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古典音樂的人,氣質特別好?

2020-12-21 澎湃新聞

為什麼學古典音樂的人,氣質特別好?

2020-12-19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尼採說,聽不到音樂的人,以為跳舞的人瘋了。

可見音樂是舞蹈的靈魂。

這也意味著,聽不同的音樂,人的外在氣質與風格是不太一樣的。

文章作者 | 田藝苗 圖 | Baidu

整理編輯 | 田藝苗的田

聽古典音樂的人,日常的行為儀態便會感染古典音樂的典雅與從容。比如說,聽海頓、莫扎特的音樂。

海頓

我特別喜歡海頓的《C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它是古典主義風格大提琴作品的代表作,大提琴一直被我們當作浪漫派的樂器,在古典主義風格中大提琴又是如何發揮作用?

這部作品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節奏舒緩、氣定神閒,大提琴的樂句溫暖親切,就像海頓親自尊尊話語,一個大提琴演奏的顫音流露出海頓特有的幽默感。第二樂章的慢板,大提琴帶領樂隊演奏一段優美的旋律,令人難忘,這裡就體現了海頓特有的優雅,所有細節都輕鬆、體貼、巧妙,令人舒適,他的優雅並不是僵硬的、無趣的,形式主義的,令我想起有一位美國的舞蹈評論家說,優雅像羽毛一樣,在光線中飄動,姿態輕鬆、美妙,又神秘,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閒來聽海頓,可以培養優雅、自然、溫暖的言談和舉止,也可以給家庭塑造和諧愉悅的氣氛。

莫扎特

莫扎特的一些樂曲,也有類似效果。

像《長笛協奏曲第一號》,K313,第三樂章富有宮廷氣息,但卻不是奢華威嚴那種,而體現了一種內斂的高貴、端莊與隨和,連其中活潑的音符也非常優雅。這樣的古典音樂散發的氣息可以培養一個人優雅的儀態和行為方式,當你心裡時常迴響著這樣的音樂,聽多了就會按照它的節奏行動,感染它的優雅風度。

一些現代音樂家也非常著迷古典音樂的典雅純潔,紛紛模仿古典風格作曲,以致20世紀出現了一種新古典主義的風格。比如拉威爾。拉威爾被看作是最有品位的音樂家,他的品味到底體現在哪裡?他有一首名曲,《為去世公主而作的帕凡舞曲》,帕凡舞曲,也叫做孔雀舞曲,可能是舞蹈靜美的神態有點像孔雀漫步。拉威爾捕捉了這種舞曲節奏裡面斷斷續續的躊躇之美,配上低調優雅的曲調。

拉威爾

他是法國人,有一種精緻的法國情調,卻有著德國人的嚴謹,既有精巧的玩偶氣質,又有一種冷漠疏離的態度。

這些複雜對立的氣質,竟暗示或者說引領了一種現代藝術風格。我們後來在現代繪畫或雕塑裡面,都會看到《死去公主的帕凡舞曲》裡面傳達的一些信息,比如一種簡化的古代宮廷風格,迷惘的童年氣息,簡約而重複的曲調,若隱若現的憂傷,異國的古老情調等等。拉威爾或許是無意間做出的選擇,覺得這種氣息很美很迷人,但他卻代表了20世紀初那個年代至高無上的藝術品味。

同學們常常問我,如何學會鑑賞音樂?

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去聽音樂大師上課。在大師課上,大師除了給每個學生講解,還會示範。這個示範非常要緊,比如我們聽一位學生彈琴,覺得嗯挺不錯了,沒什麼不對,可是大師一坐到鋼琴前示範一遍,那學生就傻眼了,我們頓時也明白了,比較一下,大師彈的是音樂,而學生彈的只是音符。

聽的多了,比較版本多了,你就會有了鑑別力,聽過霍洛維茨彈出那種瑰麗古老、噼啪帶電的音色,你就會覺得學生彈的只是一杯白開水。

音樂審美

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是知道幾首曲子,背得出幾個標題就真的掌握的。它需要長期浸淫其中,耳聞目染,反覆咀嚼,需要很多耐心,為什麼有些人有這份耐心呢,因為喜愛吧。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學古典吉他好還是學民謠吉他指彈吉他好
    對於所有想學吉他的朋友來說,古典吉他是第一選擇。特別是對於6到13歲左右的兒童,甚至是唯一選擇。古典吉他的教育方法,教材都經過了教育家,演奏家們幾百年不斷的探索,研究,形成了嚴謹的體系。只要老師專業,學習的方法正確,都可以打下紮實的基本功。
  • 【焦元溥講座報名】誠品音樂大講堂:打開古典音樂的門
    關於這一點,如果你仍舊不能夠確信,仍舊在古典音樂的大門之前徘徊卻步,仍舊擔心自己「沒學過音樂」「不會欣賞、聽不懂古典樂」,那麼12月23日,平安夜前夕,在聖誕音樂會、新年音樂會即將接踵而至的日子裡,我們特別為各位準備了一場古典音樂的入門講座,主講人正是畢業於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以古典音樂研究知名的臺灣學霸樂評人焦元溥。
  • 女人為什麼多少要懂點古典音樂?這個答案挺有意思
    要襯出鮮花的雅,但古典音樂偏偏有這樣神奇的功效。」古典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我們可以從《命運交響曲》裡聽到貝多芬對命運之神的堅定回答,但是再好的古典音樂也需要好的音響來演繹,否則再好的音樂也聽不出其中韻味。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營造一個舒適的古典音樂聆賞環境,
  • 10首值得珍藏的古典吉他音樂
    古典吉他音樂總是能夠撩撥人類的靈魂。用託馬斯·愛迪生的話來說,「生活中最舒緩的快樂是對寶寶說晚安和聽古典音樂。」
  • 電影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10首古典音樂
    自電影誕生起,電影和音樂就密不可分,其中古典音樂與電影的關係,可謂淵源流長。古典音樂,能為電影增添一份儀式感,也能賦予電影濃烈的戲劇色彩。而電影,則打通了不同藝術領域的限制,為觀眾們開啟了一扇通往古典音樂的門。
  • 當古典音樂遇上義大利插畫,老母親的天空被點亮了
    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 03. 學過西洋樂器的朋友聽到這段旋律一定感到很親切,這是很多小提琴、鋼琴初學者的入門練習曲目——《快樂的農夫》,也是德國作曲家羅伯特·舒曼送給大女兒的十歲生日禮物。
  • 歌手這樣做,與流行音樂完美融合,古典音樂也可以做到被大眾喜愛
    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之間的結合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比如說SHE的一首《不想長大》就是非常鮮明的例子,在這首歌曲中,就充滿了非常濃厚的莫扎特氣息,這首作品副歌部分直接運用莫扎特的第 40 號交響曲中最為人熟知的主題作為副歌的旋律,間奏加入了大量的古典氣息,仿佛聽到了與命運作鬥爭的成年人,整首歌曲氣勢恢宏。
  • 交響樂隊演奏的電影音樂算不算古典音樂
    這是兩個音樂載體,本身可以承載各種形式的音樂:古典的、流行的、爵士、搖滾、民謠……目前我們在精心製作的電影大片和大型遊戲裡看到的是,音樂所起的情緒渲染作用越來越大,特別是遊戲,會特地請有名的作曲家作曲,並由一流的交響樂團演奏。電視系列劇也有這樣的趨向。因此有人得出結論,在電影和遊戲裡由大型交響樂團演奏的音樂就是古典音樂的今身。
  • 古典氣質,自帶高級感的星座女,美得有內涵,讓人魂牽夢縈
    美人在骨不在皮,真正的美是從內在散發出來,不同於皮相上的好看,第一眼看起來不太熱別,視覺上也沒有那麼大的衝擊力,但是這些女生自帶古典氣質,她們的魅力會讓人覺得十分高級,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不同一般的修養。她們在歲月沉澱中獨具氣質,也許沒有那麼驚豔,但值得細細品味,說一句誇張的,這些女人身上的氣質足以讓人魂牽夢縈,見上幾次就一定念念不忘。她們的氣質和相貌,識別度很強。今天我們來分析的這幾個星座女,古典氣質,自帶高級感,美得極有內涵,讓人魂牽夢縈,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會聽古典音樂的人,才懂它的生活情調
    炸街的流行曲,容易讓人燥動,古典音樂的一絲旋律,能敏銳地喚醒我們體內的神經。生活中處處都是古典音樂,培養出有情調的生活方式,就從傾聽開始。除了獲得「好聽」這種感受之外,古典音樂向我們傳達的,還有各種微妙複雜並且難以言傳的情緒與情感。古典音樂的作曲家,雖然與今天的我們處於不同的國度,並隔著久遠的年代,用不同的語言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 電影中耳熟能詳的古典音樂
    隨著各種大眾傳媒形式的不斷擴大,許多電影、電視節目和商業廣告都在其配樂中不斷地加入了古典音樂。並且隨著人們對古典音樂越來越熟悉,自然而然地,他們尋找和發現某一經典作品的欲望就會增加。然而問題是,許多人不知道任何經典片段的名字或作曲家。
  • 「專訪」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第一人不好當
    -Steven愛音樂×楊雪霏-小愛:聽說您到英國已經有20年時間,請問您當初為什麼選擇在英國學音樂、做音樂?因此在音樂方面你不能全靠師長,不是說你有一個特別好的老師,或特別好的家長,你就穩了。很多人以為我能遇見一個貴人就能怎麼樣,其實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還要靠自己去動腦子,你老師再好,有時候還是需要靠自己去想去動腦子。
  • 這個滑雪橇的線條小人讓人瞬間聽懂了古典音樂
    沒什麼比古典音樂和網際網路距離更遙遠的了,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馬克·羅賓斯(Mark Robbins)卻打破鴻溝,把它們聯繫到了一起。在YouTube,這位年輕人有38.8萬粉絲,還一個如雷貫耳的藝名Doodle Chaos。他用一個在線條上騎行的雪橇小人演繹世界經典名曲,讓人仿佛「看見」了古典音樂,瞬間就聽懂了古典音樂!
  • 《西方古典音樂》:鋼琴老師備課資料,古典音樂百科全書
    內容簡介:本書介紹西方古典音樂,將作品列為重點,將其按照難易程度分別歸入四大階梯,並對大多數作品加以簡單解說,以便於讀者「拾級而上」。第一階梯:此階梯的作品與西方文化傳統的相關度最低,不需要音樂知識墊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普遍能夠欣賞。
  • 學音樂和沒學音樂的巨大差別,看完秒懂!
    音樂是用組織音構成的聽覺意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與社會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 學音樂有陶冶性情,促進性格健全發展; 培養想像力,提高非智力因素; 提高藝術修養,提升個人氣質和生活品位等好處。 大家都知道學音樂能夠能給人的心靈、身體、精 神都帶來富足,並且能提升藝術修養,這都是學音樂的好處。 那麼,學習音樂的人和不學音樂的人又有著哪些差別呢?
  • 謎一樣的印度古典音樂
    說它是謎一般,並非是它不被人了解,而是印度音樂給人帶來的一種遊移神秘、難以捉摸的感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之前爆火的《我在東北玩泥巴》,雖然這不是一首印度古典音樂,但是印度許多流行音樂或輕音樂都是基於印度古典音樂而來的。
  • 訪談︱詹姆斯·波爾特:後古典主義與古典學在中國
    Long)),他雙聘於伯克利修辭學系、古典學系,為美國首屈一指的古希臘美學專家、古典學術史專家,特別精研於尼採與古典傳統研究。在採訪中,波爾特教授對古典學在中國的發展表現出高度興趣,就「後古典主義項目」及其對中國學術界的啟示展開討論。限於篇幅,訪談分兩篇刊出,此為下篇。
  • 關於音樂的三要素——也談古典音樂賞析(二)
    為什麼我經常詬病網易雲音樂並不適合聽古典音樂,而QQ音樂相對好很多,豆瓣FM也做得不錯,也是在於,前者關於曲目名稱經常丟三落四,非常不準確。比如一套某大師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集,從第一首到最後一首的標題都只有:1,Allegro,2,Andante……50,Andante,51,Presto……這時候內心簡直無數個XX馬奔過,拜託你也告訴我作品編號或者序號吧?
  • 古典音樂:曲高非和寡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本文希望能打破古典音樂圈層孤芳自賞的壁壘,促進更多的人欣賞古典音樂,走進音樂廳。古典音樂分類和樂迷圈層西方古典音樂(western classical music,以下簡稱古典音樂) 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音樂流派或時期,而是從中世紀歐洲基督教的宗教音樂一直延續到如今的極簡主義音樂(minimalism),序列主義音樂(serialism)等等。
  • 古典音樂能提高人的智力?所謂「莫扎特效應」究竟是什麼
    相信有不少人都聽說過「莫扎特效應」這個名字,所謂的「莫扎特效應」很簡單,就是指聽了莫扎特的音樂後會使人變得更加聰明。傳來傳去,就成了「聽莫扎特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甚至有人說聽莫扎特的音樂能夠讓還沒出生的寶寶都變得比其他寶寶更聰明,那麼「莫扎特效應「到底是否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