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忘了一人,造成禍起蕭牆,自食其果,奪取王位

2020-12-16 大大大紅袍子

自秦朝一統天下,建立王朝以來,各朝代不斷更替,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任誰都無法阻擋。歷史上的每一位皇帝,都有名留青史的記載,有的因為賢明,有的因為狠毒,有的因為卑鄙,那麼,宋太祖趙匡胤呢?提起趙匡胤,想必小夥伴們腦海中會浮現出五個詞,即: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最高明的一招,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將大部分兵權集中到自己手中,鞏固帝位。但是,這一決定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因為他忘記了一個人!這樣就造成了禍起蕭牆,自食其果,奪取王位。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據悉,趙匡胤有個弟弟叫趙光義。家人從小就非常疼愛趙光義,包括趙匡胤在內,也疼愛著這個聰明的弟弟。在趙匡胤從軍之後,以其聰明才智和雄心壯志,經過數年磨礪,一路升遷,最終,由一個小兵變成了一個小兵,然後榮升為柴榮手下的大將,長期為周朝效力。

此後趙光義便又又來參軍,成了哥哥趙匡胤手下得力的一員,兩兄弟同心同德,同甘共苦,每次大戰都能贏回來,為此趙匡胤在軍中聲名大噪。隨後,便發動了陳橋兵變,推翻了周朝,建立了自己的宋王朝,趙匡胤被授予了皇位,史稱宋太祖。

趙匡胤登基後,每天都很不安。由於朝中兵權外放,自己手中只有少量兵權,若稍有疏忽,其他兵權若合在一起,歷史重演,他自己這皇帝的位子便岌岌可危。反正自己的王位也是這樣,這件事很重要,不可不防!

暗地裡聚精會神,定中思定之後,趙匡胤便想出了一個好計謀,這就是人所共知的,杯酒釋兵權!有一天,趙匡胤得意洋洋地擺開酒席,宴請群臣,席間,他趁著酒醉昏昏,說話時緩時厲,恩威並濟,逼兵權在握的大將們主動交出兵權。將帥本無叛逆之心,不願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因此,便紛紛主動交出兵權。但此時,卻有一人被排除在外,雖然他手持重兵,且兵力部署在京城之外,但並未交出兵權,他便是宋匡胤的弟弟——宋光義。

宋光義沒有交出兵權,是經過宋匡胤應允的,因為他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長,再加上建都宋王朝的功勞,所以宋匡胤便讓他掌握兵權,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宋匡胤卻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不僅對弟弟趙光義沒有戒備,趙匡胤還不斷地給他大加賞識,給他進爵,這樣,趙光義的雄心壯志就日益膨脹起來。此後,在朝堂大事中,趙匡胤一旦與趙光義發生爭執,趙光義就會大發雷霆,心懷怨恨。隨著時間慢慢積聚,兩人的矛盾便越積越深,趙匡胤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開始有意無意地慢慢收回趙光義的權利,趙光義也就覺察到了這一點,於是,便趁著自己身強力壯,尚有還手之力的時候,決定先動手。

見此夜色,趙光義主動找趙匡胤喝酒敘舊,兩人在談話中再次發生矛盾,於是借酒澆愁,趙光義便舉起房間裡的斧頭,一把砍向趙匡胤,隨後,趙光義便登上了皇帝寶座。「揭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燭影斧聲千年之謎」中說:「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死後,不是按照傳統習慣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而是傳給了他的弟弟趙光義,所以後世懷疑趙光義謀殺他的兄長篡位。」這個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由此看來,在國家政治大事上,還是不能摻雜個人私情,不能以事論事,不能以情論事,否則難免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相關焦點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卻不小心漏掉一個人,15年後此人篡位為帝!
    而後,周世宗柴榮十分器重趙匡胤,因此讓他掌管兵權。柴榮去世後,趙匡胤假裝抵抗契丹人,欺負孤兒寡婦,在陳橋驛突然發難·,直接殺向開封成為皇帝。他的寶座來得並不光榮,因此在趙匡胤統一天下後,就一直提防著各地守衛將軍,擔心他們也會像自己的一樣黃袍加身,但他不能殺光所有的開國功臣,因此他巧妙地奪取了武將們的兵權。
  • 宋朝那些事兒:陳橋兵變後的最大敗筆,杯酒釋兵權
    這「檢點」正是時任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這個謠言也並非第一次興起。當時柴榮做皇帝的時候,得到的一塊木板上,就寫了「點檢做天子。」 歷史驚人的相似,這自然不是巧合。這兩次都是趙匡胤暗中操作,第一次是為了得到殿前都點檢的職位、第二次是為了王位。
  • 杯酒釋兵權,為何是史上最聰的奪權?宋太祖太狡猾
    趙匡胤的疑心是與趙普談話才產生的。一日,皇帝與趙普聊天談到了戰爭不斷和朝代更換的原因,這個時候趙普提出關鍵性的一點,那就是兵權的擁有者。手中有兵權的人,就等於擁有了朝堂之上的半壁江山,如是被心懷不軌的人所擁有,那麼對於皇帝而言就是一個定時炸彈。一開始趙匡胤並不相信,趙匡胤認為,這些人都是自己的兄弟,陪自己打下江山,不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威脅,後來想了一下,自己不就是以這種方式奪得皇位的嗎?
  • 歷史典故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漏掉至親,15年後此人成功篡位
    其實這和趙匡胤從小到大的經歷也有一定的關係,趙匡胤本就是將軍出身的,在後來收到了周世宗的青睞,歷史上大家都知道在柴榮時候,趙發動了陳橋兵變這樣才登上了王位,這種從底層一下上升到高層的經歷讓趙本身對於身邊的生死兄弟有了一定的警惕。趙匡胤登上了皇位,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權力,這種反差對他本人的心理有很大的衝擊,自己的江山其實是從柴家搶過來的。
  • 趙匡胤能夠在推杯換盞之間,解除各將領的兵權,到底是憑什麼?
    趙匡胤是後周的一員大將,後來在陳橋驛發生了兵變,趙匡胤來了個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不過趙匡胤畢竟身處五代十國,他非常了解這段歷史,這裡面有好幾個都是大將篡權,自立為帝的。而他所在的後周同樣如此,開國皇帝郭威也是這樣。
  •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能夠成功,朱元璋卻不能成功,這是為什麼
    除了在開國初期對付外敵之外,皇帝們大部分都做削減開國將軍兵權的工作。有些皇帝用比較開放委婉的方式,例如趙允,讓將軍們和平交權,回家養老,有些皇帝比較暴力,像朱元璋一樣殺戮的方式,直接解決問題,一了百了,不留後患。那麼為什麼趙光允能用酒杯解釋兵權,朱元璋要用殺人來解決問題呢。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卻不小心漏掉一個人,後來此人登上皇位
    要說到他為什麼將皇位傳給弟弟,還要從他「杯酒釋兵權」說起。他想了想說道:「你要是你們將兵權都叫出來,那麼你們就都可以安度晚年,什麼事情都不會有。」於是,眾大臣都交出了兵權。相傳,趙匡胤忌憚弟弟,到死都沒有立太子,還經常給弟弟吃定心丸,讓弟弟放心。有時候,你對一個人越好,這個人就越不在乎。就算是趙匡胤做得再多,弟弟都沒有當回事。相傳,976年10月19日夜,天氣驟變,時患重病的趙匡胤召弟弟進宮飲酒議事,期間有人看到燭光下的趙光義躲躲閃閃,像是躲避什麼東西的樣子。
  • 杯酒釋兵權真相:丁謂、王曾、司馬光3位宰相誰講的故事是真的?
    北宋建國後,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手下大將起兵篡位的情況再次發生,未雨綢繆地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高級將領和平交出兵權。「杯酒釋兵權」的故事現在可謂家喻戶曉,仿佛這就是一件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毋庸置疑的事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不少人產生了疑問。
  • 「杯酒釋兵權」是宋朝軟弱的開始?讀了《智囊》你會找到不同答案
    現代很多人都認為,宋朝的軟弱始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以及之後制定的重文輕武的國策。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看過《智囊》也許會在書中找到不一樣的答案。北宋初期,一次宋太祖趙匡胤與宰相趙普談話。
  •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討厭名將白起,甚至將其踢出武廟?
    而宋太祖趙匡胤,雖然他也是武將出身,還曾經黃袍加身,陳橋兵變奪了柴家的皇位。但是趙匡胤算是一個仁義的君主,他沒有殺害柴氏的子孫,甚至對他們還十分的禮遇。後來,趙匡胤在統一列國的進程之中,滅了不少的國家。但是趙匡胤卻從來沒有對這些亡國之君做出什麼過激的行為,比如侮辱或者殺害。
  • 男主穿越歷史小說:《十國千嬌》五代十國後期,成了趙匡胤的小兵
    文案:五代十國後期,趙匡胤還只是中級校尉,這時一名禁軍小隊長就已經知道他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了。大家都還有機會,況且小隊長對趙家將來的幹法也不是很贊同……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非常喜歡研究歷史的,或者喜歡看歷史小說歷史故事的。
  • 杯酒釋兵杯典故的由來
    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的一天,與石守信等大將飲酒,酒興正濃時,宋太祖說:「我當上皇帝全靠你們了,可我現在整夜都睡不安寧。」第二天,這些大將紛紛稱病辭職,交出兵權。杯酒釋兵權這就是「杯酒釋兵權」故事的由來,也是宋太祖為加強統治需要釆取的措施,也說明了宋太祖是位仁義之君,當上皇帝後沒有大肆殺戮功臣,而是讓其解甲歸田,享受清福。
  • 好男兒應當志在四方,大展宏圖,絕非坐享其成的啃老族——趙匡胤
    趙匡胤,宋朝的開國皇帝用他的經歷向後人講述了青年人都應該懂得的道理,生活是浪漫而精彩的,你也是。趙匡胤生逢亂世,平安、無事地成長究竟有多麼難趙匡胤出生的年代,處於五代十國時期,王朝更替,風雨飄搖。生逢亂世,趙匡胤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運的,出生在趙弘殷的家庭裡,擁有一個美好而相對安定的童年生活環境。無數的實驗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童年生活對塑造性格的影響較大。北宋宰相章惇童年不幸,身世沉浮,造就他自私、殘忍的性格,最終與好友蘇軾分道揚鑣。趙匡胤安安穩穩地長大得益於他的父親,趙弘殷。
  • 為什麼說趙匡胤的軍事改革,卻讓宋朝背負著冗兵帶來的財政壓力
    公元960年,作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學著後周太祖皇帝郭威的擁兵自立,在陳橋驛被麾下士兵披上黃袍,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從而趕下了後周皇帝,代後周自立宋朝。當然,作為兵變出身、拿下後周江山的趙匡胤來說,他絕對不允許後代將領會再次被披黃袍,自立為帝的情況。
  • 杯酒釋兵權:飯局上的權力遊戲
    上一次我們說到,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被部下推舉為皇帝的。按理來說,皇權在握,前有天下萬裡江山,後有佳麗三千寵愛,這樣的人生豈不是美滋滋。並不是,越是有權有勢的人,煩心事越多,只是普通的人才有快樂,要不說是窮開心呢。那麼咱們的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是為那般心事憂愁呢?別急,咱們一一道來。
  • 有人太會拍馬屁,與趙匡胤關係極大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武將出生,常常御駕親徵,然而他卻通過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避免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給了宋朝一個安穩的開始。趙匡胤建國後第一次前往大相國寺燒香,燒香時詢問僧錄(佛教僧官,掌全國寺院、僧籍以及僧官補授等)自己到底應不應該拜佛像,當時的僧錄是大名鼎鼎的吳地僧人贊寧,贊寧直言:「不用拜。」趙匡胤不解,遂問其原因,贊寧趁機狠狠拍了宋太祖的馬屁:「見在佛不拜過去佛。」其實就是把趙匡胤比作當時的佛陀,贊寧博聞強識都是知道的,沒想到口辯也是如此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