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頭是南苜蓿(黃花苜蓿)的俗稱,也叫「金花菜」,一般常見於長江流域及以南的省份。這和北方所說的苜蓿不同,北方通常所指的苜蓿是紫花苜蓿。
南苜蓿是我國本土的苜蓿品種,而北方常見的紫花苜蓿,則是外來植物,據說和張騫出使西域有關。
一、認識草頭(南苜蓿)
草頭(南苜蓿)是苜蓿屬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有說是我國本土植物的,也有說起源於地中海的。
「草頭」的叫法常見於上海、常熟等地,南苜蓿在江浙區域叫「金花菜」的居多。它是三出羽狀複葉,花是金黃色的,株高在20-90釐米左右,花期一般是3-5月。
草頭(南苜蓿)在南方野生資源很多,人工栽培的一般是作為觀賞蔬菜栽培。
二、了解下紫花苜蓿
與草頭(南苜蓿)容易混淆的是北方常見的紫花苜蓿。紫苜蓿也是苜蓿屬越年生草本植物,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的,最初是作為牧草種植,看名字也知道,花是紫色的。
陸機《與弟書》:「張騫使外國十八年,得苜蓿歸。」
紫苜蓿是優質的牧草,不過它的嫩苗也是可以吃的,北方人生活困難的時候會吃它,我記得小時候奶奶說過吃苜蓿芽的情景。
她說生活困難時期,帶著兩個姑姑去挖野菜,見了苜蓿苗也會薅一些,當時並不知苜蓿為何物,她還笑話我,之前老家種過紫花苜蓿,如今田野裡依然能見到一些野生的。
草頭(南苜蓿)的種植技術
草頭(南苜蓿)一般在江浙一帶,作為綠肥種植,早春時節,人們喜歡採摘它的嫩葉吃。
草頭(南苜蓿)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適應於多種類型的土壤,但是肥沃的土壤會長得旺盛而鮮嫩。
作為綠肥,草頭一般在秋季(9-10月份)栽培較多,不過作為蔬菜為主的話,春季也是可以栽培的,保護地一般8-10月份種植,一年可收割多次,收割後注意及時追施氮肥。
草頭(南苜蓿)一般是種子播種,溫度在20℃左右即可發芽。
南苜蓿固氮能力也較強,栽培過程中注意磷鉀肥的施用,採收後及時追施氮肥,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溼潤,這樣草頭才會長得鮮嫩。
我生活在北方,通常所見紫花苜蓿較多,草頭(南苜蓿)見得少些,更是沒有吃到。希望有機會嘗一嘗。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