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呢?當然不是拿起手機,而是刷牙洗漱。"沉睡"一夜的牙齒也需要牙膏的刺激。牙齒清理結束,不只口齒清新,疲倦的困意也消失不見。幾天未刷牙,口中便有怪味,牙齒也披上了"黃色外套"。
大家有沒有想過,古人沒有牙刷牙膏,是如何刷牙的呢?其實古人也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簡易牙刷,而且隨處可見。至於牙膏,更是比較"隨意"。
起初古人對牙齒的看法較為主觀,認為牙齒很堅固,而且每日有水和舌頭的"洗禮",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即便牙齒泛黃或是脫落,也會認為是它們"命數已盡"。直到戰國時期,人們才開始對牙齒的保護,用各種方法洗漱。
當然那個時候還沒玩牙膏和牙刷,大都使用清水或是淘米水清理牙齒。雖然效果微乎甚微,但也能起到清潔作用。而且當時的人們遵從周禮,面見長輩、祭拜祖先時,牙齒不乾淨代表身體不敬,是不禮貌的行為。
百姓的刷牙觀念,也隨著朝代的更替發生改變。到了漢朝,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百姓,都重視對牙齒的保護。沒有牙刷怎麼辦呢?手指成了替代品,而且方便"易清洗"。大戶人家或是帝王將相,都會將各種中藥材或是香料泡入水中,之後用手蘸著這些"牙膏"在牙齒上清洗。普通人家較為簡單,喝一口鹽水,用手反覆清洗,再將其吐出。
雖然工具較為簡陋,而且看起來也有些"不衛生",但那個時候起,人們養成了刷牙的意識和習慣。
繁榮開放的北宋時期,人們的思想也得到了空前釋放。對於刷牙,他們選擇了用楊樹枝作為牙刷。用柔軟的楊柳枝蘸取鹽水或是中藥水,在牙齒內反覆清理,效果甚佳。貧窮的百姓或是"懶人"如何刷牙呢?他們會將楊柳枝當作口香糖一樣,放在口中咀嚼。
但沒有毛刷的柔順感,也使得刷牙差了一點舒適感和享受。奈何工具受限,當時人們也很難想到其他改進的方法。
真正讓牙刷問世的,是在南宋時期,人們在柳樹枝上插一撮馬的鬃毛。柔軟的"毛刷"蘸著各種"牙膏",不會給牙齒帶來疼痛感。之後隨著朝代的發展,百姓還會用小竹竿和樹枝代替柳樹枝。真正意義上的牙刷問世,清晨起床或是睡覺之前,百姓都會進行刷牙。
牙刷變得愈加柔軟結實,有些商人製造大量的精緻牙刷進行售賣。"新興產業"也正式走上正軌,當時還有很多可以美白牙齒的"神藥"。
雖然經常清理牙齒,但每天品嘗酸甜苦辣鹹,牙齒很容易出現發炎或是脫落。古人如何保護牙齒呢?"醫聖"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中。便有如何用藥材保護牙齒,以及換牙的方法。即便成年人牙齒掉落,也可以鑲嵌金銀玉石,更顯富貴之氣。
普通人家可以用較為結實的筷子,處理成小塊狀,代替牙齒。有蛀牙怎麼辦呢。宋朝民間有很多專業"拔牙診所",用繩子或是各種輕型工具,實現"微痛拔牙"。
任何改變人們生活習慣的工具,都有各種簡陋的雛形。牙刷經歷幾千年的改善,也足以證明古人的智慧。只要心中有某種創新的想法,便會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思維的擴散,不斷將其完善。不知道古人看到現在的電動牙刷和各種牙膏,會有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