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知道「蒲安臣」這個名字,但是在中美外交史上,這是個不能繞過的存在。蒲安臣既擔任過美國駐華公使,又擔任過中國的外交大使,還是美國共和黨的創始人,下面西蒙君就帶著大家,走進這位傳奇人物的一生。
美國共和黨的創始人
蒲安臣的英文名是「Anson Burlingame」,他1820年出生於美國的紐約州,26歲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從事律師工作。33歲的時候成為了麻薩諸塞州的參議員。當美國的黑奴制度是否廢除的議題在社會上的爭論愈來愈烈的時候,蒲安臣堅定地站在了「廢奴派」這邊,1854年,他和一群支持廢除黑奴制的人們一起,在麻薩諸塞州成立了政黨,這個政黨就是現在的美國共和黨。隨後蒲安臣進入了美國國會成為了一名國會議員,並發表了著名的解放黑奴演講——《麻薩諸塞州的抗辯》。
美國駐華公使
1861年,41歲的蒲安臣成為了美國駐華公使。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西華德,提出了的對華的「合作政策」,即用溫和手段對待清朝政府,而不是像其他列強那樣,動不動就用武力壓迫。蒲安臣很好地執行了西華德的這一對華相對友好的外交政策,於是清朝政府對蒲安臣十分的滿意,也開始慢慢信任這個美國人。
清朝首任外交大使
1867年,蒲安臣任滿歸國,而當時清朝政府也正準備組建第一個外交使團出訪外國,但是對於外交使團的領頭人,卻沒有好人選,畢竟之前從來沒有相關的經驗和人才,再者如果大使覲見外國國王,如何行禮也是個大問題。最後恭親王想到了即將啟程的蒲安臣,於是就推薦他擔任清朝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其實也就是出訪團隊的老大了。最後恭親王的推薦被清朝政府批准,於是蒲安臣搖身一變,從美國駐華公使變成了清朝首任外交大使,率團開始訪問外國。
使臣蒲安臣處事和平,洞悉中外大體,著即派往有約各國,充辦各國中外交涉事務大臣「。
外交成就
蒲安臣的首站是他的家鄉美國,他代表清朝向美國總統詹森遞了中國歷史上的首個國書。隨後與他在美國的上司,美國國務卿西華德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首個對等條約——《蒲安臣條約》。條約承認中國是一個平等的國家,規定:「大清國與大美國切念人民互相來往,或遊歷,或貿易,或久居,得以自由,方有利益。」於是美國就成了清朝向海外派遣留學生的第一個國家,1872年,中國第一批留美幼童抵達美國,裡面就有後來大名鼎鼎的詹天佑和唐紹儀。
蒲安臣第二站來到了英國,受到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接見,並且在與英國外交大臣克拉蘭敦的商談中,確定了修約緩進的政策。不過後來在法國蒲安臣吃了釘子,沒有獲得什麼外交成果。到普魯士的時候,雖然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外交成果,但是普魯士首相俾斯麥也發表了對清朝比較友善的聲明。
得病去世
1870年,蒲安臣到達沙皇俄國,受到沙皇接見,當時美俄關係還不錯,沙皇拉著蒲安臣大談美俄關係,但是對於中俄領土問題,沙皇一直避而不談,蒲安臣因此焦思不已:
既恐辦法稍差,失顏於中國;措語來當,又將貽笑於俄人
不過還沒等蒲安臣想好對策,他就因為感染肺炎病倒,最終在聖彼得堡去世,享年50歲,清朝政府感念他的貢獻,追授他一品頂戴花翎,並且給予了他的家人豐厚的撫恤金。在蒲安臣的遺體告別儀式上,追悼廳裡掛著的,是美國的星條旗和清朝的黃龍旗。
蒲安臣在出訪期間,以清朝代言人的身份發表演講,會見名流,把清朝塑造成已經平定內亂,在英明的年輕太后的領導下,欣欣向榮,積極向西方學習交流的美好形象,為清朝贏得了十幾年的和平時期,促進了洋務運動的順利開展,不得不說,作為一個外國人,蒲安臣真正做到了心存道義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