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的三種顏色
阿布馬森
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我就看見過——在畢摩驅邪除穢時剪用的紙上,在阿普節日時抑或待客時端起的缽盂上,在阿達做的木勺中。
紅的,穿過千年的紅;黃的,黃過千萬個節日;黑的,黑過千萬個夜。
三種顏色,對的,就是這三種顏色。猶如三團火直直燒進我的眼。
我們不必覺得奇怪,深不可測。其實,很普通的,沒錯,就是這樣的普通。
後來,當我可以兩隻手費力的捧起烤洋芋的時候。阿普說:它們是彝人眼中的土地、河流,更是洗不掉漂不白的膚色。後來,我脖子上帶上紅領巾的時候。老師說: 這是圖騰,是象徵彝人不屈果敢的精神。後來,進入高等學府的時候,教授說:這是責任,你不能不對它負責。如果對它置之不理,那麼你的人生如蠢豬和鼴鼠的生活方式,不分上下。
現在,我不再揣測它是傳統的隱喻還是現代的修飾。我只知道,我的哭聲只能留住在金沙江上遊飄蕩的木船裡。船板上用三種顏色寫著滿咒語:
子莫格尼
尼有平者
子莫格尼
尼有平者
你們應該來自六祖分支的地方吧!武的領域,乍的領域,諾的領域,默的疆域,恆的疆域,布的疆域。我嗅到了先祖牧場上青草的味道,我聽見了阿妹的山歌,阿哥的笛音。你們來自先祖沐足的色落河、威洛河?流淌的水一定不記得我的祖父!但我可以去尋找,剋服風給的痛吻,雨給的悲慟之淚。
弟弟問: 阿伍,那些火還在燒嗎?我說弟弟:還在燒,而且燃燒得越來越懦弱。
我看著躲在土豆堆裡的他們——紅的,穿過千年的紅;黃的,黃過千萬個節日;黑的,黑過千萬個夜。
三團火,燒著,燒著,懦弱的燒著。
我們的衣裳還並沒有完全地褪色,左耳還戴著銀耳環,還可以聽到黃昏地飆風裡,祖先通過牛角傳來的聲音。
請相信,黑色是英雄的象徵。支格阿魯在射日射月的時候。持用黑色的箭鏃,把困苦的生活拋在黑色的風裡。而他必須配上黑色的駿馬,黑色的馬鞍、轡頭、皮繩、長鞭。蕨芨焚燒過得荒野,留下我來過時留下的馬蹄印。
請相信,黃色是美麗的象徵。不用辯駁,確實如此。我的爺爺曾用它的隱喻,為我的妹妹為們讚頌過:「美如菜籽花,我祖之榮耀」
請相信,紅色是頭上懸掛地太陽。熾熱的光芒,只要抬頭便讓我們無限地思念。希望向它一樣,一出東方的時候,就衝破疼痛的陰霾。
2016年1月23日
我醒來的時候
我倚靠於瓦板屋的頂梁柱的腳下,朦朦朧朧地睡去。
外面的世界正淅淅瀝瀝地下著雨,我家的獵狗從變態的森林中歸來,一無所獲,只是在細雨中白呼喊一趟。餓得瘋癲的它,嗅亂家裡的所有東西。其實,它什麼也沒有嗅到——那張獵皮被父親深藏在黝黑的籮筐底,準備拿去換點碎銀;那些殘羹冷炙被母親端入圓滑的木桶裡,倒入幽谷,填飽著螻蟻的腹。
我模模糊糊地醒來了,發現握在手裡的鷹翅和掛在頸裡的鷹肉不見蹤影。(鷹翅是父親從千年的時光裡挑選給我的,鷹肉是母親用黑色的綢緞,挑燈縫成一條將就的項鍊,給我祈福的。)我手忙腳亂,四處尋找。
最後,在一塊巖石上發現了鷹翅的碎片和鷹肉的屑粉。獵狗在向我搖擺著救過部落的尾巴,起著小小的風。只是我處於無奈,沒有心情再調戲它。
雨依然在下著,白色的披氈已經完全溼潤,我內心的世界也在下著雨,而且越下越滂沱。
後來,我每天都處於迷惘裡尋找希望的土壤,找著找著,跌倒著,匍匐著,矗立著。這樣那樣的擔憂無法避免:鷹翅不見了,我拿什麼來寫——在文化的邊緣上懦弱地燃燒著的彝文火焰;在金沙江上遊的木船上承載著準備寫給普莫尼日的信件。鷹肉不見了,體弱多病的我拿什麼來祈福,讓洪水不再泛濫秋天收穫的季節;讓蟈蟈與蛐蛐,鼴鼠毒蛇不再破壞子民的莊稼,火把突破黑暗的道路;讓魑魅魍魎不再奪走復活的生命,人丁興旺。
2019年4月25日
聲音
阿達用力把木犁插入豐腴的土地裡,讓老牛在前面緩緩地拉,默默痛苦,不堪言。偶爾在上萬伏高壓電線上燕子傳來清脆的聲響,但阿達的吆喝聲勝蓋自然饋贈的聲響。他的聲音騷動我死亡的宮商角徵羽,他的聲音喚醒我死沉沉地靈魂。
阿達面無變色地看著我說道:只有土地,僅僅只有這片土地,才能讓我們的清貧走上富裕的殿堂,讓我們的絕望踏響希望的幽谷。
你瞧瞧,你仔細瞧瞧,這裡的每一條犁溝上的氤氳,都是祖先們呼吸過的氣。你再仔細瞧瞧,那些犁溝裡會依稀看見祖先們走過的途徑的符號——腳印。那些看不見的腳印,看不見的擁躉應該超越看得見的概念。你再去仔細瞧瞧,那泥土裡的潤澤,都是祖母們在用汗水播種時留下的沒有段落的故事。
我們無法用任何理由把它忘記,我們可以不顧麋鹿在森森然地灌木叢中跳舞,就算拉馬阿普家的獵狗被人致毒而亡,但我們不得不顧那些符號和沒有段落的故事。
烈日高高掛在藍藍地天宇上,雲朵飄渺,無法看見一隻鳥兒廝殺低飛的蝗蟲。但我卻看見一滴滴汗水,通過黑色的毛孔,通過肌膚縫隙的部位,溼透了阿達的所有器官。
我放下撿石的簸箕,從阿達的手裡奪出木犁,要做一個重複的儀式。是的,土地和木犁挽救過千萬飢餓的生命,所以我們一定要守住土地留給我們的幸福。
當我把木犁插入土地的胸脯時,我立即發現祖父們是虎豹中的虎豹,發現了阿達們是狼人中的狼人。
汗水溼住著我的雙眼,煩惱的疲勞魔鬼舔舐著我的雙腿。啊!我嚮往自由的駿馬,翂翂騰飛的小鳥。
在土地的心臟裡,有名的或者無法辨名的植物很多。但我最稀罕那熟悉的石頭,它們一塊又一塊地翻滾著,從我的腳尖上路過,忙忙碌碌地尋找著黑暗的世界。它們碰撞的聲音如金屬的相撞;又好像如畢摩的念經聲啞了起來,蘇尼敲打皮鼓的聲音嘶啞了起來。
我始終無法聽解這聲音的獨特。
可最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這些出土的石頭中,都有著九塊石墳的所有面孔。我這樣問起了我自己:「莫非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渲染過祖先的血跡。
心中唱起的歌,也漸漸地無簡無譜。生活在這樣的領域,我們無法選擇,只有在這樣的勞動中,我們才能清楚知道祖先真正地生活模樣,我們才知道土地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重要,我們才知道石子是這樣地讓我們無止境地思念。
夕陽就要落下,我和父親收拾起勞動工具,跟著嫋嫋的炊煙回家去。
2019年4月17日
布穀鳥
洛橐虢布,你是一種神鳥,更是善良的象徵。
我從史詩的途徑上找尋過你飛舞的影子,夜裡打燈,白裡仰望這所謂的空間,雨時防淋,雪時避寒。山一重又一重,潺潺的溪流一條又一條。巉巖,坎坷。洶湧,衝垮瑞草。
那一年,我找得精疲力竭,想過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知道洛橐虢布的振翅之地——阿布洛哈,我還知道那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一個季節又一個季節,一個節日又一個節日。你讓我們的眼裡充滿隔化大地的故事,你讓我們的眼裡變得越來越沉重,重得不可知道,也無法知道。
在甜蜜和黃昏接踵而來的時候,聽到你久違的聲音,婦孺都沉入很深很深的思念。
2019年4月19日
我不喜歡
我不喜歡,兩隻原本蹁躚於馥鬱之上的蝴蝶,不知雌雄的一隻蝴蝶,被淘氣的牧童捉去斷翅腿殘,甚至到最後就粉身碎骨。而另外單只蝴蝶卻全然不顧地飛走了,若無其事,甚至一滴眼淚都沒有留下。
我不喜歡,一位來自沉默中出道的騎手,仰望飄渺的雲朵過後,馬蹄殘踏春天的花之後。桀驁不馴地坐在長輩該坐的位置,手舞足蹈。仁義禮智遺拋在並不富有智慧的腦後,忘卻了自己幾斤幾兩,姓氏在左還是在右;拾掇之枯柴,放入火塘時,先放入枝椏頭,還是先放入枝椏腳。我還看見他真的得寸進遲,這不?你看啊!狼吞虎咽地吃於所有親人都不期而至的地方。筷子在他的手裡跳舞,木匙在腳下蹂躪。他的所作所為真的讓我不寒而慄了起來。
喜歡歸喜歡,我並不是耶穌,因此拯救不起花謝的愛情。我並不是阿普篤慕,因此清楚叫不出那六位先祖的乳名。我更不是阿依翀蘋,因此我的善良和正義,無法讓所有人都感受到。
2017年12月3日
阿布馬森,男,原名阿補此軌,彝族,1998年生於四川大涼山,在校大學生,普格縣彝學會會員,迎風文學社會員。現為「噺彝文社系列總社」總外元社副社。高中時代出版第一本彝文詩集《黑土地》,在後來日子裡,不斷磨鍊中。2018年年底,在朋友和老師的幫助下,出版第一本中文詩集《失聲的彝人》。另有作品散見各個平臺,例如彝文散文,接近十多篇選入《中國彝學叢書》《普格彝學》《喜德彝學》等。中文散文,多篇選入《資水文學》《涼山文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