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微流控晶片的血液成分分離(上篇)

2022-01-05 MEMS拓荒者

【背景介紹】


    血液作為臨床診斷中最普及的樣本,包含了人體中極大比例的生化指標,適用於如免疫診斷、臨床生化、分子診斷和血液診斷等多種研究。血常規,是最基本、最常見的血液檢測,作為醫生臨床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手段之一。由於血液複雜,傳統的全血細胞計數一方面需要通過自動化血液細胞分析儀或流式細胞儀來實現,且基本局限於在醫院及研究院所由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另一方面,針對分子層面的病理分析檢測,血液需要通過離心、分餾、溶解、稀釋等多個步驟處理,在運輸及操作的過程中存在由於不當操作而引起誤差的風險。因此開發集中化的微流控及時診斷檢測器件可以極大的解決了當前的問題,包括提升了檢測的精準性以及減少操作任務的誤操作情況。


【全血到血漿的分離】


    血漿中含有疾病、生化檢測大量生化指標,全血樣本提取後需及時分離,-70℃條件下保存。一個月內進行實驗可以-20℃保存,期間不能反覆凍融。凍融過程中的溶血現象會嚴重影響檢測物的指標。溶血釋放的胞內組分往往容易影響本底,甚至出現假陽性,而蛋白酶的釋放可能導致目的蛋白的降解最終影響結果,目的蛋白的大小、穩定性、特異性(相對抗體而言)又影響其自身與酶標板的吸附、自身降解、自身與抗體的結合率等等。有文獻指出,針對同一人的血清和血漿樣本抽提的miRNA總量,血清提取總量要顯著高於血漿,意味著製備方法也會影響這些微量分析物的抽提。目前從報導的文獻來看,從全血中分離血漿的主要挑戰就是儀器無法做到小型化以及集成化,另外也並沒有很好的集成化的產品可以做到將全血分離出血漿並完成片上的生化分析。

    血漿富含各種疾病的生物標誌物:循環核酸(CNAs)、蛋白質、代謝物、病毒……所以將血漿從全血中分離出來在生物醫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CNAs或一些蛋白質與癌症患者的病理學相關,它們可作為評估惡性腫瘤治療有效性的診斷工具;CNAs還可以用於非侵入性診斷或測試。由於血細胞的存在對這些生物標誌物的精確檢測和進一步分析具有很大的幹擾,所以要求分離出的血漿具有很高的純度。



【利用微流控的方式實現血漿的分離】


    離心和過濾是最傳統且廣泛應用的兩種血漿分離方法,但是它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離心法耗時耗力,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操作,高速的離心旋轉可能會裂解血細胞,甚至會對血漿中的目標分析物造成損害,而過濾法有嚴重的堵塞問題。

    在微通道中需要相當工作距離才能夠實現有效沉降:①佔據空間;②血液流動距離過長,可能發生的堵塞或凝結影響沉降效率。通過確定性側向位移、慣性力、粘滯力或迪恩渦等流體力學的方式使細胞受到橫向偏移力,從而實現血細胞與血漿的定向聚集與分離,這種方法的問題是通常需要負壓泵或流體泵實現血漿的持續分離,不易於整體分離裝置的微小型化。另外現有的微流控晶片方法都是基於牛頓流體的特性,需要藉助外界的力場或複雜的管道設計來實現粒子聚焦,而我們發現廣泛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非牛頓流體在微流控晶片中對粒子或細胞具有更好的聚焦作用。非牛頓流體其本身具有的粘彈特性,使其對粒子和細胞的聚焦不需要外界的力場和複雜的管道設計,而且非牛頓流體的製備又非常簡單。

    

【未來產品的展望】


    下面這個圖展示的是一種基於微流控晶片的血液分離裝置的示意圖,分別包含全血樣本入口和緩衝液入口,全血樣本流到分叉區(橙色區)後,血漿和紅細胞分別被提取到血漿區和紅細胞區。WBC 流向主通道並被困在 WBC 區(如圖a所示)。圖b展示的是血漿區域以及紅細胞區域的照片,綠色顆粒是填充珠,紅色顆粒是紅細胞。 圖c展示的是捕獲的白細胞以及白細胞的區域圖。

    針對及時診斷的床旁檢測產品,尤其是對於用戶而言,最好是微型化,傻瓜式操作的小儀器,不需要專業醫護人員,樣品的提取以及檢測等都需要做簡化,被動微流控晶片具備了上述的優勢但是在產品的成本以及應用上也面臨了不小的挑戰。

   

相關焦點

  • 【綜述】微流控晶片反應器:從簡單到智能
    在此背景下,微流控晶片反應器(microfluidic reactor,microreactor)應運而生,並以其獨特優勢,在合成方法學、藥物篩選以及大規模應用等諸多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Merits and trends in chemical synthesis」的邀請綜述,系統討論了微晶片反應器中的化學過程,並闡述了「晶片上的化學合成」由單晶片反應器向模塊化集成系統的發展邏輯與趨勢。作者結合其在微流控晶片可控組裝納米顆粒及抗腫瘤藥物篩選的研究基礎(Angew. Chem., Int.
  • 趙遠錦/商珞然《先進材料》仿生腎臟清潔的多孔凝膠及微流控晶片
    b)嵌入人字形微流控晶片中的MIPIOP用於多種血液生物分子清潔的機制。具有多個分子結合位點的MIPIOP首先通過組合印跡過程製備,如圖2a所示。具體而言,首先通過在微流體乳液液滴中密閉組裝來製備二氧化矽膠體晶體珠(SCCB)。SCCB表面的二氧化矽納米顆粒具有豐富的矽烷醇基團,因此能夠吸收帶正電荷的矽醇溶菌酶通過靜電相互作用。
  • 開放式微流控研究重要進展,可編程毛細作用控制微流體
    科學家經常從他們周圍的自然界汲取靈感。
  • 36氪首發|探索微流控凝血的藍海市場,「普施康」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
    普施康成立於2014年,它專注於微流控凝血領域,此前36氪對其有過詳細報導——其核心定位主要體現在以離心微流控作為技術平臺,結合微量全血分離功能,探索凝血(即血栓與止血)、化學發光免疫等領域的醫療應用,包括POCT檢測儀器、微流控盤式晶片和配套的診斷試劑,並將其應用於大醫院急診、中小醫院、社區基層醫院、臨床科室和移動醫療新型診斷系統等場景
  • 杭州梓銘:晶片上的分子實驗室——核酸檢測實現POCT化
    歷時五年的產學研之旅微流控晶片(亦稱晶片實驗室)技術,是指在方寸大小的微晶片上加工微通道網絡,通過對通道內微流體的操縱和控制,實現化學和生物實驗室的功能。自上世紀90年代興起以來,微流控晶片技術研究取得了快速發展,被列為21世紀最為重要的前沿技術之一,被認為有可能為生命科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帶來顛覆性改變。
  • 血液成分的製備
    根據全血離心後分層的原理,可以將各層中不同的血液成分分離、製備成成分血,這樣就可以合理利用血液資源,滿足患者對不同成分血的需求,提高治療效果。  (二)血液成分的分離策略  目前血液成分的分離策略主要有離機血液成分分離和聯機血液成分分離。
  • 旌準醫療:專注分子診斷,聚焦血液腫瘤精準診斷
    血液腫瘤類型紛繁複雜,淋巴瘤、白血病等幾十種血液腫瘤的病理診斷都不輕鬆,「不像乳腺癌、甲狀腺癌等實體瘤有專門對應的乳腺科、甲狀腺科,醫生只需要將患者的腫瘤組織手術取出來後,統一拿到病理科進行診斷即可;血液腫瘤卻是經由血液科初步臨床診療後,送到血液科自己的實驗室進行分子病理檢測與診斷。」葉鋒介紹道。
  • 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紅細胞保存液含有紅細胞的營養成分,不僅有利於紅細胞保存,而且使紅細胞適當稀釋,黏稠度降低,便於輸注。(2)洗滌紅細胞全血或懸浮紅細胞經過離心後,將上層血漿或添加劑及白膜層去除,再以無菌等滲溶液洗滌3次,加入適量無菌等滲溶液或紅細胞保存液混勻製成,其特點是血漿蛋白含量很少。血小板(1)濃縮血小板從採集的全血中分離出血小板,並以適量血漿懸浮製成。
  • Small|樹葉器官晶片:集成仿生血管系統的器官晶片
    本文介紹了一種仿生血管系統的微流控晶片,用於支持血管化人體器官的培養。兩位通訊作者分別是來自於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賀健康老師(http://gr.xjtu.edu.cn/web/jiankanghe),和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趙昕老師(http://zhaobiomaterialsgroup.com/Team)。
  • 特色診療之精準血液分離淨化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鵬海醫院新近引進了精準血液分離淨化技術,通過這一國際領先的物理治療手段,為諸多「三高」患者及亞健康人士帶來了福音。正常血管與動脈硬化血管的對比高血脂的危害  精準血液分離淨化技術原理:  血液在封閉的一次性使用產品中,通過血泵將全血採集到離心杯內,由於血液的各組成分的密度不同,離心杯在離心杯內高速旋轉進行血液成份分離
  • 「晶片大腦」是什麼?科學家提出了「憶阻性神經混合晶片」這一概念
    該概念基於神經細胞技術和微流體技術交叉處技術組合的現有和前瞻性解決方案,這些技術使「空間有序的活動神經網絡」成為可能。結合CMOS兼容技術製作微電極矩陣和記憶器件陣列,這種集成方法可以用於實時記錄、處理和刺激生物電活動。
  • 【材料】給血液分離膜一雙「慧眼」
    而疾病的臨床檢驗中,血液檢測是目前已知檢測手段中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但這樣的檢測耗時較長且無法即時報告生理指標,導致人們通常不會主動選擇進行疾病篩查,是否能有一種技術能實現快速的臨床檢驗及疾病診斷呢?近日,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金萬勤教授團隊通過調控無機材料在陶瓷表面的納米自組裝行為,製備出了可用於血液快速分離並同時精準檢測的分離傳感膜。分離膜自20世紀60年代起已作為人工臟器的核心材料在醫療領域廣泛應用,如人工腎、人工肝、人工肺等,其對血液的分離作用並不稀奇。
  • 基於netX90晶片實現PROFINET從站開發(二)
    上期為大家介紹了netX90作為單晶片解決方案的實例,對於客戶來說,單晶片解決方案最直觀的優勢就是節約成本,不需要額外配一個MCU,單個晶片就可以實現PROFINET從站開發。當然,netX90也可以作為配有HOST CPU的通訊協處理器,僅實現通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