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和黨的創始人之一,為何卻又是清朝的首任外交大使?

2021-01-09 西蒙君simonjun

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知道「蒲安臣」這個名字,但是在中美外交史上,這是個不能繞過的存在。蒲安臣既擔任過美國駐華公使,又擔任過中國的外交大使,還是美國共和黨的創始人,下面西蒙君就帶著大家,走進這位傳奇人物的一生。

美國共和黨的創始人

蒲安臣的英文名是「Anson Burlingame」,他1820年出生於美國的紐約州,26歲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從事律師工作。33歲的時候成為了麻薩諸塞州的參議員。當美國的黑奴制度是否廢除的議題在社會上的爭論愈來愈烈的時候,蒲安臣堅定地站在了「廢奴派」這邊,1854年,他和一群支持廢除黑奴制的人們一起,在麻薩諸塞州成立了政黨,這個政黨就是現在的美國共和黨。隨後蒲安臣進入了美國國會成為了一名國會議員,並發表了著名的解放黑奴演講——《麻薩諸塞州的抗辯》。

蒲安臣

美國駐華公使

1861年,41歲的蒲安臣成為了美國駐華公使。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西華德,提出了的對華的「合作政策」,即用溫和手段對待清朝政府,而不是像其他列強那樣,動不動就用武力壓迫。蒲安臣很好地執行了西華德的這一對華相對友好的外交政策,於是清朝政府對蒲安臣十分的滿意,也開始慢慢信任這個美國人。

清朝首任外交大使

1867年,蒲安臣任滿歸國,而當時清朝政府也正準備組建第一個外交使團出訪外國,但是對於外交使團的領頭人,卻沒有好人選,畢竟之前從來沒有相關的經驗和人才,再者如果大使覲見外國國王,如何行禮也是個大問題。最後恭親王想到了即將啟程的蒲安臣,於是就推薦他擔任清朝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其實也就是出訪團隊的老大了。最後恭親王的推薦被清朝政府批准,於是蒲安臣搖身一變,從美國駐華公使變成了清朝首任外交大使,率團開始訪問外國。

使臣蒲安臣處事和平,洞悉中外大體,著即派往有約各國,充辦各國中外交涉事務大臣「。

蒲安臣和他的兩個副手

外交成就

蒲安臣的首站是他的家鄉美國,他代表清朝向美國總統詹森遞了中國歷史上的首個國書。隨後與他在美國的上司,美國國務卿西華德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首個對等條約——《蒲安臣條約》。條約承認中國是一個平等的國家,規定:「大清國與大美國切念人民互相來往,或遊歷,或貿易,或久居,得以自由,方有利益。」於是美國就成了清朝向海外派遣留學生的第一個國家,1872年,中國第一批留美幼童抵達美國,裡面就有後來大名鼎鼎的詹天佑和唐紹儀。

蒲安臣第二站來到了英國,受到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接見,並且在與英國外交大臣克拉蘭敦的商談中,確定了修約緩進的政策。不過後來在法國蒲安臣吃了釘子,沒有獲得什麼外交成果。到普魯士的時候,雖然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外交成果,但是普魯士首相俾斯麥也發表了對清朝比較友善的聲明。

得病去世

1870年,蒲安臣到達沙皇俄國,受到沙皇接見,當時美俄關係還不錯,沙皇拉著蒲安臣大談美俄關係,但是對於中俄領土問題,沙皇一直避而不談,蒲安臣因此焦思不已:

既恐辦法稍差,失顏於中國;措語來當,又將貽笑於俄人

不過還沒等蒲安臣想好對策,他就因為感染肺炎病倒,最終在聖彼得堡去世,享年50歲,清朝政府感念他的貢獻,追授他一品頂戴花翎,並且給予了他的家人豐厚的撫恤金。在蒲安臣的遺體告別儀式上,追悼廳裡掛著的,是美國的星條旗和清朝的黃龍旗。

蒲安臣帶領下的清朝使團

蒲安臣在出訪期間,以清朝代言人的身份發表演講,會見名流,把清朝塑造成已經平定內亂,在英明的年輕太后的領導下,欣欣向榮,積極向西方學習交流的美好形象,為清朝贏得了十幾年的和平時期,促進了洋務運動的順利開展,不得不說,作為一個外國人,蒲安臣真正做到了心存道義和良知。

相關焦點

  • 清朝外交醜聞:大使偷東西,在使館門口撿破爛,夫人幫人洗衣服
    崔國因,安徽太平縣人。後來,他成了清朝的外交官,曾出使美國、秘魯、西班牙三國。回國後,他寫了一本書,記載了三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為專家學者研究近代中外關係史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 大使說六十年前,我隨首任駐古巴大使申健赴哈瓦那履新
    筆者在中古建交之初,就被派往我國駐古巴大使館工作,曾有幸隨同我國首任駐古巴大使申健赴哈瓦那履新,見證了我國與拉美關係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性時刻。那段令人難忘的崢嶸歲月,一個甲子後仍歷歷在目。  隨我國首任駐古巴大使申健赴哈瓦那履新  1960年12月中旬,申健大使夫婦,大使館二等秘書陶大釗和夫人宋潔(機要秘書),加上作為翻譯的我,一行5人,顧不上在京過新年和春節,啟程赴古巴履新。當時從北京去古巴很不容易,可選擇的航線很少,而且航班的續航能力也差,途中須經停多地並轉機多次。
  • 這個潮汕人是中國駐突尼西亞首任大使,陳毅盛讚他「文武兼備」
    姚念,廣東潮陽人,中國駐突尼西亞首任大使,被前外長陳毅稱為「文武兼備的外交家」。這些年,提到突尼西亞,讓人聯想到的一個詞是「茉莉花革命」。茉莉花,突尼西亞的國花。之所以把那場波及阿拉伯國家、影響世界的「革命」借用「茉莉花」冠名,想必與突尼西亞國花相關。
  • 美國民主共和黨:同聯邦黨對峙的美國民主黨前身
    美國民主共和黨是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政黨之一,是美國民主黨的前身,曾出過4位美國總統。那民主共和黨是如何建立與瓦解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民主共和黨建立
  • 美國共和黨領袖:英國和美國必須共同「對抗」中國
    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麥可·麥考爾(Rep. Michael McCaul, R-TX)星期一致函英國大使凱倫·皮爾斯(Karen Pierce),希望就中國在世界的行為尋求解決方案,包括英國最近提出「D10」計劃的更多信息。
  • 拜登打算從娛樂圈挖人出任駐外大使?
    據《國會山報》報導,伊格爾很有可能出任駐華大使、或駐英大使。無論他最終出任哪個職位,這都將使他成為拜登外交團隊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2020年12月初,伊格爾表示,如果拜登政府為他提供職位,他會接受。伊格爾在接受彭博財經電視採訪時談到,「以某種方式回饋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這肯定是我認真考慮的事情。」
  • 誰將代表共和黨角逐2024年總統大選?妮基海莉篇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位2024年可能參選的共和黨人: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 妮基海莉我們將確保你們企業擁有忠誠、具有奉獻精神的勞動力,我們將成為全國工會參與度最低的州之一。」2014年11月4日,海莉再次勝選,繼續擔任南卡羅來納州州長,海莉於2016年1月12日發表了共和黨對歐巴馬總統2016年國情諮文的正式回應。同年她還入選《時代》雜誌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 共和黨人喊話川普支持者:若美國還是法治國家,就接受大選結果
    本文轉自【海外網】;美國現任總統仍未承認敗選。(Getty Images) 海外網12月14日電外媒報導稱,美國共和黨資深人士敦促川普的支持者在周一(14日)選舉人團投票之前接受總統選舉結果。 據英國《金融時報》14日消息,共和黨參議員周日(13日)呼籲選支持該黨的選民團結起來,敦促他們將注意力轉向喬治亞州。
  • 美常駐聯合國代表竟是川普大金主 美專家:美大使來訪對臺灣無助益
    美常駐聯合國代表竟是川普大金主 無外交經驗被封「缺勤大使」 美常駐聯合國代表竟是川普大金主 無外交經驗被封「缺勤大使」。
  • 美國共和黨反恐:軍靴踩在IS領地上
    文 | 世界說專員 張翃 發自美國華盛頓  全球抗擊「伊斯蘭國」(IS)的努力,美國註定扮演主角。若民主黨人贏得2016年總統大選,基本將延續歐巴馬政府不派出常規地面部隊的既有方針。但若共和黨上臺,他們會如何改弦更張?  狠狠地打!
  • 美國國會競選失利,川普等共和黨人面上無光
    美國總統川普在美國大選中面臨著重大挫折,這將對經濟、股市和外交政策產生重大影響。 民主黨人Raphael Warnock在具有歷史意義的參議院決選中擊敗了共和黨參議員Kelly Loeffler,成為喬治亞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參議員。
  • BLACKPINKLISA破天荒成為CELINE史上首任大使!
    韓國天團BLACKPINK氣場超強、仙女顏值的四位成員都是時尚界品牌寵兒,除了人稱「人間香奈兒」的Jennie、上月剛成為SaintLaurent形象代言人的ROSE,長相簡直就是芭比娃娃的LISA正式成為CELINE首任全球品牌大使
  • 美國黨爭風雲:共和黨的時代
    南北戰爭後,共和黨的聲望達到頂峰,反戰的民主党進入低潮。從林肯開始,一直到1885年,這25年時間,一共6位美國總統,全部是共和黨人,開創了美國的」共和黨時代「。 共和黨的階級基礎和政策路線十分鮮明:大商人、工業化、自由競爭,這是繼承了輝格黨。
  • 不惜血本趕自家總統下臺,美國這500個共和黨人瘋了嗎?
    3、2016年總統候選人——約翰·卡西奇(John Kasich) 俄亥俄州共和黨前州長約翰·卡西奇(John Kasich)是備受矚目的共和黨人之一,也是最常直言不諱地批評川普的共和黨評論家。
  • 美媒:為何紅色代表共和黨,藍色代表民主黨
    美媒稱,在所有2020年的選舉地圖上,顏色表徵方案很明確:紅色代表共和黨,藍色代表民主黨。但是這種關於色碼的普遍共識從何而來?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2日報導,這相對來說是一種新情況。儘管在美國政治史上,紅色和藍色經常被用來暫時代表對立的兩方,但只有自2000年美國大選以來,紅色和藍色才以始終一致的方式分配給兩黨。
  • 瘋狂撕咬中國的彭佩奧即將下臺,他會給美國留下什麼遺產?
    幾年以前,邁克·彭佩奧(Mike Pompeo)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最嚴厲的批評家之一。而現在終於輪到他了,隨著彭佩奧即將離開國務卿的職位,他的整個任期以及黨派關係也受到了美國輿論嚴厲的批評。
  • 駐意大使:中國外交不是「戰狼」,而是「功夫熊貓」
    5月20日,中國駐義大利大使李軍華就意新冠肺炎疫情等問題接受意《晚郵報》採訪。對於有人用「戰狼」形容中國外交,李軍華大使表示,中國人的基因是崇尚以和為貴,講求「人敬一尺,我還一丈」,中國外交始終倡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
  • 美國任命駐委大使 10年空缺終被填補
    美國政府提名詹姆斯·斯託裡出任駐委內瑞拉大使,18日獲參議院通過,意味著這一空缺10年的職位終於被填補。不過,美委關係依然緊張,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美國大使館目前無人在崗,斯託裡上班地點也不在委內瑞拉境內。 美國國會參議院當天經口頭表決通過對斯託裡的提名。斯託裡現年50歲,出生於南卡羅來納州。
  • 賈慶國:中國是未來的超級大國,需要國際秩序維護自身利益丨外交分...
    美國大選逐漸落下帷幕,中美關係出現重新定位的機遇。作為全球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將何去何從?是繼續瘋狂脫鉤還是有限角力?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青花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專門開設外交與國際關係分論壇,聚焦中美外交及其對國際社會的多方面影響,期望通過對話和討論,碰撞出大國相處的新範式。
  • 中方在等待美國大選結果?駐美大使:「不願在等待中浪費時間」
    中國日報駐華盛頓8月19日電 (記者 趙煥新)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表示,「也許有人認為中方在等待今年11月美國大選結果。我願聲明,中方沒有等待,更不願在等待中浪費時間。預測或影響美國內政走向遠非中方所能,中方既無意願、也無興趣捲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