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倡導節儉風,不必要的家宴就不辦了。」12月7日上午,寧波市鄞州區雲龍鎮任新村村民任明漢對前來走訪的村幹部說,家人原本要為他在文化禮堂辦一場生日宴,但再三考慮後,他們決定只請一些親朋好友在自家吃頓飯,簡單開心就好。如今,像任明漢這樣選擇節儉辦家宴的村民在鄞州還有不少。
自古以來,任新村有一個「多谷龍」的傳說,這條龍曾讓村民們豐衣足食,卻也因為部分人的鋪張浪費離去。於是,任新村村民都把節儉持家作為家風,世世代代一直延續至今。
任新村發放文明家宴承諾書。
「農村紅白事少不了要宴請,為了引導村民節儉辦酒,村裡專門制定了ABC三種家宴套餐菜單,價格分別為800元、1000元和1500元,由村民自己選擇,他們既可以按照套餐配菜,也可在各個套餐中做微調,但總價始終不會超出。對於桌數不足10桌,整場宴席成本不到1萬元的,村裡給予免去500元場地費的優惠,再額外獎勵500元文明家宴紅包。」村委會工作人員任淑萍說,1000元錢不算多,但帶給村民的是實惠。
任新村還推出了一份《文明家宴承諾書》,對宴請的人數、桌數、價格等細節給予了明確規範,每個辦家宴的村民都要在承諾書上簽字並認真遵守。據了解,任新村還與商場、公司對接,每場家宴結束後剩餘的酒水飲料均可退,儘量為村民節省費用。「較之前,現在每桌家宴至少可以省下五六百元。」一位剛為孩子辦過滿月酒的村民說。
三塘村奏響文明家宴六部曲。
今年,鄞州區以鄉村德治「雙清單一機制」推進為契機,創新推出「文明家宴廳」行動,在全區124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村文化禮堂)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活動,將群眾辦酒節儉程度與禮堂收費額度相掛鈎,引導群眾節儉辦酒,同時發動群眾組建農村紅白喜事志願服務隊伍,讓節儉、文明、向善成為鄞州鄉村的主旋律。
全國文明村東吳鎮三塘村在文化禮堂設立「文明家宴廳」,節儉辦酒承諾、文明用餐制度、移風易俗倡議等均張貼於家宴廳醒目位置,鄉村金牌廚師介紹、農家四季菜單也都一目了然。村委會農業社長鍾祖明說,這間家宴廳主要用於辦婚宴、滿月酒、喬遷酒,基本上每月都有宴請,廚師在壓縮菜價的基礎上還要儘量節省,現在宴請的一桌正餐從2000元降至了1500元,便餐則一般控制在500元左右,這樣算下來,每場酒席較之前至少能省1萬元左右。現在村民的打包意識也很強,各自桌上的大部分剩菜都會打包帶回去,還有些村民連米飯也會帶走,這樣既節省又減少了幫廚的工作量。
走馬塘村制定婚事簡辦制度等。
「許多村民自願成為家宴廳的志願者,他們幫著洗菜、洗碗、端菜,不收取任何費用,營造了一種鄰裡之間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關係更加融洽和諧。」鍾祖明說。
姜山鎮走馬塘村也是全國文明村,近年來,他們大力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村裡組成了一支道德評議委員會,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寫進了村規民約,對於不遵守規定的村民年底取消各項評優資格,並且不能享受村裡的福利,而對於認真遵守的村民則進行表彰和獎勵。村黨支部書記汪紅蕾說,村裡專門有一位從業20多年的廚師幫忙出菜單,現在每場家宴的剩菜較之前少了許多,村民們都反映,肚子吃飽了還吃好了,浪費得也很少,這樣的文明家宴要一直推廣下去。
在寧波象山,「婚葬禮俗整治」制度已施行近4年。大家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寫進村規民約,嚴格執行人情禮金最高封頂制、宴席操辦套餐制,辦酒席不比排場比節儉。今年,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先後聚焦象山「農村家宴節儉風」。
以前,各種宴席名目繁多,「滿月酒」「進屋酒」「升學宴」等層出不窮,操辦宴席時講排場、擺闊氣現場普遍,鋪張浪費嚴重。而如今,大家普遍有了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餘事不辦的觀念。
在菜品的選擇上,不再是什麼菜貴就上什麼菜,澳洲鮑魚、帝王蟹、魚翅、燕窩等昂貴食材漸漸被梭子蟹、青蟹等本地海鮮取代。農村酒席每桌菜的價格在1000元左右,城區每桌菜的價格則在2000元左右。
今年10月,象山一名村幹部「精打細算」嫁女兒,還引發了一波關注熱潮。這場喜宴只請了家裡至親,禮金一概不收。擺了5桌酒席,每桌菜按照象山的「四季餐單」來搭配,有當地特色的筍乾、蔬菜、肉類和海鮮,菜價不超800元,每張桌子中央還放了公筷公勺和提示「光碟行動」的竹筒。(文明寧波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