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37年生命、10年創作生涯,864張油畫,1000張素描,150張水彩,生前卻僅賣出一幅畫,靠弟弟提奧無私救濟而得以維繫生活,去世後,名揚世界。天才必飽受磨難,歷經磨難。
靈魂畫家梵谷
作為表現主義美術大師,梵谷的作品就是他一生的「自敘傳」,他的畫就是他的靈魂的生命外化。梵谷的畫觸動我們的不是一般性的審美體驗,而是生命的震撼,一種面對苦難的倔強與執著。在紀念梵谷誕辰166周年的日子裡,讓我們以他的10幅作,洞悉這位天才畫家的一生,並以此向他致敬,感謝他曾經存在,感謝他帶給我們的美與人生啟示。
1.梵谷畫過多幅自畫像,他以此種方式苦苦探索「我是誰?」這些自畫像的唯一主題是「孤獨」!他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 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2.《靜物:打開的聖經》。梵谷出身於牧師家庭,作過牧師,後來雖然放棄了這一職業而專事繪畫,可宗教激情卻一直沉潛與他的心靈深處,對他的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他說:「人生是一趟巡禮的旅程。人的一生有多麼苦難。然而,我們在這人生的大海裡,藉神的使者、愛的天使獲得慰藉。但可別忘記,神透過人生那些平凡的事物,教你更高深的事物。」
3.梵谷住過的阿爾拉馬丁廣場2號小黃樓,黃與藍的對比是心靈的矛盾與衝突。
4.向日葵,他畫過多幅,是火焰般生命激情的象徵。他說:「一個人絕不可以讓自己心靈裡的火熄滅掉,而要讓它始終不斷的燃燒。」
5.生前賣出的唯一的一幅畫:《在亞爾的紅葡萄園》。他說:「當我畫一個太陽,我希望人們感覺它在以驚人的速度旋轉,正在發出駭人的光熱巨浪。」
6.長期的孤獨和日曬使梵谷的神經達到幾近瘋狂的程度, 這是在聖保羅精神病院完成的《星空》。 「我不知道世間有什麼是確定不變的,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會開始做夢。」
7.梵谷崇拜米勒的質樸和對勞作的敬仰,1881年仿米勒做《播種者》,他說:「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
8.在梵谷生命最後兩個月,貧窮和疾病擊垮了他的心靈支柱,《奧維爾的教堂》,是瘋狂的前兆,教堂結構已然扭曲。他在掙扎:「即使我不斷地遭受挫折,也不灰心;即使我身心疲憊,哪怕是處於崩潰的邊緣,也要正視人生。」
9.《1890年7月14日的奧維爾市政廳》,無意識傳達出梵谷的心靈秘密——驚恐與極度的孤獨。「星辰是逝去的詩人們的靈魂,但是要成為星辰,你必須去死亡。」
10.《烏鴉群飛的麥田》,梵谷最後一幅作品。幾天後,他在畫中這片麥田,自殺身亡,時年僅37歲。他說:「當我畫一片麥田,我希望人們感覺到麥子正朝著它們最後的成熟和綻放努力。」
梵谷:我擁有自然,藝術和詩歌,我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走進梵谷的一生素描
1853年3月30日,梵谷出生在靠近比利進邊境的荷蘭小村莊─松丹特。他父親是基督教牧師。
梵谷在幼年時期並沒有任何特殊奇異的表現,他的幼年時代值得一提的只是一顆善良的心,對自然界的動物、花鳥特別關心。
梵谷小時候並未展現繪畫才能,19歲在古比爾做學徙,才與繪畫藝術較接近,同進還常常與弟弟西奧與討論畫家的作品。到27歲成為一名職業畫家,但一生只賣出過一張畫,沒有收入來源,全部由弟弟支持。常常有上頓沒下頓。
梵谷的信仰
1873年梵谷20歲被調到英國倫敦的分店,愛上房東的女兒,求婚失敗,招呼顧客也無精打採。叔叔見狀將他解僱。此後他以當牧師為目標, 進入布魯賽爾的牧師所, 1879年26歲到偏僻的礦區傳教。
信仰的變化
左拉的小說對社會現象的描述引起了他的共鳴。礦工悲慘貧窮的生活不僅激起了梵谷傳播福音,改良社會的雄心,更重要的是也喚醒了他的藝術熱情。他寫道:」我經常畫至深夜。」
梵谷失戀
梵谷重返布魯賽爾,開始畫畫。這段期間,他愛上表姐,凱特不願接受他,梵谷遭到拒絕後,竟將手插到煤油燈裡要脅,但終究沒達到目的。
1881年梵谷28歲的水彩畫,把持荷蘭的傳統畫法,用畫筆直接傳達顏料效果。這幅以黃昏為背景的作品,可以看出他遭表姐拒絕後沮喪和低沉的心情。
梵谷當爸爸了
1883年梵谷30歲,認識一個妓女克拉幸娜,是個很醜面容憔悴的女人,當時懷有身孕。梵谷要求她當他的模特兒。由於梵谷那時很窮,也沒有辦法給這個模特兒滿意的薪水,不久克垃幸娜卻逐漸被梵谷吸引,兩個人就同居了。
躲避糾纏
在感情上,梵谷一生亦倍受愛情的打擊。他近乎醜陋的外表及倔強的性格,以及感情衝動時行為變得級為魯莽,使得他所追求的女性望而生畏。卻因梵谷困頓,克拉幸娜又自甘墮落,重操舊業,梵谷無法再忍受,便獨自離開。
1883年梵谷為躲避克拉幸娜的糾纏去德倫杜,德倫杜是個偏僻又貧窮的農村。梵谷心情沉重,所畫景象也顯得孤獨陰沉。
友誼的盼望
梵谷邀請高更來與他同住,梵谷為高更準備畫具,布置畫室,梵谷與高更終究個性差異太大,高更反叛、我行我素、自負甚深,而由於梵谷先天的癲癇症、亢奮和疲勞過度的神經過敏、幻聽、被害忘想、自我毀損…..其實兩人相處在一起時是很大的磨難。使梵谷發生比以往的躁動還異常的「割耳」行為。
梵谷出院
梵谷出院時,西奧拜託朋友嘉塞醫生,代為照料梵谷。1890年梵谷到奧維的第二天就幫他畫像,梵谷曾說「我希望畫一位藝術家友人的像,他滿懷偉大理想、寬容待人,我希望畫進我個人的感覺及愛慕之心,我誇張了他的金黃色的頭髮,我不畫普通的牆壁,以強烈、豐厚、深沉的藍色塗出背景,使金黃色的頭髮像星星嵌在藍色的夜空中。」
嘉塞醫生的受苦表情,刻畫的非常鮮明。 1994年5月賣出美金8250萬,這是有史以來油畫最高價。
梵谷的麥田
梵谷短暫的一生,坎坷多磨及負悲劇意味,他一生追求簡樸真實。它用強烈的色彩、放粗野的線條、扭曲誇張的形體來表現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感受。敏感的梵谷在生活中屢屢遭受敗,但這種失敗的滋味卻成就他在藝術上的輝煌表現。
1890年梵谷37 歲,這是梵谷自殺前的作品,畫中反映他瀕臨崩潰的痛苦與絕望。
天哪!救贖在哪裡?
「我是個熱情的男人,但總是做一些愚蠢的事。我感到一股可怕的沮喪正吞噬著我的精力,命運似乎壓抑著我的原始情感,而令人窒息及厭惡的洪水包圍著我。我要狂喊:天哪!還要多久?!」
孤獨的梵谷
1888年2月,梵谷離開喧鬧的都市,隻身來到法國南部的田野。他立刻就陶醉在了這裡熾烈明麗的陽光和一望無際的原野中。自然界竟然有這樣絢爛的色彩?他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他流著眼淚向著太陽奔跑,用生命追逐著太陽燦爛的顏色。
當地的農人非常奇怪這個人。他每天在太陽升起之前就背著一大捆畫布和顏料奔向田野,他從來不戴帽子,眼睛中放射著熾烈的火焰,從來不與任何相遇的人說話。傍晚的時候他回來了,眼睛就如燒光了柴的火洞,頭頂被曬的透紅,頭上不多的頭髮都豎立著,掖下夾著一幅顏料還沒有幹的畫布。人們看到他的時候,都在交頭接耳:這個瘋子來了!
這一年的年底,被太陽灼烤了將近一年的梵谷再也忍受不了陽光的熾烈,一種不可遏止的躁動攫住了他的靈魂。他手拿一把剃刀,在田野裡四下巡行。他的朋友高更此刻就在他的身旁,他衝向了高更。但是在高更冷靜的目光下他退縮了,突然間,他揪起了自己的右耳!可憐的梵谷的右耳朵,在鋒利的剃刀下離開了那個已經瘋狂的頭顱。
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個他們眼裡的瘋子,就是人類世界最偉大的畫家梵谷,就是在這個時期,就是在這片美麗的田野,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油畫作品《向日葵》誕生了!
也就是在《向日葵》誕生一年以後,37歲的梵谷悄然走向小鎮外的一片麥田,用一把左輪手槍,對準自己的腹部扣動了扳機,告別了我們的世界。遺憾的是,這位偉大的畫家,到死也沒有賣出自己的一幅作品,除了供養了他一生的弟弟之外,在他的有生之年,沒有一個人懂得他的價值。他的弟弟為了鼓勵哥哥,偷偷地委託畫商花4英鎊買了一幅畫,讓哥哥知道有人喜歡他的作品。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100年以後,他的《向日葵》以420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蝴蝶花》在美國拍賣了5350萬美元,那幅《沒有鬍鬚的梵谷》更是創出7150萬美元的天價!天堂裡的梵谷聽到這個消息,是應該哭泣還是應該慶賀呢?
今天,在梵谷的家鄉,荷蘭的曾德特小鎮,公路兩則連綿數百裡的土地上全種上了向日葵,以此迎接每年大批為梵谷而來的世界各地遊客。曾德特小鎮以這樣一種全世界絕無僅有的特殊方式,來紀念這位給向日葵注入了人的血液的偉大畫家。
梵谷於1853年3月30日生於荷蘭北部曾德特鎮一個牧師家庭,他自幼性格孤僻、緘默木訥而靦腆。11歲到16歲上學,然後在他叔叔的古匹爾公司幹了3年,而後又在倫敦待了兩年,去過許多國家和城市。18歲的梵谷已立志做一名優秀畫家了。家裡的親人都不贊成他作畫,只有弟弟理解並支持他。他曾對弟弟提奧說:「我有一種作畫的強烈衝動……」 他起初師從海牙畫家莫夫,在學習中他對荷蘭畫家倫勃朗和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米勒的藝術產生了濃興趣,並認識到藝術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在法國南部的阿爾,結識了一批印象派畫家,接觸了許多知名畫家的作品,並深受印象派和日本版畫的影響。正是在在阿爾期間,他畫出了《向日葵》、《阿爾的吊橋》、《開花的果園》、《夕陽和播種者》、《收穫景象》、《郵遞員羅林》、《伽賽醫生像》等傳世佳作。
梵谷似乎從未畫過高貴的題材,進入他的畫面的,多是凡俗的花——如向日葵,他就一畫再畫。他說,「除了畫鄉村的生活以外,我沒有別的願望了。」《吃土豆的人》就是他這個時期的作品。
畫上一家農人圍坐在狹小的桌子前,屋子矮小簡陋,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一家人在辛勤勞動,之後所享用的晚餐僅僅是幾顆土豆。畫中寄託了梵谷對窮苦人的深摯感情。畫畫以後的梵谷覺得世間的一切景物都是美的。
梵谷在他的書信裡寫道:「一個勞動者的形象,一塊耕地上的犁溝,一片沙灘、海洋與天空,都是重要的描繪對象,這些都是不容易畫的,但同時都是美的。終生從事於表現隱藏在它們之中的詩意,確信是值得……」 曾在梵谷畫中出現的伽賽醫生說過:「梵谷的愛,梵谷的天才,梵谷所創造的偉大的美,永遠存在,豐富著我們的世界。」
梵谷在他生命中不到十年的藝術生命裡畫出了近千幅幅作品,這對於一個油畫家來說創作量幾乎是不可想像的。而且,一大批畫作都是精美絕倫的傳世之作。對於一個沒有人理解,一直處在周圍人們的嘲笑與譏諷中的人來說,他不可遏止的動力在哪裡?有誰能夠真正地走近他,弄懂他?翻譯《梵谷傳》的余光中曾說到他譯《梵谷傳》時生了大病,「在一個元氣淋漓的生命裡,在那個生命的苦難中,我忘了自己小小的煩憂。」
梵谷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一個天才,他甚至不敢把自己稱作畫家。他的藝術知音惟有自己做畫商的弟弟。當自認為畫出了人間最傑出的作品之後,孤獨的梵谷選擇了死亡結束自己無邊的孤獨。梵谷一生最為幸福的,也許就是他有一個懂他支持他,能夠終生接濟他的弟弟。他不會管理金錢,弟弟每月給他寄的錢一般他半個月就花光了,弟弟無奈不得不改為半月郵寄一次,後來改為一月郵寄三次。
可貴的是,梵谷儘管一生都生活在貧困線附近,但是他從來也沒有想過放棄繪畫改做其他能夠掙錢的事情。他的弟弟提奧是梵谷生活上的唯一資助者,也是藝術上的唯一支持者。提奧有著很高的藝術鑑賞能力,他始終認為哥哥的作品是一流的傑作,他把哥哥的畫作都專心致志地收藏起來。
現在,在梵谷去世百年以後,他的出生地荷蘭和他的自殺地法國,爭相把梵谷認作自己的國民,為他建造規模宏大的美術館。梵谷生前曾有一個心願「總有一天我會找到一家咖啡館展出我自己的作品」,相信生前孤獨落寞的梵谷地下有知,當可以幸福地微笑了。
梵谷用偉大的才華與苦難抗爭,儘管他沒有等到掌聲響起就揮淚而告別了世界,但是,他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最終走上了人類世界的藝術頂峰。
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我們生來就是孤單
不管你擁有什麼
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讓我再看你一眼
星空和黑夜
——《梵谷先生》
我是@九鼎君,世界500強企業多年高管,擅長營銷管理和人性洞察,喜歡讀書和交朋友,願與您一起人生道場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