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鑑賞:辛棄疾 · 水龍吟 · 登建康賞心亭

2021-02-08 品聽經典
關注微信公眾號「品聽經典」或「品聽詩詞」後,即可更方便、輕鬆地瀏覽學習詩詞、古文、成語等所有音視頻內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書籍目錄》,歡迎轉發,謝謝支持。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酈波、蒙曼簡短點評)

羅豔秀:黃岡名師課堂:水龍吟·登健康賞心亭·辛棄疾

韓旺辰:辛棄疾 · 水龍吟 · 登健康賞心亭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南方的秋天無比遼闊,水天相接、蒼茫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遙望遠處的山嶺,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還有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

✦遙岑:岑cén。遠山。✦玉簪螺髻:簪:zān;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狀的髮髻,這裡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在這西陽斜照的樓頭,在離群孤雁的悲鳴聲裡,是我這流落江南的思鄉遊子。

✦斷鴻:失群的孤雁。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我看著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杆都拍遍了,沒有人領會我現在登樓的心意。

✦吳鉤:唐·李賀《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吳鉤,古代吳地製造的一種寶刀。這裡應該是以吳鉤自喻,空有一身才華,但是得不到重用。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別再說鱸魚味美,如今西風又起,不知那思鄉的張季鷹是否還回去?

✦鱸魚堪膾:用西晉張翰典。《世說新語·識鑑篇》記載:張翰在洛陽做官,在秋季西風起時,想到家鄉蓴菜羹和鱸魚膾的美味,便立即辭官回鄉。後來的文人將思念家鄉、棄官歸隱稱為蓴鱸之思。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那隻為自己購置田地房產的許汜,還應羞愧和害怕去見那才氣雙全的劉備。

✦求田問舍,置地買房。✦劉郎,劉備。✦才氣,胸懷、氣魄。✦此三句:《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許汜(sì)曾向劉備抱怨陳登看不起他,「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劉備批評許汜在國家危難之際只知置地買房,「如小人(劉備自稱)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可惜時光如流水,國事仍然風雨飄搖,樹木尚且會老,更何況血肉之軀!

✦流年:流逝的時光。✦憂愁風雨:風雨,比喻飄搖的國勢。化用宋·蘇軾《滿庭芳》:「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樹猶如此:用西晉桓溫典。《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徵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此處借抒發自己不能抗擊敵人、收復失地,虛度時光的感慨。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叫誰去請那些披紅著綠的歌女,來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

✦倩:請託。讀音qìng。✦紅巾翠袖:女子裝飾,代指女子。✦搵:wèn。擦拭。


這首詞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是稼軒早期詞中最負盛名的一篇,藝術上也漸趨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壯中見悲。上闋開頭以無際楚天與滾滾長江作背景,境界宏大,觸發了家國之恨和鄉關之思。「落日樓頭」以下,表現詞人如離群孤雁、像棄置的寶刀難抑胸中鬱悶。下闋用三個典故對於四位歷史人物進行褒貶,從而表白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嘆惜流年如水,壯志成灰。最後流下英雄熱淚。

 ✦建康:今江蘇南京。✦賞心亭:《景定建康志》:「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相關焦點

  • 名家讀宋詞丨夏承燾、吳無聞: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賞析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夏承燾 吳無聞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我國文學史上的著名詞篇。
  • 辛棄疾三次登亭的三首千古名詞,由嬉鬧玩笑到心酸落淚,直擊內心
    從乾道四年到淳熙元年,悲憤苦悶的辛棄疾曾經在六年間三次登上建康賞心亭,每一次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佳詞,也抒發了心中湧起的萬千矛盾。我們來看這三次登臨留下的三首佳作:一、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  乾道四年(1168),辛棄疾任建康府(今南京)通判,這是他首次登上建康賞心亭,也就是在這時,他寫下了《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留守史致道》。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兩首詞,少時不知其意,如今再讀淚流滿面
    辛棄疾,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濟南府歷城縣人。官員、將領,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他不但可以吟詩作賦,他還可以在疆場上戎馬半生。文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武能橫刀躍馬,馳騁沙場。
  • 收藏99句宋詞,邂逅99種心事,總有一句,讓你傾心!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夠從一闕闕宋詞中,窺見宋代的柔情與剛強。宋詞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它是浮在線裝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掩合書卷,也會在你心裡灑下一片溫柔的悽冷......詩詞君精心收集了這99句宋詞,與你邂逅99種動人心事。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曾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
    第一首詞是他紮起最負盛名的一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豪而不放,壯中見悲,力主沉鬱頓挫。《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 詩詞丨最美99句宋詞,總有一句,讓你一讀傾心,再讀心醉!
    詩詞君今天為大家整理99句最美經典宋詞,看看哪一句讓你一讀傾心,再讀心醉。相思是一場說不出口的心事獨倚斜闌時,一闕宋詞讓你的思念有了歸處1.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算子》2.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王雱《眼兒媚》3.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 辛棄疾豪放詞十首代表作:倚天萬裡須長劍;天下英雄誰敵手?
    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此輯其代表作十首,以窺辛詞之美。0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 詩詞內外皆英雄:辛棄疾
    而辛棄疾不同,我們稱之為「豪放派」,是因為他的詞作,豪邁之中具有英雄氣概,讀來讓懦弱之人,也覺熱血沸騰。同時在現實中,辛棄疾也是英雄傳奇式的人物。 英雄的傳奇事跡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濟南)人。出生時,北方已經淪陷,是金人控制的地區。
  • 詩去行天下我們留在家 跟著唐詩宋詞遊南京
    南京,是一座與唐詩宋詞息息相關的城市。由南京市委宣傳部牽頭、南京電視臺打造的文化尋蹤節目《詩行天下》,為人們的宅家生活增添了更多詩意。「詩去行天下,我們留在家」,正如節目組的海報所言,這段時間,許多觀眾周六晚9點40分都守著南京新聞綜合頻道,循著詩人的足跡,吟誦著那些耳熟能詳的詩句,跟著唐詩宋詞一起遊南京、覽天下。
  • 作為南宋第一「古惑仔」的辛棄疾為什麼總是鬱鬱寡歡?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 辛棄疾:詞中之龍,胸含虎嘯龍吟之氣,以功業自許卻抱憾而去
    他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江山 」。受祖父的影響,辛棄疾雖生於長於金國,卻清楚地明白自己骨子裡流淌著的是宋人的血脈,他嚮往著建功立業,嚮往著回到南宋,收復失地,揮師北伐,嚮往著金戈鐵馬。辛棄疾乘機拉了二千多人的隊伍去投奔他。起義軍在耿京和辛棄疾的帶領下常常打勝仗,威風凜凜。南宋王朝想招安這支起義軍。於是耿京讓辛棄疾南下去與朝廷談判。辛棄疾完成使命歸來時,聽聞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怒不可恕,當即決定帶領自己手下的五十人前去捉拿叛徒。於是辛棄疾帶著五十人殺入五萬大軍駐紮的金營,電光火石之間,生擒了叛徒張安國,帶領軍隊千裡歸宋。
  • 同為豪放派大家,北宋的蘇軾和南宋的辛棄疾,有什麼不同
    蘇軾與辛棄疾的區別,簡單來說,主要是兩人「身份」的不同。蘇軾是北宋時期理想的士人形象。蘇軾是北宋時期的一代文學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開宋詞豪放一派,在整個中國古典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而辛棄疾呢?雖同為豪放派人物,但辛棄疾表現出來的,是一代俠義軍人的風骨。辛棄疾的一生,以愛國、回復北方失地為主題。詩詞、文章與蘇東坡相比,內容更加務實、壯闊豪邁。
  • 辛棄疾最孤寂的一首詞,孤寂的讓人心疼,最後一句已成經典
    辛棄疾就像南宋時期出現的一匹「戰狼」,他年少成名,之後一直不被重視,費盡心血向當時的朝廷提出的抗金政策,也一直不被採納。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心中悲憤無法抒發。、一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創作出來的。
  • 古代文學——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2、長期的壓抑苦悶,使他怒氣騰湧:「酒兵昨夜壓愁城。太狂生。轉關情。寫盡胸中、磈磊未全平。」(《江神子和人韻》)激烈難平的幽憤,高度深沉的壓抑,飛動跳蕩的生命激情,構成辛棄疾獨特的生命情懷。
  • 濟南人辛棄疾的思鄉情②:他的600多首詞為何沒有一首直接寫家鄉濟南?
    在流傳至今的詩詞中,辛棄疾在有些詞句中也表達了思念故鄉的情愫,如「家何在,煙波隔」「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等。事實上在南宋作為身份特殊的「歸正人」,辛棄疾在思鄉情緒的表達上難免有尷尬和為難之處。
  • 詞中王者辛棄疾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宋史  稼軒本傳》耿京採納了這一建議,命義軍諸軍都提領賈瑞及辛棄疾為代表,去與南宋接洽。公元1162年正月中旬,賈辛二人到達建康,受到高宗趙構的即日引見。此次接洽非常順利,耿京實授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授承務郎、天平軍掌書記。但賈、辛歸途到海州卻驚聞變故:天平軍將領張安國投降金人殺了耿京,義軍大部潰散。此
  • 古詩詞鑑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衝關品鑑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南宋】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
  • 念吾家風月:歸正人辛棄疾的思鄉情
    公元1162年,23歲的辛棄疾離開濟南南下,開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遺憾的是,因為當時的政治形勢等複雜原因,南下後的辛棄疾畢生再也沒有回到過故鄉濟南。在流傳至今的詩詞中,辛棄疾也曾表達了思念故鄉的情愫,如「家何在,煙波隔」「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等。晚年的辛棄疾結廬瓢泉,更是讓人想到他是因念家鄉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