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中出現自發功的原因

2021-03-02 氣功與修行

一位東北的男居士,靜坐時出現自發動的現象

針對他這種現象我們今天晚上來進行討論。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當生理的氣機既沉不下去,又衝不出來時,就會不停地動。再嚴重時會蹦蹦跳跳,甚至手腳有規律地拍打。尤其是體質不健康的人,當生理氣機發動時,往往自己做不了主。不懂的人以為是出了偏差,其實是正常現象。尤其是結過婚的男男女女,更易出現這種現象。童子身則少。

有的人感到自己的大小周天在轉動,這不是暢通。真正通了就感覺不到轉動。就像一隻瓶子裡裝滿了水,就不會流動。之所以感覺到流動,就說明還有空間、未充滿。有的人以為身體上有氣機轉動是好現象,甚至以為功夫層次很高。實際上根本沒有進入修心態,只有進入修心態,才叫修道。氣功,頂多進入二禪。修氣,只能叫修身,不能叫修道。但修道之前,確實要修身。因為身體不健康無法修道。如靜坐時,刻意求氣,當有人告訴你大、小周天的走向路線,你會用意識去引導它,時間久了,是你的意識在轉動。即使是氣機的轉動,也只是初級階段。因為不把身空掉,根本無法入門。身體百年之內就要空掉。為什麼佛法不講修身體的氣機?因為身體的變化再大,而心態未轉變是沒有用的。

當這種氣機發動後,身體會有規則地抖動、轉動。明白這個道理後,就不要去制止它,而是讓身體自然高度地放鬆。有的人很難放鬆,那就要給它點暗示。只有身體完全放鬆了,產生的氣機才能暢通,進而充盈,人也會自然靜下來。大家坐在這兒這麼浮躁,就是氣沒有沉下來、氣脈沒有充盈。氣脈果真充盈了,氣不再流通,如同風止了,樹葉才不動了。

生理的氣機充滿了,心理的雜念就產生不起來,身體自然如嬰兒。如果靜坐久了,身體還棒棒硬,說明身體的氣機還沒有轉動。老子說:「專氣至柔,能如嬰兒。」他這個「氣」不是指呼吸之氣,而是指體內先天之氣。呼吸之氣如同火柴,能點燃體內之氣。

他(東北居士)今年41歲,正處於生理高峰期,可他給人的感覺,像60多歲。靜坐以後,體內的元氣產生了一點點,所謂的「氣功舞蹈」、「自然舞」,都是因為體內的氣機轉動而引起的。當一個人越是靜的時候,身體的元氣產生的越多。(此時居士挪到後邊坐,大喊大動,其妻問師父,怎樣對治能好?)怎麼能好呢?一個是禁慾,一個是練七個動作(蓮花生動功),將體內的經絡打通。就像水管,拉直了,水流動的就特別暢通。控制不住時,由於「氣」自然往上衝,會不自主地打噴嚏。得過肝炎的人都知道,右肋會痛,就是氣在走動而致。往往不懂這個道理,會感到茫然,如出現這種情況,不要放棄,讓體內的真氣不斷補充、補充……可有的人以為是偏差,往往會放棄。

為什麼會自動合掌、拍打?因為左屬陽、右屬陰,陰陽和合時兩股力量要合在一起,所以就會產生合掌、拍打的動作。為什麼捶打兩側的腎區呢?因為左腎產生陽氣,右腎產生陰氣,陰陽二氣平衡,才能靜下來,否則沒有辦法靜下來。為什麼成熟以後的男女,要有性生活?就是因為體內的陰陽二氣不能平衡。在印度、西藏,有陰陽雙修的方法,那是沒辦法之法。每個人體內原本就有陰陽二氣,根本不須藉助於外邊來修。古人講「陰陽雙修」,實際是指獨身一人體內的陰陽雙修。如果要男女雙修才能成就,那麼古時候許多高僧、大德都是一個人修成的,又如何解釋呢?當一個人體內陰、陽平衡時,根本不需要夫妻生活。尤其童子身開始修煉的人,當他們修到一定程度時,無論走到哪裡,在任何一個地方修煉,都能把那裡的磁場改變,使之陰陽平衡。我們常說:某個地方磁場好、加持力強。是因為有大修行人在這裡住過,不是他有意的加持,而是他能自然改變這裡的磁場。一個人只有陰陽和合,身體才能處於寧靜狀態。當一個人發火時,為什麼要喊叫、要打人?如果是年輕人,是血氣方剛;如果是老年人就是因為氣沒有沉下來,而導致心靜不下來。

像他(居士)這種情況,說明體內陽氣還不是很少。如果陰氣重,表現不是此種狀態,而是很容易與幽靈界的眾生溝通。正因為他是男同志,陽氣比陰氣高。處在現在這種狀態,如果猛用功,100天就能突破。本來像他這種人坐在這裡,心是很靜的,可是因為生理上的這股氣突然產生、突然發動,就出現了這些現象。當一個人睡覺或者疲勞時,就會出現不由自主地抽動,這都是因為身體虛弱而造成的。每個人都有過這種體驗,你們都見過嬰兒在睡眠狀態下,會突然產生顫動,就是因為體內的真氣在走動、衝撞產生的現象。因為嬰兒的元氣也不是很充盈,身體虛弱的人也是元氣很少,所以其原理是一樣的。一旦通過靜坐,元氣充足了,繼而會出現有規則的抖動。

大家打坐都喜歡把腿包得嚴嚴的。如果坐在這兒靜不下來,完全沒有必要包那麼嚴。如果你禪定功夫很深,一坐下來就能入定,也沒有必要蓋腿。為什麼要蓋?什麼情況下才需要蓋毯子?都說是怕受涼、怕風溼。在座的哪一位也不到要蓋腿的層次。人睡著了為什麼容易著涼?因為睡著後毛孔都張開了,周圍的空氣容易被吸進去。我們坐在這兒沒有放鬆,毛孔怎麼會張開?膝蓋怎麼會著涼?如果禪定功夫很深,三昧真火(精、氣、神)產生,怎麼會著涼呢?就如同熊熊火爐中投入木柴,只會燒得更旺。古時候在深山裡修煉的人都穿得很少。我在西藏的時候,那麼冷的天氣,打坐時經常是穿著短褲。有的道友連短褲也不穿。只有當身體剛放鬆,又未完全放鬆,毛孔剛張開,還未完全張開時,才需要蓋毯子。現在我們坐在這兒,毛孔沒張開,外面的寒氣根本進不來。為什麼印度煉瑜伽功的人,鼻孔紮起來,把他扔到水裡、埋到土裡不會死?因為他全身的毛孔張開了(完全可以代替鼻子的呼吸)。你們聽了,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就是要先把氣沉下來,氣沉下來心就安了。即所謂的「氣住神閒」。頭腦活動特別旺盛,正說明氣沒沉下來,雜念多。只有氣沉下來,思想意識才能高度集中。但是,刻意往下沉,往往會導致氣鬱,氣鬱進而會造成血瘀。有好多靜坐的人,為了追求很快入定,會刻意把氣沉下來,時間久了,身體會有很多地方痛,就是氣、血瘀滯造成的。因為古人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在靜坐前一定要調姿勢、調呼吸、調意念。身體一擺正,呼吸就暢通,進而心氣就暢通,意識也就容易靜下來。

他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氣脈不暢通導致的。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猛的被驚嚇似的。實際上是不由自主的動作。比如天氣很冷時,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戰,或者哆嗦,都是因為體內的生理氣機在抖動。

實際上古人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是他們自己的經驗之談,既不是道聽途說,也不是經書上講的。為什麼現在寺院裡打坐時,都不講調姿勢?因為這種方法已經失傳了。你問他方法,他讓你只管坐去。靠死坐又能出幾個人才呢?如同龜毛兔角!初祖達摩,本身就有一套調身心的方法,知道的人已經很少了。都知道坐禪是「無為法」,如果連「有為」都修不好,怎麼能把無為法修好呢?

有時我們感覺很累,也是因為「氣」接不上來。當一個人中氣很足時,一定很愛說話。因為他不講話,前胸會憋得難受。只有通過不停地說,把這股氣發出去,才不會使前胸憋得難受。如果通過修煉,變得不愛說話了,說一句都會感到很累。這是因為「上氣」不接「下氣」,上氣放出去了,下氣上不來,所以會感到很累。說話多的人,丹田的氣不容易充足,因為說話要靠丹田之氣來補充。

在靜坐時一定要少吃飯,飲食減少後,也很容易使身體的氣機暢通。飯吃多了容易使身體的氣機阻塞。為什麼飯後容易犯睏?因為胃裡裝滿食物之後,全身的能量,包括頭部的,都會從四面八方到胃部來幫助消化。頭部的血流減少,缺氧,所以容易犯睏,不願活動。大家都知道這種現象,但不知是為什麼。這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沒有吃飽,或不很餓的時候,頭腦很清楚。所以說「吃飽了,把人漲傻了。」佛門裡主張「日中一食」,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開智慧。實際上過午不食,好處非常多。

現在到了春季,雨量也增多了。今天進洞會比較潮溼。你們會有什麼反應?如果陽氣旺,處在今天這個環境,就如同進入清涼世界!如陰氣較重,會有陰森森、冷颼颼的感覺。

問:是否每個人打坐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上述居士的情況)?

師:身體弱者易出現。尤其是結過婚的體弱者。

 像他這種情況,一旦衝出去,頭髮會長出來,(居士已謝頂)。他應該多鍛鍊身體,或進行強度勞動。因為他畫畫時,精力全部集中在筆上,一旦靜坐,氣會各就各位。

   如果你感覺本文不錯,請把它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對氣功有興趣,就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帳號「氣功」,或加微信號碼「qigongzhibing」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練自發功出偏差的較多?
    >
  • 坐臥自發功
    先伸直手指,後伸直雙腿,兩手自然下垂,自發動作自然停止。  ②掌心朝上,兩手從左右上舉,到頭頂上方,翻掌心向下,兩手經面部,胸部下落,兩手重疊放在腹部,意想收入宇宙之氣,經百會進入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下丹田內形成一朵白花不動。再意想頭心向下歸丹田,手心向裡歸丹田,腳心向上歸丹田,神光內視下丹田,白花不動,靜一會就行了。
  • 意念動力運動與自發功
    這不是我意識指揮的,而是身體自發的,所以從腰到肩沒有一個地方做功,但就是這麼一幀幀的離開。之所以說一幀幀的,是因為那個動作非常精微,我不知道在別人看起來會不會像慢鏡頭。但我的感受就像慢鏡頭那樣一幀幀的在動,但它是完美無缺的,流暢的,不是卡頓的。)
  • 拉筋產生自發功(中英文)
    拉筋產生自發功(中英文) 拉筋導致自發功,最初來自一個廣州讀者的分享,後來在臺灣體驗營打坐時有學員可自發出太極拳動作
  • 從自發功到禪定
    進入自發功狀態,通過放鬆,打開抑制狀態,就能親身體會「心」的萬般妙用。  運動分為三種層次,最淺層次的運動是有氧運動,也就是跑步、體操、球類、健身房運動等常見的體育運動方式。中層是太極拳等以意帶氣、肢體動作與氣功相結合的慢運動。而高層次的健身方式是打坐,在打坐中開啟人體修復程序。自發功是從中層到高層的健身過程,打坐一般也有這麼一個過程。
  • 道家清淨功:採天地能量的功法
    目前在社會上推廣的靜坐班,教授的內容都差不多,筆者在此介紹的道家清淨功,同樣是利用靜坐的形式松靜身心,並調和呼吸以促進能量的吸收,以和暢氣血、疏通經脈。練功步驟練許多中老年人因為肩膀、頸部僵硬不靈,氣血受阻不上潮,導至腦部缺血、缺氧,出現頭腦昏沉、眼睛酸澀、視力模糊、耳鳴、失智等現象。練習清淨功前後,可以自行酌加按摩、俯仰、搖擺、屈伸、擦臉、拍打、松節舒筋……等動作,皆有助於活絡氣血。
  • 氣功靜坐效應種種(十)---任脈的重心在於中宮
    1、任脈的重心在於中宮道書及中國醫學所謂的「中宮」,只是一個抽象的名稱。其次,在「中宮」胃部有了如上述所說的初步的第一徵候發生時,也很可能在同一時期,便有打呃、噯氣、放屁等現象。有些學道人,看丹經道書,認為放屁是走漏「元氣」的事,拼命撮緊谷道,忍屁不放,弄得濁氣燻蒸內臟,致使面黃肌瘦,或引起便秘,內外痔瘡,乃至其他的內臟病症,不一而是。其實,真正元氣不可洩露之說,並非是指在此過程中的屁氣,那是別有道理。
  • 無極靜坐導引功:意守丹田封七竅,身輕如燕百病消!
    無極靜坐導引功共分16式,以靜坐始,以靜坐終。
  • 洗髓功功效、洗髓功的作用,易筋洗髓功全套教程
    德邦養生的宗旨是立志將洗髓功打造成全球人類智慧養生的學習和交流平臺,以傳承千年智慧養生精髓洗髓功文化為己任,主張「治未病」的洗髓養生理念,提倡每一位家人在習練洗髓功中運動養生、功法養生,減少「吃藥、打針、做手術」的頻率,期盼每一位家人通過修煉洗髓功強身健體,並在功法中獲得大壽!!
  • 道家靜坐養生要旨
    而尤須顛倒陰陽方為功,即地天交泰者是。《參同契》所謂「物無陰陽,違天背元」,與「坎男為月,離女為日;日以施德,月以舒光;月受日化,體不虧傷」者是。取坎中之真陽,填離中之真陰,便成純陽之乾,而為長生之基矣!北宗清修派認為以身中之陰陽交、坎離交,也就是心腎交,即可得採補之功。吾人能使心火中之真陰與腎水中之真陽交媾,便可得陰陽交配、水火既濟之功。其中自有妙理,到時自有證驗。
  • 靜坐冥想與高峰經驗
    它並不代表這種境界產生的部位、出現時的身體姿勢,也不表示你非得穿某種衣服不可。喬爾·克萊默(Joel Kramer)的看法是:真正的靜坐冥想並不是非得以最不舒服的姿勢坐上五分鐘或十五分鐘,以為自己愈覺得痛苦就愈好。真正的靜坐冥想可以說是一種「看」,只不過看的人和被看的東西之間沒有分別,其中包括了看的「專注」。靜坐冥想不必脫離世界,真正的冥想不單是一件被動的事情。
  • 強壯身體,補益元氣——揉丹田功
    一、預備式採用靜坐入定法的任何坐式。二、動作說明1.揉丹田法:左手心放在丹田,右手重疊壓在左手上。先呼氣三口,然後將雙手由上而下按摩三次。2.揉中宮法:左手放在心窩處,自上而下按摩三次,再用兩手同時用力,沿順時針方向揉小腹部,輕輕旋轉按摩36圈,再逆時針旋轉按摩36圈。接著雙手放在心窩處向下推,直推到恥骨處。然後雙手分開分別順著左、右兩肋自上而下按揉,最後雙手再回到心窩處。
  • 今天,你靜坐冥想了嗎……
    而參與靜坐的名人也越來越多,包括高迪霍恩(Goldie Hawn)、香耐兒吐溫(Shania Twain)、希哲葛藍姆(Heather Graham)、李查吉爾(Richard Gere)和高爾(AlGore)-如果你還把這位差點當上美國總統的前副總統算做名人的話。   美國人對靜坐產生興趣,有醫學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
  • 【放鬆功】三線放鬆功
    三線放鬆功   一、總述  放鬆功是靜功的一種,它通過形與神合,以意識引導全身各部分,把身體調整到自然、輕鬆、舒適的狀態,解除身心緊張狀態,以消除身體和大腦的疲勞,恢復體力和精力;同時使意念逐漸集中 古代有類似放鬆功的修煉內容,如《蘇沈良方》中「靜守」、「靜坐」以及蔣維喬先生《因是子靜坐法》,但這些功法要求意念集中,守住某一個部位或者穴位,學練難度大,易出偏差。
  • 在靜坐中修復生命的能量(強烈推薦)
    靜坐,就是幫我們放下對外在世界的攀緣,回到對內在生命的覺察上。通過在靜坐中培養出的心靈力量,一個人就能夠做到念念分明,全然地觀照內在的自我與外在世界,回歸生命本來的喜悅。無論外在的境遇怎麼改變,都和這份喜悅在一起,如如不動,隨緣自在。每天堅持靜坐,可以使一個人的氣質沉靜下來,在舉手投足之間呈現優雅、恬靜、柔和的美感。這種氣質是身心平衡的產物。
  • 易筋洗髓功詳解
    通過外腎連動內 腎,牽動衝、任、督、帶 四脈,激活人體腎氣,從而激活內分泌激素 和性激素,還老還童,延緩衰老,在吊的過程中,腎氣越來越足,氣足了就會推動血暢通,血就會越來越旺盛,身體的循環度也就越來越好。小關30斤,中關60斤,大關90斤。
  • 靜坐冥想的秘密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嗽嘛保持這麼高的境界呢?他的秘密就是長年持續的靜坐冥想,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探討的主題,什麼是真正的靜坐冥想?靜坐冥想到底對我們有哪些幫助?       我們當代著名的國學大師南懷謹先生一生也是對靜坐非常的推崇,他說我們現代人更需要靜定的修養。
  • 修習靜坐禪定的方法
    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種感覺,就是他從非常舒服的感覺中出來之後,會覺得忽然腳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來之前卻不知道痛。為什麼呢?因為初禪只有樂受沒有苦受,所以,你靜坐到心念很平靜身體非常舒服的時候,一旦休息就感覺全身疼痛,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禪。這是很多修禪定的人都有的經驗。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為何麻、痛,還會否定自己已經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講經教的老師誤導了。
  • 靜坐與健康的關係
    當靜坐達到入靜狀態時,不僅能主觀上感受到那些極其舒適的心理效應,身體上也會出現許多客觀的變化,產生良好的生理效應。
  • 艾灸和靜坐互為表裡,可以相輔相成,艾灸後可能出現氣衝病灶現象
    艾灸後會出現氣衝病灶,比如血壓升高,頭暈,嘔吐,氣短等。還有就是儘量不要再晚上艾灸,否則就會氣衝病灶更加劇烈。老病陳病需要用三年以上的艾條,一年的艾條火力不夠柔和。關於艾灸和靜坐的話題。好多人對艾灸和靜坐都是聽說或者已經在嘗試。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個人去悟。會艾灸的人很多,但是能掌握艾灸精髓的人非常少之又少,同樣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徒弟,效果也是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