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2021-12-27 時光心理

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文化的衝突和物質的誘惑無時無刻不在擾動著我們的心靈,我們常常都能體驗到憂愁、焦躁、不安、憤怒等各種不良的情緒,有人甚至因為心理的失調而付出生命的代價。人們也嘗試用物質的方式進行調整,但往往並不能奏效:健身運動並不能減輕心中的憂慮;旅遊歸來沒多久依然心身疲憊;柔軟的水床並不能帶來安逸的睡眠;豪華的房間也消除不了夫妻的分爭。

於是有人提出,現代人要學習一種新的生存技能——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幫助自己化解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心理壓力。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說簡單一些就是提高自己心理調節的能力;說複雜一些,就是在自己的意識裡要有一個特殊的角色,擁有精神中的「第三隻眼睛」,理智地觀察自己情緒的變化,尋找心理擾動原因,照亮正確的道路。就象西方傳說中每個人都擁有的「守護天使」,在關鍵的時刻給予自己智慧,幫助自己正確地應對紛繁複雜的現實,不至於迷失方向。

 

上世紀,英國有個名叫艾理斯的著名心理學家,他創立了「合理情緒心理治療法」。他的方法與其他學派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他主張人們通過閱讀專業的書籍、組織小組討論和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來學習一套特殊的、合理的、健康的思維方法,以此應對壓力造成的情緒困擾。他應該是「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最早的提倡者。他提倡人們要象「學習一門外語」一樣學習新的思維方式。他老人家很有預見性,以前人們常說英語和電腦是國人新世紀的「敲門磚」,現在看來自我心理調適這第三塊「磚」也是很有必要的。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用健康的思維方式替代不健康的思維方式。例如,讓兩人觀察同一隻杯子,如果一個人注意到微小的斑點,另一個人注意到柔和的色澤,前者的思維模式就可能比較悲觀,而後者對事物積極的方面更為敏感,是一種健康、樂觀的思維方式。學習觀察事物積極方面就成為一種重要的訓練。

 

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還要學會觀察與心理壓力相關的現象。比如你如果感到胃痛,通常的反應就是去看消化科醫生,開一大堆胃藥回去服用。通過「第三隻眼」的觀察,看到原因可能是新來了個苛刻的上司,常常對自己表示不滿,巨大是壓力下形成了胃痛。智慧的觀察能讓你看到心理與生理的聯繫,看到協調工作關係才是解決胃痛的根本。

 

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還要多了解相應的專業知識。清華大學有個學生,曾有一段時間為「抑鬱症」所困,嚴重的時候看到窗戶就想跳出去自殺,由於他具備一些心理學的知識,知道這種情形是心理疾病的一種表現,於是趕緊向專業人員求救,迅速得到藥物治療,生命得以保全。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據了解其中大多數人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將來從事這個職業,而是為了學習心理知識,促進自我的成長。的確,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這個世界,進一步塑造和諧的自我、和諧的人生。

我們相互邀請,

共同投入、打開和享受改變。

專注於心理諮詢師與心理愛好者真實的成長與收穫。

長按二維碼,關注時光心理

相關焦點

  • 讀後感|賈昭琴:讀《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有感
    我知道是我的心理有了問題,但是又難以逃避,因為情緒始終控制著我的行動,對看不慣的人和事下意識地就會躲開,眼不見心不煩,有時會很消極。應該怎樣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對待人生呢?我期望這本《做自己的心理醫生》給自己帶來啟迪。      這本書的作者是墨羽,在書的封面下面寫著一段話:「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心情。
  • 心理醫生真的有用嗎?
    但人們的深層心理其實是害怕承認自己需要心理諮詢或治療的,因為大家會認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諮詢,而大部分人都不認為自己的心理問題到了那麼「惡劣」的程度。多數人把「做過心理諮詢」這件事,看成醜聞一般的存在。
  • 大學生上學三月後患上抑鬱症 心理醫生:選自己興趣的「小路」走
    他常感覺疲乏,無法集中精神,體重下降,覺得自己無能,活著沒什麼意思,前陣子甚至提出退學。家人帶他到仙嶽醫院尋求幫助,小峰被診斷為「中度抑鬱症」。醫生勸說小峰繼續回去上學,成績好與不好並不重要,至少把「社會參與」當作一種治療。小峰並沒有按照醫生說的去做,他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社會參與」。
  • 走進心理醫生——心理故事
    我是不是因為心理不健康啊?胡思亂想的太多了吧!當我把感到自己心理不健康的想法傾訴給好友小靜聽時,她很自豪地把她的心理醫生——周強老師誇讚一番,說她今天的進步與改變大多數都是在他的正確心理輔導下而得來的,當我聽完她的講述,我的心也動搖了,我是不是也要去見見周強老師做心理輔導呢?
  • 「麻煩你能不能給我介紹個心理醫生....」
    這個人也是做心理培訓和諮詢的,逛她的朋友圈有一種微商的視角感,宣傳自己的聊天對話、曬自己的榮華富貴,然後就是教人如何用心理諮詢賺錢,目標是賺一個億。又是讓人倒吸一口冷氣…事件三社群裡去年進來一個做心理學的夥伴,我特別仔細認真地端詳了他的頭像,觀其面相,沒有明顯異常。最開始的時候此人天天在群裡分享「每天學點心理學」的內容。挺好的嘛,不過後來發現內容越來越偏激。比如下面這一段,我截取了一小段做例子。
  • 東莞心理醫生一般價格多少 東莞到哪裡找心理醫生
    東莞心理醫生一般價格多少 東莞到哪裡找心理醫生你又該放多少時間在你自己的。
  • 《心理界限》,做不輕易讓步的自己!
    是不是你經常為了做一個老好人,而最後放棄做自己?所以,今天給大家講一本書叫做---《心理界限》,做不輕易讓步的自己!你們知道嗎?之所以很多人痛苦了一輩子,就是因為他沒有把心理界限搞清楚,每一次做任何事情都委屈求全,所以他放棄了做自己。
  • 東莞諮詢一下心理醫生 東莞心理醫生的費用多少
    東莞諮詢一下心理醫生 東莞心理醫生的費用多少和右手各握了一個選擇,是不該發生的,並邀我去見他
  • 成都哪裡可以看心理醫生,去醫院看心理醫生需要掛什麼科
    核心提示:是醫生又和心理掛上鉤的,就是精神科醫生。患者如果是有精神心理問題,要看精神科,或者是精神衛生中心。如果經過醫生診斷是一種精神疾病的話,就需要服藥治療。如果不是疾病,就需要去心理諮詢中心找心理諮詢師做心理治療。   成都哪裡可以看心理醫生?
  • 十年磨一劍,做有「度」的心理醫生—記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學科帶頭人李玉煥
    她就是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醫院李玉煥主任。曾經的厭學男孩如今級部前10名當見到李玉煥主任的時候,她剛送走當天的最後一批病人。縱然臉上寫滿了疲憊,她卻感到心裡滿滿的,很充實。跟其他領域的醫生不同,作為一名心理醫生,她給人的印象是神秘而端莊。整個採訪過程,她一直保持微笑,處處為病人考慮。
  • 給孩子做心理測試,為什麼效果適得其反?
    所謂性格測試、心理測試,甚至什麼命理、星運,都有這樣的效果:弄不好,就成了貼標籤。好的標籤無所謂,比如,摩羯座有個標籤,貌似是比較隱忍、實幹,能堅持。如果你是這個星座,然後給自己貼上了這樣的標籤,就容易形成正面的心理暗示。
  • 為什麼我超愛看心理醫生?
    ,我也不希望帶給他們太多的負面情緒,所以心理醫生充當了我的垃圾桶,每逢失戀、被小人所害、或者單純的心情不好,我都會找我的醫生去聊一聊。我愛看心理醫生這個習慣,其實是從20歲開始的。當時的我,和初戀分手了,本以為在宿舍裡大哭個幾天就會好,但對方立馬找了個學妹做新女友,她比我漂亮,比我高,還比我年紀小,所以,自尊心極強的我,連哭都不準自己哭,我就像沒事人一樣,除了上課就是去圖書館,就這樣過了兩周,我徹底的崩潰了...
  • 蛤蟆和蒼鷺:抑鬱症患者和心理醫生,共同演繹一個心理諮詢療
    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會給你真實答案。01這是作者最著名、最暢銷的一本大眾心理學著作初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粗以為是本童話,不過細看就會明白。這是作者為讓普通讀者,能了解深奧的心理學理論,明白心理諮詢是怎麼一回事,英國資深心理諮詢師羅伯特戴博德撰寫了這本書。
  • 心理醫生視頻疏導患者心理 陪伴他們順利度過「過渡期」
    天山網訊(文/記者 郭玲 圖/記者 尹通元)穿著防護服進病房、在清潔區和患者視頻……自治區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心理醫生在對患者進行心理幹預時,嘗試了多種辦法,最後選定「就近」視頻的方式,截至目前,效果非常好。
  • 學心理諮詢師將來都可以做啥?心理諮詢師報考條件諮詢
    職業定義:心理諮詢師是運用諮詢心理學的專業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增進心理健康的專業人員。像是我們平常在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包括戀愛,結婚,感情生活,職業等等出現的問題導致壓力過大或者有些特殊行為的心理問題,都可以找心理諮詢師。
  • 自殘心理分析 | 除了傷害自己,我還能做什麼?
    在心理門診中,部分來訪者會有一些傷害自己的行為,尤其近年來,「自殘」甚至在青少年中悄然「流行」起來。說起自殘,人們有很多誤解,認為自殘是變態,是不可理喻的,或者小心眼,想不開,或者認為有自殘行為的人都是危險份子,唯恐避之不及。其實自殘是一種很普遍的心理,每個人都有可能產生過自殘的念頭,只是大多數人沒有採取實際行動而已。
  • 凡爾賽體談抑鬱,拆穿凡學的假面|醫生說No.27
    簡單來說,「凡學」就是一種高級且隱秘的秀優越感的表達方式。如此noble and elegant的「凡學」和抑鬱症有什麼關係呢?根據作者——一名精神科醫生的長期臨床觀察,彰顯「凡學」氣息的言論並不新鮮,那就是大眾對抑鬱症幾個常見誤解。今天,我們就逐個拆穿幾種凡言凡語,還原一個客觀真實的抑鬱症。
  • 看心理醫生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
    來自:樂享心理課堂 文中內容摘錄於《心理諮詢與治療》這兩天bilibli上的一位搞笑健身博主分享了視頻——《看心理醫生太作了?》,內容是他去看心理醫生的經歷和感悟,可以說,他把心理諮詢是怎麼回事講得比較清楚了。
  • 【佛經開示】星雲大師:面對疾病,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
    面對各種疾病,希望大家要有一個想法,就是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古德說:「修行人應帶三分病,才知道要發道心。」基本上,會信仰佛教的人,大都各有其因緣。身體有病,當然需要聽從正派醫護人員的指導,採用適當的醫療方法,例如藥物治療、飲食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甚至民俗治療、音樂治療等。也有的病,只要多休息,時間就是最好的治療劑。像感冒這種小病,很多醫生都說感冒是治不好的,因為感冒的種類有一百種之多,哪裡能夠對症下藥?所以醫方只是一種安慰,如果自己懂得,感冒了,多休息、多喝水、少出門,這就是治療。
  • 「就你,還需要看心理醫生?」
    深圳市心理諮詢行業協會親子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深圳電視臺《第一調節》欄目特邀觀察員·深圳電臺交通頻道《職場心理》欄目特邀嘉賓。跟隨心理學多種流派大師系統研修動力學治療(依戀理論、客體關係理論、精神分析等)、動力式系統家庭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後現代心理治療等多種心理治療技術。尤其擅長將自體心理學、動力式系統家庭治療、和後現代敘事療法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