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七秒記憶的魚,總能躲開釣魚人的餌料陷阱

2020-12-21 愚者論漁

魚到底有沒有記憶,這一點對釣魚人開始無關緊要,但實際上,忽略了這個問題的釣魚人,總會面臨這樣一個尷尬的問題,就是魚越來越難釣,生口魚越來越少,滑魚越來越多,那麼問題來了,不是網上盛傳,魚只有七秒的記憶,然後就會重啟大腦麼?那麼為什麼受過驚嚇、受過傷害的魚,會越來越難釣呢?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來認知,第一個角度,到底是誰,提出魚只有七秒的記憶,這個說法到底是怎麼傳出來的;第二個角度,魚到底有沒有記憶,有什麼科學論據來證明?

在釐定這兩個角度之前,我們要先確認一個概念,什麼是記憶。記憶,是大腦對經驗以及經歷過的事物,進行標誌、記錄、認知的一種行為,記憶是一種思維、想像等高級心理活動的行為,同時記憶也是心理過程;記憶有峰值,也就是說記憶有周期性,達到峰值時,記憶的回放能力最高,記憶到達谷底時,就會發生遺忘;那麼問題來了,魚,到底有沒有記憶呢?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有多個版本,但是基本上可以證明,都是假的

版本一、徐志摩與《阿詩瑪》

這個版本流傳最廣,據說是徐志摩在散文集中有一首詩,叫做《阿詩瑪》,其中有這麼一段『回憶裡,不斷演繹相同鏡頭,現實則切換著不同情愫出口,傳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七秒後便不記得,過往物事了,所以小小的魚缸裡,它也不覺得無聊,因為7秒後,每一寸遊過的地方,又變成了新天地。』

這段散文體的現代詩,甚至被收錄到了徐志摩的散文集中,但是遺憾的,徐志摩從來沒有寫過這首詩,而徐志摩與《阿詩瑪》這篇長篇民族詩歌也沒有什麼關係。有好事者考證,這首詩和徐志摩的新月派詩歌風格完全不是一回事,很可能就如同假借倉央嘉措之名,流傳甚廣的《見與不見》是一個性質的詩歌,具體的作者,完全不可考證。

版本二、美國大學上世紀做的科學結論

這個版本在科學界流傳甚廣,但是始終沒有哪一家大學認可這種觀點,通過論文檢索,也無法找到具體出處但是因為這種說法愈演愈烈,加上當時科學界有兩種極端的學術說法,第一種認為,除了靈長類生物,其它物種不存在記憶這種功能;而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即使生物沒有神經系統,但是仍然通過某種方式可以做出類似應激、適應性、條件反射等神經反應,並且也應該以某種形式維持記憶(DNA遺傳學的鼻祖體系)

於是1965年,美國威斯康納大學生物實驗室,做了非常著名的金魚光線、電擊測試,通過反覆訓練,金魚是可以在實驗結束後一個月內,牢牢記住出現光,就要躲避電擊;以此來證明魚是可以通過訓練,產生條件反射,也就是初級生物神經本能。

隨著DNA技術的發明,記憶和基因遺傳被證實有直接關聯

隨著DNA技術的發明,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生物適應性能力,也就是通過調節自身的機能,並將此植入DNA遺傳基因中,也就是DNA甲基化的方式,將趨吉避害的認知,遺傳給後代,也就是俗稱的記憶遺傳;並且隨著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只要是脊椎動物,就有神經系統,而有神經系統之後,表觀遺傳學、學習記憶學,被證明在魚類中是客觀存在的。

表觀遺傳學,指的是在不改變遺傳物質DNA的條件下,會通過激素分泌,將記憶遺傳給下一代,如DNA甲基化修飾,組蛋白修飾等;當後代獲得表觀遺傳學的修飾後,往往會將父本甚至父本以上幾代的經歷(事件)做出相應的反應,這種行為,就被我們稱為表觀記憶學。

比如魚和蚯蚓,並沒有直接地理關聯,但是僅僅說蚯蚓的營養、味型適合魚來進食,這是說不過去的;同樣,某些沒有受過傷的魚,對商品餌、小藥、藥酒,有本能的躲避性,如果僅僅說魚的嗅覺發達,這樣不現實的,因為魚的大腦容積很小,不足以支持魚的大腦做出這樣的分析、判斷,但是如果用表觀遺傳學和表觀遺傳記憶學,加上遺傳基因這一套理論結合起來,就會發現,能圓滿地解決上述的現象。

總結:魚的智力可能不如人力,但是魚的記憶卻能保證魚做到趨吉避害

在魚與人長期博弈過程中,可能DNA遺傳基因圖譜的改變,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自從表觀遺傳學和表層遺傳記憶法的研究被證實之後,我們會發現,魚的智力,或許因為大腦容積的原因,不會有多發達;但是因為表觀遺傳學的存在,只要父本到子本,也就是說僅僅一代的遺傳,就能將記憶傳承下來,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野生魚,魚口越來越滑,越來越糟糕,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持續使用超過自然等級的香型、濃度,那魚越來越難釣,就是一個趨勢了。

註:組蛋白修飾,組蛋白在相關酶的作用下,會發生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等一系列的生物反應,在一系列的生物反應,會將生物組蛋白修飾到適合生物生存的需求。DNA修飾作用類似,屬於生物的有益進化。

參考文獻:Oscar Ortega-Recalde, Robert C. Day, Neil J. Gemmell, Timothy A. Hore. Zebra

Houri-Ze』evi, L., Korem, Y., Sheftel, H., Faigenbloom, L., Toker, I. A., Dagan, Y., …… & Rechavi, O. (2016). A tunable mechanism determines the duration of the transgenerational small RNA inheritance in C. elegans. Cell, 165(1), 88-99

相關焦點

  • 魚的記憶如果真的只有七秒鐘,天下的釣魚人都是大師了
    那麼,為什麼會釣不到魚呢?因為魚狡猾,都是老坑滑魚不好釣唄!不知是什麼人,首先胡說八道,弄出一句「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居然有些人就信以為真了!這真是愚蠢加無知的盲目認知啊!咱們說一下有關老坑滑魚難釣的話題。魚坑中的老魚(多次脫鉤逃跑的魚)不但個體大,而且輕易不會被釣友釣到的。
  •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7秒嗎?釣魚人要學會「訓練」魚的就餌習慣
    兒時我們被灌輸魚類的記憶只有七秒,讓我們這些年來一直在為魚兒悲傷。可事實證明魚類的記憶力非常之強,尤其是對有地標的建築物和對氣味非常敏感。對於魚類記憶這一塊最好的證明就是大馬哈魚,遠赴幾百公裡的旅途每年都在上演。許多人認為這是基因裡所攜帶的,可也有一部分人會認為這是魚類記住了發源地的原因。那麼魚的哪些行為是短暫記憶?又有哪些行為是長期記憶呢?
  • 哪位專家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如此荒謬的言論居然也有人信
    每當談到這些問題,總會有人說:「專家都說了,魚的記憶只有7秒,所以魚根本記不住曾經遭遇過什麼……」我曾經在網絡上做了大量的搜索,始終也沒有找到哪位專家說過這樣的理論。很顯然,魚的記憶只有7秒並非出自專家之口,而是徹頭徹尾的網絡謠言。作為一個普通的釣魚人,我沒有條件進行專業的實驗來證明魚的記憶不止7秒,但是多年釣魚的經驗足以讓謠言不攻自破。
  • 魚有記憶嗎?滑口魚是怎麼形成的,你知道嗎
    垂釣是一項與魚鬥智鬥勇的運動,過程中釣魚人不斷摸索、總結技巧、方法,而魚吃餌也變得謹慎、小心,兩者呈現拔河狀態。回到釣友的問題「為什麼鯽魚、鯉魚被釣過後,依然會被釣起,有沒有記憶?滑口魚是怎麼來的?」詩人徐志摩曾在名篇寫到,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並被廣泛流傳,不過這種說法是準確的,但基於上世紀的科技水平,無法對魚的記憶進行深入研究,做出這樣的判斷也無可厚非。其實魚的記憶遠超人的認知,據研究魚的記憶至少維持3個月的時間。
  • 重慶明星鯉魚「莽子」告訴你,它的記憶豈止是7秒!可惜它已走了
    1、魚的記憶只有7秒的由來,真是這樣嗎?2、魚的記憶能維持長時間的幾個經典案例3、筆者的垂釣經驗,魚的記憶是如何一步步強化的魚的記憶只有7秒的由來,真是這樣嗎?魚的記憶只有七秒的說法,來自上世紀較有影響力的著名詩人徐志摩,他在名篇《阿詩瑪》寫到魚的記憶只有七秒,片刻等待後便是新的世界,詩句優美、意境深刻,但這是詩人源於藝術的加工,並未經過嚴格的科學驗證。再者鑑於當時的科技水平,人也很難對魚的記憶有深入的研究。
  • 釣魚高手為什麼能一直上魚,看人家是怎麼說餌料的,你就明白了!
    現在我們釣魚可以選用的餌料實在是太多了,打開網絡或者去漁具店,成百上千種各式各樣的釣魚餌料供我們挑選,很多釣友都對如何挑選餌料非常的迷惑,也不知道該如何搭配,經常是這個廠家說這樣搭配,另外一個廠家又說一種搭配方式,很多釣魚人可能都會花錢買來,可能釣的不錯,但是為什麼釣的好,搭配的原理是啥,也說不上來
  •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事實證明,我們都被騙了
    在這情話滿天飛的現今社會,我們總能聽到一些讓自己眼前一亮的情話,不知道什麼時候關於魚的記憶的情話讓我們記憶猶新。其實關於魚的記憶的問題,原本的說法是「魚的記憶只有三秒」,是一個urban myth ,其中的不知道誰先提出來,反正就是傳播開了,「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只是在此言論上變更而來,在正經的搜尋引擎上魚的七秒記憶也是搜索不到的。
  • 釣魚人慎用,官宣「3秒中魚」的珠珠餌,原來是款毒餌
    商家廣告詞:果凍魚餌,掛鈎即可使用,只需三秒時間就能中魚,味型多樣,是今年全新研發出來的概念型魚餌,輕口魚、滑魚、野魚多魚種全覆蓋,其獨特的味型加持,能夠大範圍誘魚進窩,餌料的比重輕、入口性好,能增加中魚效率,是一款未來概念型魚餌。
  •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別傻了,這才是真相!
    在網絡上有這樣一段話流傳很廣:「早在很久以前,有人告訴我,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七秒之後它就不會記得曾經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又都會變成嶄新的開始。所以,在那一方小小的魚缸裡面,它永遠不會覺得無聊。」或許就是因為上面這段話,讓很多人都以為魚的記憶只有七秒。
  • 魚的記憶只有7秒?錯,實際作釣它不但記憶好而且很狡猾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七秒之後它就不會記得曾經的事情,一切又都會變成嶄新的開始。所以在那一方小小的魚缸裡面,它永遠不會覺得無聊!很長時間內,在網絡上尋找關於魚的記憶問題,都會看到這一段心靈的雞湯!就連徐志摩的長篇敘事詩《阿詩瑪》,裡面也寫到「傳說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七秒後便不記得過往物事了」。然而無論是上文中心靈的雞湯,還是徐志摩唯美的詩句,關於魚的7秒記憶,只能說是一種文學的寫作!從科學分析與現實作釣來講,魚只有7秒記憶的話法,就是一個謠傳,一切都是假的!我們不是科學家,只是一名普通的釣魚愛好者,所以不需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去分析魚的記憶問題!
  • 魚委屈:「你根本不了解我,說的就是你,整天誘我上鉤的釣魚人」
    魚很委屈,那些整天琢磨怎麼誘使它們吞餌的釣魚人,其實並不怎麼了解它們。打了多年交道,竟然對魚一知半解,也難怪魚發牢騷。本文一窺,釣友對魚有哪些認識偏差。人感覺無味的東西,能輕鬆把魚群燻得遠遠的。再者是魚的狡猾之處。並非所有的魚都像鯰魚、黃辣丁這般笨拙,遇到了美味來者不拒,比如鯉魚就有「鬼子鯉」的稱呼。鬼子鯉意思是說鯉魚鬼精、鬼精,不好對方。
  • 魚的平均記憶真的只有七秒?
    小小的魚缸只有方寸之地,魚兒整天在裡面傻樂呵,永遠那麼興致勃勃。據說這是因為魚的平均記憶只有7秒,7秒之後它就不會記得曾經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又都會變成嶄新的開始。所以,在那一方小小的魚缸裡面,它永遠都會興致勃勃,永遠都不會覺得無聊。仔細想想,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不過,如果告訴你這個說法的來源,你可能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徐志摩這首詩誤導了多少人,魚的記憶非常好!
    【前言】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魚的記憶只有七秒,我的記憶有你就好!」非常有感染力的一句愛情短句! 這句話流傳得特別廣。那麼「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這句話到底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 關於餌料,現在的釣魚人把魚看得比皇上還難伺候,事實真是這樣嗎
    說起釣魚總有「詩情畫意」從心中湧起。當一個釣魚人達到一定的境界,真正不再為魚而釣時。競技,臺釣對釣者的吸引力遠不如很多傳統釣法。各種小藥添加劑誘魚效果遠不如酒泡玉米,起碼我自己有這種深刻的感受。至於釣魚技巧嗎?,就是那麼回事,怎麼從釣魚中得到使自己快樂的東西,比技術更重要。
  •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別傻了,其實魚可能比你都聰明
    ,魚類好像沒什麼長進,還是一副笨笨、呆呆的樣子,甚至有傳言說魚只有七秒的記憶,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魚怎麼可能只有七秒的記憶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曾做過一項實驗,他們將許多金魚放在特製的魚缸裡,魚缸裡有顏色不同的管道,他們只在固定顏色的管道裡投食,在金魚熟悉了這種模式後,又將這些參加實驗的魚像普通魚那樣正常投食,時隔一年,實驗人員又將這些參加實驗的魚放回了特製的魚缸裡,人們驚訝的發現,這些金魚依舊能找到相應顏色管道下獲取食物。
  • 魚真的只有7秒的記憶?
    假如單純地把這段話當作童話來看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過,也有很多人把它當成了科學事實。在很多問答網站上,都有問題詢問這段話是否科學。[1][2]事實上,如果把「魚的記憶有7秒」當成一個科學的結論,就會產生很多疑問。記憶能力可以被精確到秒嗎?如果魚的平均記憶有7秒,那麼一些比較笨的魚的記憶豈不是只有2、3秒?
  • 你以為魚只有七秒記憶?其實,魚什麼都知道
    每當你準備烹飪一條魚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它的感受?在我看來肯定是沒有的,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魚是一種非常低級的生物,畢竟它們的記憶只有7秒,它們能有什麼感受?其實,人們一直以來對魚這種生物都有一些誤解,雖然它們看起來確實傻傻的,也經常會做出一些傻傻的事情(比如金魚會吃到撐死),但是實際上它們並沒有那麼傻,它們啥都知道。
  • 魚只有七秒記憶誤導了多少人 | 揭秘真相,看魚的智商有多高
    如果問魚到底傻不傻,釣魚人是最有發言權的,在長期與魚鬥智鬥勇過程中,對魚有較為深刻的認識。魚對於十釣九空的釣友來說,就是磨人的妖精,煞費苦心嘗試各種餌料,技法,奈何不入它的法眼。對於釣魚高手來說,這魚再精明,沒有我套路多,但跑魚、空軍也時有發生。總之魚可一點都不傻。
  • 魚為什麼不開口吃餌?提高餌料適口性進而讓魚開口的方法有哪些?
    諸多的釣魚人在釣魚時,魚不愛開口的情況很常見,尤其是在黑坑釣魚時,即使你是個釣魚高手,也可能無奈地面對窩裡沒魚咬鉤的情況。那麼,魚為什麼不開口吃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魚不開口呢?下面,我們來詳細講解雨不愛開口的原因,並闡述下提高餌料適口性進而讓魚開口的方法和技巧。
  •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其實魚兒的聰明超乎你想像!
    記得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講的,話說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那麼如果魚在魚缸裡遊泳,看到了自己拉的屎,嘗了一口:「臥槽,是屎!」過了七秒以後,這隻魚又吃到了自己的屎!如此反覆!雖然是個笑話,但也說明了魚的記憶只有七秒是多麼荒唐的事,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只不過是一些比較文藝的人胡說的,但請不要這樣詆毀魚!魚其實是很聰明的,我們大家都知道動物會使用工具是一種質變的聰明,比如大猩猩會有石頭打開堅硬果實的外殼,從而獲得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