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racey Emin和她的作品《My Bed》。《My Bed》現於英國泰特美術館與Francis Bacon作品展出\資料圖片
I cried because I love you(我哭只因我愛你),叛逆女子Tracey Emin(翠西.艾敏)的作品一向具有爭議性,並成為中外藝術圈的熱話。今春,她於中環立木畫廊和白立方畫廊呈現一系列畫作,追憶去年夏天她身穿父親壽衣與石頭「共諧連理」的「不朽愛情」。她說:「我看自己的內心深處,把所見畫出來,畫作是我精神世界的描繪,最深層的思考。」\大公報記者 林巧茹
生於一九六三年的Tracey Emin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已嶄露頭角,其作品及行為藝術富詩意,但也引來爭議。她於一九九八年創作的作品《My Bed》(我的床),隨意地擺放了沒洗的內衣、菸頭、舊報紙和私人用品等,被英國媒體如The Independent(獨立報)形容為是當代藝術史最具爭議性的作品。
探索自我 嫁給石頭
《My Bed》也暗示了她一九九八年前後的生活狀態。她透過該作品誠實地訴說了自己的往事,「那是我最頹廢也最鬱悶的一段時日子。」是她和男友分手後,那種欲斷難斷的最「私密告白」,該作品角逐當年的Turner Price(特納獎)。
二○一四年在倫敦佳士得夜場拍賣圖錄上如此介紹:「藝術家用令人尷尬的榮耀,展示了她自己的床。」該作品其後被收藏家Charles Saatchi(查爾斯.薩奇)高價拍得,現於英國泰特美術館與Francis Bacon展出。
多年過去,Tracey Emin還是誠實地面對自己。她說:「我時常以自身的經歷緊密地聯繫我的主題創作,這是探索自我的一種表達手法。」這次,她為立木畫廊和白立方畫廊帶來的同一主題展覽I Cried Because I Love you和她以往坦誠的創作風格同出一轍,她說:「我愛每一個人,也愛得深情。」從小遭遇困厄,愛情不甜蜜,沒有嫁予男人,而是石頭。
她早前於香港四季酒店的記者招待會上坦誠地向現場近百中外媒體訴說了她嫁予石頭的原因:「對我而言,石頭是一種忠貞不渝,堅定可靠的結合,象徵不朽和安定的愛情。」該聯展背景故事聚焦於她在法國南部工作室外一塊石頭。「其中一系列作品中,是我追憶去年夏天我舉行的一場婚禮,當時我穿了一件本該用以裝扮父親遺體的白色壽衣作為婚紗,與這塊石頭結為『合法夫妻』。」
她續說:「我可於兩畫廊同時舉辦同一主題的展覽,也是我對自己創作自由和不受規範及藝術政治幹擾的一種表達。」
被問到關於石頭的繪畫取材自實景還是照片時,她說:「有些是我自己像個小矮人一樣站在那座石頭前的照片,有些是把石頭畫成一座山,有的畫成一座島。說出來有點像陳腔濫調,也有點尷尬,可是尷尬總比無創作意念和沉悶好,這些皆讓我興奮無比。」
成長認知 孤獨旅程
對於她的藝術創作,她說:「這是關於成長、時間的認知自己的一趟孤獨旅程。」是近兩年創作的系列畫作,以愛情入畫,一對戀人擁抱。如展於香港白立方的畫作《Spending Time With You》、《All I Want is You》、《Hurt Heart》和展於立木畫廊的作品《Another Love Story》、《I Want your Love》、《I Tried to Hold Your Soul》,以及兩畫廊皆展示的影像裝置作品《I Cried Because I Love You》等,她說:「我的手寫文字也如畫畫般順手拈來。」
她說:「直至遇上Cy Twombly前,我不太喜歡藝術史。我相信藝術是美好而正面的創作旅程,我想透過藝術傳遞快活的信息。現今二十一世紀,社交媒體雖然盛行,有時卻很嘈吵,但總體而言,Twitter、Facebook和Instragram這些網媒,是促進和傳播藝術的重要渠道。」
對於《My Bed》的創作引起巨大的迴響,她說:「我已被紀錄在藝術史中了,我創作該作品時並沒有這種野心,只是有點僥倖,當我再次回首,那次的失戀經歷令我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制止個人生活繼續發展。當泰特美術館排滿人等待參觀時,等待被《My Bed》啟發時,就是我創作藝術的原由,但一次已夠。」 她續說:「我希望當我去世,閉上雙眼時,我仍然記得我曾經這麼勇敢地創作過,我曾經這樣誠實地以作品去親近公眾。」
Tracey Emin首次在大中華地區的展覽將展至五月二十一日,有關詳情可瀏覽立木畫廊網頁:www.lehmannmaupin.com,或電白立方畫廊二五九二二○○○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