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今天喝碗美味的臘八粥,就等著過大年啦~
那麼問題來了,過年的時候,上海小囡年夜飯裡都有些什麼呢?
在上海小孩的記憶裡,親戚朋友過年團聚,桌上少不了一碗「全家福」。裡面的食材多得不可思議:肉圓、肉皮、冬筍、燻魚、黃芽菜……雖然每家人放的東西多少會有不一樣,但有樣東西一定會有——蛋餃。
上海人吃蛋餃的風俗,在張愛玲的《半生緣》就提到過,「餃子蛋餃都是元寶」。可能是因為外表像元寶,可能只是因為好吃,無論在哪裡吃年夜飯,都能見到蛋餃。要說什麼樣的蛋餃好吃,想必大家的答案都是:爸爸媽媽做的最好吃!
而說到蛋餃的做法,大湯勺和豬油都是必備要素。在烘過的勺子裡抹上一層豬油,不僅能防止粘勺,還能讓蛋餃更香,滿滿都是童年的味道。
1大湯勺裡誕生的蛋餃
在老早的上海灘,正宗的蛋餃,是在灶批間昏黃的燈光下,點一隻煤球爐,關小了風門,一邊吹冷風一邊做出來的。在現代化的廚房裡,這就成了美差。長輩會準備好所有材料和工具:蛋液要用新鮮的雞蛋,想要蛋皮更加金黃,可以多放幾隻蛋黃;肉餡要用刀剁出來的肉糜,還要加上鹽、胡椒粉、姜粒和蔥白;再加上一把鐵勺,一塊豬板油,一雙竹筷子。
做得好的蛋餃口感會很不錯,蛋皮鮮香、肉餡飽滿有彈性。蛋餃做起來也是燉煮兩相宜,比如清蒸蛋餃、蛋餃肉皮湯、白菜燒蛋餃和蛋餃腐卷褒,都能讓蛋皮和肉餡的香味更豐富。
蛋餃做好後,第一頓必然要出現在除夕夜的年夜飯。最家常的做法是燉上一鍋高湯,三鮮湯、雞湯或蹄髈湯都可以,放入蛋餃、肉圓和菠菜粉絲,裝在保溫的大砂鍋裡,如同是海派「小火鍋」般暖暖地端上桌,色澤是潔白、金黃加碧綠,味道極其鮮美。輕輕咬破蛋皮,鹹淡鮮度多年如一,是地道的家中「古早味」。
過了除夕夜,蛋餃依然是春節飯桌上常出現的一道菜。有不少上海人家會選擇紅燒蛋餃,這其實是更接近本幫菜的燒法。鍋底鋪上白菜或者其他新鮮蔬菜,放上老抽、白糖和高湯,赤醬而味濃。對於春節裡大魚大肉的腸胃來說,這道菜倒是小清新得很。
2除夕夜的葷菜素菜
上海人的春節菜譜,有葷有素,菜名討口彩。葷菜裡,自家手工製作的肉圓和蛋餃是必不可少之外,一定要有一條魚,寓意著「年年有餘」,最常見的是用青魚段做好的燻魚,或者是風乾的鰻魚,冷菜裡至少是二選一。
在素菜中,黃豆芽因為形似「如意」,被上海人奉做「如意菜」,平日裡要摘掉芽根吃的黃豆芽,到了春節餐桌上,必須整根上桌,保持「如意」造型。
除了這幾道很討吉利的菜,你的年夜飯還有哪些固定上的菜呢?
說說你家年夜飯的吃法,看看是不是正宗上海寧!
龍蝦片,年夜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小食,因為做起來極費油,所以平時家裡難得做次,闔家團員之際,正好攤薄了成本;所有龍蝦片中,最好的口味還屬於原上海蝦片廠產的「鴿牌」龍蝦片,蝦香濃鬱,滋味鮮美,色澤光亮,脆性極高,無論大小朋友,都對其滋味無所抗拒。
蔥油海蜇皮,上海人年夜飯檯面上必備的菜色,為啥講必備,上海人本身極「做人家」,海蜇皮的價佃比海蜇頭便宜,所以這道菜又實惠又扎臺型;買回的海蜇皮先泡2天,去除明礬,再切絲浸在冷開水中;最後將蘿蔔刨絲,加一點點細鹽,稍微醃下,擰去水分,再用熱油淋在上面,冷卻後和海蜇皮絲拌在一起即可。
皮蛋,闔家團圓之際,不管會不會喝酒的人,總不免小酌幾盞,此時,萬不能少的冷碟即是皮蛋,但切忌:大年夜吃皮蛋,萬不能放豆腐。琥珀般的皮蛋,用細繩切開,均勻擺盤後,再用醬油和芝麻油調一份蘸料,蘸些醬油,咬一口,清爽適口,香而不膩,後味悠長。
烤麩,上海人過年講究極多,菜名需討口彩,所謂烤麩即是靠夫,寓意家裡的男丁來年取得更高的成就。上海人最常做的就是四喜烤麩,烤麩搭配香菇、木耳、花生 米,成四喜,醬紅香醇,鮮香入味,口感有糯有脆,夾一筷入口,烤麩的毛孔全部打開,甜鹹鮮的醬汁湧出,正是烤麩最感動味蕾的瞬間。
有什麼能比得上滿滿的童年回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