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樓拜小說《包法利夫人》中,最出名又最無聲的男人

2020-12-16 人物速寫本

居斯塔夫·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繼承了巴爾扎克書寫當代的現實主義傳統,但是在他的小說中,主人公(hero)不再是英雄(hero)或者是追求成為英雄的人物。這位出身醫生家庭的文學大師,他用筆如用手術刀,細緻入微、遊刃有餘地進行小說敘述;「美學就是真實……現實並不屈從於理想,而是適合於理想」,他執著於寫作材料的考證,致力於文本的細節推敲、語言錘鍊。由於福樓拜對極端客觀的追求,他被自然主義作家們尊為「自然主義之父」。

現代翻譯家、《包法利夫人》譯者、《福樓拜評傳》作者李健吾先生對福樓拜推崇備至,他如是說:斯湯達深刻,巴爾扎克偉大,但福樓拜,堪稱完美。

1856年4月,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發表在《巴黎雜誌》,這部用四年多時間完成的小說,甫一發表,就引發軒然大波。

這部小說不僅衝擊了當時所謂的公序良俗,還深刻影響了小說這一文學體裁的發展方向。以至於,「1856年」這個年份,都成了文學史上的一個坐標。就像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清算騎士小說那樣,《包法利夫人》對浪漫主義進行了一次清算,還樹立了現實主義的一些標尺,因此也有人也把福樓拜譽為「現代小說之父」。

《包法利夫人》這部教科書式的大師小說,講述的卻是一個小鎮女子的愛情悲劇。愛瑪是一位富農的的女兒,天生麗質,被父親送進修道院接受上等教育,卻使她沉湎於上流社會浪漫、風流生活的幻想。在嫁給鄉村醫生查理·包法利這個老實人後,愛瑪無法忍受丈夫的平庸,接連出軌小鎮地主羅道爾弗、小鎮青年萊昂,又接連遭到拋棄。放浪的生活,使得愛瑪債臺高築,走投無路之際,她選擇了吞食砒霜自盡。

這部小說的主角,無疑是書名所提的包法利夫人——愛瑪,而最出名的,我卻認為應該是查理·包法利,畢竟初讀者一看到書名,多半都會去想包法利是誰,其次再是他的夫人;甚至很多人可能忘記了「愛瑪」這個浪漫的閨名,也難以忘記愛瑪的夫姓吧。但就是這個最出名的人,又是整部小說中最沒存在感的一個人。雖然小說一開始就是從他開始敘述的,可根據閱讀西方小說的一點不成熟的經驗判斷,最初出場的大概都不是主角。

查理·包法利思想平庸、舉止愚鈍,這樣一個人物形象,至始至終都籠罩著整部小說。他太具象徵性,就像一場戲的背景布,幾乎不參與戲劇,卻不能缺乏。比如愛瑪死後,你會擔心他們的女兒貝爾特怎麼辦?想著羅道爾弗他們會怎樣?卻不太會關心查理·包法利要怎麼樣,他也確實沒有怎麼樣,他不憤怒、不生氣,坦然認為「錯的是命運」。

福樓拜是把查理·包法利寫得有血有肉,可他再有血有肉,也是一個符號般的存在,死水一般的存在,就連死也激不起波瀾。他抱著頭,倒咽下苦痛,無聲無息,直到女兒貝爾特找見他,輕輕一推,「原來他已經死了」。

無論是丈夫還是父親,這個男人都是一個若有若無的存在,可它為什麼要存在?他幾乎只是為了愛瑪的夫姓而生,而土味兒的包法利(Bovary,詞根中「bov」含有牛的意思),也只是為了消解愛瑪這個名字所賦予的浪漫。有人說,他代表著當時那個平庸渾噩的社會,看似沒有給人束縛,也不會給人希望——百多年後當今社會,何其相似。最後,當平庸渾噩的社會的代表死了,孤兒貝爾特·包法利作為新生代,是會陷入深淵,重蹈父親或者母親的覆轍,還是會就此解脫了?不得而知。

福樓拜曾說,「我就是包法利夫人」,在寫死包法利後,他還為之悲傷飲泣。其實他不僅像包法利夫人,或許也像包法利夫人的女兒,而他的父親老福樓拜之於他,既像查理·包法利之於愛瑪,又像查理·包法利之于貝爾特。

老福樓拜是一名醫生是魯昂市立醫院的一名主任外科醫生,母親也是醫生世家出身的,他本人從小就學得細密的分析方法和注重科學的準確性。但他不願囿於父親的統治,「富二代」的優渥生活一直困擾著他的內心。1844年6月7日,第一次經歷癲癇類病症發作後,在寫給詩人、記者朋友路易·科姆南的一封信中,福樓拜說:「您體驗過煩悶嗎?不是一般的、平常的煩悶——此種煩悶來自遊手好閒或疾病,而是那種現代的、腐蝕人心的煩悶——此種煩悶能把一個聰明人變成走動的影子、能思想的幽靈……」

隨後,福樓拜被迫結束了在巴黎的學業,借病專事寫作,為此,父親在塞納河畔給他購置了一棟鄉間別墅。1846年,跟查理·包法利一樣,作為父親的老福樓拜,也悄無聲息地死去,死於大腿蜂窩組織炎後遺症。福樓拜獲得了一大筆遺產,為他幽居一生、任性地進行文學創作,提供了重要的經濟支撐。

納博科夫在《文學講稿》中說,《包法利夫人》所要表現的是人類命運的精妙的微積分,不是社會環境的加減乘除。

相關焦點

  • 《包法利夫人》:一個沉淪於情慾的女人,卻被福樓拜賦予了新生命
    有人說,男人從愛情動作片中得到肉體的釋放,而愛情小說則是女人精神上的致幻劑。那麼,當女人把愛情小說當做生活指南,會造成什麼後果呢?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這本書起初因內容太過敏感,被當局指控為淫穢之作,並被要求刪除一些露骨片段,但福樓拜堅持不刪改一字,經法院審判無罪後,《包法利夫人》這本書頓時賣到脫銷,堪稱「巴黎紙貴」。書中的包法利夫人是一個自私、虛榮、放蕩的女人,她不僅背叛了深愛她、對她百依百順的丈夫,兩次出軌與人私通,為了滿足自己不斷膨脹的虛榮心,還不斷借高利貸購物,最後債臺高築。
  •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即居斯塔夫·福樓拜,是法國著名作家,出生於一個醫生世家,家庭條件還算不錯,他的醫生文學作品並不多,最負盛名的當屬於《包法利夫人》了。《包法利夫人》講的是一個喜歡幻想、愛慕虛榮的農家女孩艾瑪嫁給鄉村醫生包法利後,不滿現實生活婚姻中乏味平庸,多次出軌,最後導致自己欠下巨額債款,心灰意冷之下服毒自殺的故事。
  • 蘇童:談談《包法利夫人》| 大家
    這篇文中,蘇童不吝於表達自己對福樓拜的一腔熱愛,稱其為「偉大的福樓拜先生」,寫下了《包法利夫人》這部「超越完美,經典之中的經典」。他以細膩敏銳的細讀功夫,剖析了這部小說的完美成就,以及它何以超越時空、堪稱記錄人性矛盾的百科全書。前不久,我在復旦大學參加一個中法文化交流,和一個法國作家探討一些文學的問題的時候,那位作家突然冒出一句:「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算什麼東西!」
  • 《包法利夫人》: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福樓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大學時我應該看過,但具體情節早已忘記了。那時年少的我,應該對書中私生活糜亂的女主角沒什麼好感。這次,因為想看影片《新包法利夫人》,想著還是先看最經典的原著改編,於是找到了1991年法語版的《包法利夫人》,據說是最貼近原著的。影片拍得冷靜而克制。女主從頭至尾一張沒有生機的臉,即使在和情人私會時,也看不出多歡欣。除此之外,其他都挺好。最出彩也最高潮的部分,是影片的結尾,包法利夫人服毒自殺。
  • 包法利夫人 | 愛情小說是女人的色情片?
    電影《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 -1991男人從色情片中得到肉體的釋放,愛情小說則給了女人精神上的致幻劑
  • 《包法利夫人》作者福樓拜,敘事堪稱一絕,他這十句名言引人深思
    19世紀後半葉,在法國文學史上,福樓拜絕對是地位最高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僅僅寫了5部小說,但僅憑這5部小說,就能讓其在整個文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腳印」。他被稱為「自然主義之父」,又是20世紀法國「新小說」派「鼻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福樓拜筆下的文字,讀完相信你會喜歡上他的作品。早在福樓拜十幾歲的時候,他便開始寫小說,寫劇本,風格以浪漫主義為主。但由於家庭的原因,福樓拜攻讀法律,但這並不是他自己的意願,而是父親給他制定的人生計劃。
  • 鹽香風色的《包法利夫人》(上篇)
    我老早就想談法國作家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但真要聊這本書,馬上就感覺自己像鄉巴佬撩女神:前後窺探,左右逡巡,扼腕徘徊良久,菸頭抽了一地,終不敢下手。我所以露怯,一是心餘力拙,二是信了英國詩人奧登。奧登說他最羨慕數學家,因為只有真正的同行才能評價數學家的成就。     奧登言外之意,文學不像數學,不管是不是人都能說三道四。
  • 那碗毀滅了包法利夫人,成就了福樓拜的洋蔥湯
    福樓拜的小說《包法利夫人》裡,有一幕以洋蔥湯為背景,鋪展主人公愛瑪和她丈夫夏爾晚餐的場景。這頓以洋蔥湯為頭盤的晚餐,發生在愛瑪和夏爾從安德維烈侯爵舉辦的盛大宴會歸來後,包法利家陰冷潮溼的廚房裡。愛瑪回到家,因為女傭人沒有準備好晚餐而大發雷霆。傭人於是在哭哭啼啼中,做了一頓洋蔥湯加燉小牛肉的晚飯。
  • 包法利夫人為什麼一定要自殺?
    福樓拜在完成《包法利夫人》後,坐在家門口大哭,友人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包法利夫人死了。友人好奇的問,包法利夫人是誰。他說,是我新寫的小說裡的一個角色。友人接著說,你是作者,你可以不讓她死啊。他說,不行,她不得不死。讀過《包法利夫人》的讀者,都會贊同福樓拜的觀點。
  • 《包法利夫人》:精神不同頻,是婚外情最重要的原因
    的確,在現代人的婚姻生活中,婚外情成了隱形殺手之一。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婚姻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早在19世紀的法國,福樓拜先生的名著《包法利夫人》,就很細緻入微地描述過這個問題。在這部堪稱婚外情史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精神不同頻,是出現婚外情最最重要的原因。1,《包法利裡夫人》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接受過貴族教育的農家女愛瑪,婚前曾閱讀過大量的愛情小說,對愛情和婚姻充滿了浪漫的幻想。成年後,他嫁給了一個勤勉務實的醫生包法利。
  • 《包法利夫人》:不只是一隻在欲望和幻想中迷途的羔羊
    在19世紀的文壇上,繞不開一部小說,它充滿爭議,它開創了一個新的形式,它是「法國文學中一顆卓絕無比的珍珠」,它就是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連一向高傲毒舌的納博科夫,都對其讚不絕口,稱它「以散文的形式擔當了詩歌的職責」。
  • 《包法利夫人》:你不懂,我便墮落
    這是包法利夫人的個人想法。本身沒有對錯,但它與她所處現實構成的矛盾,導致婚姻不幸,將她摧毀。《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經典之作,被列入世界十佳小說。這是一個不幸的故事,也是一個道德悲劇。站在道德高點進行譴責容易,卻也無趣。拋卻世俗評判標準的束縛,冷靜一點,包容一點,或許更能理解人性這本大書。
  • 《包法利夫人》:法國文學巔峰之作
    這個悲劇故事的戛然而止,讓我遲遲無法入眠。這部法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長篇小說,講的農村少女愛瑪,嫁給了平庸無能的鄉村醫生包法利後,對丈夫和婚姻逐漸失望,被自己的欲望裹挾,出軌、背叛,邁向墮落的深淵,最終被高利貸的逼迫,服毒自盡的悲劇。
  • 福樓拜與法國現實主義
    包法利夫人,毀滅與極致的浪漫主義狂想與消費主義陷阱。《包法利夫人》是一部讓我感到恐懼與不安的作品。僅僅是全書的前言,就讓此書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吸引。有人說,這是年輕女孩一定要讀的書,我十分贊同這句話。艾瑪——包法利夫人,按福樓拜的話來說,是他自己。福樓拜將艾瑪寫死的時候,又哭又笑,幾乎癲狂,艾瑪必須毀滅。艾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包法利夫人》:艾瑪所追求的愛情,或許根本不存在
    《包法利夫人》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家福樓拜的代表作,這一部小說已經問世,便飽受爭議,甚至有人因為覺得這部小說有傷道德風化,而將福樓拜訴諸法庭。《包法利夫人》講述了富家小姐艾瑪在嫁給一位醫生後,覺得丈夫不夠浪費瀟灑,繼而想在婚姻之外尋找愛情的故事,艾瑪自認為是一個愛情至上的女人,為了愛情,她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 名著品讀:一部寫庸人的「新的藝術法典」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薦讀 (上)
    一部寫庸人的「新的藝術法典」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薦讀 (上)【作家名片】
  • 《包法利夫人》:漂亮又虛榮的女性,最怕遇見這種人
    英國小說家毛姆在《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裡,聊到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中愛瑪的不幸遭遇時,他說了一句:「很難想像一個市鎮裡(不管大小)竟會沒有一個明智、善良而願幫助別人的人。」不僅如此,福樓拜安排這些出現在愛瑪生命中的人物,都在愛瑪墮落的路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作用最大當數布商勒樂先生。進一步說,愛瑪從第一次遇見勒樂先生開始,她就為自己的悲劇人生埋下了重大的伏筆。
  • 福樓拜的美學判斷
    我們讀《包法利夫人》,時時感覺福樓拜有意而為之的模糊(ambiguity是個修辭格),小說因模糊而提出各種充滿張力的問題,在問題的後面,隱隱是美學判斷深邃的目光:查理,忠實於愛瑪,循規蹈矩,為什麼不那麼可愛?為什麼他不被愛瑪所愛?愛瑪的追求是激情的,激情中有高尚的因素。可是,一個高尚的人怎能屢屢犯錯,一步步墮落?
  • 《包法利夫人》:又美又欲的女人命苦,都是「作」的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很經典的法國小說,女主人公愛瑪不僅又美又欲,而且有著浪漫主義情愫,也可以說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而她的野心則是擺脫小資產階級的生活,步入上流社會。也可以說愛瑪忽略現實的浪漫,以及對於愛情的極度狂熱,以及對於現實生活的不滿這三件事,才令愛瑪不斷陷入「作」的悲苦的生活,最終只能結束人生來尋求解脫。
  • 《包法利夫人》:少女愛瑪的黑暗墮落史
    3條留言,各包郵送一本《包法利夫人》紙質書。福樓拜在完成《包法利夫人》後,坐在家門口大哭。朋友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包法利夫人死了。」我很理解他的心情。我覺得每個對生活現狀不滿意的人,每個受過求不得之苦的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包法利夫人的影子,也包括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