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這樣的人嗎:
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怕說出來被人笑話或者反駁;
在陌生環境,束手束腳,總擔心自己表現得不夠好;
一到重要場合,緊張焦慮到不行,導致發揮失常;
與異性交談,緊張到臉紅,總怕自己說錯話;
……
這些在社交上的焦慮與恐懼,本質上都是:在內心深處對自己的不自信,認為自己不夠好,能力不行,甚至認為別人也覺得自己不好,看低自己,放大別人。
生活的雞毛蒜皮何其多,絕大部分都不至於上升到"社交恐懼症"的地步。但一旦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面試、談生意、見客戶、開會發言、匯報工作、談戀愛——那是相當的鬱悶。
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發現,長期躲避社交,會改變大腦分泌的神經化學物質,讓性格變得更加敏感、膽小,更容易表現出易怒、壓抑、注意力散漫等狀態。
社交恐懼的人,在生活中更少體驗到快樂,更多地體驗挫敗感,甚至衍生出抑鬱、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其實,大多數對社交恐懼的人,早在童年時期,就已經埋下了社交不自信的種子。
害羞的孩子尤其容易產生社交恐懼。由於害怕遭到他人的拒絕,所以他們更喜歡一個人玩。他們會害怕不認識的成年人。如果一個很久不見的熟人來造訪,他們也寧可在媽媽的身後。
害羞的孩子也常常會害怕上幼兒園,因為他們害怕失敗,不相信自己能超越自己。對於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們需要給予更多關注、引導和愛,通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來幫助他們克服社交恐懼。
下面我們將從三個方面闡述孩子產生社交恐懼的原因及應對方法,希望能給爸爸媽媽們一些啟發。
四歲的麗莎喜歡和媽媽去遊樂場玩。她最喜歡獨自玩耍,但是她也常常看著其他孩子玩。麗莎不敢問別的小朋友自己能不能和他們一起玩。
如果別的小朋友邀請,她其實很願意參加,但仍然會保持矜持的態度。
麗莎是個很害羞的孩子。害羞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和其他孩子熟絡起來,他們缺乏安全感,總喜歡打退堂鼓,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所以,重要的是讓他們重獲勇氣,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去。
不過,矜持也由個人性格而定,有些孩子性格安靜,有些則性格活潑,但是害羞的性格不是與生俱來的。
如果父母經常警告、批評或者約束孩子,他們自然會變得缺乏安全感、容易受驚並且越來越沉默寡言。如果不是情非得已,父母儘量不要批評或告誡孩子,我們要信任孩子。
另外,我們應該審視自己的行為,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孩子是在效仿父母的行為。
我們自己很難和陌生人交流嗎?我們能得體地接受別人的讚揚嗎?我們會得體地拒絕別人嗎?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積極的榜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恐懼情緒會慢慢消失,但害羞則很可能會變成根深蒂固的習慣。害羞無論對今後的求學還是工作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 多多誇獎數子,但別為了那些理所當然的事情誇他們。
★ 當孩子猶豫不決時,家長應該予以鼓勵,如對他說:「我相信你能行!」
★ 幫助孩子修正錯誤,告訴他:「再試一次,你就能成功了。」
★ 給怕羞的孩子留出足夠的時間去適應,如果難以適應,不妨讓他們自己獨處。
大概從六個月開始,孩子就能清晰地分辨出他們信任的人和陌生人。他們不再會對著每個在他們的嬰兒床邊彎腰看他們的人都露出笑臉了,看到有些臉孔的時候他們會轉過頭去。
這種怕生的情緒在大概八個月的時候會達到頂點,所以也被描述為「八月恐懼」。
怕生的情緒在這個階段之後會慢慢減輕,但可以持續到孩子上幼兒園甚至更久。對於陌生人,小孩子都會很害羞,哪怕這個人是每隔幾個月就會來看他的叔叔。怕生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適應時間。
★ 如果「陌生人」慢慢通過遊戲接觸孩子,孩子的好奇心就會佔據上風,他們會自然地走出自己的「殼子」。
兩歲到兩歲半的孩子會慢慢離開主要監護人的懷抱,開始尋求與他人的交往。這時候,有些孩子會顯得自信而果敢,有些則顯得猶豫而羞怯。內向的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和別的小朋友熟識起來。
有時候孩子會害怕上幼兒園,因為大孩子在做遊戲時可能會舉止比較粗野,這會讓小孩子感到害怕。他們需要慢慢適應群體生活、大聲喊叫和權力鬥爭。如果孩子感到難以勝任環境的要求,就會退縮或哭鬧。
★ 請求幼兒園的老師給孩子一些時間,不要急於催逼。
★ 支持孩子在幼兒園以外的地方結交朋友。可以在課外去參加一些表演、音樂或體操小組等。在上這些課的時候我們可以陪伴他們。
★ 讓孩子充分觀察新環境。然後支持他們去和陌生的孩子進行交流並建立友誼。
★ 和較大的孩子交朋友會對小一些的孩子有幫助,大一些的孩子更能理解小孩的恐慌。
——以上部分觀點摘自
《新手父母成長課:陪孩子輕鬆走過成長執拗期》
故事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的一種有效手段。兒童故事傳達的正能量,不僅能給孩子帶來勇氣,還會形成長期積極的影響。
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破?你需要一套培養孩子自信、勇敢的正能量繪本。
凱特·格林威大獎、德國青少年文學獎圖畫書獎得主傾力創作,幫孩子塑造強大的內心世界,提升抗挫力!附贈閱讀打卡表和貼紙。
這是一系列幽默而又包含著孩子成長體驗的故事。涉及「尿床」「迷路」「養寵物」等主題,以獨特視角,展現孩子敏感的內心,用幽默好玩的情節和奇妙的幻想釋放孩子的情緒,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克服成長中的障礙,獲得強大的內心力量。
也讓大人讀懂孩子的內心,建立有效的親子溝通。
您的孩子出現過文中描述的一些情形嗎?您是如何引導孩子的呢?
文末點讚,在看,並在評論區留言,隨機抽取3名粉絲寶寶贈送海豚精美童書1冊!
截止日期:2021年12月24日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