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怕生、不愛和小朋友玩……孩子也會「社交恐懼」嗎?試試這幾招!

2022-01-18 海豚童書

你是這樣的人嗎:

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怕說出來被人笑話或者反駁;

在陌生環境,束手束腳,總擔心自己表現得不夠好;

一到重要場合,緊張焦慮到不行,導致發揮失常;

與異性交談,緊張到臉紅,總怕自己說錯話;

……

這些在社交上的焦慮與恐懼,本質上都是:在內心深處對自己的不自信,認為自己不夠好,能力不行,甚至認為別人也覺得自己不好,看低自己,放大別人。

生活的雞毛蒜皮何其多,絕大部分都不至於上升到"社交恐懼症"的地步。但一旦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面試、談生意、見客戶、開會發言、匯報工作、談戀愛——那是相當的鬱悶。

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發現,長期躲避社交,會改變大腦分泌的神經化學物質,讓性格變得更加敏感、膽小,更容易表現出易怒、壓抑、注意力散漫等狀態。

社交恐懼的人,在生活中更少體驗到快樂,更多地體驗挫敗感,甚至衍生出抑鬱、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其實,大多數對社交恐懼的人,早在童年時期,就已經埋下了社交不自信的種子。

害羞的孩子尤其容易產生社交恐懼。由於害怕遭到他人的拒絕,所以他們更喜歡一個人玩。他們會害怕不認識的成年人。如果一個很久不見的熟人來造訪,他們也寧可在媽媽的身後。

害羞的孩子也常常會害怕上幼兒園,因為他們害怕失敗,不相信自己能超越自己。對於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們需要給予更多關注、引導和愛,通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來幫助他們克服社交恐懼。

下面我們將從三個方面闡述孩子產生社交恐懼的原因及應對方法,希望能給爸爸媽媽們一些啟發。

四歲的麗莎喜歡和媽媽去遊樂場玩。她最喜歡獨自玩耍,但是她也常常看著其他孩子玩。麗莎不敢問別的小朋友自己能不能和他們一起玩。

如果別的小朋友邀請,她其實很願意參加,但仍然會保持矜持的態度。

麗莎是個很害羞的孩子。害羞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和其他孩子熟絡起來,他們缺乏安全感,總喜歡打退堂鼓,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所以,重要的是讓他們重獲勇氣,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去。

不過,矜持也由個人性格而定,有些孩子性格安靜,有些則性格活潑,但是害羞的性格不是與生俱來的。

如果父母經常警告、批評或者約束孩子,他們自然會變得缺乏安全感、容易受驚並且越來越沉默寡言。如果不是情非得已,父母儘量不要批評或告誡孩子,我們要信任孩子

另外,我們應該審視自己的行為,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孩子是在效仿父母的行為。

我們自己很難和陌生人交流嗎?我們能得體地接受別人的讚揚嗎?我們會得體地拒絕別人嗎?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積極的榜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恐懼情緒會慢慢消失,但害羞則很可能會變成根深蒂固的習慣。害羞無論對今後的求學還是工作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 多多誇獎數子,但別為了那些理所當然的事情誇他們。

★ 當孩子猶豫不決時,家長應該予以鼓勵,如對他說:「我相信你能行!」

★ 幫助孩子修正錯誤,告訴他:「再試一次,你就能成功了。」

★ 給怕羞的孩子留出足夠的時間去適應,如果難以適應,不妨讓他們自己獨處。

大概從六個月開始,孩子就能清晰地分辨出他們信任的人和陌生人。他們不再會對著每個在他們的嬰兒床邊彎腰看他們的人都露出笑臉了,看到有些臉孔的時候他們會轉過頭去。

這種怕生的情緒在大概八個月的時候會達到頂點,所以也被描述為「八月恐懼」。

怕生的情緒在這個階段之後會慢慢減輕,但可以持續到孩子上幼兒園甚至更久。對於陌生人,小孩子都會很害羞,哪怕這個人是每隔幾個月就會來看他的叔叔。怕生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適應時間。

★ 如果「陌生人」慢慢通過遊戲接觸孩子,孩子的好奇心就會佔據上風,他們會自然地走出自己的「殼子」。

兩歲到兩歲半的孩子會慢慢離開主要監護人的懷抱,開始尋求與他人的交往。這時候,有些孩子會顯得自信而果敢,有些則顯得猶豫而羞怯。內向的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和別的小朋友熟識起來。

有時候孩子會害怕上幼兒園,因為大孩子在做遊戲時可能會舉止比較粗野,這會讓小孩子感到害怕。他們需要慢慢適應群體生活、大聲喊叫和權力鬥爭。如果孩子感到難以勝任環境的要求,就會退縮或哭鬧。

★ 請求幼兒園的老師給孩子一些時間,不要急於催逼。

★ 支持孩子在幼兒園以外的地方結交朋友。可以在課外去參加一些表演、音樂或體操小組等。在上這些課的時候我們可以陪伴他們。

★ 讓孩子充分觀察新環境。然後支持他們去和陌生的孩子進行交流並建立友誼。

★ 和較大的孩子交朋友會對小一些的孩子有幫助,大一些的孩子更能理解小孩的恐慌。

——以上部分觀點摘自

《新手父母成長課:陪孩子輕鬆走過成長執拗期》

故事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的一種有效手段。兒童故事傳達的正能量,不僅能給孩子帶來勇氣,還會形成長期積極的影響。

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破?你需要一套培養孩子自信、勇敢的正能量繪本。

凱特·格林威大獎、德國青少年文學獎圖畫書獎得主傾力創作,幫孩子塑造強大的內心世界,提升抗挫力!附贈閱讀打卡表和貼紙。

這是一系列幽默而又包含著孩子成長體驗的故事。涉及「尿床」「迷路」「養寵物」等主題,以獨特視角,展現孩子敏感的內心,用幽默好玩的情節和奇妙的幻想釋放孩子的情緒,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克服成長中的障礙,獲得強大的內心力量。

也讓大人讀懂孩子的內心,建立有效的親子溝通。

您的孩子出現過文中描述的一些情形嗎?您是如何引導孩子的呢?

文末點讚,在看,並在評論區留言,隨機抽取3名粉絲寶寶贈送海豚精美童書1冊!

截止日期:2021年12月24日17:00。

相關焦點

  • 孩子怕生不敢和人交往?對待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可用系統脫敏法
    鄰居的小林就是這樣,他家的孩子平時都是乖巧懂事的,有點不足的就是孩子比較害羞、慢熱,見到生人就害怕,不敢主動地和別人交談,也不會輕易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現在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小林就擔心孩子會不會無法適應學校的新環境,擔心著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社交能力在現代社會中是必須的,孩子總是這樣"害羞"終歸不是好事。
  • 孩子害羞拒絕與人社交?聰明的家長,會這樣鍛鍊孩子
    「你這孩子,怎麼那麼害羞呢?打招呼都這麼難!」媽媽再一次感到尷尬,只好打圓場。孩子真的是因為害羞而拒絕與人社交嗎?其實孩子是因為在社交過程中,產生了恐懼和焦慮而引發的行為。為什麼小朋友會在社交過程中產生恐懼和焦慮?
  • 孩子怕生恐懼症,帶來自卑和依賴心理,3個方法可以有效改善
    鄰居家孩子今年9歲,上三年級啦。性格內向,見了陌生人也不敢講話,課堂上也不敢舉手發言,媽媽問她為什麼不舉手回答問題,她苦笑道:「不好意思,怕回答不好」。 為此,媽媽心裡也很苦惱,其實像她孩子這種情況就是「怕生」。怕生包括有性格內向,膽小害羞,不愛說話這些方面現象。
  • 性格內向,不愛社交怎麼辦?別急,生完孩子你會變
    常會有寶媽說自己家孩子太害羞了。明明在家裡愛跳愛唱,非常活潑,可是一到人前就局促不安,非要媽媽陪在身邊,不肯找其他小孩玩耍。我家也是一個害羞的寶寶。害羞不僅表現為膽小、愛臉紅。害羞還包括一系列的行為模式:在公眾場合非常安靜、害怕與陌生人見面、喜歡獨處、口頭表達遲疑笨拙、不適應社交場合。我告訴別人害羞是一種天生的性格,很多人表示不信。害羞的性格是遺傳性格會遺傳,這是有科學依據的,而且心理學家們也做了很多的對比實驗。
  • 孩子怕生並非害羞?或者考慮「陌生人焦慮症」
    黃女士的女兒就是一個害羞的小孩,基本上外出遇到不太熟悉的人,她都會躲在黃女士的背後,完全一聲不吭,這讓黃女士有點難堪,有時候是遇到自己的朋友,可是孩子總是會這樣的表現,不過,最讓黃女士擔憂的是孩子以後的社交問題,如果遇到陌生人會害怕,那麼在未來的日子裡,遇到陌生人的機會更高,難不成一直都躲在父母背後?
  • 孩子越長大越害羞,和迴避型人格有關,用這3招撥亂反正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孩子的人格很多時候是在童年時期就被塑造的,有些孩子或許小的時候活潑開朗,但是後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可能會越來越害羞,越來越怕生。但是有一些孩子可能天生比較害羞,但是在父母的鼓勵下,在後期會越來越開朗活潑。
  • 孩子害羞不願意表達,家長需要做好引導,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
    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發現,有些孩子在日常交往中表現得落落大方,而有些孩子卻總是害羞、膽怯,不願意表達,甚至產生社交恐懼。而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這樣害羞的情緒時,往往不知道如何做好引導。只是很焦急和孩子說:"不要總是悶在房間裡,出去和同學玩會唄,別這麼膽小嘛..."
  • 孩子膽小、害羞,不敢跟陌生人說話?4個方法讓孩子擺脫害羞模式
    孩子是否願意結交新的小朋友,主要在於你給他提供了多少跟小朋友接觸的機會,孩子是否願意主動在新環境中和陌生的小朋友打招呼,取決於你給他創造了多少和陌生人相處的機會。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周圍有好多小朋友的環境中,經常有機會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這種體驗多了,孩子在接觸新的朋友的時候會很自然,就像在自己家一樣。
  • 孩子不叫人是沒禮貌?錯,細分1-6歲孩子怕生的6大原因、10大對策
    大家庭聚會,可我家族裡4個不同年齡的小寶貝,都怕生不叫人,這可尷尬了。自家親戚,為什麼會怕生,會沒禮貌不叫人呢?也就是:「我不願意叫人,不管是不是沒禮貌,是不是正確,是不是父母要求的,我就是不叫人。」2歲以下孩子的社交能力特點之一是:更加喜歡跟其他孩子在一起。【1】所以我家2歲的雙胞胎,會迅速和孩子們玩得很好,卻對長輩不打招呼。
  • 你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社交恐懼症的5個細節
    首先,要知道社交恐懼症和內向羞怯是不同的許多人認為社交恐懼症不過是膽小和羞怯不習慣參加多人聚會,而更願意待在家中,事實上,社交恐懼症患者不敢與他人交談,也不喜歡參加多人聚會,但這種情況不是因為他們膽小害羞,而是他們真的害怕和焦慮社交,試想一下,你是否會因為僅僅是從隔壁同學借了一個橡皮擦而全身緊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不斷模擬如何表現自己的小劇場,甚至連手都在發抖
  • 寶寶怕生?媽媽做到9點幫寶寶改善?
    在家時活潑愛說,一到外面,就躲在媽媽身後不敢跟小朋友玩。或者生人來家時就會害怕甚至大哭。寶寶為什麼會怕生?家有怕生寶寶怎麼辦?如果媽媽和陌生人有說有笑,交往密切,時間久了,寶寶也就認識這位陌生人了。嬰兒期的「怕生」現象一般在1歲半左右都會隨著認識範圍的擴大,接觸陌生人機會增多,逐漸消除了對陌生人的恐懼,也自然地消除了「怕生」現象。但是,由於每個孩子所處的環境不同、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同,有的孩子到了3~4歲仍然存在「怕生」的現象。這就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家長千萬別大意,謹防兒童社交恐懼症的出現
    凡是要與人發生交往的這種場合,他就特別的緊張和懼怕。有些人早期可能,在特定的場合,學生要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者說工作人員要做演講,領導要上臺講話。老師要上堂上課,這些特殊的場景,他第一次可能會出現恐懼。直到後來到越發嚴重了,他可能會對任何這種與人接觸他都會恐懼,這種情況就是比較重了,這是叫社交恐懼。為什麼會有社交恐懼症呢?
  • 孩子膽怯害羞?導致孩子性格靦腆害羞的原因有這些
    今天,我也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幫助孩子打開心門、培養社交能力的心得。首先,我們應該先對「孩子害羞」這件事有正確的認識,消除一些錯誤認識。錯誤認識一:害羞=不自信。我們往往會把害羞和自卑等性格問題聯繫在一起,認為一個唯唯諾諾、扭扭捏捏的孩子,十有八九都是因為對自己不自信,不敢開口。比如說,家裡來客人了,孩子會躲在家長身後,默默不說話,但是會偷偷地觀察。對於孩子而言,面對陌生場景、生人的時候,他們表現得緊張和膽怯是正常的。如果誰都沒有教過他們怎么正確地待人問好,孩子會怎麼懂得社交禮儀呢?
  • 孩子不喜歡和人說話,可能是社交恐懼!注意這三點讓孩子遠離社恐
    我們閒逛的時候碰到了樂樂的同學,他一下子變得十分靦腆,扭扭捏捏的和同學打了個招呼就不再說話。我問他要不要去和同學一起玩兒,他笑著搖了搖頭,一個勁的拉著我的手,我們只好到道告別了同學自己去玩兒。之後我一直在想這件事,樂樂他絕不是個內向的孩子,怎麼在同學面前這麼害羞呢?
  • 你外向,就不會社交恐懼了嗎?
    你是不是懷疑過自己有社交恐懼症?你也許不是個害羞的人,可有時也會對社交活動感到焦慮。這是因為,其實外向的人也可能會社交恐懼,不過是表現得不明顯而已。社交恐懼不能和羞澀、內向劃等號——內向在於可以閒聊但是不想,而社交恐懼在於有時很想卻不能。
  • 孩子怯生、孤僻、不願意和別人玩……孩子的社交力該如何培養?
    夏天到了,萬物生機勃勃,這個時間帶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總會有新收穫。周末休息,帶朗朗去爬山,兩個小時多小時的路程孩子也不會覺得累,回家的時候路過小公園,那裡有個小沙池,朗朗看到有幾個小朋友在玩,立刻說不想回家,要去和小朋友玩一會。
  • 孩子怕生恐懼社交,別總怪氣質性格,還有可能是莫羅反射沒抑制
    最近接觸到一個媽媽,她說自己的寶寶快1歲了,特別膽小,每當進入一個新環境的時候都會顯得非常恐懼,總是遠遠的站在旁邊,從不主動接近其他小朋友,如果突然出現比較大的聲音,會嚇一大跳,有時候還會嚇哭,這樣子的性格長大以後可怎麼辦?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張莉的兒子今年6歲了,已經是幼兒園的大班了,從小孩子就很性格內向,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只不過那個時候張莉一直認為兒子只是內向而已,因為她和老公就是內向的人,喜歡在家安靜地看書,不喜歡熱鬧的環境,還以為兒子隨自己和老公。
  • 孩子懦弱膽子小?記住這幾點,讓孩子克服恐懼,充滿勇氣
    我們經常看到孩子畏畏縮縮的,抱著媽媽的大腿,在淘氣堡裡其他小朋友爬上爬下不亦樂乎,而他卻在旁邊唯唯諾諾的不敢上前;有人打招呼,害怕的不敢吱聲;對於一切的新鮮事物都有恐懼。形家長在頭疼孩子膽小之餘,還是應該反思一下,形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或許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在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用勇氣,去面對這世界上的各種問題。
  • 孩子不願交流、沒朋友,想擺脫「社交恐懼症」,試試「系統脫敏法」
    1、父母教育方式不當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的管教都非常嚴格,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有所作為。只要孩子的行為和自己預期的有所偏差,父母就會大聲指責,甚至會動手打孩子。這自然容易讓孩子心生恐懼,她們不敢表現自己,漸漸變得膽小自卑,甚至連話都不敢說,怕因此被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