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拍宋朝#宋朝人刷牙嗎,它們牙膏牙刷是怎樣的,這都是我們現代人想搞清楚的
曾經有過非常好奇的問題一直想解開,但是只是閒暇時光打發一下自己的思緒罷了,這個問題就是,古人刷牙嗎?他們怎麼刷牙?牙膏牙刷是什麼樣子的?假如說缺牙了,能補牙修牙嗎?是不是很奇葩的想法?
隨著見識和知識面的拓廣,發現古人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和智慧!古人曾經用手指刷牙,後來從印度傳過來一種樹枝牙,慢慢的就替代了手指牙刷!
《禮記》中記載「雞初鳴,鹹盥漱」,
而且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記載:
「食畢常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說明經常刷牙漱口有利牙齒健康!
其實早在漢時期,張仲景發明汞合金補牙的方法,就是用某種方法製作汞合金,填充齲洞裡面,達到修補的目的。而到了宋朝就有了專業的牙醫。因為宋朝人好吃又好喝,所以對口腔衛生需求也是大大提高。在古代製作假牙材質還是很多的,說出來你我都不信,有象牙、牛骨頭,甚至有檀香木。這就超出我們的想像了,試想他們怎麼利用這些材料做假牙,又怎麼固定在牙床上,這都是在現在也是一個高精尖技術。
說到牙齒保健,我們不得不說說宋朝那些發明了。
宋醫張呆《醫說》記載:「世人奉養,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將臥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這說明宋朝時,醫生就開始勸人注意牙齒的清潔和保養!
那時漱口頗有講究的,有專門的漱口劑成分只要是鹽水、濃茶、烈酒。其實這個用法一直延續到現在也有些上了年紀的,用這種方法在清理口腔!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記載:
「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
「凡飲食訖,則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齒,得茶漱滌,不覺脫去而不煩挑剔也。蓋齒性便苦,緣此漸堅牢而齒蠢且自去矣。」
到了宋代,民間就出現了牙刷和牙膏的雛形,據宋代醫學著作《太平聖惠方》記載:「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這就是我們中國最早的中藥成分的牙膏了!當然有了牙膏就要有牙刷,話說除了從印度傳過來的樹枝牙刷,其實我們也有自己的牙刷,比印度的樹枝牙刷好多了,這就是是最早的植毛牙刷。宋朝有個叫周守中的寫了一本《養生類纂》其中就記載了牙刷的樣子:「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這就說明從那時開始,人們就用馬尾毛,做成了牙刷用於清潔牙齒!
那時我們的大文豪蘇軾,就曾經自製過刷牙用的清潔粉,他用松脂和茯苓,曬乾之後碾碎,在刷牙時先弄一小勺嘴裡,喝口水,吞漱然後吐掉再刷牙!沈括也配置了一款牙膏,更接近現代的牙膏,不愧是宋代的發明家!除了他們兩個發明的牙粉和牙膏,到了北宋末年,洪芻編《香譜》記載了很多牙膏的配方,我們選取幾個看看都有什麼成分!
配方一:沉香、蘇合香、甲香、各一兩;龍腦香、麝香各半兩,白檀香五兩,碾成粉再用熟蜜配製而成!
配方二、龍腦香、乳香,各半斤,青鹽二兩,搗成粉,再用熟蜜調成糊!
但是遺憾的是,從宋到元明清三朝,刷牙的習慣並未成為民眾的日常,相對宋朝而言,後面三朝的衛生程度,遠不及宋朝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