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不專心,其實是父母管太多!

2021-12-26 菠蘿老師和他的同學們

「你給我把書包拿回房間!」爸爸從門外進來,一邊雙手在脫著鞋子,一邊對著剛回家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小漢念著。「喔!」小漢心不甘情不願地拿起書包走回房間,然後坐在床邊發呆。媽媽此時從廚房走出來看見小漢呆呆地坐著,心中沒好氣地說著「你在幹嘛?我不是說回來要先寫功課嗎?快!坐回去書房椅子上,把書包拿出來!功課、聯絡簿、鉛筆盒拿出來!」小漢坐在書桌前,慢吞吞地拿起書包。媽媽一把將書包拿了過來,並且把作業需要的東西一次拿了出來!「動作哪像你那麼慢,作業是要寫到多晚?家校聯絡簿拿出來!今天有什麼作業?有語文練習喔!練習卷快拿出來!」媽媽一邊說,一邊把練習卷打開到要寫的那一大題,還一邊把鉛筆拿給孩子。「快點寫啦!」媽媽接著拿起了橡皮擦,「喔!這個字好醜!重寫!」媽媽同時將小漢寫下的字擦掉。

許多媽媽跟我反映孩子寫作業的時間總是要拖好久,自己非得要在旁邊盯著才行。但是這樣的方式,其實讓孩子會更不專心!因為只要聽到媽媽的指令後再動作就好了,不必思考自己要做什麼、該怎麼做,因此專注力自然不在課業上,反而想到了手機遊戲。結果導致媽媽「苦口婆心」的教導,而孩子卻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這會讓媽媽更加生氣!

雅各博士支招:
媽媽別再當「將軍」下達指令了!該讓孩子的大腦開始啟動的時間到了。看到孩子坐在沙發看電視,不妨問問孩子「你在做什麼?你現在應該做什麼?」這樣的問話讓孩子開始思考,開始計劃,也就是能夠開始設想自己要做的每一步,而大腦自然會專注在這些事情上。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讓孩子要為自己的學習專注力開始負責任!

聽完小漢媽媽描述家裡的狀況後,我問她「這樣監督的結果好嗎?」「我累、孩子累,功課還是拖很晚,親子關係也不好」媽媽低下頭緩緩說著。


菠蘿老師支招:

我請她回家後準備個倒數定時器,幫小漢設定每段寫作業的時間,以不超過十分鐘為限。在每段作業開始前,告訴小漢在這一段時間內需要完成的作業量,接著按下倒數定時器,就交給小漢「自主管理」吧!只要媽媽在定時器響起時,檢查小漢對於作業的完成度,如果表現不錯,可以休息三分鐘,如果不行,那就只能利用一分鐘上廁所、喝水。休息過後,媽媽再訂定下一個十分鐘的作業目標。這樣的方式讓小漢媽媽試了一個禮拜,打電話跟我說「博士,你的方法很不錯耶!不只小漢變得專心,連我都覺得輕鬆了!」當然,少了媽媽在身邊,小漢除了要開始動腦安排自己的作業外,更少了要「分心」處理媽媽的指令,因此變得更專注,作業速度與正確率也更高。而媽媽不用長時間陪在孩子身邊,自己除了有時間做更多事情外,也在每一段的作業檢查中看到孩子的進步,因此對孩子的態度也就有所不同。有時候,「不管」孩子,才是最佳的管理方式!或許這就是古代所謂的「無為而治」吧!

後記:原本建議媽媽可以開始拉長每一段的作業時間,沒想到小漢主動地跟媽媽要求「每次休息只有三分鐘太短,可不可以一口氣把作業寫完,然後休息久一點?」既然是孩子自己提出的,當然就讓孩子去做吧!因為,孩子已經開始對自己的行為有計劃、對自己的專注力負責任了!

有些家庭教育的做法不但不會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反而會大大地破壞孩子的專注力水平,我們來看一下家長有哪些錯誤做法。

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除了學校作業外,常另外給孩子加餐,超出了孩子接受的能力,使得孩子非常容易對學習產生厭煩,專注力也會受到損害。比如家長就給孩子報了很多課外班,不但要去參加這些課外班,同時回來孩子還要做大量作業,即使這些比不上小學的作業量,但是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也是相對比較多的,這個時候我們家長應該引起重視了。

有的孩子長時間在室內活動,得不到足夠在戶外活動的時間,小學階段孩子需要大量的活動時間,得不到的話,孩子的專注力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受到破壞。

有的家長由於工作非常忙,經常讓孩子長時間地看電視或是手機遊戲,動畫片等,這樣雖然孩子管理起來比較省心,但是也會使得孩子的專注力受到很大破壞,

有的孩子調皮好動,因此經常受到老師或家長的批評,有的還會受到懲罰,使得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擊,情緒容易激動和興奮。

希望孩子事事做得完美,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幹涉。比如孩子在畫畫的時候,家長頻繁地給孩子進行指導,比如在拼圖的時候也會受到大量的幹涉,那麼孩子就沒辦法專心地沉浸在拼圖的任務當中,也沒辦法享受到畫畫給她帶來的樂趣,這時候專注力也是比較糟糕的。

那麼什麼是專注力呢?專注力和孩子的學習成績到底有什麼關係呢?用心理學的專業語言來說,專注力就是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人做事情的專心的程度,在學術上我們將專注力分為:專注力的廣度、專注力的穩定、專注力的分配、專注力的轉移等。也許我這樣說家長不太明白,下面我舉一些例子來具體說明。

比如:在閱讀的時候,有的孩子讀得很慢,而且,讀完以後對書本中的內容,能夠記住的不多,當然就談不上理解和吸收了。但是,注意力廣度品質高的孩子,他們卻能夠閱讀神速,記憶清晰,而且對於一些細節都能夠複述得很準確。又比如:現在很多家長為孩子的作文發愁,在家裡輔導孩子的時候作文會得優,可是一旦考試的時候,作文題目與家庭作業的作文題目完全相同,可是孩子就是寫不出來,甚至於自己在家裡寫的作文都背不下來,可想而知,成績肯定會不理想了。

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是說專注是不能分配的意思。但是,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經常要求人們必須得「眼觀四路,耳聽八方」,這就是要進行專注力的分配。如教師一邊講課,一邊觀察學生聽講的情況。學生在聽老師講課的同時,要能夠把老師講得比較重要的部分記下來。注意力分配不好的學生就會聽了上句下句就記不下來。這就是有的孩子經常記作業,記不全的原因。(家長可以做個測試,讓孩子雙手放在雙腿上一手前後搓,一手上下拍,或是一邊手畫方一邊手畫圓)。

比如:第一節是數學,第二節是語文,那麼學生就要根據新任務的需要主動地把注意從學習數學轉移到學習語文上,這就是注意的轉移。比如:做家庭作業的時候,很多家長都在旁邊督促:做完語文作業、做數學作業、然後學校發的練習冊、家長在家裡準備的練習冊作業像山一樣擺在孩子面前,中間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這樣連續不斷地寫,效率、準確性都會降低。家長往往還和教師說,你說我在家裡總督促他寫作業,他就是不快寫、不認真寫。我說,你這樣的督促還不如不督促反而造成了孩子的負面情緒,作業他就拖著寫,反正寫完這樣你會安排下一樣,永遠都寫不完。再如:有時間或者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和家長互動一個魔術加法注意力轉移遊戲。

專注力的穩定性又稱為注意的持久性,是同一對象或活動所能維持的時間。人的注意不可能保持不變。一般說來總處於起伏狀態。比如:百米賽跑的預備信號與起跑信號之間相隔時間太長,那麼運動員會由於注意起伏而使起跑受到明顯影響。如果預備信號與起跑信號之間只隔2秒鐘左右,則可以避免這種不良後果。注意的穩定性還和人的身體狀況、興趣、積極性等有關。專注力的轉移和穩定往往體現在孩子做作業拖拉,他在寫一道題或一個字的過程中因為沒有注意力的穩定性,他的思維游離到玩或者想喝水、想去廁所等一段時間轉移不過來造成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家長陪讀的孩子,往往在孩子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家長總去打斷他的思考過程,時間長了,自然就形成了這種思維斷續的現象。

專注力的集中性不僅指離開一切與活動對象無關的東西,還包括對幹擾活動對象的刺激進行抑制,以保證注意的對象能得到比較鮮明和清晰地反映。比如:學生在聽課時,總是比較長久地把心理活動保持在教師的講述上,而對周圍發生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通過以上的講解,家長們可能對於專注力和孩子的學習成績的關係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了。

當家長給小孩最大的期望是什麼?是快樂、好成績、生活滿意?家長檢視自己的教養目標時發現,實現這些目標真的必要仰賴小孩具備的內在力,妥善處理日常生活各種挑戰。這種適應、並自覺足以克服挑戰的能力而稱之。挫折忍受力含有處理緊張壓力、適應日常的挑戰、從失望困境及創傷中復原、發展出並且明確且場合實際目標,解決問題、與他人相處,尊重自己及他人;如果要培養愈挫愈勇的小孩,不該花費精力改變周遭世界,而應從改變和小孩的相處方式。當小孩如果面對挑戰時,如果父母適時地協助,會讓他更有自信。

相關焦點

  • 孩子寫作業磨蹭、不專心怎麼辦?
    我們院兒的孩子通常上兩個託管班:一個以老師嚴厲著稱,在託管班就督促孩子把作業寫完了;另一個的特點是老師寬鬆、和氣,但是對作業管得一般。我希望孩子有一個寬鬆的環境,所以讓她進了這個託管班,這樣孩子的大部分作業就需要回家寫了。但是我發現女兒在家裡寫作業,總是慢吞吞老不情願,而且很不專心,有時突然靈感閃現和我們說話,或者寫著寫著就想玩一會兒娃娃,或者找個藉口幹點別的事情。
  • 吃飯要喊三遍的孩子怎麼管?孩子不願意吃飯,父母應該這麼改善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們真是煞費苦心。最讓寶媽煩的不是孩子上竄下跳,而是孩子不吃很多,孩子在吃的問題上不"積極"。他們總是讓父母搶著喂。吃關係著寶寶的身體健康問題,現在人們常開玩笑說"都怪小時候不吃長高,長大了喜歡吃導致長胖。共同作用下來現在自己又矮又胖。"雖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但其中確實包含了一些道理。
  •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是因為誘惑太多,如何讓孩子更專注
    文/可馨育兒 導讀:提起孩子的注意力,有不少的家長會有共同的話題,因為太難糾正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了。比如在上課時,孩子剛開始還能專心的聽一段時間,可是沒過一會他們就開始做小動作,交頭接耳,或者偷偷的拿東西在手裡玩。
  • 青春期孩子的每一次叛逆,都源於父母的無知,父母還不警醒嗎?
    其實孩子到了青春期之所以會有叛逆行為的出現,與父母有著直接的關係,錯誤的教育導致錯誤的後果,所以父母一定要開始警醒了。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些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瀋陽一個16歲的男孩,接連幾天在小區附近縱火,最後被警察帶走時說到自己縱火的原因,竟然是為了驗證爸爸的一句氣話。
  • 其實,孩子的安全感,可以來自於父母的成長
    其實,當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他已經成為父母的生命延續,且以個性彰顯的方式存在著,這是很多父母所看不到的微妙。太多喜歡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喜歡按照自己的喜好與厭惡來安排一切,似乎只有這樣做,才能彰顯出自己的權威,尤其是為人父母的至高身份。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些原因惹的禍,一些小訓練培養孩子專注力
    孩子沒有定力,做事不專心,是什麼毀了他們的專注力?如何提高?今天在書店看到一位媽媽著急地衝著孩子嚷嚷:你怎麼幹什麼都不專心!你看旁邊的小朋友眼睛都不挪的看書!孩子的專注力成了許多家長的心病,只要孩子有一點點不專心的苗頭就會著急給他們貼一個不專注的標籤。
  • 如何解決爺爺奶奶管不了,父母管不著的留守兒童
    工廠復工後,大量的農民工又要離開家了,走上打工之路,孩子的教育和學習就留給了爺爺和奶奶。爺爺奶奶成為孩子的監護人,負責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但是爺爺和奶奶對於孩子的學習和監督也存在了很多的問題。現在對孩子來說,爺爺和奶奶管不住孩子,孩子很容易學壞,因為從小爺爺奶奶都是嬌慣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他買什麼。自己愛幹嘛就幹嘛。爺爺奶奶除了照顧他的生活,其他的也管理不了。爺爺奶奶基本上沒有文化,在學習上無法輔導孩子,當孩子遇到學習上的問題,自己不知道要怎麼做。只能請教老師,這樣使孩子對學習者失去的興趣和耐心。養成孩子不動腦筋想抄別人的作業。
  • 李玫瑾:方法不對,你越管,孩子越叛逆?父母做好這3點才有用
    如果父母方法不對的話,也是很難把自家孩子培養成才的,身為父母者,都不知道怎麼當一個好的父母,更談不上怎樣把孩子培養成才了,父母如果想要把孩子培養得好,自身也得不斷學習,育兒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孩子身上遺留的壞習慣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關係,要麼是父母沒有給孩子及時的糾正,要麼是父母用的方法不對,當孩子不聽話、哭鬧、任性和無理取鬧的時候,父母要不時對孩子說教,要麼是對孩子發火吼孩子,甚至還會對孩子動手,讓孩子長點記性。
  • 父母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不僅雙商高,做事也乾淨利索
    父母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不僅雙商高,做事也乾淨利索在專業權威智商測驗中獲得分數≥130(SD=15)者稱為高智商。當然,咱通俗點講,就是同樣一件事情,有些人理解的就是快,我們說這些人聰明,其實就是智商稍微高一些!
  • 「孩子玩雞雞,摸乳房怎麼辦?」:六歲前,孩子這四個壞毛病千萬別管太多
    點擊標題下的親子派,關注後每天閱讀親子刊物來源 |  來爸來媽優選(laiba-laima)作者 | 來媽
  • 父母對孩子的愛,你認為父母真的只是為了孩子好嗎?
    還有,這種無私的愛常常是父母單方面自認為的給孩子的最好的愛,至於是不是孩子需要的愛呢,父母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知道,甚至漠不關心,更有甚者批判、否定、或忽略孩子真正的需求強塞給孩子自認為的最好的無私的愛,這就是一種帶有敵意的堅決了。而那句經典的「我為了你好」往往就是既有誘惑的深情,又有敵意的堅決了。
  •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和孩子「翻來覆去」講道理,害娃不自知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講道理」是當下父母們最常見的教育表達方式,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方式對於孩子產生的教育引導其實很有限。很多時候,講道理只能成全父母的自我感動,而被講的道理也終會淪為孩子眼中令人厭煩的嘮叨。
  • 父母在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
    所以家長不必羨慕那些小說裡的人物,想要孩子記性好,父母在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父母在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一、睡眠要充足很多孩子喜歡熬夜,睡眠時間不充足,家長不予理會,殊不知其實是對記憶力的一種破壞。
  • 李玫瑾:6歲之前你不捨得管孩子,長大之後想管也管不住了
    孩子總是調皮搗蛋,非常不聽話,時不時還跟小朋友打一架,也不尊重長輩,還在商場裡為了得到一樣東西大哭大鬧,就地打滾。而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感到非常苦惱,無論是他還是嘛也好,都試過了,孩子就是改不過來。其實這樣的問題是有答案的。
  • 父母天天打麻將,孩子學習很優秀,其中的奧妙在哪裡?
    有的人對孩子學習很上心,無奈孩子就是不爭氣;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學習操心少,孩子學習卻很優秀,王愛蓮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父母不上心,孩子卻愛學習在王愛蓮的家裡,夫妻分工很明確。老公在外拼事業,愛蓮負責把家看。近幾年,老公的事業蒸蒸日上,整天在外忙著應酬,孩子上學一走,愛蓮在家閒來無事便迷上了打麻將。
  • 如何讓孩子專心吃飯?專家說了這幾點,助力孩子擁有強健體魄
    每次在餐館吃飯時,看著鄰桌的孩子們跳上跳下,不專心吃飯時;去閨蜜家吃飯時,看著閨蜜滿客廳跑,只為給孩子一口飯吃時,你是不是無數次暗自下決心,今後我的孩子不可能這樣。你會想,我喜歡乖乖的聽話的孩子,所以會是一個很有條理,不用人操心的乖寶寶。
  • 世上哪有「完美」孩子: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有種根深蒂固的價值觀:「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以此為基礎,我們常常會聽到這種價值觀念的種種變式:「我自己的孩子,我怎麼教育別人管不著」……而這首詩的出現,產生了一股力量,讓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反思。
  • 「你只管學習,其它什麼都別管」,父母這句話害了多少孩子
    彭水明對孩子的嚴苛教育不是只讓孩子「好好學習」而是讓孩子全面發展,使得孩子人生更加有意義。家長讓孩子讀書有時是出於一種自我的功利心考慮,他們想讓孩子通過讀書實現自己年輕時的遺憾,想通過讀書讓孩子謀得一個好的前程,其實無論從哪方面考慮都是沒有錯的,但是家長忘記了一點——孩子的人生中不是只有讀書。
  • 父母在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記憶力加強,大腦變聰明
    他們從家庭生活過渡到學校的生活,這其實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當孩子們步入了校園,就要靠自己的記憶力去背誦語文古詩,英語單詞等各種東西。所以很多家長都開始為孩子的記憶力所擔心了,如何才能培養好孩子的記憶力呢?
  • 「暴躁女兒」在線訓父母引深思,父母吵架時,該把孩子置於何地?
    這倒也沒錯,不過有時候父母之間的事,讓孩子「管一管」,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父母吵架時,該把孩子置於何地?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暴躁女兒在線訓父母」的視頻。畫面上是一個東北的小女孩,手裡拿著個羽毛球拍,衝父母「訓斥」道:「為啥你倆吵架,就說一個人的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