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識 | 浸泡式與滴濾式萃取的參數與技巧

2021-02-07 咖啡大溼

當水與咖啡粉進行接觸並混合時,萃取物是通過兩種機制發生:其一是衝刷(washing),水將暴露的固體的表面的微粉進行衝刷;其二,擴散(diffusion),咖啡固形物從咖啡粉中游離出來,固體溶解在水中通過擴散融入的方式進入到咖啡粉間液。擴散的速率主要由濃度梯度決定,即咖啡粉研磨粗細和咖啡粉間液之間固體濃度的差異。梯度越高,提取就會越快。 

一般而言,衝刷表面固體的表面的微粉萃取方式主導意式濃縮咖啡,而浸泡與滴漏萃取則是咖啡粉內部物質的溶解擴散。

(曲線僅為說明,非真實的數據)


在浸泡釀造過程中,當水與咖啡粉的表面接觸時,咖啡固體溶解並擴散,萃取的濃度迅速增加,然後繼續以逐漸減慢的速率遞增,

例如:法壓壺製作咖啡時,短短幾秒鐘時間變看到深色的咖啡液體。

再例如:在進行杯測咖啡時,萃取物的濃度一定的時間範圍內變化並不大,長時間低溫浸泡也會導致萃取的速度變慢。

滴漏是指新鮮乾淨的水經過咖啡粉提取咖啡固體的萃取物。在諸多的咖啡器具的製作形式中,有著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通過水流帶出咖啡粉間液與咖啡固體溶解物來完成萃取。如果水流的流量過多將會稀釋萃取咖啡液,這導致咖啡液的固體濃度在整個萃取過程中降低。

因此,在浸泡式萃取的過程裡咖啡濃度一直在增加,滴漏式萃取過程中隨著水流的注入,咖啡濃度則會緩緩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滴濾式比浸泡式更有效的提取咖啡中較好的物質。

(曲線僅為說明,非真實的數據)

標準滴濾提取測量方法:當滴濾萃取製作完成後,再去測量咖啡粉間液的TDS時,出現TDS極低,有時候甚至幾乎為零,要考慮在滴濾萃取過程中提取多少咖啡固體溶解物,可以或多或少地忽略萃取後的咖啡粉中殘留的溶解固體。  這就是為什麼VST咖啡工具應用軟體使用咖啡液重直接乘以TDS來作為總萃取量,並假設了所有提取的固體溶解物均在杯中的基礎概念:

標準浸泡提取測量方法:在測量浸泡式萃取的咖啡時,殘留的咖啡粉間液含有與溶解後的咖啡液相同的濃度。這就是為什麼VST軟體使用萃取總水重量來計算提取物。

請注意:這個公式稍微不正確,準確地說,應該通過溶解在水中的固體重量來增加水的總重量。例如,如果總水量是100g,最終TDS是1.5%,那麼總水量應該是101.5g,而不是100g。

計算得到的提取量差異將約為0.3%(20.3%或者20.0%)。

以下是令人驚訝的部分,以幾組分別來自手衝咖啡V60和美式咖啡滴濾機的咖啡液做樣品,它們的TDS介於0.8%-1.3%之間。舉例說明,美式咖啡機的濃度在1.3%-1.4%之間,這實在令人震驚,所以不要對上述所說的「滴濾式所萃取的咖啡液的濃度是多麼低」產生質疑。

如果使用VST咖啡軟體,一定注意過LRR,LRR指液體滯留率,即咖啡粉吸水率。LRR值因為萃取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粗研磨的美式咖啡機的LRR要比細研磨的V60的LRR低,而虹吸壺因為其獨特的抽真空方式,其LRR更低。為了便於討論,這裡簡化並統一一下LRR值,即每1g咖啡粉吸附2g水。

鎖在咖啡粉中的液體具有極強的濃度,至少要比咖啡粉間液的濃度要高。從定義上來說,滯留在咖啡粉中未能被萃取出來的可溶性物質不能摻合在任何一個萃取率公式中。因此,極可能誇大了浸泡式的萃取水平。而殘留的咖啡粉間液是否含有可溶性物質,則更具爭議性。咖啡粉間液是包含可溶性物質的,它們只是沒有被濾到咖啡杯中。如果相信這部分咖啡粉間液是含萃取物的,那麼,可能低估了滴濾式的萃取水平。

改變一下計算萃取率的方式,或許應該考量將處於咖啡粉間液中的可溶性物質計算在內,而不去管滯留在咖啡粉中沒有被萃取出來的部分。

目前的計算浸泡式萃取率公式中包含著滯留在咖啡粉內部的那部分液重,但這個不應該算入其中。

相反,滴濾式萃取率公式沒有將咖啡粉間液的重量算入其中,而這個是應該計算在內的。

在此,提出改變計算萃取率公式的建議。從現實出發,同樣是20%的萃取率,但滴濾式與浸泡式所表現出來的風味並不像所想的那般一致。

如果新的公式能夠建立起萃取率與風味物質之間的聯繫,那無疑將是一個極大的突破。如果新的公式無法協調萃取率與風味之間的關係,也就沒有必要特地去改變計算方式。

文章來源:scottrao.com

編輯翻譯:咖啡大溼

技能知識|咖啡衝煮的基礎要素

教程|世界冠軍教你衝咖啡的流程與數據

SCAA《咖啡品鑑風味輪》中英文對照表

知識|咖啡豆可以冷藏儲存?

咖啡入門 | 咖啡果

咖啡入門 | 咖啡花

基礎入門|看圖學習咖啡知識

知識|從科學的角度去理解咖啡中的酸

教程|咖啡杯測感官訓練基礎知識

教程 | 手衝咖啡的總結與視頻

乾貨 | 手衝咖啡濾杯的選擇與運用

教程|咖啡品鑑中的感官開發與語言表達

咖啡品鑑|味覺和詞彙是如何煉成的

了解一下... 咖啡研磨萃取的重要理論知識

感官 | 咖啡風味中的味道和香氣

.

相關焦點

  • 咖啡入門知識:滴濾式和浸泡式萃取方式
    本文經「 咖啡工房」授權轉載,原標題《咖啡入門知識 | 滴濾式和浸泡式萃取方式》作者:前街咖啡,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常喝咖啡的小夥伴可能會經常聽到滴濾式和浸泡式這兩個名字,或許可能會有些疑惑這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什麼是滴濾式
  • 滴濾式VS浸泡式你更喜歡哪種咖啡萃取方式呢?
    浸泡式衝煮跟滴濾式有何差別?浸泡式衝煮的關鍵就如其名。咖啡粉浸泡在熱水,經過恰當的萃取後就可以享用,這意味著衝煮者需要花更多心力關注衝煮時間,甚於關注注水的方式。有些浸泡式萃取方法,像是杯測就是讓粉留在水中,因為杯測就是要讓品嘗咖啡的人在不同萃取結果下評估咖啡的品質。其他的浸泡式萃取,會在衝煮完成時過濾咖啡粉,例如法式濾壓壺,讓衝煮者可以同時按壓或是扭轉器具來萃取。
  • 滴濾式咖啡的所有知識都在這裡!
    寶寶們肯定有很多問題什麼是滴濾咖啡?手衝咖啡都是滴濾咖啡麼?愛樂壓屬於滴濾式咖啡嗎?滴濾式咖啡有別於意式咖啡的地方在於,水流經過咖啡粉的過程只有地心引力作用,並無人為增加外力。在十九世紀,人們衝煮咖啡時慣用三種方式:①  最傳統的浸泡式衝煮,即將咖啡粉與水混合,靜置後將咖啡液倒出或者直接飲用。此法衝制的咖啡中因含有較多的咖啡細粉末,不僅會在口腔內形成澀感,粉末還會塞住齒縫中,不易清理。
  • 關於最有儀式感的滴濾式咖啡,看著一篇就夠了!
    其中,最不容忽視的當屬在咖啡文化初興起時就出現的滴濾式咖啡。說到這裡,「初入坑」的愛好者肯定有很多問題,什麼是滴濾咖啡?手衝咖啡都是滴濾咖啡麼?愛樂壓屬於滴濾式咖啡嗎?不要著急,且容我們慢慢道來:將水倒入盛有研磨後的咖啡粉的過濾器中,萃取出油脂和芳香物質,在只有地心引力的作用下,液體通過過濾裝置緩慢流出,而咖啡殘渣留在過濾器中的咖啡衝煮過程。滴濾式咖啡有別於意式咖啡的地方在於,水流經過咖啡粉的過程只有地心引力作用,並無人為增加外力。
  • 宏都拉斯威士忌酒桶發酵雪莉咖啡豆 掛耳咖啡衝泡要燜蒸與浸泡嗎
    【不悶蒸】滴濾式中心注水/參數:1:15;水溫91℃;10g/包;萃取時間為1分鐘;總萃取水量150g風味:香草,莓果,巧克力,整體咖啡風味很淡,口感乾淨。浸泡式的中心注水/參數:1:15;水溫91℃;10g/包;總萃取時間為2分鐘;總萃取水量為150g風味:香草,蜂蜜,莓果,巧克力、有果汁感,口感較淡。
  • 滴濾式咖啡壺的原理
    愛喝咖啡的人都知道, 衝泡咖啡的器具種類很多,衝泡咖啡的方法更多。讓我們先簡單了解下,滴濾式咖啡壺和它的使用方法吧。所謂滴漏式,就是先將咖啡粉放人濾網中,然後再將開水倒人,溶解了咖啡的熱水會透過濾 網流入杯中。
  • 咖啡衝泡方法這麼多,滴慮法與浸泡法到底有什麼不同?
    滴濾簡單的定義就是將熱水倒在咖啡粉,透過重力讓水通過咖啡粉床,最後流到器皿內完成萃取。浸泡式衝煮就如字面意思,將咖啡粉浸泡在熱水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萃取後就可以享用了。4、浸泡式衝煮跟滴濾式有何差別?浸泡式需要花更多心力關注衝煮時間,甚於關注注水的方式。
  • 美式滴濾式咖啡機通用操作方法詳解
    (Drip Coffee Maker)是目前使用比較普通的一種咖啡機器具,適合於咖啡入門者在家庭或辦公室使用;它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流程都基本非常標準化,一般煮一壺咖啡也就5—8分鐘,接下來我們將詳細給大家介紹美式咖啡機的操作標準和使用方法: 一、美式咖啡機的組成構件通常美式滴濾式咖啡機組成由主機(包括水箱、進水管、出水管、保溫盤、溫控裝置、加熱管等)、電源線、
  • 咖啡萃取的基礎概念:浸泡式與過濾式
    偏向「浸泡式」的器具有:法壓壺、聰明杯、冷萃、虹吸壺、土耳其壺;偏向「過濾式」的器具有:常見的手衝濾杯、法蘭絨、所有意式咖啡機、冰滴壺;這是說到「偏向」,是因為即使在一種萃取方法裡,也存在「浸泡式而土耳其壺就更像純粹的「浸泡式」器具。
  • 咖啡萃取參數是什麼意思?
    大家都知道手衝咖啡需要各種參數和比例,才能確保萃取出來咖啡的味道。那麼這些參數究竟是起到怎樣的作用?今天,我們就從物理角度,來解釋一下萃取參數的組成部分。咖啡萃取的定義將熱水注入咖啡粉,就能夠把咖啡粉所含的成分溶入熱水中,這樣的過程稱作萃取。滴濾法、法壓壺、虹吸壺看起來方法不同,但其實他們萃取的原理是一樣的。
  • 新手入門手衝技巧 | 6種不同器具萃取咖啡「悶蒸」時間實用參數
    ,接下來為您講解虹吸壺在製作咖啡時萃取時間的相關知識。    二、研磨,我們將咖啡豆研磨至很粗砂糖的顆粒,這樣研磨程度的選擇是因為法壓壺浸泡萃取的時間較長,如果研磨的較細,勢必將減少浸泡萃取的時間,否則咖啡粉中的固體可溶解物質將被過多的抽出,我們稱之為過度萃取。    三、浸泡萃取時間,建議是3-4分鐘。
  • 手衝咖啡及滴濾咖啡的演進史(一)
    巴黎金屬工匠唐•馬丁發明出「馬丁咖啡壺」。將長布袋固定在金屬環上,置於帶有注水口保溫性能的咖啡壺中,布袋內裝入咖啡粉,從上方倒入熱水進行萃取(隨著注水量增加,咖啡液由順暢過濾變成粉與熱水的完整浸泡,這便是過濾與浸泡兼有方式)。這被視為咖啡萃取史上革命性的發明,馬丁咖啡壺也被視為滴濾咖啡的起源。
  • 咖啡師養成記 | 原來「泡」咖啡比「衝」咖啡更好喝?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 冰鎮冰滴冷萃咖啡的區別 冰咖啡與冷萃咖啡區別 巴拿馬花蝴蝶咖啡
    原理其實跟冰滴咖啡相近,但不同的是冷萃咖啡是完全浸泡式的萃取,更容易萃取出完整的咖啡風味,冰滴咖啡更傾向於滴濾式萃取,複雜度更高。另一方面,冷萃咖啡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即可獲得一杯比較好喝的冰咖啡,但缺點就是需要花費的時間最長。
  • 【技術貼】6種不同器具萃取咖啡「悶蒸」萃取時間實用參數
    虹吸壺     虹吸壺在咖啡館中是大多數咖啡館選用製作單品咖啡的器具之一,但很多時候由於製作人員沒有對虹吸壺萃取有深刻認識導致咖啡製作失敗,接下來為您講解虹吸壺在製作咖啡時萃取時間的相關知識    二、研磨,我們將咖啡豆研磨至很粗砂糖的顆粒,這樣研磨程度的選擇是因為法壓壺浸泡萃取的時間較長,如果研磨的較細,勢必將減少浸泡萃取的時間,否則咖啡粉中的固體可溶解物質將被過多的抽出,我們稱之為過度萃取。    三、浸泡萃取時間,建議是3-4分鐘。
  • 乾貨 | 預浸泡對咖啡衝煮的影響
    >預浸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悶蒸」)在滲透/滴濾衝煮方式(percolation brewing)中提供了一些好處:它有助於減少咖啡粉床的「通道」效應,提高萃取率,改善萃取均勻度。預浸泡也會增加萃取過程中的水粉接觸時間,而額外的接觸時間會提高萃取率,我認為預浸泡是提高萃取率和均勻度是一種方法。類似的還有,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製作過程中的預浸泡(Espresso preinfusion)。
  • 浸泡式咖啡萃取實驗:先放水還是先放粉?有什麼區別?
    愛樂壓在反壓的時候跟法壓壺一樣,都會有一個浸泡著的過程,我們都知道用浸泡式萃取的方式來萃取咖啡的時候可以使咖啡的萃取更為均勻,那麼投粉順序的先後會產生多大影響呢?小編今天就用愛樂壓跟法壓壺來試試!|  愛樂壓
  • No.35 | 從法壓壺到滴濾咖啡:教你在家製作好咖啡
    衝煮自己的咖啡 首先,你用什麼來煮咖啡?咖啡衝煮的方式有很多,即使你選擇的是最簡單的那種,也可以製作出一杯好咖啡。 法壓壺也叫做cafetière,是經典的咖啡衝煮方式之一。屬於浸泡式衝煮方法,對於咖啡衝煮新手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 咖啡知識入門:單品咖啡萃取設備
    可以看出虹吸從最初的基本咖啡萃取方式向高級萃取方式再到精品表演式萃取方式的華麗變身!但虹吸因其工作原理的方式導致其缺點和優點一樣明顯。現今仍然有些咖啡收藏愛好者喜愛收藏絕版了的梅麗塔陶瓷濾杯。到了上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人對梅麗塔濾杯幾乎到了如痴如迷的境地,各種材質的濾泡式、滴濾式的咖啡濾杯器具層出不窮,建立了一整套手衝式濾泡咖啡的理論和操作技術,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並且開始設計開發出了一些原創結構的更有特點的濾杯。
  • 【手衝技巧】冠軍傳授衝出美味手衝咖啡的秘訣!
    >  近年精品咖啡市場極度推崇手衝咖啡,坊間也有許多愛好者一起討論並交流自己的手法與衝煮參數。  手衝咖啡是使用熱水注在咖啡粉,並使用濾杯/濾器過濾,當熱水通過咖啡粉並過濾後使用杯子等容器盛裝,手衝同時也有滴濾式咖啡等別名,雖然也有些咖啡機也會以此命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