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鈦媒體APP
Kid Milli 的穿衣風格被認為是「高配版亞逼風」
年輕人中的流行總是變得那麼快,前幾年,身穿破洞褲漁夫帽十字架項鍊的我曾站在中文系潮人圈頂端,今年我才知道這種穿搭會被人叫作「亞逼」。
知道這個稱號還是前幾日,鈦媒體在微博看到有人評價一位滾圈人士的穿著:「紋身唇釘拉鏈褲,這人也太亞逼了。」
亞逼併不能算褒義詞,至少去年部分文章談及它的時候都是嘲笑獵奇意味居多。
小雞詞典中對於「亞逼」的解釋為:
亞逼也叫亞逼土狗,指結合 Ins、韓範、日係為一體的一種多元素混搭的大雜燴式穿衣風格。
這句解釋裡最精準的詞是「大雜燴」,因為亞逼內部也分為多種流派,且流動性非常強,並隨著不斷重構衍生出更多含義。
「 跳海大院 」進行了一系列觀察後稱:「非要去形容亞逼的形狀,我認為亞逼是沒有固定形狀的,亞逼本身就是一群在不斷重組、解構自己的群體,當你足夠奇思妙想又想批判點什麼時,你或許就無意間成為了亞逼的一份子。」
如何定義「亞逼」?
小雞詞典中的說法已經是延異後的結果,知乎用戶@Mathias Suslik 對這一詞的解釋則追溯得更為長遠:
「亞逼」一詞最早廣為流傳是通過音樂愛好者群體 cloak 的一次線上活動。在活動的 bilibili 直播間,一 ID 名為「埃文燻」的用戶多次發表帶有蜜汁優越感的言論,在被禁言前留下了「國內的亞逼還停留在靠諷刺輩分來取得優越感」這番名言,自此一戰成名並被網友封為「亞逼始祖」。
在他看來,古典意義下,亞逼還未脫離小眾音樂圈的範圍,鄙視一切商業音樂、熱衷於非常細化的音樂分類、使用「這一點都不地下」這句話等一系列充滿優越感的行為都是你成為亞逼路上的加分項。
而經過傳播解構重新建構後,亞逼已經脫離了其原與電子音樂綁定的意義,轉而成為一個適用範圍更廣的標籤——指那些追求「亞文化」「小眾」標籤來取得優越感的人。
Mathias Suslik 稱,字面意思上來看,亞逼全稱應為「亞文化逼崽子」。
而《如何避免成為一個亞逼?》這篇文章對於亞逼的定義為:對潮流文化或亞文化一無所知,但熱衷於向別人傳達「我很酷」的這麼一幫人。
亞文化即次文化,說唱是亞文化,搖滾是亞文化,紋身是亞文化,上學時你媽不讓你幹的事都屬於亞文化。
再偏激點說,亞逼就是那些跟風的本土街頭潮人,什麼流行追什麼。尤其近幾年,吃小眾文化紅利的幾部綜藝一刺激 ,年輕人瞬間上頭,前年綁髒辮去年混滾圈今年就去學街舞,多種風格雜糅到一身,個個都是「影流之主」——身上疊印著權志龍、Kid Milli 和 Travis Scott 的影子。
但就部分亞逼的自述,以及大眾對此類人群的攻擊內容來看,現在,哪怕你沒有優越感,但當穿著涉及部分亞文化元素後,也會被人嘲諷為「亞逼」。
去年 7 月,一篇 10W+的文章《 亞逼土狗,2019真正的潮流藝術》裡,作者王大軍將自己看不慣的穿搭元素粗暴地劃分至亞逼定義範圍內,此篇文章將亞逼與土狗畫上了等號,也引起眾多亞文化愛好者的不滿。
畢竟亞文化可太多了,你想想除了校服沒穿過其他衣服的青蔥歲月,那麼多沒幹過的事,往深裡鑽研那都是亞文化,蒸汽波、搖滾、朋克、hiphop......想要與眾不同的你總能挖掘出自己亞逼的一面。
如果就像部分人所認為的,喜歡亞文化元素的人都是亞逼,那人人都是亞逼,人人又可以說別人是亞逼。
所以,如同「土味」一樣,隨著此標籤的過度使用,「亞逼」也慢慢褪去攻擊性,可以用於一部分人自嘲,同時也可以作為標籤成為一個中性詞,還能上升到和「nigger」同一等級——只有亞逼和亞逼之間才能互稱亞逼。
可以說,「亞逼」真正做到了一千人眼裡有一千種對於它的定義。在微博上,有一些人看完科普後才發現自己愛穿的某些衣服屬於亞逼風,有人將無病呻吟與亞逼行為畫上等號,還有人好像是真心喜愛著亞逼風。
對了,王大軍還製作了一張亞逼鑑定表,選項大多集中在外在穿搭,畢竟文化是靠視覺表現的,且比起亞文化愛好者複雜的內心世界,從外表給別人定性是最簡單的事,大家可以當閒時消遣給自己打個分。
刻板印象裡,亞逼都穿什麼?
我們常見的「亞逼群體定義圖」中,大多數的亞逼穿衣風格偏韓範、hiphop,因為韓範高街亞逼的進入門檻較低,且更易被其他年輕人(異性)接受。
每一個標籤無非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小雞詞典裡有對亞逼更詳細(容易誤傷無辜)的描述:
如果你看到一個這樣的人:他有著色彩鮮豔的髮型、或戴壓到眼睛的漁夫帽、穿扎染或破洞的上衣、肥大寬鬆的褲子,渾身上下的金屬鏈子、穿著老爹鞋或暗黑厚底鞋,掛一些村上隆太陽花、kaws 的配飾,還戴口罩,那絕對亞逼無疑了。
流傳最廣的一張亞逼風穿搭圖
跟著描述在腦中描繪這個形象,你是不是覺得很眼熟,是不是能在每檔說唱節目的幾十位選手中找出幾十位類似打扮的選手 ?是不是他們的打扮非常叛逆不羈就差在腦門印一句「誰能管我」?
亞逼風中確實有說唱和韓範的元素,這離不開韓國說唱綜藝《Show Me The Money》的功勞。於 2012 年播出的《Show Me The Money》中走紅了數十位 rapper,比起學習說唱技巧,模仿他們極具氛圍感的穿衣風格無疑是更容易表現 respect 的方式。
《Show Me The Money 777》的季軍 Kid Milli 就是模仿對象之一,他穿什麼花紋都可以但一定要夠花的闊腿褲,配奶奶看到一定給你全縫上的破洞上衣,腰間層層配件,除了中年男性最愛的鑰匙鏈不能掛,其他你覺得酷的方巾公仔都可以掛腰上,Ins 上的照片要在黑夜拍攝,並且眼球一定要反光,不反光就拿與衣服不在一個季節的毛線帽蓋住眼睛。
Kid Milli
Kid Milli 出場,韓國青年爭相模仿,走上弘大街頭,人人都是 Kid Milli。丁德米粒綜合症(Deanmilli)的概念由此誕生,指那些穿衣風格模仿音樂製作人 Dean 和 KidMilli 的人 。
這種風格在社交網絡的傳播中下沉到了內地普男身上就變成了亞逼。一部分原因是模仿這種風格的年輕人大多囊中羞澀。你別看 KidMilli 身上的衣服好像是自家表哥穿剩的一樣,但件件都價格不菲,動輒上千的短袖並不是每個年輕人都可以負擔的時尚,於是他們轉向萬能的淘寶。
在淘寶搜索「亞逼」,暗黑喪系襯衫,扎染 T,拉鏈褲,一套下來,兩百夠了。其中不乏大牌山寨款,因此一些人認為穿 Fake 的人是東施效顰,他們並不明白代表了怎樣的態度和文化。
「窮學生不知道自己穿的是山寨款」這種情況也很常見吧
還有部分人認為,亞逼之間也有歧視鏈——Y2Kvintage亞逼高於韓版高街oversize亞逼。
Y2K 全稱為「Year 2000 Problem(2000 年問題)」,也可直接指千禧年,是九十年代電腦計算程序處理日期時的一個 BUG。當時的人們認為,1999 年被表示為「99」,2000 年被表示為「00」,這樣會把「00」誤解為 1900 年,從而導致全球基礎設施癱瘓。
可以看出,對於未知的千禧年代,當時的人們恐慌又好奇,而 21 世紀來臨後,網際網路再次放大了人們對於高科技的想像力。
1999 年,設計師 Alexander Mc Queen 在 Givenchy 1999 的秋冬系列中,讓模特身掛 LED 燈、銀線圈,並用電路板圖的設計詮釋未來「新人類」,而色彩明亮的金屬質感面料、以及半透明的 PVC 材質面料都可以營造出千禧年代的氛圍。「蒸汽波」和一些看似復古又科幻的時尚元素,都是 Y2K 美學門派的流行分支。
再具體點說,受眾最廣的千禧感影視劇應該是《快樂星球》,被電腦吸入異世界、多面體冰檸檬穿的金屬質感緊身衣、還有快樂星球世界中滴滴作響的機器計算背景音,都可以視為 Y2K 風格的元素。
現在看這個畫面感覺非常亞
雖然有人對這一說法表示過異議,但確實有部分人認為 Y2K 也屬於亞逼風。
今年 Ladygaga 發布的新專輯單曲《Stupid love》MV 中,Ladygaga 身穿亮色皮革戰衣,頭戴半透明面罩,在五毛錢特效和特攝風群演中勁舞,這個 MV 出來後也被人貼上了「Y2K」和「亞逼」標籤。
不管是 hiphop 還是復古,萬物皆可亞,你看,連童年陰影科幻電影《霹靂貝貝》現在也會被人評論「好亞」,同為亞逼,也沒必要分誰亞得更高雅脫俗了。
公眾號「溫水裡的銀器」在去年年中發布了一篇名為《R.I.P 亞逼。》的文章,作者眼看 「亞逼」這一詞彙脫離其原本的意義,成為主流文化面向亞文化受眾劃分的又一條安全線。
他預測這個詞未來的傳播路徑:「有可能這個詞很快又會和一些新鮮的東西狼狽為奸,成為一個其他的濾鏡疊加在本來就已經足夠光怪陸離的中國青年文化景觀上,割裂或是小範圍統一這些族群。」
這麼一想,既然已經被主流文化割裂在外了,那之後也沒必要在意大眾的說法,想亞就亞吧。(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丨小黃雞 )