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本來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身體感覺到熱了,自然會出汗。但在我國民間傳說裡,出汗被賦予了不普通的神秘色彩,比如「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吃飯大汗,一生白幹」、「出汗能排毒」、「出汗能減肥」等等,這些話或多或少有些誇張的成分在,但有時候確實有人汗多得莫名其妙,比如一吃飯就大汗淋漓,到底是怎麼回事?
俗語「吃飯大汗,一生白幹」是真的嗎?
一吃飯就大汗淋漓的朋友千萬不要慌,比如在這樣的炎炎夏日,可不止是吃飯,你離開空調房稍微動兩下就大汗淋漓了,這是每個人都會遇上的情況,只是人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手段而已,是身體散熱的表現,無需過度擔心。
另外,很多人在吃辣後,也會出一腦門子的汗,這是因為,辣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覺體驗。當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與我們口腔、咽喉等部位的辣椒素受體相結合後,這種受體就會被激活,從而產生一種灼痛的感覺,使我們感覺到火辣辣的,而這一感覺又可引起體溫升高、代謝加速,也就引起了發汗。
除此之外,確實有人無論吃的是什麼東西,只要一吃飯就會出汗,這種情況其實也無需過度擔心,因為這時候的多汗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叫做「味覺性多汗」,只是個人的表現程度不同而已。味覺性多汗,是我們舌頭上的味蕾有很多感受器,當一些食物接觸到這些感受器後,會自動向大腦發出信號,從而促進排汗。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血糖高的患者以及糖友而言,如果在吃飯時發現出汗突然明顯變多,在排除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很有可能是近期血糖控制出了問題,需要注意血糖的監測。
與此同時,除了味覺性多汗,還有「精神性發汗」、「原發性多汗」以及「盜汗」或「淋透性出汗」等與出汗有關的情況,其中,精神性發汗也就是一個人在精神緊張或焦慮的時候出汗增多,這也是正常生理現象,因為人在精神緊張或焦慮時,會使得體內控制出汗的交感神經系統興奮起來,出汗自然就變多了,不用太擔心。
原發性多汗則可以直接打破「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這一說法,比如手心、腳心、腋窩以及脖子這四個部位出汗多,通常情況下都屬於原發性多汗,是一種基因決定的多汗現象,也就是有些人與生俱來的,更何況,我們每個人腋下的汗腺本來就屬於大汗腺,自然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出汗,否則怎麼會有「狐臭」的現象發生呢?
還有人說背部愛出汗,說明身體極度疲勞,當然了,如果你剛運動完或者剛乾完體力活,身體確實挺疲勞的,也會出很多汗,提醒你該休息了。其實,我們背部的汗腺數量並不算少,雖然比不上腋下,但在身體表面的皮膚裡也算是處於中遊水平了,再加上背部的面積比較大,當人體需要出汗調節體溫的時候,背部排出的汗液總量還是比較大的,只要背部的汗腺都在正常工作,背就會出汗,完全是正常現象。
另外,額頭和嘴唇上愛出汗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出的汗成分也沒有區別,99%都是水,只不過有些人表現明顯,有些人不是很明顯而已,這都不提示健康問題,無需過度擔心。其實,真正需要注意的恰恰是最後一種——盜汗,比如在正常室溫下,睡一覺起來床單浸溼了,甚至到了必須更換的地步,就需要去檢查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