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是泌尿系統中,惡性度較高的腫瘤。
有資料顯示,腎癌的高發年齡,在40~55歲。
然而,近年來,也有很多的年輕人,被確診腎癌。
深夜,30歲的吳先生,被同事攙扶著,走進了急診室。
吳先生雙手捂著腰部,大喊:大夫,救救我,疼...疼...
醫生經過檢查發現,他泌尿小管上皮系統存在惡性腫瘤,也就是腎癌。
並且,此時的腫瘤細胞已經擴散,情況十分不樂觀。
這樣的結果,讓吳先生一下子病倒在了醫院裡。
在入院治療期間,醫生與其談了很多,也發現了患者發病的誘因。
醫生提醒年輕人,要控制吸菸量
吳先生是一名建築師,為了趕圖紙,加班是常有的事。
為了讓自己不犯困,緩解疲勞,一到晚上就需要大量的吸菸和喝咖啡。
吸菸是吳先生從小便學會的習慣,什麼都可以戒掉,但是吸菸卻戒不掉。
有時候壓力大,一天抽兩包也擋不住,卻不料給腎癌埋下了「禍根」。
吸菸,是誘發腎癌的主要因素
大量的觀察研究表明,吸菸與腎癌的發病呈正相關的關係。
與不吸菸的人比較,吸菸的人,患腎癌風險,是不吸菸者的1.4倍。
如果,每天吸菸40根以上,腎癌發病率與不吸菸的相比是2.75倍。
並且,吸菸30年以上、吸無過濾嘴香菸的人,患腎癌的危險性,更遠遠的高於不吸菸的人。
如果,在熬夜時,大量吸菸,則會大大增加腎臟病變的機率。
而這一點,現在很多年輕人還不在意,在一點點透支著身體健康。
所以,儘早戒菸,越早越好,並且,任何時候都不晚。
此外,這三個傷腎行為,年輕人也要儘量改掉
1、長期熬夜
長期熬夜,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增加癌變機率。
此外,長期熬夜,還會導致蛋白尿風險明顯增加,腎功能下降速度更快。
長期熬夜,會大大增加腎癌風險,良好的睡眠習慣,尤為重要。
2、飲食過鹹
口味過重,吃得過鹹,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過多的鹽分,會增加腎臟負擔,長期以往,也容易增加腎癌風險。
3、愛喝飲料
年輕人,喜歡喝飲料,卻對腎臟損害巨大。
研究顯示,僅僅碳酸飲料,就能把腎臟疾病的風險增加9%。
長期喝碳酸飲料,還有甜味水果飲料,腎臟疾病風險會增加61%。
這是因為,飲料裡面富含大量的添加劑和色素,會損害腎臟並增加患癌症的風險,食用色素與癌症有關,它會導致實驗動物的腎臟腫瘤。
所以,飲料再好喝,也要少碰,更不能把它當水喝。
腎癌來臨,往往伴有這三個異常
1、血尿
約70%的腎癌患者,會出現血尿。
多為驟然發生的肉眼血尿,不伴疼痛或其他症狀。
這種血尿往往是間歇性的,可自行停止,但會反覆多次發作。
如能,在第一次血尿時就引起注意,及早就醫,就可獲得早期診斷。
2、腰痛
約50%的患者會出現腰痛。
是癌灶增大牽拉腎包膜或壓迫周圍神經、肌肉組織的結果。
多為腰部或上腹部鈍痛,偶有血凝塊往下排出發生劇烈絞痛,易被誤認為腎及輸尿管結石。
3、腰部包塊
約20%~30%的患者會有此症狀。
腎癌病灶增大到相當程度,可從腰部或上腹部摸到(或見到)包塊。
在取側臥位時包塊較易摸到,有時還可看到包塊隨呼吸上下移動。
若包塊與周圍組織黏連,則包塊固定,不能推動,那就屬於晚期了。
生活中,養護腎臟,謹記「四個一點」
1、水分多一點
日常多喝水,可以清洗膀胱裡的毒素,並且幫助人體減少尿液中的垃圾在腎臟內的沉積,有效保護腎臟的健康。
另外,水中也可以加點養腎的小植物:黃須、白鼓丁、玉竹、玫瑰花,做成白鼓丁黃須茶,日常飲用。
黃須,入腎、膀胱經,具有利尿、利膽等作用,可改善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等病;可利尿,改善腎功能,減輕或消退浮腫,降低或消除尿蛋白等,有利於改善慢性腎炎,促進腎臟排毒;
白鼓丁,有「尿床草」之美譽,也就是說它有利尿的功效,可以促進排毒,減輕腎臟負擔!和黃須一起可增益其排石作用,對慢性腎炎也有緩解作用;
玉竹可調節體液,其含有的甾甙,還有強心的作用。玫瑰綜合滋補,可以中和茶中的寒性。
四者搭配可長期飲用,對防治腎炎、腎結石有益,有利於保護腎臟健康!
2、睡眠多一點
良好的睡眠,對人身體有很大作用,這不僅有利於保護大腦、肝臟、血管,還有利於養護腎臟等。
並且良好的睡眠,對氣血生化、腎精的保養起著重要作用。
但是研究顯示,每天睡眠時間不足6個小時的人,蛋白尿發生風險明顯增加,腎功能下降速度更快。
並且休息不足還會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加速腎病的發生,對疾病控制不利。
3、運動勤一點
常言道:生命在於運動,堅持有氧運動,這有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更利於體內毒素排出。
最好每周堅持3到5次,每次運動時間至少為30分鐘,儘量選擇有氧運動,如慢跑、打太極、遊泳等。
打太極拳,有利於養腎,可加強兩腎和命門的功能,讓腎精充實、陽氣旺盛、發澤耳聰。
4、檢查全一點
很多人都會體檢,但是在體檢時若是不全面,就會遺漏一些疾病的指標,以此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就像血肌酐檢查,這是判定腎衰竭的指標。
一般來說,血肌酐正常值標準為:44-133μmol/L,當血肌酐超過133μmol/L時,意味著腎臟出現損傷,可能已經腎功能不全、腎衰竭。
所以,體檢時要格外注意,不要遺漏。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