沢篍:老木匠.小板凳

2021-02-08 鐵匠

 

歡迎來到文學發燒友們的後花園。關注本頻道,微信號:tiejiang201611

本原創經由沢篍授權首發

今年冬天格外冷,山茶花早早謝了,臘梅也是孤零零幾棵,便多打了幾個電話囑咐母親保暖加衣。母親問我過年去外婆家不。

 

「當然去啊!」

 

外婆今年八十四歲。去年看她時,她背駝得厲害,滿臉深深的皺紋,稀疏的白髮梳得齊整,看到我,笑得合不攏嘴,露出幾顆將要掉光的牙來。

 

外婆家的老房子早些年推倒重建,從前種著花和樹的院子,被三層高的小樓取代,與前後兩棟舅舅的小樓連成一片。外婆獨自一人住在一樓西邊,有隻灰色虎紋老貓陪著她。我曾邀外婆來家小住,她卻不願離巢:「曉得你有心,外面住不慣,我蠻好的,莫掛念。」如幹樹皮般粗糙的手,交握著我的手,對比鮮明。觸碰生命的衰老時,深深的憂傷感湧上心頭。

 

我是在外婆家長大的孩子,上小學前在那住了整整六年。

 

小時候被人打趣:「外孫狗,吃了就走!」聽多了,就認真跟外公外婆保證:「我不走,這是我的家!」上學後,只要一放假就往外婆家跑,開學前才磨磨蹭蹭地回去。在任性而天真的九歲,我幹了童年的一大壯舉。那年惹母親生氣責打,我留張紙條,穿越整個長沙城,尋著記憶中的路,從北郊到南郊,大太陽底下走了整整五小時。母親下班回來後看到紙條,急急忙忙騎著車一路找過去。當我筋疲力盡趕到外婆家門口時,聽到母親正和人哭訴找不到我。我忐忑不安地走進去,嚇了大伙兒一跳,外婆摟著我抹眼淚,責令母親不許罵我。

 

外婆總在夏夜摸著我的背,打著扇子驅蚊,嘴裡念著童謠:「月亮粑粑,兜裡坐個嗲嗲,嗲嗲出來買菜,奶奶出來繡花,繡個餈粑……」她指著月亮,講些神仙精怪的故事。天幕深邃幽藍,星星在銀河裡擠擠挨挨,如細小的碎鑽,忽閃忽閃,璀璨晶瑩。我在唧唧啾啾的蟲鳴聲裡入睡,做著關於牛郎織女、嫦娥和桂花樹的夢。

 

外公是個平和沉默的老人,身材高大,氣色紅潤,收拾得乾乾淨淨。他喜歡倒上一小杯酒,獨自斟酌,看我眼巴巴饞著下酒的花生米,便夾上一顆放我嘴裡,若沒接住不小心掉了,就敲我一筷子,勒令我撿起丟去泔水桶。我淘氣搗蛋,他拿著根笤帚椏枝作勢要抽,然而雷聲大雨點小,我不怵他。

 

外公是個老木匠,退休後也不閒著,每天餵豬,種菜,興致來了就拿出工具做做木匠活兒,一塊塊粗笨的木頭在他巧手下,變成精巧的家具,結實的農具,和有趣的玩具。他做活不緊不慢,細緻認真,敲敲打打的韻律,飛刀走鋸的流暢,美得我能搬個椅子坐在旁邊看上一整天。

 

「我給你做個小板凳吧。」

 

外公說著,便挑了根大原木,拿墨斗嗡嗡彈出墨線,吱啦吱啦地鋸下塊木板。他喜歡把木工筆夾在耳朵後面,紅色的筆扁扁的,筆芯很粗。畫線時,一手拿筆一手扶尺,尺子和鉛筆同時移動,一眨眼,木板上有了個溜光的圓。將小鋸的繩子擰了擰,繃緊了鋼絲鋸條,抬起一隻腳踩住木板邊緣,先豎著鋸到圓線處,再沿著畫好的線上下拉鋸,木屑紛紛間,咔噠一下,圓從裡面掉下來。

 

我拿來玩,一會兒頂頭上,一會兒在地上滾,玩得不亦樂乎。轉眼間,外公已將凳子腿鋸好。

 

五根凳子腿,小斧子劈成S形,一頭弧大,頂端切出個凸形;一頭弧小,末端還被雕刻成獸爪樣。外公從工具箱裡挑了把銼刀,接過我手中的凳子面,在下面篤篤篤地鑿出相同的五個方槽;將凳子腿的凸起往方槽裡一插,嚴絲合縫!他拿著小圓凳掂了掂,似乎不太滿意,又鋸了幾根小方條,鬥榫合卯,拼出個五角星來,在凳子腿下部各鑽了個孔,把五角星裝到小凳腿上。

 

他將凳子邊角修圓,刨光打磨,又拿出幾個形狀各異的工具,其中的一個外形像個小棺材,蓋子揭開,是極細的刨子。他用刻刀和細刨子在凳子面側雕出幾叢花,細細的葉子,纖巧的花瓣。

 

「這是什麼花?」

 

「這是蘭花,我們家橘子樹下就有。」他抹了下額頭上的汗說。我想起院子裡那片長得像韭菜的草,開著白色的花,十分不起眼,原來是蘭花。

 

小板凳做好了,一根釘子都沒用,結實又漂亮。我歡喜得不行,吃飯坐著它,看電視坐著它,還霸著不許別人坐。那個小板凳留在外婆家,用了很多年,外公去世後不知所蹤。

 

外公在菜園裡忙碌時,我在菜畦間跑來跑去,他將一條長長的凳子架在菜地上,這凳子很矮,一尺來高,橫跨菜地,像座小獨木橋。他踩在條凳上蹲身挖土,腰彎得很低,小鋤頭一下去一個坑,菜秧放進去扶好,耙土過來,手一攏,一顆菜就種好了。身前身後一片種完,夠不著手了,就走下條凳,我趕緊跑過去,和外公一人搬一頭,哼哧哼哧地將條凳抬起,往前移幾步。很快,整片菜畦栽滿了綠油油的小菜秧。外公用長勺澆地時,我也提個小水桶,拿著小瓢像模像樣地幫忙。

 

蔬菜豐收時,我跟著外公將成熟的豆角、茄子和辣椒裝滿滿一籃,青菜也整整齊齊碼一籃。等著第二天跟外婆去集市賣掉。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外公打來洗臉水,一手按住我的頭,毛巾往我臉上一鋪,仔仔細細地擦,跟打磨木器似的,力氣好大喲,我脖子都要壓斷了。匆匆呼嚕幾口稀飯,我追上挑著菜擔子的外婆,跟著她到了集市。「最新鮮的小菜,大家快來買呀!」仗著年紀小,我吆喝起來也不怕丟臉,招來好些買菜的人,翻撿著籃子的蔬菜,嘴裡還誇我幾句。菜很快賣完了,外婆笑得如盛開的菊花,從裡三層外三層的小布包裡撿出幾毛錢:「給你,去買冰棒吃。」

 

歲月靜好,流年如歌,那些光影交織又似流星閃過的記憶碎片,消逝在時光的軌跡裡。

    長大了,童年的無憂無慮悄然離去,才漸漸看清隱藏在生活角落的灰色。父母一日日愈加激烈地爭吵,家庭倫理大戰輪番上演,鄰居指指點點,親戚半真半假。太多的不解彷徨,無處揮散的憂傷,我的個性變得敏感而暴躁,越來越不討喜,連親生父親對我也不假辭色。

 

父母離異後,我又住進了外婆家。外婆並非母親生母(我親外婆在母親五歲那年去世了),舅舅們和小姨才是她親生的孩子,可我並不覺得有何不同,仍很喜歡他們。母親脾氣不好,與舅舅和外婆相處頗不愉快,雖然有外公明裡暗裡維護著,可他畢竟老了,在舅舅們面前說話也不管用了。那段日子,是我晦暗青春期糾纏弗止的夢魘。

 

外公偷偷把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塞給我,讓我再當成夥食費交給外婆。最無助的那幾年,如果不是外公的支持,我和母親的日子會更加艱難。卻因此,母親與舅舅們生了嫌隙,外婆也日益不滿,兩三歲的小表弟,不高興了都曉得說:「不要你住這裡,你回自己家去!」

 

往昔眷戀的家園無以尋覓,親人間的暗流湧動,寄人籬下的酸楚,讓我不得不離開,和母親輾轉在城市最貧窮的角落,努力掙扎生存,然後求學、工作、結婚。

 

經年離亂如秋燕,漸行漸遠漸忘歸。時光須臾而逝,曾熟悉的記憶,宛若一段冰封的河流,落在匆匆步履間,是一闋不可忖觸的冷。

 

幾年後,再次來到這,外婆待我客氣親切,舅舅們也不再視我如陌路。外公有些糊塗了,那個不苟言笑的老人,如今見誰都樂呵呵的;衣服扣子扣得亂七八糟,不類他從前的潔整。他記得母親,卻把小表妹當成我,糾正,不一會又忘。母親說:「你外公這幾年戒了酒,愛吃零嘴,你去買點來。」買上一大包回來,外公見了樂,卻對著我喊母親的小名,他笑得無辜,我驀然悲愴。

 

接到外公離世的噩耗,匆忙趕去,跪在床邊,看著準備入殮的老人,眼淚噗噗下落,喉嚨滿是酸楚,吐不出半個字。舅媽趕緊拉開我,說是不能讓眼淚掉老人身上,我轉回身,埋首老公懷內,無聲飲泣。

 

親人已仙遊,未呈兒孫福。遊魂於千裡,如何度思量。

 

我這個外孫狗,真的是吃了就走,沒讓外公享一天福,卻讓他操心了十多年。

 

葬禮很熱鬧,外婆哭得肝腸寸斷,嗓子都啞了。我像小時候那樣依在外婆膝下,握著她的手,不知怎麼安慰她,只是默默流淚。

 

人太多,我走出來透透氣,路邊有個花農推車而過,我喊住他,買了兩盆半開的梔子花。

 

外婆許是累了,安靜地坐著,看我抱著花走進屋,渾濁的眼睛透了點光彩。「把花擺靈堂上去吧,你外公肯定喜歡。」

 

兩盆花便擺在外公的照片前,煙火氤氳。

 

稚子繾綣,遙祭一花,我仿佛聽見外公清晨喊我起床的聲音,嘗到他給我做的早餐味道;看見他因我晚歸,站在路邊等待的焦容;回到我最後一次離開時,他難得清醒地對我說:

 

「你要好好的啊。」

 

夜來有夢,依稀是我幼時模樣,坐著小板凳,看外公彎著腰,雙手推著刨子,收回來,推出去;收回來,推出去。沙,沙沙,刨花紛紛掉落,木香幽幽。

作者簡介


        沢篍,湖南長沙女,某校美術設計教師,情商很低,輕微神經病(艾瑪,小編可真不敢同意這麼多)愛睡覺愛看書愛做白日夢。個人宣言:宅到深處自然萌。

文|沢篍

插圖|《回憶中的瑪妮》插畫

責編|江州司馬  曉薇


打賞作者請長按二維碼。本二維碼為鐵匠發起人的二維碼。

賞銀將全轉歸作者所有。



關注本頻道,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微信號:tiejiang201611


鄭重聲明:本社已授權廣東揚權律師事務所陳駒律師全權處理本社作品的智慧財產權事宜,保留追究任何單方轉載、抄襲等行為的權利。

轉載請附上作者、本頻道公號。來稿或合作:1413155940@qq.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簡介。一周內不見回復,請自行處理。歡迎加入鐵匠讀者QQ群:164842282

相關焦點

  • 故事:貪心的小木匠
    古時候,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裡有一戶人家,楊三郎和兒子小明相依為命,楊三郎是村裡的木匠,為人老實厚道,做生意也講究人情世故,所以生意一直很好,小明整天跟在老爹後邊,手藝學得差不多了。不過小明跟他爹不一樣,小明喜歡耍小聰明,跟客戶也是斤斤計較,所以村裡人不是很喜歡他,但是由於附近沒有這樣的手藝人,所以人們做什麼木匠活一般還是找他。話說這天村裡的趙老漢來找他,想讓他做一個桌子和五個板凳,因為家裡的那一套桌子板凳都晃蕩了,趁著前幾天手氣好贏了點錢,所以私下裡想著把家裡的桌子凳子換了,因為家裡不讓他玩牌,所以這次有錢也是偷偷摸摸的花。
  • 鹽城西鄉老木匠
    老木匠姓徐,是一位遠近聞名、技術精湛、心地善良的粗細料木匠。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已經上小學了。記得放暑假期間,我和小夥伴們到生產隊農場去玩,當時就聽其他人說老木匠在造木船,我們就興高採烈地跑到造船的地方去玩。
  • 義務修家具十幾年,濟南這個社區有群「老木匠」要繼續發光發熱
    濟南歷下區吉祥苑社區北頭的一處辦公樓內,幾乎每天上午,64歲的寧波和其他幾位老鄰居都會一早打開二樓工作室的大門,開始一天的「工作」,屋裡擺放的滿滿全是幹木匠活用的原料和工具,這十幾位頭髮花白的老人退休前工作各不相同,但在這裡他們都自稱是社區裡的「老木匠」,修桌椅、磨剪子還義務剪髮…
  • 「人物影像」老木匠與新師傅
    他心無旁騖地守護著木匠的老手藝,並以自己的行動影響著兒子,共同無言地訴說老木匠、新師傅在木工技藝裡的情懷堅守。他的名字叫劉祥德。老祥叔正在簡陋的工棚裡擺弄自己的木雕從小熱衷畫畫現年64歲的劉祥德家住龍陵縣龍新鄉龍新社區大橋組,寨鄰寨舍的年輕人都親切地叫他「老祥叔」。
  • 老木匠常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內涵是什麼
    在一些老木匠口中,流傳著「凳子離不開三,門離不開五,床離不開七,棺材離不開八,桌子離不開九」的說法。你什麼意思?上述規定出自《魯班經》,俗稱規定,但其背後有著深刻的內涵。下面筆者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一些規定,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我們祖先的非凡智慧和對生活的美好嚮往。
  • 王松浦:小木匠把魯班鎖做成產業
    王松浦是方正縣的一名木匠,也是魯班鎖傳承人,被評為2019「哈爾濱大工匠」。在獲獎通報中,王松浦的名字後標註的單位是「自由職業者」。在四屆哈爾濱大工匠評選中,王松浦是唯一的一名自由職業者。「1993年,我從原單位下崗,自謀生路當起木匠。沒想到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大工匠』。」王松浦說。
  • 致那些逐漸消失的農村匠人-木匠老煙
    四十多年前那場席捲石橋村兩百多棟房子的大火,有人說是因為龍神發怒,但也有人說是因為火山上的鼓樓突然倒掉而引起的,老煙就堅持這樣認為。老煙是遠近聞名的木匠,至於為什麼叫老煙,已經無從追溯了,大概是因為他嘴裡總是隨時都離不了一桿菸袋。站在石橋村人聚居的臥牛背上,背後是虎山,前面隔著一小片田壩就是火山。
  • 「板凳伯」用廢舊木料做小家具 2000多件送鄰居
    杭州望江街道近江西園社區有這麼一位「板凳伯」——楊茂春。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憑藉年輕時學來的木匠手藝,15年來用撿來的廢舊的木料、破舊的桌椅等,敲敲打打,修修補補,為有需要的居民免費做了2000多件生活用具。小板凳、小木架子、小椅子……只要是「楊氏出品」的那就一定是「優質良品」。楊茂春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作為一個有著60年黨齡的老黨員為民服務的永久承諾。
  • 從榫卯工藝到淪為裝配工,為什麼現在學木匠的人越來越少了
    木匠這個行業,祖師爺是魯班。生活在公元前500年,木匠的鋸子墨斗這些工具傳說都是他發明的,甚至還發明了一個能在天上飛三天三夜不下來的木鳥。幾千年來,木匠這個行業講到大的如山西應縣木塔,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的世界最高的木塔。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幾年前,農村人家自用的桌椅板凳,甚至木床都是靠老工匠手工製作,那時候一個老工匠進入村裡面,往往能住個十天半月,直到把這個村裡的生意做完,再趕著去下一個村。在我的記憶中,家裡面的凳子和桌子,以及幾張木板床,都是出自一位老木匠之手,見木匠做活多了,也漸漸發現了一些規律。
  • 「老年版李子柒」:什麼網紅不網紅的,我就是個木匠
    阿木爺爺說,做木匠活,剮蹭都是難免的,過去50年,大大小小的傷在他身上四處爬。不過,隨著現代化工藝的突飛猛進,木匠這個老行當也在逐步衰落,活兒越來越少,時間久了,幹活時留下的疤也慢慢痊癒。但「便宜好看」的新式家具,還是飛快替代著「費時費力費錢」的傳統家具,木匠們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如今,老木匠們到了花甲古稀之年,大多不再靠手藝謀生,含飴弄孫,安享晚年。
  • 老行當——木匠|最大的木工行當是造屋、做農具的長木匠
    就嘉興而言,有專業鋸板分解木料的解匠(嘉興話「解」讀若ga),有修造木船的船匠,有雕木鏤花的雕花匠,還有打造棺材的方木匠,箍桶的圓木匠,精做桌椅箱櫃的小木匠(也叫細木匠),最大的木工行當是造屋、做農具的長木匠。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習俗的變革,推動了木工行當的變化。
  • 湯姆·漢克斯要演老木匠
    湯姆·漢克斯要演老木匠 時間:2018.11.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阿煩 分享到:
  • 木匠 - 木匠-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唯一重點綜合...
    俺莊有個木匠叫崔敬亭,他中等身材,體型微胖,走起路來兩腿向內一拐一拐的,他愛笑,一笑一口黃牙都露在了外面,額頭的皺紋像刀刻一樣呈現出來,給人以滄桑之感。經常給崔敬亭搭檔的木匠是朱元清和小徒弟徐老黑。
  • 老木匠:誰敢讓他睜開眼?
    但是細心的朋友一定會發現,關二爺的眼睛常年都是閉著的,一位老木匠說道:「誰敢讓他睜開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據三國演義所述,關二爺是丹鳳眼,這丹鳳眼的特點就是眼睛十分細長,而且眉毛尾端還會有輕微的上翹。從遠處看起來眼睛處於似閉非閉的狀態,這也符合關羽高傲的形象。為了更加渲染關二爺的威嚴,所以木匠在製作關二爺的雕像時都會刻成閉著的。
  • 伊能靜有多不顯老?看她扎雙麻花辮,往小板凳上一坐:學生氣十足
    伊能靜有多不顯老?看51歲的她扎雙麻花辮,往小板凳上一坐:學生氣十足提起伊能靜相信很多人應該也都是不陌生的吧,畢竟她在娛樂圈裡的人氣和知名度都還挺高,而且受到的外界關注也是一直不少,包括在網上和她有關的話題會讓人熱議的方面也很多,其中除了她個人的一些作品之外,其實很多人對她也會有別的關注。
  • 老木匠規矩: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關於魯班的軼事傳說,很多帶有神秘色彩,其中,做木匠活有條規矩: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就是一例。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定這樣一個規矩,到底是什麼意思?第一句:凳不離三意思為:指木匠做板凳的時候,板凳的長、寬、高尺寸尾數必須帶「3」。寓意為:「三」的諧音為「山」,這裡指泰山、靠山,意思是指這樣的板凳,坐上去不會摔倒,讓人坐著放心,安心,心裡踏實。
  • 廣西老木匠走紅海外 圈粉百萬
    人生前半場,王德文靠著木匠手藝養家。人生後半場,他以鑽研木工技藝為樂。王德文曾用42根榫卯稜、4根榫卯柱、1個榫卯基,外加27道鎖環環相扣,做成縮小版世博會中國館,被網友譽為「當代魯班」。截至目前,王德文已在西瓜視頻吸引了250萬粉絲,在海外則獲得超過百萬粉絲、近2億次播放量。
  • 安徽界首民間故事丨魯班教訓傲木匠
    從前界首縣有個叫紀義高的木匠,做一手好木工活,最拿手的是斧子活。
  • 故事:傻漢童木匠
    他做得一手好木匠活,窮家小戶、豪門巨賈,誰家沒他製作的幾件家具?據說有年春天,城裡吳郎中嫁女,請了童木匠去打造嫁妝。童木匠在對開的衣櫃櫃門上各雕了一叢牡丹花,蜂兒蝶兒飛撲過來,圍著牡丹花飛舞……這事兒一傳開,童木匠的名氣更響了。且說這年冬天,童木匠被人請上門做家具。正忙活著,突然聽見外面一陣喧鬧,說是縣衙捕快昨夜抓住了「無影飛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