)

近年來,也有學者研究發現,T波低平的患者特別是局限導聯的T波低平者有將近半數冠脈造影診斷為冠心病;但T波於廣泛導聯低平者,冠心病的可能性則很小。

2、高血壓

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臨床心電圖常見T波低平、倒置伴隨ST段改變,見圖3。有研究表明在早期或輕度高血壓患者心電圖Tv1>Tv5、v6伴v6 T/R<1/10的發生率明顯高於正常對照組,提示T波改變與早期或輕度高血壓有密切相關性。

高血壓可使全身動脈玻璃樣變,輕度高血壓隨著病程發展(即使冠脈造影正常),也會因微動脈血管壁逐漸增厚,管腔相對縮小,導致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和順應性下降,左室負荷加重,致功能受損,心肌供血不足,影響心室肌的復極,引起T波改變。

圖3 一例高血壓患者T波普遍低平靜態心電圖

(患者女性,66歲。血壓增高十餘年。臨床診斷:高血壓Ⅱ期。心電圖示多導聯T波低平伴隨ST段及U波改變。)

3、圍絕經期症候群(女性更年期)

圍絕經期症候群指婦女絕經前後由於性激素減少所致的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症狀。臨床上尤以心血管症狀為主要表現,可出現假性心絞痛,易與冠心病等器質性心臟病混淆。其心電圖特點主要是缺血型ST段壓低及T波改變(T波低平、倒置)。

研究發現伴有胸悶、氣短、心悸等相應症狀的圍絕經期婦女的AECG中ST-T改變率明顯高於男性;ST-T改變特點是睡眠中或安靜狀態下基本正常,而在日間活動或心率較快時出現ST-T改變,提示圍絕經期婦女ST-T動態改變與內分泌失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見圖4。

圖4 一例圍絕經期症候群T波低平、倒置動態心電圖

(患者女性,52歲。臨床診斷:圍絕經期症候群。動態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偶發室性早搏,T波改變[多導聯T波呈低平及倒置],發生於上午步行活動時。全程監測顯示大多數時間多導聯T波低平及倒置。)

4、低鉀血症

正常血清鉀濃度為3.5~5.5mmol/L。當血鉀低於3.5mmol/L時,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候群稱為低鉀血症。其心電圖特點為血鉀輕度降低時,T波由直立變為低平,隨著血鉀濃度進一步降低,T波可變為倒置,ST段也相應壓低,同時出現U波振幅增高達0.1mV以上,甚至可超過同導聯T波振幅,以V3導聯尤為明顯,U波可與T波融合成駝峰狀,使Q-T間期顯著延長。見圖5。

圖5 一例低鉀血症患者T波低平伴隨ST段及U波改變靜態心電圖

(患者女性,61歲。臨床診斷:慢性腎功能不全。實驗室檢查:血清鉀濃度2.8mmol/L。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緩,STⅡ、Ⅲ、aVF、V4~V6呈水平或下斜型壓低0.05~0.10mV,伴T波低平及負正雙向;UⅡ、Ⅲ、aVF、V2~V6振幅>1/2T,符合低鉀血症的心電圖表現。)

5、 心肌炎、心肌病

心肌炎患者時常伴有T波低平或倒置、ST段壓低,但病情改善後可恢復正常。擴張型或肥厚型心肌病可長期存在,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時心電圖則表現為Ⅰ、aVL、V3~V5導聯T波深倒置,近似「冠狀T波」。

T波(低平或倒置)改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臨床根據QRS波群是否增寬來區別。原發性T波改變受很多因素影響,諸如運動、左室壁運動異常、過度換氣、體位、冷水浴、發熱、冷飲、藥物、焦慮、內分泌異常等等,是由心室肌復極的一致性改變所致。而繼發性T波改變多為某些疾病所致,如高血壓、肥厚型心肌病、電解質紊亂、腦血管病、心肌炎等等,是由於除極順序改變所引起T波異常。

由於T波低平出現於多種疾病和諸多因素,心電圖為非特異性T波改變,因此,T波低平的鑑別診斷與臨床意義更多的還是依賴於臨床診斷而不是單純的心電圖特徵。

當心電圖出現T波低平並伴隨ST段改變時,應該特別注意是持續性變化還是動態(一過性)變化,如果持續存在,多數不是心肌缺血或冠心病所致,但如果與胸痛有關,有可能是心肌缺血所引起;但單純T波低平改變對診斷心肌缺血並不敏感,尤其是無症狀女性患者,在心電圖出現T波普遍低平或淺倒置時,診斷為冠心病、心肌缺血要特別慎重。

此外,在心電圖上QT間期是否延長有助於T波低平的鑑別,QT間期明顯延長者見於低鉀血症;QT間期輕度延長見於心肌炎、心肌缺血等;而正常變異引起的T波低平,QT間期一般不延長。

總之,儘管T波低平是異常心電圖,但其病因既有心臟性病又有非心臟性因素,影響因素諸多,而心電圖又缺乏特徵性表現,因此,在臨床上不能依靠T波低平來診斷冠心病、心肌病等器質性心臟病。臨床醫生必須密切結合患者年齡、病史、臨床症狀與相關檢查綜合進行判斷,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作者:鍾杭美

單位: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

來源:心電圖在線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讀書時間】第十期|左心室肥厚診斷標準、臨床意義(朗讀:佟念念)
    ⑤ST-T改變:左心室肥厚可伴有ST段壓低和T波低平/倒置,常為V5-V6導聯的ST段壓低,T波雙相或低平;V1-V2導聯的ST段抬高,T波直立,振幅增高。    ⑥V1、V2導聯可出現QS波,V5、V6導聯的正常小q波可消失(間隔q波丟失)。
  • 【經典多圖】臨床近30種異常面容的表現及臨床意義(收藏)
    【註:文末有福利!!】各種異常面容的臨床意義面容是指面部呈現的狀態;表情是在面部或姿態上思想感情的表現。正常小兒面色紅潤、面形端正;眉、眼、鼻、口、耳的形態、位置、大小(或長短)、距離等符合標準;其喜、笑、怒、哭等各種表情自然隨意,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
  • QRS波交替變化與T波異常,你的診斷是?
    如何診斷及治療?這種成組的規律圖形是良性的無需特殊治療,還是應該考慮植入起搏器?圖1 房室傳導阻滯心電圖:心電圖顯示3:2房室傳導阻滯,QRS波寬度交替變化和T波倒置心電圖解析心電圖表現出幾個明顯特徵:(1)激動成組,3:2房室阻滯:一組中首先是竇性激動伴窄QRS波,隨後為竇性激動伴寬
  • 盧喜烈教授心電系列之三十二:圖解心房心室肥大的心電圖診斷
    【鑑別診斷】 以下情況均可引起酷似右心房肥大樣心電圖改變,在診斷中應注意鑑別:①右心房負荷增加;②房內阻滯;③心房梗死;④低鉀血症;⑤甲狀腺功能亢進;⑥交感神經興奮。【臨床意義】 右心房肥大的心電圖改變必須結合臨床考慮。
  • 窄QRS波心動過速鑑別診斷及靶點選擇一例
    經典臨床病例 抽絲剝繭解析 身臨其境講解 課程由7位電生理手術例數超過5000的國內外優秀術者輪流擔任主講,通過回顧經典臨床病例,從心電圖解析、鑑別診斷、導管消融手術步驟等入手,一步步剖析各類電生理手術的要點和難點,幫助學員快速汲取要點精華,提升電生理術者的專業素養。
  • 一文讀懂:常用止瀉劑的種類及其選用 | 臨床必備
    2.兒童腹瀉病診斷治療原則的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誌,2009,47(8):634-635.3.陳新謙等.陳新謙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578-580,608-609.4.中國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臨床實踐指南[J].中華兒科雜誌,2016,54(7):483-487.
  • 小兒鼻出血及鼻竇區壓痛的臨床意義
    小兒鼻出血及鼻竇區壓痛的臨床意義一 小兒鼻出血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診斷,關鍵點匯總|臨床必備
    目前,雙心室與左室優勢表型的心肌病變已明確,一些學者採用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一詞來定義更多種類心肌病表型。為了避免混淆,目前仍保留了ARVC的最初命名。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鑑於後續一系列連續的影像學隨訪,最初評估時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的可用性非常重要。基於患者的年齡、遺傳狀況和臨床特徵,超聲心動圖應1-3年進行一次。為了避免誤診,應證明先證者的心室結構和功能均發生異常,以明確診斷。相反,在受影響的家庭成員中可能無法檢測到明顯的形態和功能性心室改變。
  • 窄QRS波室速,這些鑑別診斷方法不可不知!
    通常將其分為室上性心動過速和窄QRS波室速。其中室上性心動過速在臨床上最常見。 窄QRS波室速的心電圖特點是QRS波時限≤0.11s,機制上多為特發性左室分支型室速(ILVT)。
  • 體檢報告上的「ST—T改變」是什麼意思,嚴重嗎?看看專家怎麼說
    就是說心電圖上的ST段和T波出現改變了。有些人的心電圖僅有ST段的改變,或者僅有T波的改變,或者兩者都兼有之。最常見的是ST段改變可以表現為壓低、抬高。T波表現為倒置、或者T波雙向。T波形態的改變,改變的程度以及合併的不同臨床情況,都會影響到醫生對病情的判斷。很多的疾病或者生理狀態都可能會使ST-T段發生變化。
  • 生化全套檢查項目及臨床意義
    TG值2.26mmol/L以上為增多;5.65mmol/L以上為嚴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見於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肝實質性病變、原發 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20.血清尿酸(UA)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於痛風、子癇、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急慢性腎小球腎炎、重症肝病、鉛及氯仿中毒等。   降低:常見於惡性貧血、乳糜瀉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後   21.血氨測定臨床意義:   升高:重症肝損害,>117.8umol/L則發生肝昏迷。
  • 乾貨丨一文教你心包積液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心包積液是一種較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心包疾病的重要體徵之一,可由多種病因造成。心包積液在心臟壓塞症狀之前,單憑體檢確診很困難,有時也易於其他疾病相混淆。就此話題,在2020年長城會心肌與心包疾病論壇中,江蘇省人民醫院周蕾教授對心包積液的診斷和鑑別診斷進行了詳細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 【走進醫學】血清甲胎蛋白(AFP)測定的臨床意義
    雖然AFP的含量很低,但它在臨床醫學中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當AFP大於500 μg/L持續4周以上,或者AFP有低濃度升高不降,或者AFP大於200 μg/L持續8周,可診斷為原發性肝癌。臨床動態監測AFP更有意義,癌症根治後AFP降至正常水平,復發時再升高。AFP已成為肝癌篩查診斷、療效評價和判斷復發的常規檢測指標。
  • 窄QRS波室速,這些鑑別診斷方法不可不知
    來自北部戰區總醫院心血管內科的王祖祿教授帶來了題為《窄QRS波室速心電圖特徵和電生理診斷》的講課。窄QRS波心動過速的定義和分類窄QRS波心動過速是指QRS波時限≤0.11 s,QRS波頻率>100-140次/min的心動過速。通常將其分為室上性心動過速和窄QRS波室速。其中室上性心動過速在臨床上最常見。
  • 什麼是臨床診斷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有什麼區別?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湖北省將新冠病毒肺炎診斷由原來的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兩個診斷標準改寫,增加了一個臨床診斷病例,變為三個標準。我認為這是一個好消息。大家知道傳染病的診斷一般都是採用疑似病例和確實診病例兩個標準的。
  •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檢驗診斷路徑
    圖1 呼吸道感染疾病進程中臨床實驗室項目檢測及臨床意義示意圖1.ARTI常規檢測流程:由於呼吸道病原體感染較為複雜,疾病早期臨床症狀不典型,難以通過臨床症狀等進行有效的診斷,需要結合臨床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判斷。
  • 【經典書籍】黃宛臨床心電圖學(第6版)【 第三章 】心房與心室的擴大與肥厚
    心電圖診斷左心房肥厚的心電圖診斷條件如下。1.P波增寬,時間延長≥110ms。2.P波呈雙峰型,第二峰常大於第一峰,峰距大於40ms。不全性心房內阻滯主要見於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臨床上無左心房肥厚的證據。臨床意義凡能引起左心房負荷增重的疾病,最終都將導致左心房肥厚。常見的病因是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病變。所致P波時間延長及形態變化有「二尖瓣型P波」之稱。其他病因如高血壓病、心肌病等也可引起同樣的心電圖變化。左心房肥厚的患者常伴發各種類型的房性心律失常。
  • 酶科生物:血液生化全套檢查項目及臨床意義
    10.血清總膽固醇測定的臨床意義:  (1)高脂蛋白血症與異常脂蛋白血症的診斷及分類;  (2)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的判斷;  (3)CHO增高或過低可以是原發的(包括遺傳性),營養因素或繼發於某些疾病,如甲狀腺病、腎病等。
  • CCP在類風溼病的臨床意義
    抗CCP抗體檢測的主要臨床意義在於:(1)對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斷具有高度特異性(90.4%-98%),靈敏度也不錯(46.6%-75.8
  • 一文探討可解釋深度學習技術在醫療圖像診斷中的應用
    然而,許多醫學中的臨床概念(Clinical Concept),如結構紋理或組織形狀等,並不能直接使用 TCAV 進行充分描述以證明其存在或不存在,此時就需要引入連續的測量指標進行輔助判斷。基於專家知識的非屬性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將模型特徵與專家知識關聯起來;二是,使用特定領域的知識來制定用於預測和解釋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