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良好的婚姻需要經營

2021-02-08 無戒學堂

泰國作家察高吉迪說過:人一旦成為慾念的奴隸,就永遠也解脫不了了。

在一段婚姻中,人們很難保證這段感情的新鮮度,然而有人因為克制選擇了堅守,有人卻因為欲望選擇了背叛。

法國作家福樓拜筆下就有這麼一位女性,她因極度追求內心的欲望,最終走向了服毒自盡的結局。

電影《包法利夫人》改編自其同名小說,帶我們走進了一段可悲的婚姻。

對現狀的極度不滿

主人公愛瑪是一位極具魅力的女子,而她的心也同樣充滿了激情,她渴望小說般火熱的愛情,也嚮往奢華浪漫的貴族生活。

「她愛教堂是愛裡面的鮮花,愛音樂是愛裡面浪漫的歌詞,愛文學是愛裡面感情的刺激。」

可惜她只是一位農家女。

愛瑪的父親是一片農場的場主,由於身居鄉下,他希望女兒能接受貴族教育,便在早年將愛瑪送去高等學校讀書,但因她不遵守院內繁重的條令,最終不得已接回了家中。

或許是因為這段接觸上流社會的經歷,她愈來愈對生活的平靜感到煩躁,同時對愛情的嚮往更加強烈了。

恰巧此時父親腿骨折了,因而結識了醫生查理包法利。

包法利先生對愛瑪一見鍾情,最終兩人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查理是一位老實本分的鄉醫,生性木訥,也不懂那些浪漫的情詩,唯一能滿足愛瑪的只有他那還算殷實的家產。

平淡乏味的生活讓她厭煩,無趣單一的丈夫讓她疲倦,她覺得自己是最不幸的人,終日鬱鬱寡歡。

愛瑪的婚後生活平淡無奇,這也像極了大多數的普通家庭,她不懂生活最終就是柴米油鹽,也不珍惜丈夫的溫柔體貼,一心只想著花花世界的物慾橫流。

其實丈夫真的有那麼無趣嗎?我想也不是的,他對愛瑪的愛與照顧都留在了日常的生活中,雖不轟轟烈烈,卻是細緻入微。

彼得狄雄說:婚姻的難處在於我們是和對方的優點談戀愛,卻和他的缺點生活在一起。

但既然選擇了彼此,就應該互相包容,共同進步。婚姻是陪伴,不是激情,枯燥無味不能成為背叛的理由。

走進欲望的深淵

丈夫為了能讓愛瑪高興,變賣家產搬到了永鎮居住。

永鎮比他們之前所在的鄉村更加發達,也更加接近愛瑪想要的環境。

新的生活讓她又活了過來,不久後認識了年輕的學習生萊昂,兩人情投意合,曖昧的情愫瞬間迸發了出來。

這讓愛瑪越發對丈夫感到厭惡,對當下的生活感到不滿,她憎恨自己的婚姻,同時也備受道德的煎熬。

這段沒有坐實的精神戀愛,隨著萊昂的求學結束了。

然而留給她的則是對愛情更深的渴望。

在一次展覽會上,成熟英俊的魯道夫對愛瑪說了很多情話,此時的她已無力抵抗愛情的滋養,陷入了愛河。

就這樣,每當丈夫出門看病時,她就偷偷跑去魯道夫那裡尋歡作樂。

這段不光彩的婚外情,逐漸隨著魯道夫的拋棄走向了終點。

愛瑪傷心欲絕,她生病了,丈夫為了照顧她整日寸步不離。

泰戈爾曾說:鳥翼上繫上了黃金,鳥就飛不起來了。

面對欲望,愛瑪就如同繫上了黃金的鳥兒,慘痛的結局早已註定。

在那之後,她又陷入了悒悒不樂的情緒之中。

一次機緣巧合下,她再次與萊昂相遇了,兩人的激情瞬間點燃,她又一次背叛了丈夫。

愛瑪一次次向欲望屈服,卻不考慮這享樂背後的代價。同樣她也不懂得克制自己,而是盡情的享受著愛情所帶來的快感。

作家高爾基說: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艱難、困苦。

顯然,愛瑪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悲慘的結局

愛瑪在她的兩段婚外戀情中,不僅滿足於自己對愛情的渴望,同時也在期間不斷購買大量的華麗服飾,與一切能讓她更美的東西。

虛榮心蒙蔽了她的雙眼,即便是借錢也絲毫不肯降低生活的質量,而丈夫的家產也被揮霍一空。

最終她接到了法院的傳票,欠下了一大筆錢。

愛瑪首先找到的便是情夫萊昂,她希望對方能償還這筆債款,但萊昂搪塞著拒絕了。

走投無路的她想起了之前的愛人魯道夫,她懇求他幫忙,可被再次拒絕了。

影片結尾,在愛情與生活的雙重打擊下,愛瑪選擇了吞食砒霜自盡。

回顧愛瑪的一生,她對生活永遠充斥著不滿,丈夫的愛並未讓她迷途知返,而情人的浪漫也並沒有真正填補她內心的空缺。

試想一下,如果愛瑪結婚的對象是某個情人,她的婚後生活就會很幸福嗎?

我想也不一定。

張小嫻說過:愛情使人忘記時間,時間也使人忘記愛情。

當戀愛的激情被生活衝淡,愛瑪會再次尋求新的刺激,而悲劇將會一遍遍重演。

老話講「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把握住當下才是永恆的幸福。

好的婚姻需要經營

愛瑪的丈夫查理在她之前有過一段婚姻。

從小懦弱順從的查理在母親的安排下,與一個年長自己的老寡婦結婚了,原因很簡單:她繼承了一筆數目不小的遺產。

這場名存實亡的結合讓查理苦不堪言,他厭惡寡婦乾枯的身體,受不了她沒日沒夜的抱怨與嘮叨。

幸而寡婦最終因病去世,才結束這段令他痛苦的婚姻。

其實愛瑪與查理是相似的,他們在婚姻中都有著不滿,卻不去解決出現的種種問題,而是一味的逃避生活,最終導致夫妻雙方的距離愈加遙遠。

於丹說:笨男人笨女人結婚;笨男人聰明女人離婚;聰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聰明男人聰明女人浪漫愛情。

的確,智慧的人懂得愛情的倦怠期,他們知道怎樣去維持一段婚姻的穩定。

愛情中的伴侶時而是戀人,時而又是親密無間的朋友,這便稱得上是良好的戀愛關係。

世事大抵是十全九美,而生活的價值在於我們如何去使用它,正如莎士比亞所言: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個字——現在。

作者也在告訴我們:欲望永無止境,珍惜當下才能有所收穫。

作者:千雅 一個熱愛生活的大學生,喜歡用文字分享生活。

相關焦點

  • 《包法利夫人》,基於「婚姻小說」的立場,尋找關於婚姻愛情啟示
    從愛瑪與包法利婚後不同的感受中,淺析能夠致使婚姻不幸的因素《包法利夫人》這部作品的故事情節概括起來並不複雜,普通的年輕醫生查理·包法利,在母親安排下,娶了一位45歲的寡婦杜比克夫人(艾洛伊絲),本是為了貪圖寡婦每年的固定收入給包法利一個更穩定的生活,後來卻發現寡婦對財產的事實有所隱瞞,包法利父母得知真相後與其爭吵,寡婦因此被氣死
  • 包法利夫人 | 愛情小說是女人的色情片?
    比如包法利夫人,閨名愛瑪。愛瑪的父親經營一家農莊,十三歲時被父親送到修道院接受教育,修道院裡有一個老姑娘,是一個貴族世家的後代,她會唱前一個世紀的情歌,講新聞,私下把圍裙口袋裡藏著的小說借給大姑娘看。鄉鎮醫生查理·包法利到農莊醫腿病認識了美麗愛幻想的愛瑪並求婚,愛瑪成為包法利夫人。查理醫生是一個講話如柏油馬路一樣平淡無趣的人,用老實人的手段竭心全力滿足她,但是包法利夫人無法真心愛上這個平庸的醫生。
  •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即居斯塔夫·福樓拜,是法國著名作家,出生於一個醫生世家,家庭條件還算不錯,他的醫生文學作品並不多,最負盛名的當屬於《包法利夫人》了。《包法利夫人》講的是一個喜歡幻想、愛慕虛榮的農家女孩艾瑪嫁給鄉村醫生包法利後,不滿現實生活婚姻中乏味平庸,多次出軌,最後導致自己欠下巨額債款,心灰意冷之下服毒自殺的故事。
  • 蘇童:談談《包法利夫人》| 大家
    在《包法利夫人》中,這個人物是艾瑪,艾瑪就是福樓拜退出小說後留在裡面的一個幽靈。艾瑪是福樓拜的幽靈,所以福樓拜自然就是包法利夫人!我們還是來談談人物,《包法利夫人》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艾瑪這個女性形象、這個人物在一開始,作者沒有把她作為一個重點來敘述,感覺她是隱藏在包法利先生的身後,突然跳出來的,跳出來以後燈光就一直打在她身上了。小說的一開始寫的是包法利先生的青春,少年時代、第一次婚姻。
  • 《包法利夫人》:你不懂,我便墮落
    這是包法利夫人的個人想法。本身沒有對錯,但它與她所處現實構成的矛盾,導致婚姻不幸,將她摧毀。《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經典之作,被列入世界十佳小說。這是一個不幸的故事,也是一個道德悲劇。站在道德高點進行譴責容易,卻也無趣。拋卻世俗評判標準的束縛,冷靜一點,包容一點,或許更能理解人性這本大書。
  • 《包法利夫人》:精神不同頻,是婚外情最重要的原因
    的確,在現代人的婚姻生活中,婚外情成了隱形殺手之一。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婚姻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早在19世紀的法國,福樓拜先生的名著《包法利夫人》,就很細緻入微地描述過這個問題。1,《包法利裡夫人》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接受過貴族教育的農家女愛瑪,婚前曾閱讀過大量的愛情小說,對愛情和婚姻充滿了浪漫的幻想。成年後,他嫁給了一個勤勉務實的醫生包法利。婚後,她失望地發現:丈夫是一個木訥和乏味的人,他不懂她,也幾乎跟浪漫不沾邊。他們的精神世界,幾乎都不在一個頻道上。
  • 《包法利夫人》③ | 婚姻裡,這種女人活得最累
    文 | 《包法利夫人》 · 主播 |安靜
  • 《包法利夫人》:法國文學巔峰之作
    這個悲劇故事的戛然而止,讓我遲遲無法入眠。這部法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長篇小說,講的農村少女愛瑪,嫁給了平庸無能的鄉村醫生包法利後,對丈夫和婚姻逐漸失望,被自己的欲望裹挾,出軌、背叛,邁向墮落的深淵,最終被高利貸的逼迫,服毒自盡的悲劇。
  • 《包法利夫人》:少女愛瑪的黑暗墮落史
    福樓拜在完成《包法利夫人》後,坐在家門口大哭。朋友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包法利夫人死了。」我很理解他的心情。我覺得每個對生活現狀不滿意的人,每個受過求不得之苦的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包法利夫人的影子,也包括我自己。
  • 包法利夫人為什麼一定要自殺?
    福樓拜在完成《包法利夫人》後,坐在家門口大哭,友人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包法利夫人死了。友人好奇的問,包法利夫人是誰。他說,是我新寫的小說裡的一個角色。友人接著說,你是作者,你可以不讓她死啊。他說,不行,她不得不死。讀過《包法利夫人》的讀者,都會贊同福樓拜的觀點。
  • 《包法利夫人》:艾瑪所追求的愛情,或許根本不存在
    《包法利夫人》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家福樓拜的代表作,這一部小說已經問世,便飽受爭議,甚至有人因為覺得這部小說有傷道德風化,而將福樓拜訴諸法庭。《包法利夫人》講述了富家小姐艾瑪在嫁給一位醫生後,覺得丈夫不夠浪費瀟灑,繼而想在婚姻之外尋找愛情的故事,艾瑪自認為是一個愛情至上的女人,為了愛情,她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 包法利夫人:一個浪漫主義者的自我毀滅!
    據說福樓拜在寫完《包法利夫人》之後,坐在家門口大聲痛哭。朋友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包法利夫人死了。圖片來自網絡包法利夫人名叫愛瑪,是福樓拜經典小說《包法利夫人》的女主角。她浪漫,幻想,熱切,繾綣。盲目輕率的婚姻愛瑪雖然出身於鄉村,但是她接受過修道院的教育。從她「別出心裁地想在夜半時分打著火把結婚」以及「央求父親免去鬧洞房的習俗」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有想法、追求浪漫、與眾不同的鄉村姑娘,一個典型的鄉村文藝女青年。愛瑪的丈夫——夏爾·包法利則是一個鄉村醫生。
  • 鹽香風色的《包法利夫人》(上篇)
    我聊《包法利夫人》沒別的,憑的只是資深讀者的直覺,還有小說作者的經驗。我想,即便專家學者,想必也不能就因此說我輕浮孟浪吧?總體上說,我跟莫泊桑觀點相似。莫泊桑把恩師福樓拜的創作手法,籠統地比喻成一種隱性的、無處不在、卻又不知所蹤的神秘力量。如果非要用一個詞概括《包法利夫人》的風格,我絞盡腦汁,勉強想到的就是成語:鹽香風色。     鹽本無香,風亦無色。
  • 《包法利夫人》: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福樓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大學時我應該看過,但具體情節早已忘記了。那時年少的我,應該對書中私生活糜亂的女主角沒什麼好感。這次,因為想看影片《新包法利夫人》,想著還是先看最經典的原著改編,於是找到了1991年法語版的《包法利夫人》,據說是最貼近原著的。影片拍得冷靜而克制。女主從頭至尾一張沒有生機的臉,即使在和情人私會時,也看不出多歡欣。除此之外,其他都挺好。最出彩也最高潮的部分,是影片的結尾,包法利夫人服毒自殺。
  • 《包法利夫人》:家庭、社會、以及個人對女性的影響
    福樓拜的父親有位學生,叫德拉馬爾,原是魯昂市立醫院的醫生,他的續弦夫人嗜讀小說,氣質浪漫、生活奢侈,先後被兩個情夫拋棄,最後因負債而自殺。當時,福樓拜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創作思想體系,在朋友的建議下,他以德拉馬爾的故事為原型,創作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說《包法利夫人》。小說面世後,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 《包法利夫人》提醒男人:有這兩個特徵的女人,再愛也不能娶
    福樓拜的小說《包法利夫人》中,夏爾是一個老實木訥的男人, 妻子艾瑪是個漂亮端莊的女人,夏爾本以為自己是一個幸運的男人,但沒有想到,最後被這個稱為妻子的女人害得家破人亡,唯一的女兒也淪為孤兒。 夏爾對妻子是基於心底的信任與維護,當媽媽與妻子發生爭吵的時候,總是義無反顧地站在妻子這一邊。
  • 《包法利夫人》:漂亮又虛榮的女性,最怕遇見這種人
    英國小說家毛姆在《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裡,聊到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中愛瑪的不幸遭遇時,他說了一句:「很難想像一個市鎮裡(不管大小)竟會沒有一個明智、善良而願幫助別人的人。」由於《包法利夫人》採取全知的視角寫作,身為讀者的我們一眼就看出勒樂是個狠角色的奸商。可是,愛瑪不知道。勒樂第一次拜訪愛瑪主要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向愛瑪推銷時尚服飾。
  • 福樓拜小說《包法利夫人》中,最出名又最無聲的男人
    現代翻譯家、《包法利夫人》譯者、《福樓拜評傳》作者李健吾先生對福樓拜推崇備至,他如是說:斯湯達深刻,巴爾扎克偉大,但福樓拜,堪稱完美。1856年4月,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發表在《巴黎雜誌》,這部用四年多時間完成的小說,甫一發表,就引發軒然大波。
  • 重溫電影《包法利夫人》,淺析愛瑪人生悲劇的根源
    包法利夫人-愛瑪2014版的美國電影《包法利夫人》,取材自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同名長篇小說。成為包法利夫人的愛瑪,現實的婚姻打碎了她美好的愛情夢想。愛瑪嫁給了勤勉、敬業、正直,老實甚至些呆板的鄉村醫生查爾斯.包法利,從此愛瑪成了包法利夫人。新婚夜,丈夫居然不知道幫她解開自己無法解開的束緊腰身的衣服,更沒有她想像中對她狂熱的親吻和黏膩,有的只是本能的需求。
  • 《包法利夫人》現實主義的包法利和浪漫主義的艾瑪在一起就是災難
    《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和艾瑪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卻因為包法利的一次鄉村行醫而認識,最後結為夫妻。01包法利是一個鄉村赤腳醫生,性格軟弱,毫無理想,尊母命娶了一個有財產的寡婦。其實他並不愛這個寡婦,但是卻事事順著寡婦,完全一個唯妻如命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