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落魄時投奔王彥超,結果被十貫錢打發走,王彥超啥結局?

2020-12-13 送歷史個救生圈

中國有句古話叫:「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時,大部分親朋都避之唯恐不及。而當你有一天出人頭地時,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都會跑來對你噓寒問暖。也只有在患難時,才能看出人情冷暖。中國古代草根出身的皇帝,都曾嘗過這個滋味。那他們在登基稱帝後,又是如何對待這些人的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趙匡胤求職的故事。

趙匡胤

趙匡胤家世

嚴格來講,趙匡胤算不上真正的「草根」,因為他高祖趙朓曾任唐朝的幽都縣令,曾祖趙珽曾任唐朝御史中丞,祖父趙敬則歷任營、薊、涿三州刺史,父親趙弘殷則在後唐、後漢、後周都出任過官職。按說出身官宦世家的趙匡胤,日子應該過得不錯。但在五代十國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身為官員家屬的他也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後晉滅亡後,身為後晉軍官的趙弘殷突然沒有了收入來源。而此時趙匡胤剛剛娶妻,他的三弟趙光美則剛剛出生。家裡人口眾多,趙弘殷也感覺壓力有點大。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21歲的趙匡胤決定外出找份工作,同時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下。趙匡胤遊歷四方,寓居在襄陽的一座寺廟時,得到一位善於看相的老和尚的指點,向北出發。

王彥超

趙匡胤找工作

當時恰逢父親的好友王彥超在復州(今湖北沔陽西北)擔任防禦使,趙匡胤便想投靠這位叔叔,希望他能看在父親的面子上,給自己找份工作。王彥超在初見趙匡胤時確實很熱情,但是當他聽說趙家的處境後,態度立刻冷淡下來。他沒有幫趙匡胤找工作,而是扔給趙匡胤十貫錢,打發他走人。

趙匡胤怎麼也沒想到,王彥超居然如此現實,此事讓他頗為不爽。後來他前往隨州,投靠了隨州刺史董京本。乾祐元年,趙匡胤又投身於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跟隨郭威徵討河中節度使李守貞的叛亂,並屢立戰功。之後郭威建立後周,趙匡胤被拜為滑州副指揮使。後周世宗柴榮病逝後,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

趙匡胤

王彥超結局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對這段往事始終念念不忘。在一次圍獵的宴會中,趙匡胤借著酒意對王彥超說:「我當初去復州投靠你,你為何不接納我?」王彥超估計是早有準備,便對趙匡胤說:「勺水豈能止神龍耶!當日陛下不留滯於小郡者,蓋天使然爾」。啥意思呢?就是說:「淺水怎能養住神龍呢?當初陛下不留在復州小郡,看來是上天註定的!」

王彥超

王彥超的話外音就是說,當初如果他將趙匡胤留在復州,趙匡胤還不一定會取得日後的成就。趙匡胤聽完王彥超的話哈哈大笑起來,也不責怪他當初的無情了。而王彥超則憑藉自己的機智保住一命,後來他歷任永興節度使、鳳翔節度使、右金吾衛上將軍等職,被封為邠國公。直到雍熙三年,王彥超才去世,享年73歲。

相關焦點

  • 王彥超十貫錢打發了投奔自己的趙匡胤,後來趙匡胤怎麼對待他的?
    正因為戰亂,不要說普通百姓了,就連皇帝家,可能都沒有餘糧,打仗時以人為糧,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五代十國,是一個真正人吃人的年代。宋太祖趙匡胤,運氣還算不錯,雖然沒能投胎帝王家,卻也投胎到了一個官宦世家。其父趙弘殷時任後唐留典禁軍之職,掌管皇家禁軍。
  • 窮親戚投奔和珅,和珅:幫我「曬銀子」吧!半月後親戚全走了
    和珅出身並不好,三歲時母親病逝,九歲時父親病逝,與弟弟和琳相依為命。原本繼母想把他們趕出家門,幸得一位老家丁和偏房收留,才沒有流落街頭。長大後的和珅勤學苦讀,不僅通讀四書五經,而且還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 乾隆三十四年,和珅參加科舉卻不幸落選,後來以文生員的身份承襲三等輕車都尉。乾隆三十七年,和珅被乾隆相中,當了乾隆的貼身侍衛。
  • 攻伐徵戮背後的兄弟情史:宋太祖趙匡胤與吳越王錢俶
    這麼大個人了,有啥好哭的,況且新年,不怕觸黴頭嗎?這年,吳越國王、兵馬大元帥錢俶真的知道天命為何物了,他預感自己治下30年的吳越國將不復存在。諸國已滅,吳越也將不復存在,此情此景,不是他錢俶無能,而是他深知其中利害,只能說宋朝勢頭正盛,趙匡胤太強。十國中最強南唐,坐擁天塹之險,配上才華橫溢的國王李煜,結果又如何呢?麾下30萬大兵,還不是被宋軍按在地上一頓摩擦,清水衝地般一片都乾淨了。
  • 兩宋天子的荒唐趣事,趙匡胤一脈始,終是趙匡胤一脈終
    然而在宋朝卻有著不一樣的結果,那就是在兩宋的皇帝,其血脈出自不同之人,那就是趙匡胤和趙光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趙大和趙二。可以說宋代的皇帝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狀況也是非常令人哭笑不得。其實我覺得這個倒是有著一些信服力,不過此時的趙匡胤次子趙德昭在趙匡胤去世的時候已經二十五歲了。不過如果結合其母杜太后臨終之時趙德昭才十歲,說出這樣的話確實沒有什麼問題。而且趙匡胤也深知自己的皇帝之位來得並不光彩,對於是否保持不被人篡權,也是非常擔心。
  • 趙匡胤出生時有多奇葩!
    後唐天成二年(927年),洛陽城北的夾馬營出了一件怪事,趙弘殷將軍的家,被一股紅光紫氣籠罩,左鄰右舍以為發生火災,趕去相救,結果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驚訝之餘,大家議論紛紛,認為這是天現異象,可能要發生什麼大事情。就在眾說紛紜之時,趙弘殷家生了個兒子。
  • 趙匡胤臨死交代三件事,趙光義全部照辦,結果呼楊兩家就倒黴了!
    在《楊家將演義》裡,趙匡胤臨死交代三件事,趙光義全部照辦,結果呼楊兩家就倒黴了,怎麼回事呢? 趙匡胤交代趙光義的三件事:第一,河東是邊防要地,不可不取。第二,太行山呼延贊當召來重用;第三,楊業父子是當代名將,要勸他們出山,為國效力。這三件事,趙光義答應全部照辦。
  • 生得時偉大死後忠烈,後周忠臣良將李筠反宋後結局如何?
    這裡就有這樣一位,那就是五代十國時,後周大將李筠。他忠於後周,反對趙匡胤兵變。這是怎麼回事呢?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讓我們來品味這段歷史,尋找古人的精神力量。後周朝廷派當時主要大將趙匡胤出戰。趙匡胤趁機要走了後周朝主要的兵力及大量金銀及軍需品,之後引兵離開皇城汴梁。趙匡胤引兵到了陳橋驛,即如今的河南省封丘陳橋鎮。此前,已經過一系列安排。到了陳橋驛後,開始了按已編排好的劇本進行表演。
  • 在宋朝時「古代官帽」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趙匡胤說是這麼用的
    其實這種改變是在宋朝時,由開國皇帝趙匡胤所發明。發明的原因也是相當可笑,居然是為了防止,官員之間的交頭接耳。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據史料記載,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而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最後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 歷史上趙匡胤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宋太祖趙匡胤的三個皇后
    948年,後漢的樞密使郭威為徵討叛軍李守貞而徵兵,趙匡胤應募從軍,從此成為了郭威的部下,這一年,他22歲。951年,郭威兵變,奪取了後漢政權,建立了後周。此時,趙匡胤任禁軍東西班行首,也就是皇帝郭威的侍衛。而他的父親趙弘殷,時為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屬於侍衛親軍司馬軍的高級將領。954年,郭威去世後,妻侄柴榮繼位為皇帝,是為周世宗。
  • 趙匡胤在位十六年,為何一直不立太子,反倒培養弟弟?
    自古以來,儲君之位都是父親傳給自己的兒子居多的,但是為什麼趙匡胤卻要傳給自己的弟弟呢?難道是因為趙匡胤其實更偏愛弟弟嗎?所以趙光義繼位之後,趙廷美以齊王尹京,趙德昭封王,開始向前走一步,而趙匡胤其實也從來沒有在弟弟和兒子之間取捨過,趙匡胤的想法一直都是先傳弟弟,再由弟弟傳給自己的兒子。並且當時可是五代十國為傳統背景,皇位的繼承人是不是皇太子根本沒人關心,最主要的還應該是能力的問題,但是為什麼趙光義後來封了皇太子呢?因為趙光義心眼多啊,趙光義不想再遵守誓約了。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忘了一人,造成禍起蕭牆,自食其果,奪取王位
    歷史上的每一位皇帝,都有名留青史的記載,有的因為賢明,有的因為狠毒,有的因為卑鄙,那麼,宋太祖趙匡胤呢?提起趙匡胤,想必小夥伴們腦海中會浮現出五個詞,即:杯酒釋兵權!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最高明的一招,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將大部分兵權集中到自己手中,鞏固帝位。但是,這一決定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因為他忘記了一個人!這樣就造成了禍起蕭牆,自食其果,奪取王位。
  • 壽州非遺·民間文學類 趙匡胤與壽州香草
    傳說壽州香草是由趙匡胤發現的。那是在五代十國末期,後周大將趙匡胤率軍攻打南唐壽州時,他的戰馬掙脫韁繩,跑到報恩寺東邊的一塊草地吃草,打不走,牽不離。趙匡胤順手摘枝草棒嗅了嗅,說:「是香草!」從此以後每年的端午節,人們便用這種香草縫成荷包戴在身上,據說可以避邪護身。 壽州香草又稱「離鄉草」,因為這種香草離開了生長的土地越遠越香。當地人傳說這是因為它是在楚國將士流血犧牲的地上長出的,是他們的忠魂變的,楚民雖亡國離鄉,但永遠不會忘記楚都壽春,不會忘記英烈在天之靈。
  • 趙構為什麼傳位趙匡胤的子孫?鬼神說是妄語,政治利益才是重點
    北宋仁宗時,因為沒有兒子繼承皇位,最後是收養了趙允讓的兒子趙曙,並將皇位傳給他,也就是後來的宋英宗。因此,北宋自宋仁宗之後的皇帝,包括趙構在內,全是濮王趙允讓的直系後人。別的宋太宗子孫不論,濮王一脈和趙構的關係可是相當親近,正常情況下,選擇非親子之外的繼承人,當然是要挑選跟自己關係、血緣最親近的。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這個時候,趙匡胤從歷史中走了出來,結束了民不聊生的日子。在我們的印象裡,他或許是一位寬容仁慈的皇帝,因為他沒有屠戮功臣,而是採用了杯酒釋兵權的手段;他是一位出色而有成就的政治家,因為他實施了開明、進步的政策,然而,同時他也是個重文輕武的皇帝,或許他可能認為從此天下少戰,但這一策略卻給北宋留下了軟弱的禍根。任何一個皇帝都有其經世之道,在所有的皇帝裡,他算比較成功的一個。
  • 趙匡胤登基後,所立的「勒石三戒」,對宋朝來說到底是好是壞?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保全柴氏子孫趙匡胤為何要立下這條規則?趙匡胤打仗雖然頗具天賦,但是也離不開周世宗柴榮提拔。在經過高平之戰、淮南之戰等一系列戰役之後,趙匡胤地位不斷提升,周世宗柴榮更是將他視作心腹,交予他兵權。
  • 他出生時出現異象,是個香餑餑、金娃娃,長大後有多厲害?
    《三國志》記述,魏文帝曹丕出生時,竟然「有雲氣青色而圜如車蓋,當其上終日」。出生時天上有青雲匯聚成車蓋的樣子,車蓋是古代帝王出行時的蓬蓋。由此看來,曹丕的帝王命相與生俱來。除了他們,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出生時滿屋通紅、紫氣縈繞、身散異香。他長大後,果然很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