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拿破崙的法軍在埃及挖出黑色大石頭,成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

2020-12-13 格物小書齋

1799年,拿破崙率領的法軍在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郊外,組織要塞地基的挖掘,士兵們意外地挖到一塊黑色的大石頭,指揮官決定把這塊大石頭運到開羅的埃及研究所,由於石碑發現的地點在羅塞塔,這塊石碑就被命名為羅塞塔石碑。

在發現石碑時,專家們就都清楚,石碑上刻有三種不同的文字,最下面是希臘文、最上面是帶有明顯王名框的埃及象形文字,但損毀非常嚴重,兩者之間則是一種草寫的象形文字,現在簡稱世俗體,但在發現時還沒人能認識這種文字。

通過希臘文的解讀,得知石碑上文字的內容是公元196年3月27日,埃及王託勒密五世加冕周年當天,來自埃及各地的教士齊聚孟菲斯城召開總理事會所通過的一道教令。之所以用希臘文書寫是因為當時埃及的統治者,是亞歷山大大帝一名將領的後裔,馬其頓希臘人。從最下面的希臘文的一段聲明得知,三部分的碑文雖然並不是一一對應,但意思大體上相仿,於是他們希望能夠破譯中間的文字。

他們寄希望於希臘文中重複出現的王名「託勒密」,在世俗體碑和希臘碑出現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找到託勒密的符號,希望能夠破解其他埃及象形文,可惜失敗了。最初的學者由於背負文藝復興以來對埃及象形文字的傳統觀念,執著於象形文字是表意而非表音的,沒能走出這個定勢思維。

首先走出困境的是英國學者湯瑪士楊格,他發現世俗體是混合了字母符號和其他象形類符號的文字,他的突破口還是在王名「託勒密」上,假設託勒密混雜了表音和表意符號,從而找出不同象形文字的聲符,其中許多是正確的,為破解埃及文字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他的這一理解仍停留在「託勒密」這一外國人名上,他仍深信其他象形文字是表意的。

最終成功破解羅塞塔石碑的,是楊格的競爭對手商博良,商博良突破的關鍵,是1822年前後獲得的菲萊方尖碑,方尖碑上也有希臘文和象形文兩種文字,方尖碑上的象形文字有兩個王名框,其中一個王名框幾乎與羅塞塔石碑上的一模一樣。由此推測出另一個王名框是帝王頭銜,從而推測出方尖碑上的另一個王名框的文字讀音,最終發展出一套語音符號表。

但即便在成功破譯王名框裡的法老名字讀音幾個月後,商博良仍不肯接受整個象形文字系統都有語音元素的概念,直到他偶然從一個法國漢學家得知,中國數千個文字最原始的拼寫中,也有表音的成分。從而接受了象形文字是混雜了表音和表意符號的概念,最終完全破解了象形文字之謎。

象形文字系統是表意符號和表音符號的結合,前者是代表詞語和概念的符號,後者代表了一種或多種聲音。有些象形文字是可辨識的物體圖畫,例如一隻鳥或一條蛇,它們是圖形符號,但符號不見得代表畫中的意義。例如在王名框中,「手」的符號跟其本身意義無關,代表了t的音標符號。因此,一個圖形符號既可能表音,也可能表意,視語境而定。

為什麼商博良能成功破解象形文字之謎呢?一方面他非常熟悉埃及和埃及語,比起他的競爭對手楊格有很大的優勢,他在學校期間就接觸到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傅立葉,正是曾獲拿破崙委派任埃及都督的傅立葉帶領商博良走上埃及學之路。另一方面,菲萊方尖碑的獲得,也是商博良成功破解象形文字的關鍵,正是羅塞塔石碑和菲萊方尖碑同一王名框的對比,才為商博良找到了突破的思路。

相關焦點

  • 拿破崙的手下在埃及挖出神秘石碑,專家說:它也太珍貴了
    拿破崙是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他執政期間,對內多次鎮壓反對勢力的叛亂,對外則多次改動擴張戰爭。在對外擴張過程中,他的手下曾在羅塞塔挖出一塊神秘石碑。正因為這塊石碑上的神秘文字,石碑不僅成為世界級文物,還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揭秘古埃及密碼,這才是真正的象形字!
    發祥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距今已逾八千年,而其所用象形文字曾失傳千餘年。直至1799年,「古埃及文字密碼」羅塞塔石碑才被一個法軍上尉發現。 問題來了,被法軍發現的羅塞塔石碑,為何會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三寶之一呢?
  • 1799年7月15日,古埃及重要文物羅塞塔石碑出土
    1799年7月15日,當時隨著拿破崙佔領埃及的法軍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在尼羅河三角洲上一個稱為羅塞塔的港口城鎮郊外,指揮聖朱利安要塞的地基擴大挖掘工程時,意外挖到一顆黑色的大石頭。如今石碑被存放於大英博物館羅塞塔石碑原為一塊古埃及託勒密王朝時期的巨大石碑的一部分,圖為現有石碑(黑色)在原石碑中位置圖。
  •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竟是一塊兒穿越千年,會說話的石頭
    這座聞名世界的博物館,坐落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上,由崇尚新古典主義的斯莫克爵士,在19世紀設計而成。大英博物館的外觀設計,採用了希臘復興式的建築風格,博物館環繞著一個中央庭院建成,在建築外廊聳立著一圈高大的愛奧尼亞式圓柱,氣勢上十分的壯觀。
  • 一塊埃及古石碑上的文字困擾西方學者近20年,漢語學者卻輕鬆破解
    羅塞塔石碑的發現1799年,拿破崙攻佔埃及時,一名法國上尉皮耶在尼羅河三角洲上一個稱為羅塞塔的附近指揮挖掘工程的時候,準備修建城池的防護措施,意外地挖到了一塊黑色的大石頭。這款黑色的大石頭上面刻有三種古怪的文字。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7年,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
  •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從英國大英博物館到法國巴黎羅浮宮,從俄羅斯的冬宮到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這世界知名的四大博物館中,哪些是它們的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亞尼的死者之書》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並於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對民眾開放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創作於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 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與中國這尊國寶相比,你更喜歡哪個?
    被西方媒體公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分別是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由於是西方媒體評定出來的結果,我們的故宮博物院以及國家博物館沒能在列也說得過去,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這世界四大博物館各自的鎮館之寶都是什麼來頭。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其實,不單單是中國的文物被英國掠奪,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埃及,目前大英博物館中的藏品中,真正屬於英國歷史的佔比不足10%,而最多的則是中國和埃及的文物,細數大英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我們就會發現,其中中國文物就佔了3件,而真正屬於英國的只有1件鎮館之寶——埃及木乃伊大英博物館62號-
  • 含《女史箴圖》和中國書畫,大英博物館新增30萬張藝術品數據
    兩大鎮館之寶上線令人驚喜的是,此次上線的30萬張藝術品圖像中包括大英博物館兩大鎮館之寶:《女史箴圖》與》《羅塞塔石碑》。《女史箴圖》局部圖《女史箴圖》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女史箴圖》局部上次大英博物館藏《女史箴圖》進入中國公眾視野,還是在2014年。那時,大英博物館將館內所藏《女史箴圖》割裂開來,裱褙成平板式多段進行展示,並稱其為「日式折屏手法」。這種裱褙方式已經造成畫面明顯的開裂和掉粉。在線圖中,依舊能夠看到開裂的痕跡。
  • 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鎮館之寶,《伏爾泰像》雕塑
    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鎮館之寶,《伏爾泰像》雕塑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伏爾泰像》。世上原本沒有聖彼得堡,俄羅斯民族也原本沒有出海口,這一切都因為彼得大帝的雄才大略得以改變。在關於三大博物館的說法中,可以沒有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但從不會沒有羅浮宮、大英和艾爾米塔什的名字,地位可見一斑。在艾爾米塔什的270萬件藏品中,相當一部分拿出來都能成為一個中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就以西歐藝術部來說,首推達·文西的兩幅聖母像,尤其是《利達聖母》,藝術水準不遜於羅浮宮博物館的《巖間聖母》。還有倫勃朗的《浪子回頭》、提香的《聖塞巴斯提安》等等,都是西方藝術史上不同凡響的作品。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英國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庚子之變的發起國,在掠奪和收藏清宮文物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因為動手早、下手狠,所得豐富且精品多。英國許多博物館、圖書館甚至私人收藏家都藏有清宮文物。其中以大英博物館最突出。鎮館之寶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收藏了世界五大洲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和藝術品多達百萬件。而該館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被認為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歐美博物館之一。
  • 大英博物館: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博物館,更是座「戰利品大寶庫」
    小娘子在前幾年剛好去過埃及和希臘,在埃及博物館裡作為國寶,但卻是複製品被展出的羅塞塔石碑;雅典衛城裡用複製品修復的卡裡亞特德女像柱,以及因被挖空了靈魂而只剩下一副外殼的帕特農神廟。當然了,最讓小娘子熟悉的是同處一城的圓明園,早已被洗劫一空的廢墟記載著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 大英博物館更新升級線上觀展 足不出戶近450萬件珍貴藏品細細看
    免費下載僅供非商業使用,你能看到製作於公元前196年、埃及國王託勒密五世統治時期的羅塞塔石碑;曾被隱藏在蘇格蘭、幾十顆海象牙雕刻的劉易斯西洋棋;雅典帕特農神廟倖存的雕像;來自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經卷、文書、繪畫、織物;出土自河南辛村衛國墓的西周康侯簋;著名收藏家大衛爵士收藏的千餘件中國瓷器,包括河南清涼寺的珍貴汝窯青釉盞託……目前,大英博物館線上所展示的藏品,已經超過其館藏數量的一半,並成為全球公布館藏圖像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 去頂級博物館漲知識——大英博物館必看攻略!
    從人類歷史發展脈絡,當然是要看《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作者:尼爾·麥格雷戈)這本書由大英博物館和BBC聯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親自撰寫,一共動員100多名館員、400多名專家,編撰時間長達4年,從大英博物館800萬件館藏中精選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現了人類200萬年文明史。
  • 世界5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頻繁出現在教科書上,中國的是這件!
    世界5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頻繁出現在教科書上,中國的是這件! 1.大英博物館——羅塞塔石碑:羅塞塔石碑高1.14米,寬0.73米,製作於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國王託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這快石碑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而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裡程碑。
  • 全球博物館獻出「鎮館之寶」
    可以在天貓逛世界博物館!數據顯示,過去3個月,有4410萬人在天貓逛博物館。按照北京一家博物館5月日均接待526人來推算,天貓上博物館的訪問人次,達到了線下接待人次的33倍。在天貓逛博物館是什麼體驗?全世界頂尖的博物館鎮館之寶,都能在這裡看到。受疫情影響,不少國內外博物館紛紛臨時閉館,但它們轉身就上天貓開店。
  • 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4】
    俄羅斯國立埃米塔什博物館   1863年開放,位於聖彼得堡,原本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私人博物館。   鎮館之寶: 《伏爾泰坐像》   冬宮,又稱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的盧浮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該館最早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艾爾米塔什(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 丹鐸神廟,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鎮館之寶,稱為西半球維的埃及神廟
    丹鐸神廟,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鎮館之寶,稱為西半球維的埃及神廟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一講丹鐸神廟。展示是一門精深的藝術,這可能為很多人所熟知。但是這門藝術以怎樣的形態存在,又以怎樣的方式發揮效用則是一個高度專業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