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樣才能控制自己不生氣?這是每個修行人都應該學會的事

2020-12-13 每日一首佛歌

昌樂法師講解《十二因緣》第十一講

我們情感的狀態,常常就像是夏日午後的天氣,說變就變,晴空萬裡突然來了一個暴風雨。但無論怎樣,我們都會被動地去接納這種情緒,因為不知道雲起何方,風雨驟至,我們無所適從。情緒之所以用緒字,因為它如棉絮一般,我們根本看不清。禪宗裡講究的修行能力中有一種,叫撥雲見日。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這個詞。

平時我們只見雲遮日,但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當飛機穿過雲層,你會發現雲跟霧是一樣的,它並沒有實體,不過是一種水蒸氣的凝結而已。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能看到雲遮日。即便是我們認為沒有太陽,烏雲密布的日子,穿過雲層,你會發現在雲層之上,依然晴空萬裡,甚至比任何晴朗的日子還要明亮,光明大方。

當我們情緒生起來的時候,它會如雲層一樣遮蔽我們的眼睛,對我們的判斷造成極大的影響,使我們看不清楚在情緒之外真實的情況。因為沒有能力去看破情緒本身的空性,認識到情緒只是你內心當中的貪念、憎恨、浮躁和急躁呈現出來的表象。總是如此面對生活,對你的事業,尤其在某些關鍵點上做某種決策的時候,你帶有極大的主觀性,最大的問題就是遠離了客觀存在的事實,夾雜了太多不應該夾雜的情感。

於是,你的判斷中產生了主客觀的謬誤,而在你看來是誤差,在心智清明的人看來實際上是錯誤。從你的角度看,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可是從聖者的角度看我們是顛倒,是錯誤的。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的地方,這也是禪定最重要的地方。當需要去面臨對自己的生活做某種決策和決定時,一定不能在心浮氣躁的情況下茫然衝動決定,更不能任性。

因為任性是某種情緒達到頂點的狀態,在這種情形之下而做出來的草率行為更是荒謬。一到電商打折的時候,有很多剁手黨,剁手黨就是在麻木衝動的情形之下購買自己實際不需要的東西。當我們內心當中處於這樣情形的時候,需要做的不是馬上有決定,而是要深呼吸,讓自己靜下來。因為你只有靜下來,你才能看到天上的雲原來也是空的,它只不過是個紙老虎,可是我們生活當中把這個紙老虎當成了真老虎,也就是我們的內心會被它裹挾。

相關焦點

  • 怎樣才能控制情緒不生氣?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曾有過發脾氣的時候,孩子不聽話,寫作業拖拉,家長控制不住情緒生氣;夫妻之間有時會為雞毛蒜皮的事情生氣;朋友之間有了矛盾和誤會而生氣…這樣的事情經常會遇到,我們經常會被情緒控制著,有時在發脾氣後又會覺得後悔,可是想要控制卻又覺得很難
  • 佛教:想要生氣時,默念三句話,火氣自然消失!
    氣大傷身,生氣就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生氣的行為,在佛教看來,是最愚痴的行為,佛家常說:「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經常生氣,對自己沒有半點好處,只會消耗自己的福報。大多數人都知道生氣不好,可每當想要生氣時,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次生氣過後,都會非常後悔。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可以在生氣時,口中默念三句話,對你有好處。
  • 2段小故事,讓你明白,自己生氣,是有多傻!(深度好文,必看)
    放下生氣,學會讓自己靜心佛教中有句話:「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是告訴我們不要只是在意身體的修行,更要注重內心的修行。我們看很多高僧大德都會有有種「身有靜氣」不會急的感覺,而我們普通人大多遇事急燥,急燥攻心就會生氣。
  • 佛教:人為什麼會生氣?生氣有什麼危害?有對治方法嗎?
    人為什麼會生氣,其實就是沒有達到自己內心的期望,不管什麼事情都是跟自己內心所想的不一樣。這樣就讓我們產生了不滿的情緒,讓我們變得煩躁,心變得不平靜了。我們或者用語言、肢體動作等來表達我們的不滿情緒,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由我們心中發出的。這就讓我們產生了嗔。嗔心是我們修行當中最大的障礙,他會讓我們生出無端的煩惱,讓我們生出怨恨心來。
  • 佛教:當你生氣不順時,默念這3句話,必能即刻化解!
    這些都會影響到自己的內心的平靜和一整天的好心情,使我們無法控制當下發火,或一整天心煩氣躁,總想找機會發脾氣。尤其當我們正在氣頭上時,就更應該冷靜一下,因為禍事往往都是在衝動時闖下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以後再遇到生氣和不順時,只要我們在心中,默念這三句話,必能即刻化解心中的煩惱。
  •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人
    人生在世,總會碰到不如意的事,總會遇到看不慣的人。如果學不會釋懷,做不到放下,總是讓自己生氣,就是最大的蠢事。無論在何種境遇下,都請記住:弱者易怒如虎,強者平靜如水。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人!這世界上有太多讓我們生氣的事。遇到點挫折和困難,就滿腹牢騷,一昧抱怨命運的不公,生氣;當感情被辜負了,每天都愁眉苦臉,吃不下喝不下,生氣;卻不曾想,生氣不能解決問題,哀怨氣惱也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 每個人都應該控制好自己的脾氣,遇到事情也要冷靜對待
    脾氣,每個人都是有的。但真正厲害的人都能控制自己的脾氣,而不是被脾氣所控制。5月14日,杭州某公寓一女子,由於事發當天男友到凌晨兩點才回家,而女友早就懷疑他出軌,與別的女子有曖昧,而自己曾為男友打過兩次胎,心有不甘,所以當天才要翻看男友的手機記錄。可男友死活不讓看,還奪回手機。
  • 佛教和道教都有出家人,怎麼理解出家的行為,在家眾應該如何修行
    學成歸來時,家中為他安排了一門親事,可是這小子,一心向道,不想男女之間的事,千方百計的終於給他找了個媳婦叫妙賢,可是新婚的迦葉卻不打算理新娘子,而新娘子妙賢也非常的傷心,迦葉問明白原因,才發現,這是上天的恩賜,自己的妻子與自己有著相同的志向,也是修行之人,於是二人相互約定,「我不和你結夫妻的緣,但我與你允同修梵行的諾。我若得遇明師,必記掛你還在紅塵漂泊。
  • 醫囑 | 到底怎樣才能少生氣02
    少生氣,儘量少生氣,這兩句醫囑,我經常說。可是真正遇見事,也是很難控制情緒,忍下去,自己難受;發出來,不好收拾。 《中庸》云:「喜怒哀樂皆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生氣是人體情緒的一種表現,我們很難迴避,但可以面對它,然後想辦法解決它,從而減少不良情緒,或者情緒發出來,都是和的。
  • 控制自我,才能真正成為自己
    人活一世,適度的欲望可以增強人們的鬥志、勇氣、熱情、活力和意志力,是推動人們前進的原動力。但是過度的欲望卻是走向深洲的根源。欲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一動欲望的貪念,就會心智迷亂,結果連自己都控制不住。欲望得不滿足往往是悲劇的根源。
  • 每個修行人都有護法神,怎樣留住你的護法神?
    >依《阿含經》,每個人一出生時,就有鬼神隨侍左右,但其數量不一,如果是善人,其跟隨眾可能數百個,甚至是上千個。修行也一樣,千萬不要包裝打廣告,一旦有這個心,就糟糕了,不成佛倒成了魔了。蓮池大師說的,功德要藏起來,你道業才能增進,業障才能消除。千萬不能做了一點功德善事來吸引別人對你的讚嘆,那功德都變成了讚嘆,那就沒了。而蓮池大師說,所有的誹謗是非,都是對功德最好的保存。你做好事,別人誹謗你,那太好了,功德就保護起來了。相反的,過錯則不能給自己遮蓋起來。
  • 我很容易生氣怎麼辦?怎樣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情緒的控制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很多人都不是很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一些特殊的場合,如果學不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會讓你出很大的糗,還有在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會控制情緒是很容易導致矛盾的。我是一個很容易生氣的人,不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點小事都會讓我生半天的悶氣,容易生氣怎麼辦?
  • 佛教「六度波羅蜜」,你知道是什麼嗎?
    對佛法了解比較深的人應該都聽說過「六度波羅蜜」這個佛教名詞,可是它真正的含義卻很少為人所知。在大乘佛教中,「六度波羅蜜」是修行重要的六種智慧、六種途徑。這六種智慧,幫助我們不斷去磨掉人生的弱點,使我們更加智慧地生活,自己改善自己的命運。如何踐行「六度波羅蜜」?
  • 佛教:生氣的時候,牢記三句話
    佛說:憤怒是萬惡的源頭,一切的禍端都來自於一顆怨恨嫉妒的心;只有控制自己的貪嗔心才會有好的生活;學會不生氣才會和和睦睦財源滾滾,不生氣才會健健康康,學會不生氣才會平安幸福,順順利利!生氣是最損福報佛說,生氣是最損福報的行為,也許你過去積累很多功德,卻因為你發一次怒火,而消耗殆盡,最終得不償失。俗話說人生縱使有再多的福報都不夠你發脾氣的!發一次脾氣可以損壞你十次的修行,生氣的人大多都沒有福報,確切的說不是沒有福報,而是福報被消耗光了!
  • 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生氣,才會有一個好的心態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從改變自己開始,學會善待自己,不要隨意生氣,只有脾氣好,很多事情才會變得順暢許多。憤怒的情緒,傷人傷己。當你生氣的時候,不僅會讓別人難受,最難受的還是你自己。生氣不僅會影響到健康,而且還會影響到做事的效率。
  • 真正智慧的人,早就學會了不生氣
    否則呢,你不解決問題,沒人幫你處理,生氣不會,別人不會!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我們不能總是順著自己的情緒,放縱自己去任性,人要學會長大,成熟一點,穩定一點,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其實,生活會更快樂一點。
  • 你能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
    管理情緒,才能管理別人,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搞不定,又如何管理別人?
  • 佛教怎樣看待同性戀?
    ,處以溫和的態度,但是出家眾則必須完全清淨戒絕,犯黃門的出家眾則須請其還俗或不允許出家以維持團體清淨。同性的性行為,由於性的接觸與不同性別間的行為接觸不同,因此更容易產生對性行為方式方法、對性心理的種種執著、放縱或者壓抑,因此更容易產生煩惱。所以在這一方面,同性的朋友更需要有克制自己過度的欲望的決心。
  • 容易生氣的人,明白「這三點」,就再也不會生氣了
    生活中的確有許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動不動就愛發火。然而,一個能成就 一番事業的人從不輕易生氣或是發脾氣。容易生氣的人,明白「這三點」,就再也不會生氣了。生氣,最終只傷害的是自己。遇事不惱長生不老,不氣不愁活到白頭。一切都看淡,凡事都氣不著你。
  • 先學會不生氣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人這一輩子,誰都逃不過七情六慾。憤怒,就像是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焰,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實質問題,反而會燒壞了你的清醒和內存,燒壞了別人對你的信任。生氣,是最無用的發洩人生在世,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