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圍觀的「鍾美美」:更多人賦予其新的期待

2020-12-13 中國網新聞中心

原標題:被圍觀的「鍾美美」

一兩個月的時間裡,鍾美美的走紅,把鍾宇升推入到成年人的世界裡,他被無數人圍觀,被無數人評價,也被無數人賦予新的期待。他的好朋友小藝說:「我希望他以後能考到自己心儀的學校,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情,無拘無束,特別自由。

從「普通人」變成「網紅」之後,鍾美美對如今的生活「喜歡又不喜歡」:喜歡是因為被很多人關注,不喜歡也是因為被很多人關注。

說到這些,鍾美美抬起右手放在耳邊,細著嗓子模仿給他打電話的人:「喂,你好,是小鍾同學嗎?」

採訪、代言、籤約、帶貨等詞彙反覆出現,大多數時候,鍾美美會回覆說「我考慮一下」,然後禮貌且委婉地拒絕。

打來的電話實在太多了,被關注的開心逐漸被煩取代。「從早上四五點打到晚上十二點,平均每兩小時接一個,多的時候每小時接兩個,能把手機打到沒電。」鍾美美說。

這是這個13歲初中生最近生活的常態,他因為在網上發布模仿老師的視頻走紅,精到的表演讓他擁有了第一批粉絲,隨後,被「約談」並將作品下架的傳言再次把他捲入輿論場,並擁有了更多的關注。

短短幾天時間裡,鍾美美被圍觀、被討論,被推上陌生的軌道,疾馳向前,並在內外力的影響下,不停修正方向。

6月6日,鍾美美在學校操場。圖片來源:我們視頻

「圍觀者」

6月6日,電視臺的相機和自媒體的手機陸續擠進門,學校老師和領導、當地宣傳部和教育局的工作人員等,也出現在鍾美美家裡,不到百平的小房子,客廳被擠得滿滿當當。

「主角」鍾美美坐在臥室的書桌前,少年個頭不高,瘦瘦的,穿黑色T恤和運動鞋,和每個在大街上瘋跑的中學生別無二致。

「圍觀者」則分成兩部分,搶先進入臥室的在床邊空地架起攝像機,其餘人則分成兩列站在門口,舉著相機或者手機,站著或者蹲著,等待鍾美美「登場」。

6月6日,媒體記者在鍾美美家採訪拍攝。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

幾乎每個到訪者都希望他能「現場模仿一段」。鍾美美很快同意了,比起在十多個鏡頭前幹坐著,模仿對他來說容易了不少。

他支起平板,盯著屏幕,手指在「鍵盤」上敲了敲,開始模仿東北售票員,「往前走一走啊,都不能插隊啊!」

鍾媽媽臨時被鍾美美叫了過來,扮演購票人。確定時間、選座、刷身份證、出票,一問一答中完成了購票流程。遞出「票」,鍾美美繼續招呼後面的人排隊,鍾媽媽打斷他,即興問了句:「不好意思啊,我想換張票,換個……臥鋪。」

鍾美美舉起手朝後指:「換票不在我這兒,你到那邊兒去,F窗口。」然後繼續敲鍵盤,嘴裡小聲嘟囔了一句:「換張票?早想啥了。」說完,繼續自顧自地演,「上哪兒啊?哈爾濱今天沒票。」

像是有意考察鍾美美的反應速度,人群中又冒出一句:「上車補行不行啊。」

小鍾看了一眼對方,接過話:「這邊兒沒票,進不了站啊。」

不到兩分鐘,表演結束了,幹練的售票員變回羞澀的中學生,他把手擋在嘴邊笑:「完事兒了。」

同一天,他在另一個拍攝現場模仿了媽媽:臭著臉推門、掃地、拉窗簾,然後一把抓起床上的被子:「都幾點了還擱那兒睡!不知道起來吃飯?」

圍觀者們忍俊不禁,又因為攝像機正在拍攝,只能把笑憋回去。

人群中有人咂著嘴點頭,有人感慨一句「確實是天賦」,一旁家人和學校領導也跟著笑。

類似的評價也曾無數次出現在他發布的短視頻的評論中。六月伊始的這幾天,那些視頻曾引來百萬網友圍觀。

鍾美美最初的作品以模仿老師為主,視頻裡,他模仿女性的聲音和造型,有時生氣,扔書、踢椅子:「我不用講了,有啥可講的啊。」有時抱著胳膊開班會,給學生發獎盃:「魔方比賽一等獎,非常棒,但你學習要是有這麼大勁就好了。」有時候在公開課過後批評學生,「叫一個不會叫一個不會……後面的陳老師楊老師咯咯樂。」

有一次,鍾美美扮演班主任哭著進教室,「她」因為佔體育老師的課被學生告了狀,一通訴苦後,問:「你們知道錯了嗎?知道了就行,那剛才都有誰告我的狀了?」二十個學生站了起來,「班主任」話鋒一轉:「來,都給我出去,走廊站一排,一會我給你媽打電話啊。」彈幕上飄滿了「害怕」。

一組視頻陸續發出後,鍾美美「火了」。

視頻播放量不斷增加,粉絲數也在幾萬幾萬地漲。編劇史航評論:這孩子以一己之力,把我一腳踹回了少年時代。

鍾美美模仿老師視頻截圖。

普通人「鍾宇升」

「鍾美美」是鍾宇升給自己隨便起的網名。被鏡頭環繞著的鐘宇升比拍攝模仿視頻的鐘美美拘謹了不少。手臂搭在一起,攥住胳膊,用課堂上聽講時的姿勢,抬起眼睛打量這十多張陌生面孔。

問題不停地丟過來,鍾宇升兩隻手十指交叉,不停拱起手掌再握下去。他回答問題時的聲音不大、簡短,並常常冒出「我不知道啊」,有時說著說著便瞥向提問者:「這樣說可以嗎?」

聽說他喜歡地理,電視臺記者希望他在鏡頭前背一背地理知識,比如「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鍾宇升有點懵,磕磕巴巴說了幾個。等人群從房間裡散去後,校領導有點遺憾地說了句:「你地理不是挺好的嗎,怎麼隔海相望的國家還弄不清了呢?」鍾宇升沒說話。

採訪間隙,到訪者們聚在客廳,鍾宇升留在臥室裡。喧躁中,他從桌上抻出一套試卷,開始做題。三四個鏡頭再次回到房間裡,對準試卷上的地理題目。

6月6日,接受採訪的間隙,鍾美美在手機上看短視頻。圖片來源:我們視頻

拍攝、採訪了一上午,午飯時間,攝像機關機,鍾宇升這才鬆弛了下來,託著下巴左看右看,打量飯桌上每一個人。一會睜大眼睛問「這是你第一次來東北嗎」,一會感嘆「你的手機這麼薄啊」。

鶴崗太陽猛烈,曬得人犯困。一群大人閒聊起午休的話題,鍾宇升很快加入其中。

他說,小學時午休,大家都不想睡覺,跑去操場的柵欄旁,找小商販買零食。「他們都說要去買,然後就一起跑過去,結果他們停在後面了,就剩我自己跑去,老師就從樓上下來了……」鍾宇升邊笑邊說。那次,老師把他媽媽叫去了學校。

「我都說了,不讓帶錢來學校,他不但帶錢了,連錢包都帶來了!」男孩挺直背模仿老師,然後斜靠到椅背上,和「聽眾」們一起笑。

上一次,這座位於黑龍江北部的小城聚集這麼多媒體記者,還是因為房價,「五萬塊買了套房」的故事傳遍社交網絡。

這座東北小城太小了,鍾宇升家所在的墾區尤甚。午飯時,鍾宇升在去餐廳洗手間的路上被一個中年男人攔住,「你不是那個鐘美美嗎?!」

離開洗手間時,一個16歲男孩認出了他,等鍾美美離開,他打開手機,將鍾美美近期接受採訪的視頻,從頭到尾看完了。

成為「網紅」後,鍾美美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發現。去超市購物,會被認出;去廣場散步,會被人拉著拍合影;就連走在路上,也總能碰到有人過來打招呼。

上網課的同學們紛紛發來微信,感慨他粉絲多、演得好,還有很多人跑來牽線搭橋,「這是我同學的同學,你通過一下他的好友請求」。

閒聊的時候,記者和鍾宇升開玩笑:「是個商機啊,出售小鍾微信號,十元一位。」

「十元一位,不保加!」鍾宇升咧著嘴壞笑。

6月6日,接受採訪的間隙,鍾美美在手機上看短視頻。圖片來源:我們視頻

成為「鍾美美」

鍾美美的好朋友小藝被無數人問起「聽說鍾美美是你同學啊」,有人發來他一百多萬粉絲的截圖,還有人興致衝衝地索求聯繫方式。

小藝的媽媽在醫院工作,前陣子,她在休息時間總能聽到同事聊起鍾美美,或是打聽他家住哪裡。「我對這孩子太了解了,從小看著長大的。」小藝媽媽一副自豪語氣。同事們立刻圍過來,打聽鍾美美的年紀、性格、成績,以及關於「表演天賦」的點點滴滴。

鍾美美家中貼的兒時照片。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

於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片段不停地被同學講給同學、家長講給家長。同學們說他「會照顧人,幫大家買奶茶」「有想法,出去玩告訴我們下一步怎麼做」「很幽默,可以一直不停地講笑話」;家長們說他「有禮貌,見面會打打招呼」「懂事,幫家人照顧妹妹,每次出去玩都和家裡老人打招呼」「熱心,同學有矛盾他能從中化解開」……

小藝媽媽告訴鍾宇升姥姥,「突然之間身邊出了個明星,我都要成他的發言人了。」

最廣泛傳播的是有關鍾宇升的「表演天賦」。涵涵曾經和鍾宇升同桌,她記得,他從小學起就參加過表演類的興趣班,還曾在元旦晚會上演潘長江的小品,《甄嬛傳》熱播的時候,他在課間給同學們模仿甄嬛,笑聲一片。

小藝回憶,一次大家去野餐,鍾美美還曾模仿過《從前有座靈劍山》裡的情節,徒弟王路跟著師父王舞練劍,不停挨打,鍾宇升分飾兩角,「一個人就能演起來,還自己加了旁白,厲害。」

在鶴崗,城市的榮光隨著資源枯竭不復存在,很多年輕人從小便有了「去遠方」的概念,但對小朋友來說,所謂「遠方」常常是模糊的。小藝記得,讀小學的時候,他們曾經一起坐在學校操場上,聊未來的打算,有人說「我要去外地」,有人說「我要考重點大學」,小藝說「我想去上海」,所有答案裡,鍾宇升的最具體,他說,「我想考北京電影學院」。

6月6日,鍾美美在學校操場。圖片來源:我們視頻

那些年,鍾宇升的父母在哈爾濱工作,他和外公外婆生活在鶴崗,偶爾坐火車去哈爾濱探親。家人發現,很多時候他都在默默觀察,走過一遍的陌生街道,返程時可以準確地「預告」路標;回家後還常常推著妹妹的玩具小推車模仿列車員:「香菸瓜子礦泉水,把腳收一收收一收啊。」

家人和到訪的記者們開玩笑:「等你們走了,說不定他會模仿你們。」

平日裡,他喜歡四處打量,自言自語,時不時還把家裡的獎狀「改造」了,將獎項名稱改為「表演獎」、「小品獎」等等。

大人們要忙於工作和家務,多數時候,鍾宇升在家中的模仿秀只有一個觀眾:不滿四歲的妹妹。

比起洋娃娃和小零食,哥哥的手舞足蹈對這位觀眾實在沒有什麼吸引力,她甚至搞不懂他在幹嘛。但有一次,鍾宇升心血來潮模仿媽媽搞衛生的樣子,一邊假裝揮掃把,一邊加重語氣抱怨:「造得皮兒片兒的……」妹妹在一旁,奶聲奶氣地說了句:「這不是媽媽嗎。」

直到今年4月底,鍾宇升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其他人模仿老師的視頻,覺得「好玩兒」,他也試了試。

「劇情」是自己設計的,道具一般只需要手機和窗臺,或者媽媽和姥姥的衣服;沒有劇本,沒有提詞器。

拍攝時他不喜歡有人圍觀,鑽到房間裡,把手機立在窗臺上,就開始表演。演完甚至不需要花什麼功夫進行剪輯,偶爾要用到轉場和配樂,就從軟體上隨便選一個。然後發布到網上。

天南海北的觀眾,都在鍾美美的視頻裡看到自己老師的影子,有人開玩笑:「他一定是上課最認真聽講的那個。」

爭議「鍾美美」

五月底,粉絲們突然發現,鍾美美拍攝的模仿老師的短視頻在平臺上「消失了」,模仿網絡主播、鐵路人員、東北媽媽、景區售票員等角色的視頻則依然留在主頁。緊接著,鍾美美「被約談」的消息在網上傳播,他和他的家人、老師,當地的教育部門都被推入更大的輿論場。

進入輿論旋渦的三四天時間裡,鍾美美粉絲從十幾萬漲到了一百多萬。

事後,鍾美美本人解釋:「換個風格,不模仿老師了,看他們挺多看膩了。」「因為有一些網友說我在醜化老師,我和我媽就聊了一下這個問題,自己確實意識到了可能給老師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最後和我媽達成一致,就把這個視頻隱藏了。」

6月6日,鍾美美在家中接受電視臺的採訪。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

鍾美美母親接受採訪時也曾表示:「評論裡有好的也有壞的,我覺得對孩子影響更大,就讓他隱藏了。」

6月3日,寶泉嶺農墾管理局教育局工作人員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說:「學校可能和孩子接觸了,我們分局的意思就是從正面去引導孩子,拍一些正能量的作品,多宣傳一些疫情期間的好人好事,加一些老師的正能量的東西。」

「走紅」之前,鍾美美曾將模仿老師的視頻向當地一家自媒體投稿,該自媒體負責人表示,在鍾美美將個人平臺上模仿老師的視頻下架的同一時間,「學校找過來讓把我們這邊的視頻刪了。」

但在6月6日,該教育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約談』是堅決不存在的,是大家的一種誤解。鼓勵孩子發揮特長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所以說這件事出來以後,我們都是本著關心愛護的角度,把孩子特長保護好,讓他在發揮特長的同時,文化課也要抓好,並駕齊驅。」

他還說,教育局也要從鍾美美的作品中發現一些問題,「了解一下老師隊伍裡面是不是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真的存在,我們要從師德師風建設這一塊做好。」

「約談」風波之下,關於「該不該擁有諷刺的藝術」「如何保護孩子的創造力」等話題被網友不停討論,擁有二百餘萬粉絲的教育博主王悅微在微博裡提及此事,她說:我教過很多不聽話的男生,被他們頂撞過,質疑過,在課堂上跟我唱反調,跟我辯論,無法被我說服,我覺得這都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我欣賞這樣生機勃勃的小孩,他們是眼睛裡有光芒的人。和他們成為師生,更成為朋友,看他們桀驁而自信地對這個世界發起挑戰,我覺得,這就是教育的意義。

短短幾天時間裡,網際網路成為學生展示才藝的平臺,又成為社會輿論的放大鏡,如今風波漸漸平息,在對鍾美美的「圍觀」中,家長和老師們也開始重新思考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

頭髮白了的校領導們開始意識到,這群網際網路原住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以往從沒下載過相關APP的書記最近看起了短視頻,學校主任和老師也在考慮網課結束後如何應對學生和網絡的關係。

好朋友小藝的媽媽說,小藝喜歡彈吉他,早在幾年前,他就開始嘗試著把自己的彈唱視頻發布到網上。身邊一些朋友家的小孩也在做類似的事情,有的發自己練習毛筆字的視頻,有的拍視頻教別人做奧數題,還有的擅長跳舞,就拍成片段發在網上。

小藝媽媽覺得,網際網路和短視頻太耗費時間,漸漸地,便「用上一代人的要求去要求這一代的孩子」,讓小藝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中止了視頻拍攝。

最近,鍾美美突然走紅,小藝媽媽也開始思考這件事,「沒想到孩子們玩也能玩出名堂。」她意識到,這群年輕人會去琢磨自己喜歡和擅長什麼,然後通過網絡展現出來,網友的認可對他們而言也是很大的鼓勵。

「會自責當初怎麼把孩子這種好的想法給抹殺了。」 小藝媽媽有點後悔,「不應該讓孩子千篇一律地去成長。」

「我希望他能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情」

13歲的白紙上,可以天馬行空畫任何圖案,但被圍觀的日子裡,鍾宇升越來越緊密地和鍾美美捆在一起,並一同接受外界對「圖案」們的「修正」。

好朋友小藝不太能理解:「這不就純娛樂嘛,我覺得這種視頻平臺是要給人帶來快樂的,現在就有點像熱點輿論了。但是沒必要,就是玩兒。」

「就是玩兒。」這和鍾美美起初的想法一樣,但如今,面對外界的一次次爭論,他也開始重新思考它們。

6月6日,鍾美美在學校操場。圖片來源:我們視頻

鍾美美說,他漸漸意識到「醜化」的存在。「雖然我不是出於那個目的,但是後來確實看了一眼,可能是稍稍有一點太誇張了。」

「那你覺得哪個更好玩呢?列車員、志願者、老師……」有記者問。

「老師。」在老師和校領導的注視下,鍾美美小聲回答。

但他開始接納學校給出的「多拍正能量作品」的建議,他說:「挺好的。確實社會上如果每個人更加正能量,也是一個好事。」風波過後,鍾美美拍攝了模仿志願者的視頻。

當下的他,不僅要面對外界對這些視頻賦予的意義,還要面對隨之而來的名氣以及財富誘惑。

來電提示頻繁跳出到手機屏幕上,儘管有被關注的欣喜,但時間久了,鍾美美還是覺得困擾,他特意發了一段視頻聲明:「每天給我打電話,你知道對一個人有很大騷擾嗎?網課打,幹嘛都打……」

除了絡繹不絕的採訪邀約,談「合作」的電話也不停打進來。有的希望鍾美美能給自己的品牌做廣告,有的則希望他在自己的視頻裡「帶貨」,還有很多人開門見山,希望和他籤約。

一天,有電話打到媽媽手機上,掛斷後,媽媽當成玩笑轉述給鍾美美:「又有人想籤你,一年一百萬。」

鍾美美對這個數字沒太多概念,可能是上百部蘋果手機,或是幾千雙運動鞋。他和媽媽說:「一百萬挺多哈,要不……我去看看?」

擔心他被光環和金錢裹挾,媽媽把他罵了一頓。

鍾美美還是耐不住好奇,趁媽媽不在,偷偷翻了她的手機通訊錄,想給對方打回去,問問籤多長時間,都要做什麼。電話沒打通。

鍾媽媽把這些「合作」請求全都拒絕了,「我怕他榮譽和光環太多了,就浮躁了。錢的誘惑其實挺大的,但是對這麼大的孩子,我是不希望他把錢看得太重。」

這也是班主任田廣霄最擔心的,他反覆囑咐鍾宇升,「要正確面對流量高低,流量高是好事,流量低也不是壞事。你通過自己知識的豐富,內涵修養的提高,將來無論走不走上演藝這個行業,都能有自己的選擇。」

至於捲入巨大的流量網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小鍾倒沒像大人們那樣緊張。他覺得,就算有一天「不火了」,也不會有太大的失落,「流量不可能一直在大眾視野裡面,就像買了東西肯定吃完了,不可能只放著不吃。」

一兩個月的時間裡,鍾美美的走紅,把鍾宇升推入到成年人的世界裡,他被無數人圍觀,被無數人評價,也被無數人賦予新的期待。有人希望他拍更多正能量的短視頻,有人希望他籤約公司或是做廣告代言,有人希望他以學業為重考上重點高中……

我把同樣的問題拋給他的同齡人、好朋友小藝,小藝說:「我希望他以後能考到自己心儀的學校,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情,無拘無束,特別自由。」

(感謝本報記者王昆鵬對本文提供的幫助)

相關焦點

  • 【島叔說】假如「鍾美美」是你家的娃,你會咋辦?
    某島妹以其遊走江湖多年的經驗判定,這事「絕不簡單」:「孩子一旦受歡迎,就有被商業化的可能,還記得家長虐待童模案嗎?『鍾美美』會不會成為新的『賺錢神獸』,誰也說不準。」 「當地教育部門稱,希望從正面引導孩子,拍正能量的作品,『鍾美美』所在學校已與孩子本人有過交流;另外,『鍾美美』母親稱已讓孩子隱藏部分視頻,拒絕廣告邀約。」 東北話十級愛好者雷格島叔補充了事件最新動態。 「據我觀察,在短視頻平臺上反串的東北人很多,單獨禁掉一個中學生的模仿秀,竊以為是有關方面不夠開明。」
  • 半月談|「鍾美美」的模仿秀在抨擊什麼?
    近期,黑龍江鶴崗男孩「鍾美美」因模仿老師走紅網絡。課堂發飆、威脅家長、應付檢查……各種惟妙惟肖的表演,讓眾多網友直呼「真實」,又想起了「那些年被班主任支配的恐懼」。為什麼一個孩子的模仿可以引發眾多共鳴?
  • 「鍾美美」刪除模仿老師視頻,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但是,人紅是非多!伴隨著「鍾美美」的走紅,各種質疑聲音也不斷出現:女性化、侮辱老師、炒作老師、三觀不正、越看越沒新意等等,很多人由原來的喜歡、讚美,變成了質疑甚至是聲討。對這件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贏在高三」老師這樣分析。
  • 「鍾美美」模仿老師走紅網絡,被疑作品不夠正能量,原因為何
    最近「鍾美美」這個名字火爆網絡,引起大家廣泛關注,「鍾美美」到底是誰?他做了什麼?「鍾美美」是黑龍江鶴崗一名初二的學生,今年13歲了。一部分人認為孩子模仿的是事實啊,有什麼不可以。有網友評論說,看到「鍾美美」的視頻想到了自己的老師,可不就是這個樣嗎。大家過於敏感了,孩子模仿老師沒有嘲笑和不尊重的意思。因為事實上的確有這樣的老師,孩子才會看到模仿出來。
  • 「鍾美美」遭約談?模仿老師沒有錯,孩子的天賦值得呵護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不少人都開始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或者拍一些有趣的段子。其中就有一位黑龍江鶴崗的男孩「鍾美美」,靠著模仿老師而出名。比如老師上課半路接電話、訓斥早戀的同學、老師生氣等場景,憑藉惟妙惟肖的演繹、犀利的眼神和傳神的動作,獲得不少網友的喜愛。
  • 鍾美美發文想要聯繫李誠儒學表演,李誠儒回復:小夥子你現在有了
    李誠儒和鍾美美,爺孫輩的差距卻因為網絡聯繫在了一起。一個是年過花甲,早已經成為「隱形富豪」的老戲骨,一個是陽光年少,是網絡上「鬼馬小精靈」的網紅。誰知道一個月不到的時間,網上又傳出鍾美美被「找談話」的消息。其實對於鍾美美,網友們一直都是「褒貶不一」。有認為這不過就是模仿,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也有人認為「師道尊嚴」,這樣做並不妥。
  • 「鍾美美」母親發聲:我讓隱藏的視頻,擔心評論影響孩子
    新京報訊(記者 王昆鵬 許心儀)模仿老師走紅的男孩「鍾美美」下架視頻,有網友質疑他被約談後要求整改。6月4日,「鍾美美」母親吳瓊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是她讓孩子隱藏視頻,原因是擔心網絡上的評論好壞摻雜,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影響。
  • 結婚是為建立一個新的合法的家庭,並賦予它新的使命
    新的時代,尤其是現代,人們對結婚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並非僅僅為了傳宗接代,更多的是兩個彼此相愛的人,要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對方,彼此忠誠,相互攙扶,相互依賴,心甘情願,通過婚姻建立一個合法的新家庭,並賦予它新的使命,開始新的幸福生活,相濡以沫,白頭到老,並承擔婚姻帶來的責任和義務,這也包括承擔生兒育女的使命,贍養老人和服撫育兒女的責任。
  • 關於鍾美美,我有四點疑惑
    最近鍾美美模仿老師的視頻被大量下架了!這個孩子火得挺突然,也「涼」得挺迅速。網友質疑他被教育部門約談後被迫刪除視頻,但是這一說法遭到了當地教育部門的否認,稱「教育系統不存在約談,刪視頻是家長和小孩覺得不太好,自行刪除的。」
  • Vans「Era」的新挑戰,賦予更多機能屬性
    近日,其在準備個人全新新系列時和Vans合作,推出滑板聯名新款。Alexander Lee Chang 與 Vans 今此以經典不敗的 Vans Era 為藍本,為其賦予了屬於Alexander Lee Chang 從登山靴中汲取靈感,將 Vans 標誌性的滑板運動鞋搭載了一些更為機能的細節,從而產生了一個新的輪廓
  • 單依純《好久不見》,歌詞一條街改成光谷大街,賦予歌曲新的意義
    她這首《好久不見》唱出了不同於陳奕迅老師的風格,多了些遺憾與傷感,而陳奕迅的聽來更加平實溫暖,溢滿了回憶…看到後臺健哥和依純的採訪,依純演唱的《好久不見》已經不是把它當作一首情歌,而是對武漢這座城市的傾訴,表達了對武漢深深的敬意,所以將「這一條街」改成「光谷大街」,賦予了這首歌新的意義!
  • 55㎡時尚簡約的酒店式公寓,賦予居住空間更多的可能性
    55㎡時尚簡約的酒店式公寓,以功能為導向,賦予居住空間更多的可能性,打開一種新的生活模式。阿蘭·德波頓說過「一個人住在什麼樣的房間裡能直接影響到他自我實現的程度。」當然他的這番話並非說的是住在高尚住宅裡的人才算高尚,而是作為我們心裡現實的外化,我們生活其中的建築與房間,也在參與著我們的人生。所以房間作為這個參與我們人生的「行頭」那就特別有趣了。
  • 當它們有了眼睛,瞬間賦予了新的靈魂,畫龍點睛也不過如此
    導讀:當它們有了眼睛,瞬間賦予了新的靈魂,畫龍點睛也不過如此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賈乃亮被毒蚊咬成香腸嘴,撞臉鍾美美、說話不利索引爆笑
    因為發腫的緣故,賈乃亮嘴巴不自覺緊緊閉合,說話時只能直吸口水來緩解疼痛,不利索的樣子引人爆笑,但又覺心酸作為一個樂天派,賈乃亮還在鏡頭前自我安慰說:「今天大自然送給了我一個特別的禮物」,隨後他還自曝說早上喝粥都漏粥。
  • 賦予意義的能力
    其中差別在於每個人賦予春節的意義不同,每個人看待春節以及想從過春節中收穫的東西不一樣,所以春節的過法就不一樣,過完春節後的感覺也不一樣。 推而廣之,意義是什麼?就是你希望從中獲得的東西,包括精神的、物質的。萬事萬物的價值也都在於你賦予的意義。
  • 外賣騎手吳輝:工作被賦予新的含義,有我們在武漢就不會孤獨
    「從這個時候起,我接到了形形色色的訂單,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也被各種各樣的溫暖所感動。」吳輝把這些溫暖和感動都記錄在微博中,收到了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網友的支持和鼓勵,所有的這些支持鼓勵,以及越來越多騎手兄弟的守望相助讓他不再害怕。吳輝覺得,騎手們的工作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外賣騎手成了維繫城市正常運轉的擺渡人。
  • 超強銷售團隊的打造之道:賦予力量,賦予內涵,賦予能量
    文/馬梓開每個企業、每個組織都期待其團隊的超強能力和超強發揮。可是天下沒有天然形成的超強團隊,有的只是通過我們的精神力量、通過我們的努力、通過諸多能量和營養賦予而建設出來的出色團隊。我們如何為營銷團隊賦予力量,賦予內涵,賦予精神力的邏輯,這裡就來試試看。我們知道,超強團隊的形成,來自於領導者和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不同的團隊,因為其面對的任務不同,目標不同,因此如何令團隊變得更加強大,方式方法上是存在區別的。
  • 每天幾千人圍觀!是什麼讓99㎡展位成為火爆設計周的網紅打卡點?
    展出期間,D&U展位亮點滿滿,以令人眼前一亮的空間設計、優質的家居產品設計、個性化的軟裝設計,吸引了眾多設計師前來圍觀、體驗,成為人流絡繹不絕的打卡熱點。雖是首次參展,卻收穫了各界設計師們的目光與喜愛,圍觀、拍照、體驗……展位的人流不曾停歇。線下人氣爆滿,線上也同步強勢刷屏!展會期間,D&U展位存在感超強,頻頻出現在朋友圈,記錄著參展過程中的那些美好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