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冥想與高峰經驗

2021-03-02 心的地帶


近幾年來,成千上萬重視身心健康的人士開始運用各種開發人類潛能的方法來探索自我。一位來自紐約的生意人每天打坐兩次,靜靜復誦老師為他選好的提升靜坐的口訣;阿拉巴馬州的一位森林服務處僱員每天利用午間休息時間慢跑五公裡;丹佛市有位家庭主婦參加十次羅夫按摩治療之後,覺得自己更健康了;芝加哥的高中生選修一門訓練靈敏度的課程,以增強他們對學業的興趣;華盛頓特區一位老祖父花了兩個周末參加我們的EST訓練計劃;邁阿密的一位警察每天早上值勤之前先練習一些瑜伽動作;費城的心理醫師研究過費登奎斯法對身體心靈發展的影響之後,開始在例行的小區治療活動中採用這套方法;西雅圖的一位官員每周接受兩次生物能治療,發現自己全副武裝的身體裡竟然還有著愛和同情;海軍派代表來到加州接受密集的感官復甦和團體治療訓練;俄勒岡州的老年人接受生物回饋訓練以控制高血壓。

人體潛能開發運動的各派理論和各種方法在全美各地愈來愈受歡迎,愈來愈多的人開始從事這類運動。剛開始的時候倒有點像神秘的宗教教派,先擁有數名忠誠信徒,大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中產階級,接著逐漸深入許多健康、教育、商業、宗教機構,涵蓋社會與各種經濟階層的民眾。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肯花時間、花精力、花錢來學習這些自我發展的技巧呢?為什麼全美各地、各行各業的人開始探索自我?為什麼大家對覺知、意識、人類潛能突然產生這麼大的興趣?如果你問參加這類活動的人,他們大多會告訴你:「這種運動讓我覺得好多了。」或是「我想更了解自己。」這些回答雖然很簡單,卻點出一個基本的事實:許多美國人正努力尋找各種方法以克服20世紀生活所帶來的緊張和壓力,同時也努力讓生命更愉快、更健康、更有創造性、更快樂。為了使自己感覺更好、增進對自我的了解,許多人開始學習各種方法和技巧,以促進健康、疏解壓力、提高自我責任。

儘管這些方法並不相同(事實上有許多是相互矛盾的),不過它們大都有一個相同的目的:幫助我們探索、擴展、發展各項能力及潛能。如果能了解自己的缺點和優點,我們便可以著手讓自己多多體會心靈的健康與平和,同時減少壓力與不快樂。隨著成長運動、身心療法的推廣,醫師、牧師和心理醫師的傳統地位將逐漸被心靈導師、指導者所取代。心理學、心理治療、自我觀察、自我改善不再只是那些生病或不快樂的人所關注的課題,健康的人照樣可以投入其中。

愈來愈多的人想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更多的自我了解和更大的快樂,這並不是一種逃避20世紀生活壓力與現實的自戀行為。相反地,我認為這種追求自我發展的興趣透露出一股真誠的渴望:渴望在增進自我發展之後改善所有人類的現狀。

為了讓讀者更了解這一點,我想介紹近來全美各地興起的「靜坐冥想」熱潮。這種目前大受歡迎的潛能啟發技巧不但吸引了那些想尋求啟示、著重精神生活的人,也使得汲汲營利的生意人大為著迷。

我要在此探討靜坐冥想的本質,主要有兩個目的:

第一,這是一項行之已久、爭議性頗高的活動,我希望將我個人的信念和經驗與各位讀者交換心得;

第二,我想以靜坐冥想為例,說明各種成長技巧和個人成長發展的真實感覺之間有些什麼關係。

靜坐冥想與高峰經驗

對我來說,靜坐冥想只是一個名詞。這個名詞可以用來描述身體心靈在生命某些時間內所維持的特殊心情或覺知狀態。這種心情、這種感覺狀態通常出現在你完全投入這種活動、到達忘我境界的時候。到了這種境界,你已全神貫注,所有覺知集中於眼前的活動,平常心裡的思緒紛擾、生理煩惱、壓力都會消失,時間的流逝似乎也變得不重要了。


在我接下去討論之前,你不妨想想自己是不是曾經有過這種感覺,當它出現時你正在做什麼。或許你會發現,上面我所描述的這種感覺幾乎任何時間都可能出現。例如,你可能覺得昨天晚上做愛時就有這種感覺:當你和另一半親密地結合時,你發現自己的思緒平息下來,感受到豐富的熱情與滿足。在這種無我的交流中,你忘掉日常的焦慮和身體心靈的紛擾,讓自己全心投入。

或者在你細心、專注修剪玫瑰時,感受到靜坐冥想的那種境界。由於你深深投入照料玫瑰花的過程,外界其他事物似乎都離你很遠很遠,時間也不重要了,你所感受到的只有溫暖而清楚的感覺和意識。

也許你在吹橫笛時經歷過這種感受。當你輕輕地把氣流送入吹口,把空氣化為音樂,外界的紛擾都靜止下來,你覺得自己和手上的樂器已合而為一。到了這種境界,你的身體心靈借著專心吹奏樂器,已經深深地、輕鬆地和自己結合,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或者說不定當你在寒冷的冬夜獨坐在壁爐前,這種感覺開始籠罩四周。隨著壁爐的火花跳動,你逐漸進入一種催眠狀態,在某段時間內,你也變成跳動的火焰,彼此的差異與距離消失無蹤。身體心靈的每個細胞都感受到火焰的清晰與溫暖,它以奇異的變幻和明亮的光芒吸引你,帶領你稍稍走出自我,把心裡的思慮、身體的緊張全都拋諸腦後。在這種心醉神怡的時刻裡,你超越了自我,剩下的只有「現在」,你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投入於「現在」。

不同的人在不同時間裡的確都可以達到這種境界。雖然大家產生這種靜坐冥想經驗的因素各不相同,不過大多數人體驗到的感覺卻相當一致。我們很難以文字描述這種經驗,不過還是可以找出幾個常被用來形容這種覺知狀態的說法,例如:平靜、鬆弛、美好、心靈平和、毫無壓力、升華、簡單、忘我、合而為一、精神集中、超越時間……

靜坐冥想可用來形容一種覺知狀態、一種心境、一種態度、一種感覺。它並不代表這種境界產生的部位、出現時的身體姿勢,也不表示你非得穿某種衣服不可。喬爾·克萊默(Joel Kramer)的看法是:

真正的靜坐冥想並不是非得以最不舒服的姿勢坐上五分鐘或十五分鐘,以為自己愈覺得痛苦就愈好。真正的靜坐冥想可以說是一種「看」,只不過看的人和被看的東西之間沒有分別,其中包括了看的「專注」。靜坐冥想不必脫離世界,真正的冥想不單是一件被動的事情。它是一項不尋常的活動,不必花什麼力氣就能直接面對包含永恆的事物。

這種無我的存在狀態通常也能帶來明確的感覺、平和的心靈、身體心靈壓力的疏解以及覺知意識的提升。

當這種境界出現時,我們的理智通常不會立即感受到。如果我們想用頭腦評估這種經驗,可能因此使這種境界消失。明確和無我的感覺就像蝴蝶,一旦想用思想捉住它們、用文字把它們釘成標本,它們就會馬上飛走或死亡。我們對這種境界的體會大多在事後才知道「那是很美的經歷」、「我覺得棒極了」或是「那是我不曾經歷過的平靜」。

靜坐冥想的經歷經常讓人覺得很快樂、給人帶來活力,因為這種經歷使我們接觸到埋在層層壓力、武裝、自我之下快樂和清楚的感覺。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把這種境界稱為「高峰經驗」,因為這種經驗帶領我們離開平常的身體心靈狀態,進入一種升華的感覺和意識領域中。馬斯洛覺得高峰經驗把我們向上提升,幫助我們進入一種更有意識、更有活力、更有創造力的存在狀態。

對我來說,如果我有過很棒的經驗,我大概會想再嘗試一下。我從小就有一種愚蠢的念頭,以為快樂可以包裝起來、可以複製,所以,如果我覺得很棒,那是因為我所住的環境和我在一起的人,或是我的穿著使我產生的感覺。可是我漸漸發現靜坐冥想並不那麼依賴外在因素,反而多建立在我們內在發展和接納的狀態之上。

舉例來說,如果說我曾經在度假勝地維京島的海灘上經歷過一次「高峰經驗」,我可能會把這種快樂的感覺和當天的海灘聯想在一起,希望回到那個地方再感受一次。或者,假如某一天晚上我在做愛的過程中感受到那種境界,而現在她已離我遠去,所以我就想把她找回來,重新創造我回憶中難忘的高峰經驗。

然而這種境界的本質就在於它們很難複製,更難以同樣的形式再出現一次。雖然許多環境的確比較容易讓人產生快樂的感覺,但是,重新安排一次當時的情境很可能只會破壞第一次的美好回憶。

如果我曾經經歷過那麼美好的境界,我要如何才能再體會一次呢?有沒有任何人或事物可以幫助我回到那种放松、忘我的和諧與平靜狀態?

顯然這是大家一再詢問的相同問題,因此各種靜坐冥想技巧便應運而生。目前在美國有幾種比較受歡迎的方法,包括超覺靜坐、印度浦那靜心、毗婆舍那靜坐(Vipasasa meditation)、門屈克(mantric)靜坐、參禪(zazen)靜坐、瑜伽靜坐、太極靜坐等,這些方法教導大家如何使心靈平靜下來、放鬆情緒、改善整個身體心靈狀態,探索內在的自我。這些促進個人成長的靜坐法都想把人類經驗中的快樂、健康、心靈平靜單獨提煉出來,讓大家了解這些感覺。各家學派也都設計出特別的運動和活動來提升自我意識,提高增加這些感覺重新出現的可能性。

例如,我發現當我坐直身體、維持舒服姿勢時最能使心靈平靜下來、摒除平常的思緒和紛擾。如果以這種方式放鬆身心的感覺讓我覺得快樂,也許我就會經常重複這種心靈平靜運動,以維持美好、清楚的感覺。我愈常練習便愈能放鬆自己,增進自我覺知。

或許這些靜坐冥想法就是為了幫助我們摒除情緒上的紛擾,讓我們產生快樂、有活力、有啟發性的持久感覺。這些方法和技巧就像計算機的軟體,專門用來教育大眾,讓大家知道如何產生上述的感覺,同時將這些感覺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繼續討論之前,我要再強調一次:這些靜坐冥想技巧只是幫助你探索、發展自我的工具,這些方法本身並不是靜坐的感覺,也不是靜坐冥想之後的覺知狀態。

幾年前我報名參加一次靜坐冥想課程,跟隨一位著名的大師學打坐,當時我已經學習靜坐冥想八年了,不過我還是很想知道別人怎麼教授這項技巧。那次的課程名稱是「靜坐冥想入門」,參加的學員很多,有形形色色、各種身材、穿著各種服裝的人。我來參加是因為我想學會完全放鬆自己,摒除盤旋在腦中的各種雜念。

參加的學員將近一百位。我們每個禮拜走進裝潢得美輪美奐的教室,找到自己的位置,盤腿坐在地上的打坐墊上。老師坐在前方的一塊小墊子上,大家專心地聽他解說:靜坐冥想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心靈放鬆,提升至更高的覺知境界。

結果呢,每次我一開始練習打坐,我就很快便進入另一個覺知境界——睡眠狀態。不管我怎麼努力,我就是沒辦法舒舒服服地盤腿坐在一塊小墊子上,集中注意力,使自己覺得很快樂。毫無疑問,努力,正是我的問題所在:我努力得太過分了。不過我告訴自己,在探索潛能的過程中,經歷一些失敗也沒關係,所以我就把這門課當做一次經驗。這次的經驗讓我了解,一張包裝紙不管怎麼精美新奇,無論裡面可能包著多麼真實的東西,它就只是一張包裝紙而已。

因此,盤腿坐上一個小時未必保證讓你能進入另一個覺知狀態。同樣地,拼命練習吹橫笛也未必保證你一定能吹出一首曲子來。不過,有不少的靜坐技巧都經過一番探索發展,可以說是相當可靠的練習方法,能夠幫助許多人找出進入健康、心靈平和、幸福寧靜狀態的因素。如果你願意不斷嘗試這些練習,應該多少會增加進入靜坐冥想境界的機會。雖然這些練習並不能保證一定能達到某些效果,但至少都可能提高成功的機會。

以我來看,目前大受歡迎的各種靜坐冥想技巧有兩大特色。

第一,這些練習使我們了解,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長期壓力以外,我們還可以體會各種不同的心境、態度和意識狀態。這些靜坐冥想技巧和練習都是幫助我們觀察、探索身體心靈的有力工具,可以使我們獲得更高的自我覺知,更能體會身體心靈內部的領域和外在的世界。

第二,這些靜坐冥想除了可以讓我們更注意自己的覺知狀態之外,還能使我們學會如何影響、控制這些心境、感覺身體心靈狀況,因此使我們認識到對自己的生命和進化必須負起更大的責任。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以較高的自我意識和有創意的自我規律,使自己更常達到預期的心境和感覺,同時減少不健康的狀態和身心焦慮。如此一來,我們更能完整應用人類特有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識能力。由於靜坐冥想大受歡迎,愈來愈多人相信意識可以影響自己的感覺、創造力和健康。當我們更了解自我及身體心靈的巨大力量之後,我們就愈能控制人類的潛能,在人類進化的道路上緩緩邁出意義重大的一步。


發展人類潛能的方法

以靜坐冥想技巧討論過人類自我教育之後,我們可以擴大範圍,開始探討人類潛能發展的過程及活動。以各種身心運動(包括:瑜伽、太極拳、羅夫按摩、生物能治療法、賴希唯能療法、費登奎斯運動法、靜坐冥想、完形治療法、生物回饋法等)最基本的層次來看,它們只不過是幫助我們更進一步了解自我的實驗過程罷了。重要的是這些技巧都強調直接的個人經驗、自動自發的改變和自我改善現狀。我在前面提過,接觸治療和生物能治療未必是每個人都需要的(雖然有人把它當做家常便飯),而你在治療過程中的感覺、對自己了解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我覺得這些人類潛能開發技巧多少都有點像哈哈鏡,雖然扭曲了我的模樣,卻也對我透露出自己的某種形象。以這樣的觀點追求自我成長,我漸漸能夠接受以往沒發現或誤解的身體心靈優缺點。由於學會從各個角度、各種觀點來看自己,於是我開始和自己維持更親密、更誠實的關係,更容易以肯定的態度來追求自我的成長與發展。

舉例來說,在接受「接觸治療」的經驗裡,我學會了對自己坦誠、對別人坦誠、也對自己的感覺和希望更加坦誠。如此一來,我覺得自己的生命更明確,我的各種關係更完整。在接受「羅夫按摩治療」的經驗裡,我了解自己在心智和生理上如何壓抑自我,如何把緊張壓力和快樂都累積在身體心靈深處。由於自我認知的增加,我愈來愈能夠藉助幾種運動和謹慎態度消除心理情緒弱點,同時進一步增強原本已相當有活力的部位。同樣地,靜坐冥想使我由截然不同的觀點來看我自己,也讓我更加體會構成個性的各種情感和心情。有了這層體會,我就比較不容易受到心靈雜念的幹擾,對於心靈創造動力也更有感覺了。這些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使我更了解自己,進而提高自我覺知,更能夠對自己負責。我相信對自己的了解愈完整,就愈能過著有活力、有創意,充滿愛意的生活。

雖然我認為許多成長技巧都可以讓你更了解自己的感覺和身體心靈潛能,不過我也發現這些方法未必能成功地引導你獲得啟發與成長。事實上,我碰過許多練了瑜伽、參加生物回饋治療、集體接觸治療的人,他們和剛開始尋求「自我發展」時沒什麼兩樣——只是多學了一些新名詞而已。

任何能夠使我更了解自己的經驗和活動都可以視為「成長」過程。成長與自我覺知是人類的存在狀態,它們是經驗,它們是個人生命發展的表達方式。這樣看來,它們和各種以追求成長為名的活動、技巧都只有部分的關聯。

這些開發人類潛能的過程只能算是「方法」——很好的方法,不過也只是工具而已。它們或許可以使我們更健康、更快樂、更了解自我,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它們只是工具,我們不必崇拜它們,不必把它們放在自己的經驗之上。對我而言,人類成長運動最令人沮喪的就是:許多人都忘了這些技巧和這些指導大師的作用只不過是鼓勵我們更了解自己、更欣賞自己,如此而已。

許多人往往只顧著崇拜大師和大師的技巧,卻忘了學習的目的,結果還是無法更進一步了解自我。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大師和這些學習經驗只不過是用來炫耀的獎牌、錦旗,專門放在醒目的地方讓別人知道他已經自我發展到什麼程度了。這些獎牌和經驗只是外在的標誌,未必代表這個人的發展層次。

對我來說,人類潛能開發運動最好的一面在於它產生了一群良師和多種有效的方法,幫助我更加了解我自己。經由它們的協助,我可以漸漸看清自己的身體、心靈、身體心靈、生命和夢想。提高自我覺知之後,可以加強我的優點和創造性,減少內在衝突和恐懼,終於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

到達個人成長的這個程度,求得第六能量中心所對應的性質與特點,我才算真正開始全面地了解我自己。

相關焦點

  • 靜坐冥想的秘密
    他的秘密就是長年持續的靜坐冥想,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探討的主題,什麼是真正的靜坐冥想?靜坐冥想到底對我們有哪些幫助?現在在政府企業,還有學校都推廣他的超級靜坐,所以西方很多的名人都用靜坐冥想來幫助自己。
  • 冥想時「無法靜坐」,「雜念」太多怎麼辦?這些答案都在這!
    如果無意識讓你晚上一直睡不好,的醒來冥想的話,也許你必須多注意一下這個信息,增加練習的分量。無法靜坐「我沒辦法靜坐那麼久,我感覺不到冥想的幫助。」身體的特性就是要動,保持不動是很折磨的事情。如果靜坐對你來說像是酷刑,那麼你可以在動的狀態下練習呼吸。
  • 練瑜伽,靜坐冥想用什麼「口令引導詞」?
    最近,有很多新伽人老師諮詢,在靜坐時候,該說什麼引導詞,其實瑜伽的最高境界,是不需要任何音樂以及引導詞的。不過,瑜伽初學者在剛開始覺知力比較差,無法自我控制進入狀態的時候,音樂以及引導詞可以用來很好的輔助。
  • 今天,你靜坐冥想了嗎……
    ~~~ 幸福生活,由心開始 ~~~      當你的生命中有越多的責任,就越需要靜坐。  美國著名《時代》雜誌封面故事報導,美國各地的學校、醫院、律師事務所、政府機構、公司行號和監獄開靜坐班的越來越多,簡直到了「很難躲避靜坐」的地步。   八月四日這一期的時代指出,機場裡面祈禱教堂、網絡亭旁邊,會有標示清楚的靜坐室。
  • 靜坐和冥想,聆聽自己內心最大的聲音
    我們通過靜坐冥想,在規定的時間知道我們自己在做什麼,我們生活的真理在哪,以此最大限度地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從而悟出人生真諦。 或許一些人沒有冥想和靜坐過,那麼我建議你從現在開始,敞開心扉,拓展思維,發現最真實的自己並不斷地堅持下去。先找一個安靜舒服的地方,並把控一刻鐘左右的時間,確保自己在這段時間內不被打擾,安靜地度過。放鬆全身靜靜的度過,不斷地做深呼吸,集中注意力在當下,拋棄所有雜念。
  • 靜坐冥想:沒那麼玄奧,沒那麼高不可攀,只是日常裡最精緻的跋涉
    靜坐冥想,沒有那麼玄奧,也沒有那麼高不可攀,只是日常裡最精緻的跋涉。每天晨起之時,坐在床上或床前的地毯上,靜坐冥想,睡意朦朧中,溫柔地喚醒自己;自奏妙音,旋律和諧,引正法滋長、生發。你看,靜坐冥想的時間、地點、內容等等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靜坐冥想並不是修行人才做的事,它並不曾離開你、及和你相關的一切,它就是你的日常,只是平常如果沒有靜坐冥想,很多時候,可能就稀裡糊塗、後知後覺甚至不知不覺地度過了。從現在開始,試試看,靜坐冥想會不會讓你的日常變得更精緻?與此同時,也請放下「雙蓮花坐」的執念,穩固舒適的姿勢才是凝神專注的根基。
  • 靜坐冥想每日15分鐘!減肥、美肌,提升記憶力!6個常用到的坐姿
    要跟未曾靜坐冥想(Meditation)過的人具體地形容這種心靈修煉,那就像是「洗熱水澡」!靜坐冥想不用放肆高歌,也不用真的有水,就恰似有一股暖流傳遍身體的細小角落。若然每日持之而行地進行15分鐘冥想,讓自己在身體內在及外在世界裡「冥想遊」,還可以達到減肥、美肌,增強記憶力等等的神奇功效!為你推薦的6種冥想坐法,由今天開始一起靜坐冥想吧!冥想可提升專注力、記憶力?靜坐冥想源自印度,透過靜觀內在或動作達到意識變化,當中包括整頓呼吸,排除外在刺激,集中注意力等等。
  • 靜坐冥想:把握微小波動,在相對時間裡,超前知與行
    靜坐冥想,並不是一動不動,而是一系列動態調整的過程。從粗糙到精細,從外在到內在,相信你所覺察到的,並順隨它所給予的信息去做溫柔的試探和調整,一旦確定下來,又進一步深入。靜坐冥想時,人坐在這裡沒有移動,但是內在的變化卻是持續在發生,呼吸、心跳、脈搏、意念、情感等等,就像是一個精密儀器,系統地運作起來、協調著、平衡著。一切事物都處在變化之中。人亦不斷地在變化,即便是在冥想中,依然如此,上坐時、5分鐘後、10分鐘後、半小時或者更長的時間周期,這種變化一直在持續不斷的發生。因此,不要設限。
  • 靜坐冥想: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
    在靜坐冥想中,獨天地悠然之往來,心外無物。人如同駕駛一葉孤舟,穿梭而過……心,正如那葉孤舟,聯結著過去、現在和未來,最終將成為一樣。而現在,就如同心上那一點,如何讓它保持在那裡?如何維持平衡?這就變得尤為重要。可是,心,有很多面貌,忽左忽右,忽上忽下。
  • 靜坐冥想,虛極靜篤,要蓄積足夠的能量才能去「爭」
    輕輕地閉上眼,緩慢、深透的呼吸,仿佛一下到了另外的時空,自己靜坐在這裡蘊養,……靜,在《說文解字》中是「自審內省」,與靜坐冥想很契合。在夜晚,反觀自照,修復身心能量。靜下來,身體不再消耗外洩,氣血調和,心神安寧,這就是最好的自然療養了。虛極靜篤。在靜坐冥想中可以很好地體驗到,虛極中那股靜篤之力,強大的能量。
  • 靜坐冥想,來到自己的私人聖殿,寫書,誦經
    最需要的是,善用這些經驗、教訓、智慧,更加從容、淡定地前行。就如同自己的呼吸一樣,越是自然、深長、平穩、勻細,越可以感受到放鬆、輕盈、平和與自在……你也深知:不管事情從哪個時刻開始,都是對的時刻。過去這一年,你做過些什麼而之前一直沒做過的呢?
  • 淺說打坐冥想
    關於打坐冥想這塊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了幾句,今天就粗淺說說冥想。(我個人打坐經驗並不是很多,所以會整理一些資料文字和自己的經驗來說) 首先說冥想這個詞的意思很廣,大部分的修行法門都有冥想打坐類或是類似的修行方式,但是各有各的說法和講究,而且冥想的方式也五花八門。有聽音樂的、有念咒的還有聞香的等等吧!
  • 科學研究: 靜坐冥想是如何改變大腦構造的
    一個從未嘗試過冥想的人,初次20分鐘冥想大腦中的β波(β波是人的四種基本腦波之一,高級冥想者會產生另外三種腦波)會持續減弱,而β波強度間接指示大腦的信息處理量。它是冥想過程中捲入最深的腦區。在冥想時,額葉幾乎是完全靜默的。頂葉是負責加工處理周圍環境帶來的感覺信息與時空的把握。在冥想過程中,頂葉的活動狀態變慢了。丘腦是感官過濾器,它組織有用的信息並將其傳輸到更深的腦區,而夾雜其中的無用信息則會被過濾,從而提高你的注意力。冥想會減慢丘腦中輸入信息流的速度。網狀結構是大腦中的哨兵。
  • 打坐、靜坐的方法和好處!
    打坐又稱靜坐(西方又稱冥想),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煩惱,去除主觀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修養身心的最佳方法。兩組人員都被要求完全放鬆地進行關於慈悲憐憫內容的冥想,冥想者只需要產生類似的感覺,而並不需要在大腦中描繪具體事物       據了解,在這一過程中,研究人員透過一些腦電波測量儀器,在兩組志願者打坐冥想前、冥想過程中、冥想後進行腦部活動的檢測。結果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佛教徒所在一組記錄下來的大腦阿爾法波和伽馬波活動十分顯著,其中又以腦伽馬波的震蕩尤其強烈。
  • 冥想是什麼意思 如何進入冥想狀態
    一、冥想是什麼意思1、冥想的定義理論上的冥想其實就是停止大腦對外意識的運作,從而使自己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2、瑜伽中的冥想冥想是瑜伽中經常可以看到的,那這裡的冥想是什麼意思呢?但是其實大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鍛鍊身體,而冥想入定可以很好的修養自己的心靈。具研究表明,經常冥想入定,可以讓人更加專注的做事,防止走神,還可以幫助很多焦慮的人轉移注意力,讓他得到很好的放鬆。3、冥想的姿態冥想不是隨意的躺著、坐著,它的姿勢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在地上還是凳子上,坐姿都要保持一個直角的狀態,昂首挺胸,頭部和背部要在同一條直線上。
  • 薩提亞冥想 —— 初學者如何冥想訓練
    在很多初學者眼裡,冥想透露出許多神秘氣息。
  • 瑜伽益處不勝枚舉靜坐的好處
    靜坐,也稱內觀或冥想。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孔上,注意吸進肺部的,以及從肺部呼出的每一口氣。只是留意空氣從鼻孔的進出,注意一呼一吸的微妙感覺。不要去控制它。就是這樣安靜的坐半個小時或是四十五分鐘,如果能夠堅持,就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好處。靜坐的好處是全面性的。有科學家用實驗證明了靜坐會改變腦波的活動模式,很多醫生也開始建議把靜坐作為治療某些慢性病的方法之一。
  • 冥想打坐教學篇
    冥想一般是連續 10分鐘至 2、3個小時的打坐。
  • 習練瑜伽和靜坐冥想時,會經歷四種呼吸狀態,你都有體驗過嗎?
    習練瑜伽和靜坐冥想時,會經歷的四種呼吸狀態,你都有體驗過嗎?第一種,慢吸慢呼,能夠讓我們變得平靜、安定。在剛開始習練時、習練結束時,或者在體位Asanas的保持過程中,我們通常會感受到。第三種,快吸快呼,呼吸變得粗淺、急促,這在體位習練中體力不支時會出現,在靜坐冥想中則是冥想狀態深入的體現。不管怎麼說,都是處在一種「轉變」中的呼吸狀態,只需順應著、克制著,就超越過去了,就能體驗到別有洞天、柳暗花明又一村。
  • 瑜伽靜坐語音冥想引導詞,心靜如水依物隨心
    瑜伽靜坐語音冥想引導詞,心靜如水依物隨心 2018-09-06 11:42  小寅瑜伽原創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