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彥德:氫能有助於我國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

2020-12-17 騰訊網

編輯 | 國際能源網/氫能匯

我國前不久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我國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的承諾。

2020年12月4-5日,「2020中國(四川)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高峰論壇暨《車用氫能藍皮書(2020)》發布會」在成都舉辦,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在演講中表示,氫能有助於我國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

戴彥德說,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是實現我國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必然選擇,是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目標的提出彰顯了,我國堅定地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道路的戰略定力,對推進實施《巴黎協定》和推動全球氣候多邊治理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據介紹,中國為實現目標所需的巨大投資規模,將使國內生產總值持續保持在年均增長5%,我國的投資不僅可以降低本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還可以在其他國家產生溢出效應。這一承諾可能意味著,即使其他國家不提高自己的氣候目標,本世紀全球變暖可控制在2.35攝氏度左右,比基準預期水平低0.25攝氏度。

我國經濟增長高度依賴於能源消費。1981年我國消耗6億噸標準煤,2000年消耗量達到14.7億噸,20年能源消費總量翻了一番多,增長到8.7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速4.6%。2001年到2010年間,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又翻了一番多,總量達到36.1億噸,增長了21.4億噸標準煤,是過去20年間增量的2.5倍,年均增速9.4%。2011年到2018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速有所放緩,增量依然驚人,9年間增長了約12.5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速3.4%。

全球範圍來看,2018年人均一次能源消耗量,中國排在第六,美國為7.03TOE/人(註:TOE為噸標準煤),俄羅斯為4.99,德國為3.91,法國為3.62,日本為3.59,全球平均水平為1.83。

戴彥德說:「我國的能源轉型之路就是由高碳向低碳轉型,低碳再向無碳轉型。主要國家完成了高碳向低碳的轉型。」從1910年到1965年,美國煤炭消費比例從76%下降到23%,油氣消費比例從20%上升到74%。美國用了55年,完成了由高碳向低碳轉型。從1950年到1980年,俄羅斯用了30年的時間,煤炭消費比例從80%下降至31%,油氣比例從19%上升至63%。我國從1990年到2015年,25年的時間,煤炭消費比例從76%下降至64%,油氣比例從18%上升至24%。總體來看,我國的煤炭消費下降比例還不是很明顯,油氣上升比例也有差距。

歐盟委員會通過《綠色協議》,目標在2030年前把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的50%,歐盟預計於2021年開始向特定產業中汙染程度高的外國企業徵收跨境碳排放稅。歐盟也將投入1000億歐元,幫助成員國實現能源轉型。該協議仍需得到歐盟成員國元首與歐盟議會的同意後才能最終實施。

歐洲一些國家制定了氣候法。2008年11月26日,英國《氣候變化法》生效,該法規定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較1990年減少80%,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26%。2019年6月27號,《氣候變化法》修正案生效,要求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較1990年減少至少100%。為此英國決定在2025年前關閉所有煤電設施。2019年9月20日,德國公布了《氣候框架法》和氣候行動方案2030,要求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較1990年減少55%,2050年力求溫室氣體排放中和。德國最遲於2038年徹底放棄煤電,並承諾將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重,從現在的38%提升至2030年的65%。

按照OECD(經合組織)的水平測算,到2050年,我國人均能耗比OECD國家低54%,比日本低38%,需要形成66億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將根本上扭轉當前的環境局面。「挑戰十分嚴峻。」 戴彥德說。

為了實現目標,我國從發展模式上要實現轉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減少周期性的浪費。從公益模式上要實現改變,努力擺脫對傳統高碳能源的高度依賴,大力開發低碳非化石能源。從消費模式上來看,我國必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不必要的需求。「歸納起來是三句話,提高能源效率是關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前提,提高民眾的意思是基礎。」 戴彥德說。

我國火力發電用煤佔比為58.3%,低於世界平均水平65%。但是我國鋼鐵行業用煤比例為16.5%,建材行業為9.7%,化工行業為7.6%,其他行業為7.9%。美國發電用煤佔比超過90%,歐盟超過79%,英國超過80%,德國超過80%。

我國預計2050年電力需求為14.5萬億度,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煤炭發電由目前的5萬億下降到2萬億度電。水力發電達到1.5萬億,核電為1.6萬億,可再生能源提供電力9.4萬億。

長遠看,交通運輸能源轉型具有緊迫性,交通運輸能源消耗和排放持續增長,壓力比較大。因此我國要避免「汽車社會」城市,和交通發展路徑鎖定。2050年,交通領域天然氣、電力、氫能需求大幅度增加,分別佔比19%,20%和8%。電力需求量約3800億度,氫能需求量約4800萬噸標準煤。我國將逐步實現汽車去油化、向電氣化發展。

「氫能有助於實現碳中和目標,對氫的綜合利用,也需要冷靜思考。」 戴彥德說,「氫的來源問題,轉換效率,環保及經濟性問題都必須冷靜思考。」

(中國汽車報)

來源:氫能匯

相關焦點

  • 「碳中和」成功實現的關鍵:氫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在碳中和目標確定以後,中國的工業和能源領域正式步入了全新的「減碳模式」。碳中和目標是今年9月22日在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的,中國提出要提高自主貢獻的力度,採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之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 中國「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倒計時,「十四五」如何部署減排...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承諾,既為中國的綠色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同時要實現這兩個目標,中國有必要採取新的行動,而「十四五」的新開局顯得尤為關鍵。
  •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碳排放與碳匯這兩項如果基本相等,即為碳中和。」杜祥琬說。今年9月,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是啥?一起來了解下
    「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是啥?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一起來看↓↓↓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解答丨「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是啥?一起來了解下
    解答丨「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是啥?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一起來看↓↓↓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氫能成為實現碳中和的最終解決方案!低成本制氫只是其中一環!
    被稱為「未來能源」和「終極能源」的氫能已經成為近兩年的一個熱門話題,在各個國家都成為了重點發展產業,在國際上,美國、歐盟、日本都出臺了相應的氫能戰略規劃,日本甚至提出了「氫能社會」的宏大構想;在國內,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等能源央企紛紛入局氫能產業鏈,多個地方政府出臺了氫能發展方案和扶持政策。
  •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面臨哪些挑戰?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面臨哪些挑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 ...了丨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將這樣實現 這本白皮書安排得明明白白!
    、碳中和將這樣實現 這本白皮書安排得明明白白!日,國新辦發布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我國能源發展成就如何?第五,能源國際合作的新格局。  章建華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清潔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3.4%,比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均位居世界首位。我國2019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8.1%。
  •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將這樣實現 這本白皮書安排得明明白白!
    12月21日,國新辦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我國能源發展成就如何?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將如何實現?戳視頻!章建華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清潔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3.4%,比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均位居世界首位。我國2019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8.1%。同時,我國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用能,特別是貧困人口用能作為能源發展的優先目標,實施三年行動計劃,2015年底完成了全部人口都用上電的歷史性任務。
  • 2060碳中和,這些中國企業正加速履行「碳」責任
    在這樣的基礎上,中國達到碳達峰、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時間卻相比西方國家短得多。從現在到碳排達峰只有10年時間,從碳達峰到碳中和30年,比發達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要少一半以上。可以說,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主動提高了自主貢獻力度,中國的碳達峰、碳中和承諾為世界應對氣候變化樹立了榜樣。
  • 研究揭示我國城市碳達峰趨勢五大類型,具體藥方怎麼開?
    在上述討論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介紹,研究發現,我國典型城市在2020年已經實現碳達峰,少量城市碳排放進入了平臺期,但仍有大量城市碳排放還處於未達峰階段。王金南例舉了三個已經實現碳達峰的城市:湖北武漢、廣東深圳和雲南昆明。
  • 重點來了丨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將這樣實現 這本白皮書安排得明明...
    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將如何實現? 戳視頻!章建華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清潔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3.4%,比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均位居世界首位。我國2019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8.1%。
  • ...了丨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將這樣實現 這本白皮書安排得明明白白...
    12月21日,國新辦發布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我國能源發展成就如何?  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將如何實現?  戳視頻!看本期《重點來了》  「開卷有益」  章建華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清潔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3.4%,比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均位居世界首位。我國2019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8.1%。  同時,我國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用能,特別是貧困人口用能作為能源發展的優先目標,實施三年行動計劃,2015年底完成了全部人口都用上電的歷史性任務。
  • 張磊重磅出手,158億攬下"碳中和第一股"!最高層會議釋放八大產業...
    其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就是其中的主要任務之一。而從資本市場來看,深耕太陽能的隆基股份在很多市場人士眼中就是「碳中和第一股」。其實,除了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三大產業利好之外,此次會議還利好種業、5G、晶片和物流等8大產業。那麼,誰將在未來的行情中跑出來?
  • 牽住降碳這個「牛鼻子」 實現「綠色夢想」
    最近一段時間,碳達峰和碳中和,成為很多人關注的話題的之一。從去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今年要抓好的8大重點任務之一。  所謂碳中和,是指在規定時期內,二氧化碳的人為移除與人為排放相抵消。
  • 經濟環保不佔地——開發風電是我國中東南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最...
    中東南部地區完全可以大規模開發本地風能資源,實現「電從身邊來」,落實中東南部地區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一、風電是最節地的發電技術風電有多種基礎和塔筒形式。現在廣泛使用的圓錐塔筒,地下基礎部分深埋至少2米,這個深度不會影響耕種,而露出地面的承臺部分佔地不到100平米。
  • 「碳達峰、碳中和」為何成明年重點任務?
    北極星大氣網訊:18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重點任務。這是為什麼?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李俊峰19日在由中新社主辦的國是論壇上指出,碳中和不僅僅只是能源的事,它與產業鏈等方方面面都有關係。碳中和目標將深刻影響下一步產業鏈的重構、重組和新的國際標準。
  • 中經評論:牽住降碳這個「牛鼻子」 實現「綠色夢想」
    最近一段時間,碳達峰和碳中和,成為很多人關注的話題的之一。從去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今年要抓好的8大重點任務之一。所謂碳中和,是指在規定時期內,二氧化碳的人為移除與人為排放相抵消。
  • 氫能「子母站」模式叫好不叫座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氫氣儲運環節中,高壓長管拖車儲運氫氣是行業主流,而當運輸距離較遠,運輸成本將影響到多個環節的經濟效益。而「子母站」模式可實現氫氣即制即用,有效提高氫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性。此外,韓滌非表示,由於在這一模式下,制氫加氫距離縮短,還可通過管道輸氫,進一步提升「區域網」中氫能應用的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