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能夠在推杯換盞之間,解除各將領的兵權,到底是憑什麼?

2020-12-15 深更讀史

趙匡胤是後周的一員大將,後來在陳橋驛發生了兵變,趙匡胤來了個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

不過趙匡胤畢竟身處五代十國,他非常了解這段歷史,這裡面有好幾個都是大將篡權,自立為帝的。而他所在的後周同樣如此,開國皇帝郭威也是這樣。

做了皇帝的趙匡胤非常害怕,害怕這些大將也會學著自己這樣,到時候豈不是天下大亂,自己建立的大宋說不定也會被取代。

所以趙匡胤搞了一次杯酒釋兵權,讓眾大將輕輕鬆鬆的交出了兵權。這樣做遠比劉邦、朱元璋那樣不顧舊情,手段殘忍強得多。當然了,目的都是一樣,就是保住自己家的皇權。

可是,很多人有疑問,怎麼一場宴席就讓這些手握大權的大將們交出了兵權呢?

趙匡胤上位之初,就暴發了李筠和李重進等兩位節度使的叛亂,這讓他非常鬱悶,始終在考慮這件事。他想到了趙普,趙普提出的對策是:「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

對於這個建議,趙匡胤是認同的,他也逐步開始了自己的計劃。

首先趙匡胤下手的並非這些兄弟,而是一些比較疏遠的,如張光翰等人,他們並不是義社兄弟,跟隨他的時間也不長,算不上什麼親信。所以連飯都懶得吃了,就直接罷免了他們的軍中職務,不過也並沒有虧待他們,對他們的去向也都做了安排,一律到地方養老去了。

可以說趙匡胤一步步早已加強了對禁軍的控制。

這也是杯酒釋兵權能夠成功的原因,這些武將就算聯合起來也不可能是趙匡胤的對手。

在推杯換盞之間,趙匡胤也做出了許諾。讓他們放棄兵權,享受榮華富貴。奮鬥半輩子了,也該為自己和子孫後代著想了。

趙匡胤話說的非常明白,那麼如果拒絕後果是很嚴重的。

一方面很有可能走不出這個房間,到時候趙匡胤肯定會翻臉不認人,這樣的話,他們很容易被一鍋燴。

就算沒有,這些人時常也會讓趙匡胤如鯁在喉,所以遲早會被除掉的。

再說了,雖然他們是武將,但也知道這個道理。現在趙匡胤念舊情,還能在一起喝喝酒,一旦撕破臉,學著劉邦那樣,下場可能會更慘。

所以打又打不過,那麼既然得到了老趙的承諾,交權也就變的可以接受了。

相關焦點

  • 「推杯換盞」中的「杯」和「盞」有什麼不一樣?
    推杯換盞。圖源 網絡 但是在古代,「推杯換盞」指的不僅是喝酒時的場景,其實還可以借指人升官發財。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以前的達官貴人一般都不用杯子喝酒,在升官之後就可以把杯子換掉,改用盞了。所以有時用「推杯換盞」借指升官發財,或者是事業有成改善了生活。
  •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能夠成功,朱元璋卻不能成功,這是為什麼
    除了在開國初期對付外敵之外,皇帝們大部分都做削減開國將軍兵權的工作。有些皇帝用比較開放委婉的方式,例如趙允,讓將軍們和平交權,回家養老,有些皇帝比較暴力,像朱元璋一樣殺戮的方式,直接解決問題,一了百了,不留後患。那麼為什麼趙光允能用酒杯解釋兵權,朱元璋要用殺人來解決問題呢。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忘了一人,造成禍起蕭牆,自食其果,奪取王位
    自秦朝一統天下,建立王朝以來,各朝代不斷更替,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任誰都無法阻擋。歷史上的每一位皇帝,都有名留青史的記載,有的因為賢明,有的因為狠毒,有的因為卑鄙,那麼,宋太祖趙匡胤呢?提起趙匡胤,想必小夥伴們腦海中會浮現出五個詞,即:杯酒釋兵權!
  • 「杯酒釋兵權」是宋朝軟弱的開始?讀了《智囊》你會找到不同答案
    現代很多人都認為,宋朝的軟弱始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以及之後制定的重文輕武的國策。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看過《智囊》也許會在書中找到不一樣的答案。北宋初期,一次宋太祖趙匡胤與宰相趙普談話。
  • 詩詞:美酒金樽迎賓客,推杯換盞心語多
    誰人飲酒推杯用,不是龍王是和珅。子緣好友無需多,茶待故人來。吟詩論時事,豈不兩快哉!輾轉國寶誰見過,琉璃酒盞普通醅。宋洪富題圖.酒酒逢知己美酒金樽迎賓客,推杯換盞心語多。
  • 王彥超十貫錢打發了投奔自己的趙匡胤,後來趙匡胤怎麼對待他的?
    趙弘殷工作很努力,讓趙匡胤度過了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可是,趙家人口越來越多,而世道卻越來越亂,趙家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困頓。於是乎,947年,也就是後晉滅亡、後漢建立的同一年,21歲的趙匡胤辭別家人,外出謀生。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趙匡胤想起了自己父親的舊同僚,時任復州(今湖北仙桃)防禦使的王彥超。
  • 宋朝那些事兒:陳橋兵變後的最大敗筆,杯酒釋兵權
    現在趙匡胤開始裝清高,這可讓幾位將軍敢怒不敢言,但也只能聽趙匡胤說下去。 「其實只要你們交出兵權,就能得到黃金萬兩,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你們覺得如何?」 目的清楚、條件清晰,只要交出兵權,就能活!不交,就得死!
  • 有人太會拍馬屁,與趙匡胤關係極大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武將出生,常常御駕親徵,然而他卻通過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避免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給了宋朝一個安穩的開始。趙匡胤建國後第一次前往大相國寺燒香,燒香時詢問僧錄(佛教僧官,掌全國寺院、僧籍以及僧官補授等)自己到底應不應該拜佛像,當時的僧錄是大名鼎鼎的吳地僧人贊寧,贊寧直言:「不用拜。」趙匡胤不解,遂問其原因,贊寧趁機狠狠拍了宋太祖的馬屁:「見在佛不拜過去佛。」其實就是把趙匡胤比作當時的佛陀,贊寧博聞強識都是知道的,沒想到口辯也是如此之好。
  • 柴榮要殺方面大耳之人,為何單單留下了趙匡胤?此舉最終讓後周亡國
    柴榮繼位,李重進和張永德雖然心有不服可也只能咽下這口氣,但兩人之間卻互相看不慣,勾心鬥角的糾紛時有發生 ,而兩人的矛盾 實際上跟後周的軍制也有關係。後周軍制同前朝的後漢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增設了殿前司,與侍衛親軍司分掌全國兵權,郭威本身就是在侍衛親軍司將領的支持下奪取政權的,為了防止別人故伎重演,同時也是為了制衡勢力強大的侍衛親軍司,他增設了殿前司。郭威去世前,任命李重進統帥侍衛司,而讓張永德為殿前司都指揮使。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卻不小心漏掉一個人,後來此人登上皇位
    要說到他為什麼將皇位傳給弟弟,還要從他「杯酒釋兵權」說起。他想了想說道:「你要是你們將兵權都叫出來,那麼你們就都可以安度晚年,什麼事情都不會有。」於是,眾大臣都交出了兵權。相傳,趙匡胤忌憚弟弟,到死都沒有立太子,還經常給弟弟吃定心丸,讓弟弟放心。有時候,你對一個人越好,這個人就越不在乎。就算是趙匡胤做得再多,弟弟都沒有當回事。相傳,976年10月19日夜,天氣驟變,時患重病的趙匡胤召弟弟進宮飲酒議事,期間有人看到燭光下的趙光義躲躲閃閃,像是躲避什麼東西的樣子。
  • 歷史典故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漏掉至親,15年後此人成功篡位
    其實這和趙匡胤從小到大的經歷也有一定的關係,趙匡胤本就是將軍出身的,在後來收到了周世宗的青睞,歷史上大家都知道在柴榮時候,趙發動了陳橋兵變這樣才登上了王位,這種從底層一下上升到高層的經歷讓趙本身對於身邊的生死兄弟有了一定的警惕。趙匡胤登上了皇位,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權力,這種反差對他本人的心理有很大的衝擊,自己的江山其實是從柴家搶過來的。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卻不小心漏掉一個人,15年後此人篡位為帝!
    而後,周世宗柴榮十分器重趙匡胤,因此讓他掌管兵權。柴榮去世後,趙匡胤假裝抵抗契丹人,欺負孤兒寡婦,在陳橋驛突然發難·,直接殺向開封成為皇帝。他的寶座來得並不光榮,因此在趙匡胤統一天下後,就一直提防著各地守衛將軍,擔心他們也會像自己的一樣黃袍加身,但他不能殺光所有的開國功臣,因此他巧妙地奪取了武將們的兵權。
  • 杯酒釋兵權,為何是史上最聰的奪權?宋太祖太狡猾
    趙匡胤的疑心是與趙普談話才產生的。一日,皇帝與趙普聊天談到了戰爭不斷和朝代更換的原因,這個時候趙普提出關鍵性的一點,那就是兵權的擁有者。手中有兵權的人,就等於擁有了朝堂之上的半壁江山,如是被心懷不軌的人所擁有,那麼對於皇帝而言就是一個定時炸彈。一開始趙匡胤並不相信,趙匡胤認為,這些人都是自己的兄弟,陪自己打下江山,不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威脅,後來想了一下,自己不就是以這種方式奪得皇位的嗎?
  • 為什麼說趙匡胤的軍事改革,卻讓宋朝背負著冗兵帶來的財政壓力
    公元960年,作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學著後周太祖皇帝郭威的擁兵自立,在陳橋驛被麾下士兵披上黃袍,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從而趕下了後周皇帝,代後周自立宋朝。當然,作為兵變出身、拿下後周江山的趙匡胤來說,他絕對不允許後代將領會再次被披黃袍,自立為帝的情況。
  • 宋太祖趙匡胤的「假途滅虢」,李處耘幹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兒?
    作者:陳二虎(趙匡胤)一、給我一個南下的理由趙匡胤經心複製了一幕黃袍加身,奪了孤兒寡母的後周天下,當上皇帝,也讓「點檢作天子」成為現實。趙匡胤當上了皇帝,自然有許多人不服,老趙某日坐御輦,身邊文武百官簇擁,眾目睽睽之下就射來一支冷箭,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看來這反對他的人很多。
  • 東京之行,日本小夥和東北人拼酒量,推杯換盞之後結局令人尷尬了
    在多次的推杯換盞之後,日本小夥已經明顯不行了,東北人面不改色的。看著桌子上堆滿的空啤酒瓶,日本老闆終於忍不住過來勸了。論喝酒,國外還有什麼地方是中國人的對手呢,你知道嗎?
  • 友情間的推杯換盞. 一和株式會社2020新年私享獺祭二割三分【清酒篇】
    友情間的推杯換盞一和株式會社2020新年私享獺祭二割三分【清酒篇】北京人們愛喝酒,「華燈初上,北風如吼,三五素心,據缸小飲,足抵十年塵夢」;中國人們愛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少,莫使金樽空對月」;世界人們愛喝酒,「CHEERS!WO ARE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