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農村吃宴席,酒怎麼成為了餐桌上的擺設?
老家農村宴席基本上都是在自己家中擺一下,當然現在生活水平好了,去餐飯的也多了起來,不過無論是去飯店還是在農家院自己家中擺酒席,如今餐桌上吃酒的人確實少了許多。在過去遇到誰家擺酒席,甚至主家還會找專門陪酒的人,意思是一定要把來賓照顧好,但是如今這些習俗都消失了,無論餐桌上擺的什麼酒,即便是什麼茅臺,大家也「不願意」開瓶,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如今世風轉變呢?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在農村酒席上面擺的酒雖說不是茅臺這樣的名酒,但是也絕對不會太差,因為在酒席中菸酒的檔次代表了大家對於主人家的印象,關係到主人家的面子問題。所以在餐桌上針對喝酒少的現象,大家也不要將原因歸結到酒的質量問題上來。
有過參加農村餐桌酒席的朋友應該比較清楚,在酒席上即便是沒人喝酒,也基本上會擺上一瓶白酒,同時還會加放一瓶飲料,當然目的肯定是能夠儘量的照顧到大家,讓喝酒的與不喝酒的人都能夠有一個愉快參加酒席的經歷。這裡很關鍵的一點是,更多的人都在選擇飲料,比如可樂、芬達這樣的碳酸飲料。
這絕非偶然,對於這些選擇飲料的嘉賓,他們大都有開機動車,飲酒是固然不可行的,因此來說喝酒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是因為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大家購買機動車的顧客增多了,開車出行已經成為了農村人出門辦事的首選方案。雖說只是一個簡答的飲酒問題,背後其實已經照射出了當前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私家車增多的現實。
當然了,選擇飲酒與否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同如今農村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有關,如今的農村剩下些老弱婦孺,他們對於飲酒興趣不大,參加酒席的也基本上都是這些人,老人飲酒的不多,婦孺更是幾乎不飲酒,這樣的現狀如何又能夠讓農村酒席消耗掉餐桌上的酒呢?科學興農認為酒只是助興的東西,大家也要適可而止,即便是參與酒席,自己能喝,也真的不建議喝酒,有時候只要你喝一口酒,可能大家都會不住的勸酒,直到喝醉,反而是你選擇拒絕喝酒倒是也乾脆,不必再為喝多了或是喝少了而煩憂,參加酒席嘛,主家高興,自己去參加也能夠乘興而歸,豈不是兩全其美。莫因飲酒而傷了和氣,傷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