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美即官方網站
近日,有第三方機構披露了美即的經營數據:2016年回款不足2億元,同比下滑六成,只相當於2012年巔峰時期回款的10%。而多名美即經銷商和代理商均向記者證實,美即面膜在被歐萊雅收購後銷量確實急速下滑。
成立於2003年的美即,憑藉「單片銷售」的創新在2010年前後風靡一時。2010年帶著無限榮光,美即控股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2012年是美即面膜的巔峰期,當年美即的銷售額達到13.49億港元,增長了41%,淨利潤為2.05億港元,美即面膜銷售回款13.53億元。
2013年8月15日,國際日化巨頭歐萊雅集團宣布收購美即控股全部股份,總價為65.38億港元(當時約合51億元人民幣)。之後美即控股退市。
曾經霸佔了女人的臉,但並不意味著霸佔了她們的心——即消費者的忠誠度。
時隔4年不到,市場傳出了美即面膜去年回款同比下滑了60%的消息。
「現在(美即)的銷量確實是急速下降,說跌90%還是客氣的。」美即的老經銷商蔡達志(化名)言語間伴隨著無奈的乾笑。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己是美即面膜最早的經銷商和代理商之一,現在也還在代理美即面膜。
「以前我們一次性拿貨,每次的進貨量100萬(元)、200萬(元),甚至300萬(元)都敢拿,現在拿個10萬(元),我們都覺得有風險。」蔡達志說,在他的公司,美即面膜賣得好的那幾年,一年要進貨上千萬元,但現在進貨額連100萬元都做不到。「現在一年大概就是40萬~50萬元(進貨額)。」
蔡達志告訴記者,目前美即面膜賣得最好的是「繽紛系列」,其中「海洋冰泉」面膜的銷售額大概能佔美即「繽紛系列」產品銷量的30%~40%。
記者在美即面膜各大線上零售商網站看到,銷量排名靠前的均是「繽紛系列」或者「全新繽紛系列」產品。美即另一地區一級代理商的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海洋冰泉」賣得最好。也就是說,「繽紛系列」目前仍是美即的當家產品。
「以『繽紛系列』產品為例,產品剛出來的時候批發單價是6元多,現在一般是3元錢,甚至2元多。(我感覺)基本上已經接近崩盤的狀態。美即給專營店的折扣越來越低,就是因為賣不出去了。」蔡達志表示,美即面膜價格很混亂。
美即被曝渠道價格混亂
在記者的調查過程中,多名美即經銷商向記者透露了美即渠道價格混亂的情況。
山東淄博華雄經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靳承濤告訴記者,在美即被歐萊雅收購之後,他在2014~2015年期間有一段時間曾是美即面膜的代理商,但最後,他不得不賠錢將手頭上的美即面膜全部處理掉,然後退出代理美即面膜。
靳承濤解釋道:「美即當時市場太亂。我們作為正宗代理商,當時美即工廠給我們的面膜價格還沒有外面批發市場串貨的價格低。我們當時到貨價差不多是5元/片,但當時他們串貨到批發市場的美即面膜價格好像才3~4元/片。」
靳承濤介紹道,由於串貨貨源不斷砸價,搞亂了美即面膜的市場價格。小日化店不堪利潤壓力,不再從他那裡拿貨,大型日化專營店也轉向外面拿貨,導致靳承濤手頭上的貨慢慢沒有了市場。不過靳承濤也表示,並不清楚當時美即面膜串貨的貨源,也沒人去查證,他只向記者表示,「正宗的代理商都給不了的價格,這裡面肯定是有問題的。」
「美即的價格比較混亂,他們也沒有吸引人的產品出來。」 南京一家化妝品公司老闆吳志遠也告訴記者,歐萊雅收購美即後,他便不再是美即的經銷商,原因是賣不動。
蔡達志則指出,實際上在被歐萊雅收購之前,美即就已經存在問題。「美即面膜能做到這麼大的量,實際上就是所有的CS店(客戶服務店)的店長按照不賺錢的定價銷售,5元錢進來,我就買5元。我5元進貨甚至賣4.5元,以此去吸客。」
記者注意到,美即面膜的價格混亂也體現在銷售終端。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同一類美即面膜產品在不同商超或者日化店售價也不盡相同。在電商平臺上,美即面膜以組合打包售賣為主。以繽紛系列海洋冰泉面膜10片裝為例,記者整理來自天貓、京東、聚美優品、名創優品、淘寶等平臺的售價發現,各平臺價格差異較大。京東美即官方自營旗艦店的定價是89元/盒,其餘店鋪的價格均低於此價,最低低至39元/盒。
銷量下滑是因戰略不當?
2月16日,記者走訪廣州海珠區一些連鎖超市發現,美即面膜均並未出現在顯眼的專櫃位置上。在沃爾瑪超市,美即面膜被放在面膜區的貨架上,與一葉子、御泥坊、森田等品牌面膜並排擺在一起。
沃爾瑪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美即除了「黑酵力」系列及「水光盈絲」系列新品外,其他系列面膜產品都有促銷活動,其中經典產品「繽紛系列」面膜的促銷價為5元/片。「(美即)也不是說沒有人買,也有人買。」
萬寧一位銷售人員則告訴記者,店裡賣得最好的是森田藥妝面膜,然後是一葉子,「美即的面膜(紙)太厚了,現在已經沒什麼人買了。」而另一名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年紀稍大的人傾向選用美即,但年紀小的都不太選美即。記者在萬寧店看到,森田等進口面膜幾乎佔據店內所有顯眼位置。
屈臣氏的銷售人員明確告訴記者,「美即是前幾年賣得最好,最近這幾年都沒有那麼好了。」
「美即的面膜紙有點厚,很多人用著用著就不太喜歡用美即了。」上述屈臣氏銷售人員表示,目前國產面膜賣得最好的品牌是百雀羚、韓束和韓後。
記者在美即官網了解到,美即面膜產品主要包括「黑酵力系列」、「水光盈絲系列」、「新繽紛系列」以及「漢草理膚系列」等。
蔡達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他看來,美即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歐萊雅收購美即後,沒有及時對美即的產品進行有效的更新升級,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美即的產品沒能跟上消費者的需求。歐萊雅收購美即後也推出不少面膜新品,但美即目前賣得最好的還是的「繽紛系列」產品。
記者注意到,歐萊雅收購美即後不久就推出新品牌「極上」,但如今「極上」在美即的產品體系裡已經沒有了蹤影。「『極上』是屬於比較厚的面膜。實際上美即在15元/片以上的面膜產品都做得不好,『極上』的推廣失敗了,後面推出來的品牌也都不是很理想。」
在美即的產品版圖中,ICS也是一個短命的品牌。2010年3月,美即曾與韓國的韓佛化妝品公司訂立合營協議,在中國推廣、銷售韓佛旗下的「It」s Skin」和「ICS」品牌化妝品和護膚品。與此同時,其還與韓佛訂立製造協議,在韓國生產以「Keep UP」品牌為美即生產護膚品。
然而,ICS也成為歐萊雅收購後動刀的品牌之一。工商資料顯示,廣州美即韓佛化妝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4月,法定代表人是鄧紹坤,其也是美即控股的執行董事之一。一位ICS前員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ICS當時計劃銷售的產品美容儀與歐萊雅的產品有重疊,後來歐萊雅決定解散ICS。據了解,歐萊雅收購僅兩個月後便通知ICS解散。
國內某美妝電商平臺相關負責人也認為,美即面膜被歐萊雅集團收購後沒有再進行消費升級,原有的產品會導致消費疲勞。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陳鵬麗 金喆 劉仕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