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財經每日話題
邊際效應遞減應該怎麼理解
邊際效應這個詞,有些經濟學初學者一開始不太容易理解,什麼樣的東西就是邊際效應?還有邊際成本、邊際產量、邊際效應遞減等等,整的都蒙圈了。這裡舉1個例子,你馬上能很直觀地了解了。
假設工廠生產了1000臺手機,這時候如果要再多生產一臺,也就是生產第1001臺手機的話,多出來的這1臺手機需要花多少錢,就是手機的邊際成本,所以它和普通的成本有啥不一樣的?假設生產線一天生產1000臺手機的時候,工人能按時下班,機器也能休息、檢修。在這種情況下,一天生產1000臺手機花的錢,除以1000,就是每臺手機的平均成本。但就有人,非常討厭,非要多生產一臺。這個時候的工人,就得晚下班,機器就得多運轉一陣子。這多出來的一臺手機呀,讓每個人都不爽,機器磨損的更快,工廠還得給工人加班費。
正因為是這樣,所以這多出來的一臺手機,生產所花的錢要比生產1000臺手機,平均花的錢要多,它的成本和前面正常的1000臺手機是不一樣的。假如再多生產一臺,到了1002臺,那麼工人就徹底瘋了,這讓不讓下班了,機器已經超負荷運轉了,磨損就更加嚴重,更加加快了淘汰速度。
第1002臺手機的成本會比第1001臺還高。那麼再多一臺呢?第1003臺,也是一樣的。換句話說,每多出一臺手機,新生產的一臺手機的成本就會越來越多,比如到了1050臺的時候,第1050臺手機生產的成本要遠高於第1001臺,這個就叫邊際成本遞增。
隨著產量越來越高,每多生產一個產品,這個產品本身的成本就越高,咱們用具體的數字說明一下,比如前面1000臺手機,平均每臺手機的成本是兩千塊錢。到了第1001個手機,得用2050塊錢來生產。第1002臺手機,得要2070塊錢來生產。如果把這新增的兩臺手機也跟前面1000臺手機放在一起來算的話,前面1000臺手機的總成本是兩千乘以1000,是二百萬。加上第1001臺的2050,再加上第1002臺的2070。總數再除以1002,相當於每臺手機的成本是2001。
多出來一塊錢是為了多生產這兩臺手機,因為自己成本比較高,把整個生產線的所有手機成本都拉高了,這就是邊際成本遞增導致平均成本增加。
這是廣大小老闆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們會選擇一個比較合理的產量,比如每天就生產1000臺,去保證每臺手機的成本最小。
那啥叫邊際效應遞減呢?假如你餓了,跑路邊吃起了小籠包,但是吃第20個的時候,你就飽了,不用再吃了。這時候你發現,如果你吃第21個,你的感覺就不像是前20個那麼爽了,你稍微有點撐,再吃第22個的時候,你就感覺更撐一點,吃的越多,你就越撐。
一開始的時候,你每多吃一個包子,給你帶來的滿足感就越大。當你吃到第三十個的時候,你就噁心了,想吐了,這時候再多吃一個包子,給你帶來的感覺是負的,也就是負效應。所以從第二十個包子開始,每多吃一個包子所帶來的滿足感就越小,也就是邊際效應在遞減,直到吃到第三十個包子的時候,一點都沒有了。
其實邊際效用遞減,更通俗來解釋就是,紅燒肉再好吃,讓你頓頓吃你也不愛吃。凡是啊,還是得要有個度,其實還有很多邊際相關的概念,比如邊際產量。假設你每增加2000塊錢的投入,你就能多生產出來一部手機。但是你發現當你每天生產超過1000臺手機的時候,你再投入2000塊錢,你就生產不出來一部手機了,所以邊際產量是遞減的。
當然邊際這個概念用來解釋愛情裡面發生的各種情況,是非常好用的,這裡大家回去可以發散一下,愛情是怎麼邊際遞減的?愛情投入為何會邊際遞增?這個可以試著想一想,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