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為何是史上最聰的奪權?宋太祖太狡猾

2020-12-16 騰訊網

公元前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對手下謀臣以及將士進行了不同等級的封賞。向來皇帝都會對大臣起疑心,如果沒有絕對可以掌握的手段,都不敢放下心來,趙匡胤也是如此。趙匡胤的疑心是與趙普談話才產生的。一日,皇帝與趙普聊天談到了戰爭不斷和朝代更換的原因,這個時候趙普提出關鍵性的一點,那就是兵權的擁有者。手中有兵權的人,就等於擁有了朝堂之上的半壁江山,如是被心懷不軌的人所擁有,那麼對於皇帝而言就是一個定時炸彈。一開始趙匡胤並不相信,趙匡胤認為,這些人都是自己的兄弟,陪自己打下江山,不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威脅,後來想了一下,自己不就是以這種方式奪得皇位的嗎?有人說杯酒釋兵權,為何是史上最聰明的奪權?宋太祖太狡猾,真的是這樣嗎?

自古以來,奪取兵權是一個極其困難的,都會有流血、有犧牲,在大臣眼中,自己手裡有兵權的話,是一種地位和保命的象徵,怎麼會輕易的將兵權交出呢?可是皇帝又怎麼會允許其他人動搖自己的皇位呢?於是趙匡胤想出一種特別的方法,沒有以利刃相逼,也沒有流血和犧牲,就是簡單的喝酒就把兵權奪了。他剛登基,肯定不能做昏君做的事情。

一天趙匡胤將禁軍統領還有眾將招來皇宮,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在這個時候沒有上下尊卑,只有兄弟情義。喝完酒之後,趙匡胤開始按照自己的劇本走了,他走的是感情路線,所以最終他的將士都對他感恩戴德。趙匡胤大概意思就是,現在的自己皇位不穩,不是因為害怕你們謀反,而是害怕你們的手下,想要飛黃騰達,慫恿你們去奪皇位,到那個時候,兄弟之間不和睦,自相殘殺實在是不好,倒不如你們交出兵權,去鎮守邊疆享清福,而且會獎賞這些將士財物,這樣也可以保證不受他人算計。

眾將士聽了之後都是感動,認為趙匡胤處處為自己著想。這也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高明之處,輕輕鬆鬆就解決了,既沒有破壞自己明君的形象,又讓手下心甘情願交出兵權。但是在那個時候政權本就分散,趙匡胤所得到的只是一點點兵權而已,各個藩王和節度使手中都有兵力,要是有一天聯合起來定會危及皇位。趙匡胤又想到一個妙招,讓他可以安穩的睡一個好覺。他自己設立了嚴密的政治管理制度,還有軍事選拔制度,將剩下的兵權分散開來,讓底下的人沒有造反的能力。

這個「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很好的防止內亂的發生,穩住了趙匡胤的皇位,不僅恰當的處理了兄弟們之間的關係,而且加強了君主專制。趙匡胤很好的掌握了國家權力,他的治國能力是讓人佩服的,收取兵符的方法也是後人大為讚賞的。

相關焦點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卻不小心漏掉一個人,後來此人登上皇位
    要說到他為什麼將皇位傳給弟弟,還要從他「杯酒釋兵權」說起。差不多都喝盡興了之後,他拿起一杯酒說了這樣一番話:「如果沒有眾位愛卿,朕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可是,做皇帝壓力也大,雖然表面上風光。有時候我都覺得當節度使更好,最起碼快樂。從出現節度使叛亂後,我每天都睡不安穩。」眾大臣有些困惑了,紛紛問道:「主上為何睡不好呢?」他回答道:「還不是因為有人覬覦皇位,保不齊哪一天就被人奪了去了。」
  • 「杯酒釋兵權」是宋朝軟弱的開始?讀了《智囊》你會找到不同答案
    現代很多人都認為,宋朝的軟弱始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以及之後制定的重文輕武的國策。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看過《智囊》也許會在書中找到不一樣的答案。北宋初期,一次宋太祖趙匡胤與宰相趙普談話。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忘了一人,造成禍起蕭牆,自食其果,奪取王位
    歷史上的每一位皇帝,都有名留青史的記載,有的因為賢明,有的因為狠毒,有的因為卑鄙,那麼,宋太祖趙匡胤呢?提起趙匡胤,想必小夥伴們腦海中會浮現出五個詞,即:杯酒釋兵權!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最高明的一招,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將大部分兵權集中到自己手中,鞏固帝位。但是,這一決定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因為他忘記了一個人!這樣就造成了禍起蕭牆,自食其果,奪取王位。
  • 宋朝那些事兒:陳橋兵變後的最大敗筆,杯酒釋兵權
    先是奪權,五代十國不同於宋唐,這是一個「天子寧有種乎」的時代。此時中央威望、政治束縛都不如「拳頭」。所以皇帝的能力越強,對江山的掌控力度越大。若是皇帝的能力越弱,那對不起,只能挪挪位子。 此時趙匡胤拳頭大,但是這並不代表沒有人能節制他。所以趙匡胤利用「子虛烏有」的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的消息,讓朝廷將最高兵權掌握在手中。
  •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能夠成功,朱元璋卻不能成功,這是為什麼
    除了在開國初期對付外敵之外,皇帝們大部分都做削減開國將軍兵權的工作。有些皇帝用比較開放委婉的方式,例如趙允,讓將軍們和平交權,回家養老,有些皇帝比較暴力,像朱元璋一樣殺戮的方式,直接解決問題,一了百了,不留後患。那麼為什麼趙光允能用酒杯解釋兵權,朱元璋要用殺人來解決問題呢。
  • 歷史典故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漏掉至親,15年後此人成功篡位
    趙匡胤對這方面特別敏感,然而他是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在登上王位得到天下以後,趙匡胤還特地邀請自己幾個心腹一起喝酒,其實是試探他們,這幾個武將手裡都有兵權。表面上是喝酒,趙匡胤在與他們碰杯的時候,很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擔心,這幾個武將本沒有二心,被趙匡胤這麼一說自然乖乖的交了兵權,這樣趙匡胤便沒有了後顧之憂。
  • 大臣絞盡腦汁取不好年號,驍勇善戰的宋太祖感慨,宰相需用讀書人
    宋太祖趙匡胤不禁美滋滋地想,「我這個年號聽起來既吉利又獨特,沒準可以流芳百世,除了我還有誰能想出來呢,不錯不錯。」可是沒過多久,宋太祖就被啪啪打臉了。原來啊,不久之後,宋太祖惱火地發現,建隆這個年號竟然被南唐後主李煜、吳越忠懿王錢俶等提前註冊了。
  • 今朝有酒今朝醉,古人為何那麼愛喝酒,還那麼能喝?
    然則人同時又是一個情感複雜的生物,為此在各種時刻都會有些難言之感無法用語言來表達,這個時候自覺的登場了,這也是為何古人愛飲酒的原因。姐妹吃酒2、有苦難言的朝代五代十國一個百姓過著黑暗生活的時代,幸得趙匡胤的統一百姓不再整日顛沛流離、擔驚受怕。統一後宋太祖趙匡胤之前的老夥計們,便成了趙普口中的心腹大患。太祖心中多有顧忌,但他並未趕盡殺絕而是準備了一場酒席。在這酒席之上他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希望夥伴們能解甲歸田一生衣食無憂,試問在這樣的朝代與宴席之上你敢說不嗎?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卻不小心漏掉一個人,15年後此人篡位為帝!
    而後,周世宗柴榮十分器重趙匡胤,因此讓他掌管兵權。柴榮去世後,趙匡胤假裝抵抗契丹人,欺負孤兒寡婦,在陳橋驛突然發難·,直接殺向開封成為皇帝。他的寶座來得並不光榮,因此在趙匡胤統一天下後,就一直提防著各地守衛將軍,擔心他們也會像自己的一樣黃袍加身,但他不能殺光所有的開國功臣,因此他巧妙地奪取了武將們的兵權。
  • 宋仁宗是宋太祖的什麼人?
    簡單直接的說:宋仁宗趙禎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侄孫,宋太祖趙匡胤是宋仁宗趙禎的伯祖父,他們是祖孫輩的關係。 宋仁宗,名趙禎,出生時名受益,是宋真宗趙恆第六子,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生於東京(開封),生母李氏,是真宗後宮一個普通妃子。
  • 攻伐徵戮背後的兄弟情史:宋太祖趙匡胤與吳越王錢俶
    這年,吳越國王、兵馬大元帥錢俶真的知道天命為何物了,他預感自己治下30年的吳越國將不復存在。諸國已滅,吳越也將不復存在,此情此景,不是他錢俶無能,而是他深知其中利害,只能說宋朝勢頭正盛,趙匡胤太強。十國中最強南唐,坐擁天塹之險,配上才華橫溢的國王李煜,結果又如何呢?麾下30萬大兵,還不是被宋軍按在地上一頓摩擦,清水衝地般一片都乾淨了。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在我們的印象裡,他或許是一位寬容仁慈的皇帝,因為他沒有屠戮功臣,而是採用了杯酒釋兵權的手段;他是一位出色而有成就的政治家,因為他實施了開明、進步的政策,然而,同時他也是個重文輕武的皇帝,或許他可能認為從此天下少戰,但這一策略卻給北宋留下了軟弱的禍根。任何一個皇帝都有其經世之道,在所有的皇帝裡,他算比較成功的一個。
  • 千古奇觀:史上最會裝聾作啞的官
    (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裝聾作啞」,是形容一個人在不願搭理某人某事時裝出來的姿態,含有貶意。
  • 宋太祖為何會定下「不殺士大夫」的規定?因為不這樣,大宋早亡了
    為何像蘇軾這樣的文人可以當官?原因很簡單,他們本就是通過科舉層層選拔出來的,每個人本身的文學素養就很高,因此能成為好詩人並不奇怪。宋朝是一個以「文人治天下」的王朝,隨著社會的發展,文人的數量越來越多,以文治國也成為了一種熱潮,不過,時間一長,文人治國的弊端就顯露出來了,不僅影響君王,還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
  • 趙匡胤能夠在推杯換盞之間,解除各將領的兵權,到底是憑什麼?
    所以趙匡胤搞了一次杯酒釋兵權,讓眾大將輕輕鬆鬆的交出了兵權。這樣做遠比劉邦、朱元璋那樣不顧舊情,手段殘忍強得多。當然了,目的都是一樣,就是保住自己家的皇權。可是,很多人有疑問,怎麼一場宴席就讓這些手握大權的大將們交出了兵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