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要遠離六種顛倒

2021-03-04 東北佛教

【地藏,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

眾生志性無定,這個志性無定不是指本性,是指習性。就是發起善心來,須臾即退,很快就退轉了。所以我們要怎樣?修行人學佛以後,要能夠有長遠的信心、精進力,要能夠遠離顛倒夢想。遠離顛倒夢想,第一個是執著,以無常為常,以痛苦為樂。以無常為常,我們這個身體是無常的,執著於她是常的,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以痛苦為樂,人間本來是苦,以為很快樂,不肯出離,乃至於去放縱自己的情慾,追求感官的刺激。

世間這些新聞,什麼綁架,很多都是負面的新聞,可見眾生的迷失很重。這新聞裡面報導好的榜樣、典範很少,惡的事情很多,一看報紙,沒有正知正念心就染汙了。小孩子懂事很早,三歲五歲就看電視,三歲五歲就懂得你成年人做什麼事,心染汙得很快,所以,以痛苦為樂。以無我為我,以不淨為淨,這個身體本來是會走路的廁所,很執著於它,還要用種種的打扮、時裝來裝飾,都是搞這些顛倒夢想的事情。

自己要遠離顛倒,對於修行人來說要遠離六種顛倒:

第一個是忍辱顛倒,他能夠忍受世間俗務的辛苦;反而對於修法缺乏毅力,吃不了苦。世間的事情再苦再累,他能夠掙錢,他不覺得苦,不覺得累,半夜起來他都願意。修法他反而缺乏恆心,缺乏毅力,吃不了苦,忍辱顛倒。你追求世間那些有用嗎?名與利夢幻泡影,你那麼願意心甘情願地去做;修法畢竟讓你超出輪迴,你反而吃不了苦。

第二個是味著顛倒,你最喜歡的顛倒,你對於這個聞、思、修的法味不知道喜樂,或者是短暫的有喜樂,以後就聽不進去。學佛一年是鋼條,信心很強;學佛兩年是麵條,軟啊;學佛三年是油條,油鹽不進。這個就麻煩了,味著顛倒,說起來你好像都懂了,實際上沒有真正去做,這個就很糟糕。而且還貢高我慢說:「不管你說什麼,說禪、說淨、說密,我全部都懂。」實際上心中間常起貪、瞋、痴、慢,這個就是很麻煩了。「天莫變成魔」,這個你所知道的反而障礙你了,為什麼?

你沒有根本智,沒有清淨心,沒有平等心。一味地把這個作為一種知識去追求,這裡看看,那裡看看,好像都懂,學而不修增長邪見。他對於這個聞、思、修的法味不知道愛樂,不知道喜樂。反過來對於世俗的言談,怎麼做生意,怎麼打扮,很有興趣,一說起來可以說三四個小時;對於討論佛法說兩句就沒有興趣,味著顛倒。

第三個是悲心顛倒,對於有罪的人不知道修悲心;對於為法修苦行的人反而心生悲愍,看到那個出家人很苦,「哎呀!好可憐,年紀輕輕就出家了。」對於造惡業,有一點世間的福報,有錢的,開奔馳車的,好羨慕他,「你看這個人好厲害!」不知道修悲心,悲心顛倒。學佛學到哪裡去了?對於世間那些為法苦行的人,怎麼會心生悲愍呢?心生讚嘆才對啊!

你看看這是他在人間最後一生,盡此生、出輪迴、生極樂,將來回入娑婆廣度眾生做菩薩。有一些根本上就是菩薩化現,怎麼會心生悲愍?怎麼會說他好可憐?顛三倒四。世間人心裏面常起貪、瞋、痴、慢、疑,種種的惡都造盡,一天到晚什麼酒吧、打麻將,心裏面、談論的全部是一些造罪的事情,暫時有一點福報,掙一點錢,都是在消福。他不單單是不會對他修悲心,不會可憐他,不會教化他,反而羨慕他。這個學佛學得好嗎?

第四種希求顛倒,心中間不會希求清淨的佛法,對佛法的意樂很少,最感興趣的法就是財神法,你知道是什麼問題嗎?你希求顛倒。你心中間羨慕的是快樂,是世間的財富和勢力,希求顛倒。

這個不是真學佛,你心裏面對於這個世間沒有放下,沒有看破。你就是學佛,也是想學一些表面的法,增長貪瞋痴的法。識人多處是非多,知事多時煩惱多。認識人多,看起來你很有能力,交際很廣,實際上心不能把握得定,煩惱多、是非多。心能定當然是好,行菩薩道,廣度眾生,善巧方便。

第五種是照顧顛倒,對於自己的親人、子弟、朋友,不知道讓他們去學習解脫的正法;反而讓他們一味地沉迷在那些經商、世俗裡面。

第六種是隨喜顛倒,對於其他人的善法,其他人的快樂,?不生隨喜;對他人的不善反而生隨喜。這個麻煩,隨喜顛倒。這個嫉妒心,對他的善法功德不會發自內心的隨喜讚嘆;對他的不善,或者是持戒不清淨,心裏面好像有一點幸災樂禍,雖然沒有說出來,心裏面對他的不善生隨喜。

博朵瓦尊者就說,這個比丘知道一個跟他關係不好的另外一個比丘犯了他勝罪,心生隨喜,這個隨喜的罪比那個當事的人犯的罪更大。所以我們要遠離這個六種顛倒,這樣我們修法才會成就,這樣才會知道生善心,不會退轉,與地藏菩薩相應,就不會「縱發善心,須臾即退」。如果你有這個六種顛倒,現在聽法,你生起一點修法的心,「哎呀!我要精進學修。」實際上一回去就忘記了,這個樣子。

節錄自大願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學記》

相關焦點

  • 遠離顛倒夢想
    【遠離顛倒夢想……】諸位同修!
  • 首愚法師:修行人要光明磊落,不愧屋漏
    各位,要弘揚正法正教眼光就要放遠一點,不要小眼睛小鼻子,不要為小名小利耍些手段,那是凡夫,一定要放開眼光,要有德性涵養,這點很重要哦。我們的起心動念,天龍八部,護法龍天,佛菩薩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在儒家的道理,「不愧屋漏」。
  • 六神通-絕密修行揭露
  • 心理學秘籍:覺者出離心,迷者顛倒,打破顛倒相就自在了
    895、人只要覺悟到了無相真理,就會看到,每個人都是菩薩,因為萬法本質同出無相,但對未覺的人來說,他們是看不到自己本來就是佛菩薩,而是活在顛倒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清淨與安寧。900、當人見悟到了萬法皆虛幻,就會體驗到放下種種執著的超然心境。修行本質上其實即是悟空、行空的過程,不明真義的人,以為悟空那就是沒搞頭了,實質上真不是這樣的,悟到空性,人將失去脾氣,沒有了各種情緒上的困擾,能保持空靈的狀態,安住於當下,冷靜思考、處事,恰恰是離開了所有的負能量,此種人即便被負能量包圍,也不受影響。
  • 《楞嚴經》第八卷「菩薩六十個修行漸次位」
    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諸惡鬼等,因彼食之,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贊淫怒痴,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
  • 元音老人:遠離顛倒夢想
    遠離顛倒夢想這裡的遠離不是距離之遠,而是永遠地離開、離棄之義。顛倒者,即相反、倒置,指真假不明、迷真認妄。以無常為常,以苦為樂,以無我為我,以不淨為淨。倒置事理者,謂之顛倒。此等顛倒,乃依根本無明煩惱而起。我們眾生的煩惱,皆因缺少般若妙智慧而生,也就是從「顛倒夢想」而生。世上一切事物本非實有,只因顛倒夢想,認為真有。
  • 廣欽老和尚--指導您日常的修行
    要能將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絲疑念,其他雜念自然消除,決定會證到一心不亂。  妄想來時不要怕,不理它就是。它是它,我還是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自然就少了。   2、 如果你們信我的話,老實念佛,行住坐臥,不離這個,甚至在夢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號謹記在心,不為六根塵境侵擾,到了這種地步,自然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等到功夫純熟,西方極樂世界自然現前。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念佛如有散亂心,怎麼辦?」 ——答:『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念,把全付精神投到六字洪名就對了!』
  • 佛教:為什麼我們的修行不能離開心?能夠說清楚的人並不多
    昌樂法師講解《十二因緣》第六講痛苦著別人的痛苦的人是不痛苦的,只為自己的快樂活著的人是痛苦的,這就是清淨平等覺的視角。凡夫所認為的解脫,是建立在偏執上面的解脫,是遠離生命事實存在而存在的解脫。修行的解脫是在生命基礎上去發現的,生命之外去尋求是求不得。這個叫龜毛兔角,龜沒有毛,兔也沒有角。如果我的兔能長出角來,給他做一個雕件,就會很值錢。我要是有很多兔角,做成雕件賣給他人的話,我就發大財了,做這種黃粱美夢。所有基於這樣的演變和思考都是錯誤的,因為兔子沒有角。
  • 八字修行要訣:關閉六根、降伏意根,外空世界、內空身心
    二、修行要在自已身上下功夫,要學會關閉六根。1、眼睛總盯著別人,注意別人的言行舉止,你就是在收集別人的業障,是在替別人消業障!你必須學會關掉六根,超越六根,才談得上是一個修行人,進一步才能入道。三、修行人要面對的事與物。中國有句俗話:「少見多怪」。
  • 修行禪定的人,一定要認識五蓋!
    在學法當中,如果我們修定,就一定要認識到五蓋的過患,一定要對治五蓋。五蓋之貪慾貪慾,是五根對所接觸的境界生起貪愛。修定的人,他的心必須要遠離五根接觸境界的貪愛,不生貪慾喜歡,心就能定下來。五蓋之嗔恚嗔恚,就是嗔心。當嗔心生起,就算身體不動,內心還是惱熱、很不自在,也就無法定下來。
  • 心經中的「遠離顛倒夢想」,顛倒二字含義很深,看看佛陀怎麼解釋
    顛倒上下③,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教語開導④,信之者少,是以生死流轉,無有休止。如此之人,蒙冥抵突⑤,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⑥。一切眾生,常在六道之中,輪迴生死,死此生彼,生彼死此,改頭換面,相續不斷,無始無終。當人臨終時,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都互相哭泣,充分表現出哀傷之情。
  • 佛陀告訴我們如何作修行人
    至於六方、是指由惡行引發,致經濟財物上的損失:一是酗酒。二是賭博。三是奢侈放逸。四是沉迷歌舞。五是常近損友。六是懶惰好閒。如果青年知道六種招致經濟受損的途徑,在身口意也沒有剛才所說四種惡事和想念,而且常去供養人天。他是值得嘉許的,可以說是善根深厚,一定得到幸福的人生。酗酒一事,又另有六種過失。一是虛耗金錢。二是傷身易病。三是醉後打鬧。
  • 學佛修行必備六個先決條件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可見學佛首先是從做人開始,做一個真正學佛的人,需要從哪些方面去努力呢?《無量壽經》告訴我們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有了這些基礎,才算得上是一個真正開始學佛的人。但是,我們還沒有開始修行之前,必需對什麼是修行?需要什麼心態?修行的宗旨又是什麼?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一句話,是我們修行的核心,一定要記住
    所以念誦金剛經就會得大智慧,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有的人因為金剛經得到感應,有的人因為念誦金剛經而悟道成道。一念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一念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人生就是要時刻提醒自己,起善念,做善事,人生才會有好的結果。
  • 這是每個修行人都應該學會的事
    禪宗裡講究的修行能力中有一種,叫撥雲見日。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這個詞。平時我們只見雲遮日,但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當飛機穿過雲層,你會發現雲跟霧是一樣的,它並沒有實體,不過是一種水蒸氣的凝結而已。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能看到雲遮日。
  • 無論在家出家,斷欲去愛是修行根本,以智慧破除執著,能契悟道果
    所以,相也要看破。有些人則是貪愛對方的聲音。聲音也是會變質的,現在的聲音聽起來好像很優雅,哪天生了病,就成了破嗓門了。所以,一切都是無常的。要時時刻刻起觀行,無論青黃赤白、高矮胖瘦,一切色相都是虛妄不實的。經過一次次的分析、思維,貪愛的念頭就不會再生起了。這就是慧觀,是以智慧觀照來破除自己的愛著心。
  • 相信佛的人,身上往往會出現這3大「徵兆」,恭喜你,走對路了!
    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於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於看不慣。盯著別人的過失與缺點不放,就是自己的一個缺點。佛說,你看世界是什麼,你便是什麼。待人處事要多一份溫暖,多一份感恩。生活是一種品味,為擁有的開心,不為奢望的而低落。生命的質量取決於每天的心境。
  • 很多同修感到修行的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
    功夫要真正得力,要懂得修行、依教奉行!奉行就是依照經典的理論、教訓來修正我們的行為,這個功夫就得力了。可見得這個經不光是念的,念當然很重要,念得很熟,常常記在心裡。如果說忘掉記不得,那我們修行的標準就失掉了。所以首先要把這些教訓牢牢的記住,這就讀誦目的在此地。真正修行就是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的時候,能夠想到經典裡面的教訓,我這個念頭該不該有?
  • 直接安住於佛位上,果地修行
    知見不是身上的一個器官,離了它不行,它就是一種認識,對身心世界的看法,我們仔細讀佛經,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不圖遍數,真心誠意地接受佛的語言,你只要相信佛是宇宙中最有智慧的人,最慈悲的人,最自在的人。沒有比他更高見識的了,這就具備了信念的基礎。經不管小乘還是大乘,佛都有最高的秘密告訴你,你只要相信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