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 咖啡研磨萃取的重要理論知識

2021-02-07 咖啡大溼

研磨與萃取是咖啡製作的本源,同樣也是考驗咖啡師製作水平的精髓,大自然將數以萬計的美味可口的可溶物囚禁在咖啡豆組織裡,一個恆久的課題是希望美味可口的物質在我們的杯子裡。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了解到,將熱水倒入研磨的咖啡粉可將水變成咖啡。 有時味道很好,有時味道不太好。這是為什麼?咖啡研究人員試圖通過縮小咖啡豆內部的微觀水平來回答這個問題,並期待咖啡粉和水相遇時會發生什麼。 當我們從細胞水平上看咖啡時,很容易理解水與咖啡的比例。

萃取時間和研磨粗細如何影響萃取的整個過程。這將有助於我們為思考諸如提取和總溶解固體(TDS)等概念樹立直覺。

當開始學習研磨與萃取的課題時,沒有必要擔心這些抽象的概念,或期望一個充滿技術細節的手法。需要做到的是一個完整系統的理論架構。

今天,我們從一顆阿拉比卡咖啡豆開始來進行學習了解,如果將一顆咖啡豆進行深度剖析,它將擁有超過4,500,000個細胞,圖中切出一條水平切片,直到咖啡豆表的中間。

俯視已切成兩半的咖啡豆橫截面,注意豆中的所有小孔,當咖啡豆在咖啡樹上的櫻桃樹內生長時,這些孔都是過去所生長的活細胞。 

用電子顯微鏡放大750倍,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每個單獨的細胞,其中一個細胞的寬度約為頭部毛髮厚度的一半。

咖啡豆烘焙時,細胞充滿CO2氣體並膨脹,被困在每個細胞的牆壁內是我們想要釋放到我們咖啡中的可溶物。

「可溶物」是用於咖啡豆中可被水溶解的物質的總稱。在最基本的層面上,衝泡咖啡使用水作為溶劑來溶解鎖定在咖啡豆細胞中的可溶物。

可溶物有許多不同的形狀和大小。上面的圖片描述了咖啡豆中發現的四大類,並且每一種都有助於咖啡的味道。

水果酸和咖啡因是最容易溶解的,脂質是咖啡豆中的天然油脂。它們在技術層面上不易溶於水,但水仍可以作為乳液從咖啡細胞中釋放出來。

使用French Press和Espresso等金屬過濾器的衝泡方法可使脂質通過杯子,這些方法萃取產生得到所熟知的口感。

紙質過濾器中的孔隙非常小,以至於阻止大部分脂質通過。像傾倒的滴濾衝泡方法將僅包含使用金屬過濾器的比較方法的脂質含量的1/10。

當咖啡烘焙時,梅納反應會產生黑色素,這些黑素對豆子和液體形式的咖啡褐變顏色負責。碳水化合物佔幹咖啡豆總質量的50%,但只有一些碳水化合物是可溶的。他們的主要作用是添加甜味和泥土味道。當咖啡櫻桃在樹上發育時,大自然將這些無害的可溶物鎖定在每個咖啡豆的細胞內。

回到咖啡豆的本身,發育後,被挑選,加工和烘焙後,可溶物被鎖在黑暗細胞內,至少它可能味道很好,但是往往萃取有一定的拿捏難度。

請注意,彩球是用來表示可溶物的,並不是按比例繪製的。

當水進入咖啡細胞時,它開始溶解可溶物,這種溶解於水中的可溶物的新解決方案被稱為咖啡,所以,水是咖啡的核心媒介。

當精確稱量咖啡豆的總質量時,只有30%是由可溶物組成的。另外70%的是由不溶性纖維和碳水化合物製成的結構。

大約20%的含有很好的可溶物,而另外10%的則不會很好,味道很糟糕。

為了衝泡最好的一杯咖啡,我們必須嘗試釋放好的可溶物,同時將壞的物質留在細胞中。

幸運的是,不好的可溶物相比好的可溶物移動得慢而且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溶解,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限制水與咖啡粉接觸運動的工作時間來協調。

在咖啡世界中,提取率是用來量化咖啡細胞中有多少可溶物應鎖定的術語,以及我們想要釋放多少可溶物。水在細胞中的時間越長,可溶物越多。

SCA設定的最佳指導方針是18%-22%。所以這意味著當我們拿出咖啡豆的總重量時,18%-22%的質量會被水溶解並最終進入我們的杯子。

了解水與每個細胞的相互作用以後,為了簡化,看看這些單元格,就好像它們處於2D或平坦的環境中一樣。

實際上,這個豆子是一個3D結構,但這些概念很容易轉移。在上面的圖片中,想像到整個豆子都被放入了水中。水將只能夠進入豆外表面上的細胞,由藍色突出顯示。我們的目標是在整個豆中釋放可溶物,因此需要找到一種方式讓水進入內部細胞。

通過將咖啡豆分成較小的顆粒來增加水可以進入的細胞數量。隨著顆粒越來越小,水可以接觸的細胞總數持續進行增長。

把上面的盒子想像成30X30單元格。在第一個箱子中,水已經與咖啡粉接觸了30秒。在這段時間裡,水能夠進入咖啡粉外邊緣的前兩個單元格,並在其內部實現可溶物。

120秒後,水通過15個單元格。如果此時要停止萃取過程,那麼位於單元格中心的可溶物仍然會被困在那裡。這將被認為萃取不太充分。

240秒後,水已經進入所有的細胞並且咖啡顆粒被充分提取,當然也會有不太理想的可溶物被提取。

當改變研磨刻度參數時會發生什麼?30秒、120秒和240秒的時間標準是相同的,並且單元格的總數是相同的。 

然而可以在30秒內完全提取相同數量的細胞240個。研磨粗細度並不能夠決定咖啡萃取的到什麼,它決定了水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達所有可溶物細胞。希望在學習中能夠清楚研磨時間和研磨刻度是如何反向相關的。當增加一個變因時,必須減少另一個變因。

如果使用不同的研磨刻度,但所有刻度都保持120秒的時間?回想一下,如果水與其接觸時間過長,就有可能過度提取細胞並釋放一些不好的可溶物。左側框中的橙色細胞表示過度提取的細胞。中間代表我們的20%的最佳提取。時間和研磨刻度處於適當的平衡狀態,水有足夠的時間來溶解好可溶物並將不好的可溶物鎖定。沒有足夠的時間讓水進入右側的單元格,因此好的和不好的可溶物都被鎖在單元格中心的內部。現在可以看到清晰的知道將咖啡豆研磨成具有均勻一致的粒度是很重要的。如果研磨顆粒不一致,則會導致一些理由被過度萃取,而另一些則未被萃取。

一切關於咖啡的萃取,每個細胞釋放好壞可溶物的平衡。現在來了解並掌握強度,也就是總溶解固體(TDS)。TDS可以簡單地定義為杯子中可溶物與水的比例。

這主要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但通常認為1.15%至1.35%是最佳比例。這意味著每1個可溶物就有99份的水。提取過程中釋放的可溶物決定了風味,TDS決定了這些風味的強度。這與音樂類似,如果您將可溶物視為音樂本身,而TDS是音量設定得有多大。增加TDS會產生更強的味道,

但將其提取過高可能會導致某些味道完全超過其他味道,導致失衡,甚至放大了不好的溶解物。

提取和TDS是定義咖啡萃取的兩個概念。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您直觀地了解咖啡粉在水經過時發生了什麼,以及為什麼咖啡粉的比例發生微小變化會導致風味上的巨大差異。現在可以使用工具來調整萃取咖啡的參數,從咖啡豆中獲得最佳風味。並認真地做好每一次的數據記錄,從而提升專業的咖啡技能!

本文選自:handground

翻譯: 咖啡大溼

技能知識|咖啡衝煮的基礎要素

教程|世界冠軍教你衝咖啡的流程與數據

SCAA《咖啡品鑑風味輪》中英文對照表

知識|咖啡豆可以冷藏儲存?

知識|從科學的角度去理解咖啡中的酸

教程|咖啡杯測感官訓練基礎知識

教程 | 手衝咖啡的總結與視頻

乾貨 | 手衝咖啡濾杯的選擇與運用

教程|咖啡品鑑中的感官開發與語言表達

咖啡品鑑|味覺和詞彙是如何煉成的

科普 | 咖啡越新鮮,就是越好嗎?

咖啡師研磨萃取認證課程

.

相關焦點

  • 咖啡萃取理論-2.金杯準則
  • 咖啡知識 | 浸泡式與滴濾式萃取的參數與技巧
    擴散的速率主要由濃度梯度決定,即咖啡粉研磨粗細和咖啡粉間液之間固體濃度的差異。梯度越高,提取就會越快。 一般而言,衝刷表面固體的表面的微粉萃取方式主導意式濃縮咖啡,而浸泡與滴漏萃取則是咖啡粉內部物質的溶解擴散。
  • 愛客咖啡知識大全 | 理性與感性兼具的萃取
    咖啡包含了理性與感性兩大成分,在萃取咖啡時可以通過理性的科學理論與實際的儀器實驗,了解如何將咖啡萃取最佳化。
  • 手衝咖啡研磨萃取課程
    課程中會從物理、化學、設備構造著手,為你剖析日常運營或是居家衝煮過程中遇到的各類研磨萃取疑問。·感官的開發:視覺、嗅覺、味覺、觸覺·金杯標準的範圍·濃度和萃取率的計算和實踐應用·水質中KH和GH對咖啡萃取的影響·咖啡衝煮的六要素
  • 咖啡知識丨咖啡萃取の金杯理論
    在此,提供咖啡衝煮過程、不同研磨粗細衝煮時間的觀念:1.浸潤階段Wetting: 這時候將熱水放入咖啡粉溼潤咖啡,讓咖啡萃取物溶解,浸潤水量約為咖啡粉量兩倍,浸潤時間約30sce。2.衝煮階段Water Cycle:這時因上述咖啡粉末粗細各有不同時間讓水與咖啡粉接觸,並溶出咖啡萃取物。
  • 咖啡研磨新解,不同研磨度咖啡粉萃取原理深度解析,改善咖啡風味
    咖啡豆是中度烘焙,使用中度研磨。很快咖啡衝好後,就一個字:淡!將衝煮的水溫提高到96℃,採用大水流以及加快繞圈頻率的方式,衝煮的咖啡雖然不淡,但雜味很多。反覆又調整了幾次其他衝煮參數,但始終沒有喝到滿意的咖啡。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只是降低了比例,就喝到了自己滿意的咖啡。
  • 淺談咖啡衝煮中最重要的均勻萃取
    這點在咖啡衝煮比賽上尤為明顯。但其實咖啡賽事創辦的目的之一,是想要推廣精品咖啡,如同競賽規則裡寫的那般。這項賽事會激勵著選手更加精進專業知識,更好地推廣精品咖啡。例如:2019年冠軍杜嘉寧提出了注水速度對萃取的影響;2018年冠軍Emi採用浸泡+滴濾組合方案控制萃取;2016年冠軍粕谷哲提出了「四六衝煮方案」。咖啡豆固然重要,它決定了選手的下限。而選手的上限,是其對衝煮的理解和專業度。
  • 咖啡知識 | 意式咖啡豆怎麼確定研磨刻度?
    前街認為,在了解如何確定研磨度前,一定要選擇新鮮烘焙的好咖啡豆。首先,選擇產品要有清楚標示烘焙日期(不是有效日期或保質期)、有品牌信譽、強調新鮮烘焙的專業咖啡烘焙業者選購。3.缺點:研磨顆粒均勻度略差,細粉較多,因為平刀磨豆機刀刃對咖啡豆進行隨意切割,在衝泡中容易導致咖啡粉萃取不足或者過度萃取,此外平刀摩擦會產生熱量 ,特別是在平刀磨豆機工作的時間較長的時候,會有明顯的燒焦和苦澀味道。
  • 精品咖啡學丨咖啡豆研磨的基礎知識
    咖啡磨得愈細,粉層愈密實,有較多的咖啡粉粒與熱水接觸,萃取阻力加大,愈易延長萃取時間,並提升萃出率,很容易萃取過度。反之,咖啡磨得越粗,粉層空隙愈大,有較少的咖啡粉粒與熱水接觸,萃取阻力轉弱,愈不易延長萃取時間,而降低萃出率,很容易萃取不足。因此,咖啡磨得愈細,會延長萃取時間並提升萃出率;咖啡磨得愈粗,會縮短萃取時間並壓低萃出率。在常態下,咖啡粗細度會與萃取時間與萃出率成反比。
  • 咖啡研磨,可沒想像的困難,10個小知識讓你沒有「磨難」
    如果你是一個咖啡至上的專業愛好者,那麼還是建議你買咖啡豆自己研磨,因為豆子在咕嚕咕嚕研磨的同時也是一個身心和嗅覺極其享受的過程!今天我們來說說咖啡研磨要注意的那些事兒~理論上咖啡研磨越細萃取就會越快,而實際上如果太細的咖啡細粉混入水中後,咖啡中不可溶的物質就不容易過濾出來,喝到嘴裡全是咖啡渣的感覺。而不同大小顆粒的咖啡粉我們也要選擇適合的萃取方式。
  • 咖啡豆研磨的知識
    研磨豆子的時候,粉末的粗細要視蒸煮的方式而定。一般而言,蒸煮的時間越短,研磨的粉末就要越細;蒸煮的時間越長,研磨的粉末就要越粗。所以研磨度應與萃取時間成正比咖啡研磨的粗細度會直接影響萃取時間長短以及萃出率高低。
  • 手衝咖啡研磨粗細對咖啡萃取影響 不同的咖啡粉研磨度有什麼區別
    前街咖啡為大家整理出了關於手衝研磨度粗細對咖啡萃取的影響有哪些。咖啡粉的粗細對咖啡萃取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磨的越細,咖啡粉容易堆積在濾紙的底部,萃取阻力較大,所以流速較慢,萃取時間較長。咖啡所含物質的萃取率高,衝煮出來的咖啡也較濃烈或者有木質味等雜味;磨的越粗,粉層空隙越大,與熱水接觸的咖啡粉較少,萃取阻力較弱,咖啡滴落速度較快,萃取率較低,所以咖啡風味也較淡。
  • 咖啡師養成記 | 咖啡的研磨為何如此重要?研磨太細或者太粗會有什麼表現?
  • 咖啡知識入門:單品咖啡萃取設備
    虹吸壺是利用虹吸原理,讓咖啡在壺中一上一下兩步完成整個萃取過程。我們可以通過控制水溫、研磨、粉量、水量、萃取時間、攪拌手法來精準的控制咖啡的出品。這也是在技術上刻板的日本人鍾愛虹吸的理由之一。虹吸在各種單品萃取方式裡相對來說是可調整變量最多的萃取方式!如果稍加學習,只要是一份合格萃取的咖啡液,足以讓你的舌尖享受。
  • 關於咖啡萃取的原理,你了解多少
    咖啡萃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對咖啡的最終品質影響很大。每一種衝泡設備的萃取方式都不盡相同。
  • 手衝咖啡--研磨的重要性
    歡迎投稿:jpkfx@cnisg.com咖香導讀:很多人以為手衝咖啡最重要就是衝泡的技術,當然,這是正確的!但是,要衝泡好一杯精品咖啡,還有一點不能忽視,就是咖啡粉的研磨!本期小編為大家帶來咖啡研磨的注意事項以及原則。
  • 哥倫比亞花月夜咖啡|手衝咖啡金杯萃取分辨咖啡萃取不足萃取過度
    【什麼是SCA金杯萃取理論】是在製作手衝過程中將「TDS(濃度比)」控制在1.15-1.45%之間,「萃取率」要達到18-22%就被認為是在金杯萃取範圍。當然我們說金杯萃取這個範圍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覺得好喝,但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個區間裡的咖啡是好喝的。影響金杯萃取標準的兩大重要因素就是「濃度」和「萃取率」。
  • 咖啡萃取經驗
    影響咖啡萃取的因素我們已經談了很多了,那麼要如何才能得到一杯讓人滿意的咖啡,在製作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有什麼秘訣可以製作出一杯好的咖啡嗎?高溫可以使咖啡的萃取速度更快,咖啡中有機成分的萃取程度也更加完整。但咖啡油脂是個特例。雖然其主要成分是咖啡中的部分有機成分形成的泡沫狀物質,但如果水溫過高,油脂則會隨著蒸汽一併蒸發。因此,用沸水煮製出來的咖啡味道非常單薄,但苦味很濃,而且咖啡因含量很高。訣竅二:研磨咖啡的研磨程度能夠直接影響咖啡的萃取時間。咖啡粉越細,顆粒與水的接觸面就越大;反之,粉越粗,顆粒與水的接觸面積就越小。
  • 課堂 | 一杯好咖啡來自完美的萃取!但如何的萃取才是完美?
    其實答案在衝煮者身上,由衝煮者了解萃取的原理及咖啡豆本身的情況調整出最佳的風味表現,不會有最完美的風味但一定會有最佳的萃取數據。藉由SCA的萃取身研磨認證中,您將可以系統的規劃屬於自己的萃取曲線及了解在萃取中每一個變因所帶來的影響,讓您能在多變的萃取因子中取得最佳的風味。
  • 咖啡製作小技巧:如何正確研磨咖啡豆
    現在很多喜歡喝咖啡的人,都不滿足於只是喝咖啡,他們也想體驗自己製作咖啡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