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他的羊群,腳步更輕快」,
這句話像極了阿雲嘎想到音樂的寫照。
如今,距離阿雲嘎拿下「青歌賽-內蒙古賽區」通俗唱法一等獎正式跨入演藝圈,已經過去了整整七年。回首過往,在音樂這條路上,阿雲嘎一直在嘗試各種改變,初心卻始終未變,正如同他微博上的個人簡介:音樂劇演員。這個標籤從未撕下,「貝殼裡活著大海,少年依然純白」。
這是阿雲嘎新專《不朽的·THE ART》的第五支單曲《牧羊少年》的歌詞,用來描述阿雲嘎自己再合適不過。有趣的是作為阿雲嘎《希拉草原》之後的第二張專輯,這張專輯竟然更加「阿雲嘎」了。它就如同一個萬花筒,單前四支首的集中出現就已經呈現了百花齊放的音樂劇概念,在歌詞中融入了各種奇幻瑰麗的畫面感,編曲則隨著背後的故事情節向聽眾展現了完全不同的藝術體驗。交響樂、古典樂、流行搖滾、大合唱……不同風格創意融合,再加上阿雲嘎獨特的唱腔,都告訴聽眾「這很文學,也很音樂劇,這是阿雲嘎」。
延續整張專輯的文學風,第五首新歌《牧羊少年》的靈感來源於《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這個有著神秘主義色彩的寓言故事,闡述了作者心中的人生真理:你的寶藏就在身邊,但只有經歷過一番歷練,你才會發現它。
《牧羊少年》這首歌對這句話做出了自己的詮釋。人生會「迷失在平凡的離合,也發現隱秘的宇宙」。正如同走在人生路上的每個人,我們會「路過女孩和朋友」,會收到「謊言和糖果」。我們謳歌自由,相信夢想,撐過孤獨,熬過困惑,到達人生的終點。最終我們會發現答案「有不凡的平凡」。
這些詞句匯合到一起,讓聽眾感受到濃烈的畫面感:遊走於撒哈拉沙漠上的牧羊少年,路過真愛,跨過平凡,回到起點,找回了曾經的自己,也發現了真正的寶藏。
結合親自作曲的阿雲嘎,這更像是結合自身經歷與寓言故事量身定製的單曲。他自己也許已經把自己融入進了創作,在嘗試穿梭於夢幻與現實之間的體驗。褪去固有印象,將文學經典與真實經歷統一結合,用古老的故事映襯出現代人的生活,這種足以經過時光考驗的共鳴,或許正是隱藏寶藏的起點。
真實故事才更動人,阿雲嘎於2014年發布了《八步半的房間》,深夜的街道,八步半的房間,再呼應如今上帝視角的追光少年,寶藏起點,歌詞交替間就自然形成了歷歷在目的的畫面。聽眾也是如此,誰心中不曾有過一間「八步半的房間」,誰又不是或曾是那個「追光少年」?
當牧羊少年聖地牙哥找到自己的寶藏,阿雲嘎將他的音樂引向夢幻般的高潮,聽眾在其中與自己的黎凡特和小羊相遇。
故事之外,也許是因為從草原到城市,從牧羊少年到音樂劇演員,阿雲嘎經歷的一切,和聖地牙哥如出一轍,找到寶藏擁有分享精神的他,才能擁有「百人合唱團」這般巧思。
「百人合唱團」起因於阿雲嘎發起的一次翻唱大賽,入圍的前100名網友,組成了這個聲勢浩大的團體,這個點睛之筆,讓這首歌更賦予了一個集體意義。當100個姓名逐一滾動。這或許就是他所追求的「不平凡的平凡」。
百人合唱團的獨特體驗,一如《牧羊少年》,改變的是少年的模樣,不變的是少年的真誠和執著。因為這份執著,在深耕音樂劇這條道路上,《我們的歌》、《極限挑戰》,阿雲嘎把音樂劇帶到了他所在的每一個角落。在《不朽的·THE ART》中更是不遺餘力地把音樂劇的多樣性展現在聽眾眼前,每一首歌都是一種新的風格,《不朽的》採用EDM的模式,《娜米達》對音樂劇的流行性做了直接展現,他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和作品表達「萬物皆可音樂劇」的概念。
「在人生不同階段重讀經典著作時,我們會發現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在於傳遞的情緒、情感,竟然都可以與當下心境產生不同共鳴,穿越時間和現代人的悲喜憂歡共通。時間變幻,情感卻是不朽的,我希望用音樂重新發掘這種不朽的魅力,喚醒我們原本就有的對於藝術、生活和愛,那種最原始的感知與衝動。」——阿雲嘎
當聽到《牧羊少年》,就說明他已經找到了羊群的答案。#阿雲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